信仰與真善美 司徒
人,總是在尋找某種信仰。這種信仰未必總是宗教式的,它可以是對科學秩序的信賴,對哲學思想的認同,對文化傳統的歸屬,或對個人經驗的深刻體悟。無論是清醒地選擇,還是潛意識中的依附,我們都需要一個心靈的支點,在紛繁複雜的現實中安頓自我。
有了這個支點,人才能夠走進內在的自由,並選擇成為什麽樣的人。而這種選擇的能力——自由意誌——本身也是一種信仰。它無法完全被證明,卻是我們構築責任、道德與希望的基礎。
信仰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給予人們一種有目的、有意義、有希望、有愛的生命感。它讓人在黑暗中仍能相信光明,在困境中仍能感受到溫暖,在迷惘中依然願意前行。信仰不隻是答案,更是一種力量,讓人心中不空、腳下有路。
但信仰畢竟是一種工具,工具本身無善惡,關鍵在於使用它的方式。所以我們更需要一份反思:這個信仰是不是真誠的?是否發自內心?它是否蘊含善意,不僅對自己,也對他人、對世界、對時間長河中那些我們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生命?它是否承載著某種美,一種精神的高貴與生命的光芒?它是否真正有用,能幫助我們在現實中站穩腳步,走得更遠?
唯有經過這樣的反思,信仰才不會淪為逃避,也不會變成控製。它會像是一根拐杖,幫助我們在脆弱時重新站立;像是一盞燈,在混沌中照見前方;像是一片土地,讓我們可以安身,也可以重新出發。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