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原來也是一種創造

割草,原來也是一種創造

戒鏡草


(Edited by ChatGPT)
 


那一天,陽光透過樹葉灑落,斑駁的光影在草地上跳躍,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芬芳。我站在那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上,手中的割草機輕輕旋轉,劃破靜謐,低沉而有節奏的聲音在耳畔回響。那是一次看似平凡的勞動,卻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引導我,帶我走入一個更新鮮、更靈性的世界。

前陣子,我和龍袍佛的工人們一起割草。那時是被安排的——陽光有些熾熱,身體有些疲憊,內心卻沒有一絲愉悅。可當我獨自一人,出於自己的意願再次走上那片草地,內在的感受卻發生了奇妙的轉變。

陽光變得柔和,微風拂麵,如親密的呢喃。割草機在我掌中不再是工具,而是意誌的延伸。每一道割下的草痕,都仿佛是一次心靈的刻印,帶著一種沉靜而神聖的美。

那一刻,我不再是完成任務的“員工”,而是一個創造者——一個與大地對話、與自然和鳴的存在。雖是勞作,雖仍會出汗、感到疲憊,心靈卻前所未有地輕盈、愉悅。沒有壓力,沒有命令,隻有一種出自內心的“願意”,一種溫柔而堅定的自由流動。

我突然明白:疲憊從來不是因為勞動本身,而是源自“不願意”。

當手腳是被命令驅使,每一滴汗水都帶著抗拒;
而當行動出於心甘情願,即便身體勞累,靈魂卻仿佛在跳舞。

我發現,“我願意”——是這份勞動中最深的秘密。它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內在的寶庫,讓我看見勞動的另一麵。每一片割下的草葉,都像是我對自然的禮讚,是我心靈深處的自我表達。

這讓我想起耶穌基督說的一句話:“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模樣,斷不得進天國。”  
我想,小孩子就是那樣的吧:無須理由,不問結果,隻隨著當下的喜悅而動。他們的行動是天真的,是自由的,是喜悅本身。對他們而言,每一份勞動都是遊戲,每一個動作都是創造。他們不被目標綁架,他們隻是在歡喜中流動。

我覺得,這正是“隨性而動”的力量。
它不是放縱,而是一種深層的真願力的流動。  
它未必符合邏輯,也未必迎合世俗的節奏,但它卻總是順著生命的脈絡,自然而然地前行。

正如生命禪院雪峰導遊在《解析隨性而動與按照導遊路線圖行走之關係》一文中說到:


“隨遇而安、隨緣而化、隨性而動、隨機而作是天國公民的行事準則,也是家園實現人人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保障。“四隨”是一個整體,單獨一隨都是不完整的。

隨性而動就是聽憑心靈的最大驅動力說話做事,隨性而動是道的法則,逆性而動是背道而馳的,老鼠打洞,貓捉老鼠就是隨性而動,牛進牛棚,豬進豬圈也是隨性而動,所有生命都隨性而動了,整個宇宙方能呈現出秩序井然的景象,方能體現因果報應機製。

沒有隨性而動,就沒有自由,不讓生命隨性而動,就是對生命的壓製和摧殘,就是破壞了生物的多樣性和相生相克的製約法則。上帝之道絕無強迫,讓一切生命隨性而動才會演繹波瀾壯闊生生不息的宇宙劇本。”

原來,快樂來自於創造;而創造,並不專屬於藝術家、詩人或建築師。
創造也可以是這樣的一刻:
我背起割草機,滿懷願意地、無須理由地去修整一片草地;
我把內心的秩序與寧靜,倒映在外在世界;
我用雙手告訴世界:我在,我願意,我愛這片刻的存在。

生命禪院的雪峰導遊在《開心快樂自由幸福之涵義》和《獲得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的途徑》中說到:

“上帝創造人,是為了使人享受人生的開心、快樂、自由、幸福。

人,如果享受了人生的開心、快樂、自由、幸福,並因此而對上帝心存感激,就符合上帝意願,就是走在了上帝的道上。

尋求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盡情地享受人生旅途上的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由此而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心存感恩,就是做人的道德,也是人生的主要價值和意義。

快樂的涵義是:內心感到滿足、愉悅、舒服、美妙,沒有煩惱、痛苦、埋怨、仇恨,猶如鮮花盛開、蝶翔花叢、龍鳳呈祥、兩性相融。

獲得快樂的法門是:隻要知足、無私、無我、無執、勤勞,即可獲得快樂。

快樂來自於勞動創造,一個不勞動不創造,懶惰的人永遠體會不到什麽是快樂,隻有那些勤奮勞動,努力創造的人才能從自己的勞動創造中體驗到快樂的感受。”


我發現,簡單的勞動並不在於技巧的高低,而在於是否投入了心靈與覺知。  
在這片草地上,我突然清晰地感受到,“生存”與“生活”之間的區別:

根據ChatGPT解釋:

生存,是由外而內的能量消耗;  
生活,是由內而外的創造與釋放。

生存是在回應外界的要求,我們被任務推動、被規則驅使、被期待牽引,像順流而下的木舟,能量不斷流失,隻為應付、維持。  
而生活,則是從內在自然綻放。行動出於內心的喜悅,是一種溫柔的爆發,是靈魂渴望表達的舞蹈。能量從心中湧出,流向手中,流向世界,創造屬於自己獨特的軌跡。

生存令人疲憊,生活使人豐盈。  
區別從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麽,而在於,是誰在做——是那個被要求的“你”,還是那個心甘情願、自由創造的“你”。


正如生命禪院雪峰導遊在《生存呢還是生活呢》一文中所說:

    “人的一生,是為生存活著,還是為生活而活著?

     生存和生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生存,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生活,是為了體現人生價值和意義而活著。

     生存,就是為了吃穿住行生老病死而奔波勞碌;生活,是為了實現終極理想而跋涉攀登。

     生存,就是最大限度地追逐財富和滿足生理需求;生活,是為了享受生命。

     哪些行為屬於為了生存?

     答:學習、學習、再學習!工作!工作!再工作!奔波!奔波!再奔波!賺錢!賺錢!再賺錢!擁有!擁有!再擁有!結婚、成家、養育孩子。生存者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取物質財富和擴張勢力。

     哪些行為屬於為了生活?

     答:享受學習!享受勞動!不過多擁有,不過多勞累,不結婚成家,不追求多餘的東西。生活者的一切都圍繞著享受生命,為了獲得開心快樂自由幸福,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精神和心靈財富而展開。

     生存者活得沒質量、沒品位、沒涵養、沒希望。

     生活者活得有滋味、有品位、有涵養、有希望。

     生存者的特征是:焦慮、擔憂、忙碌、計較、空虛、寂寞、悲觀、恐懼。

     生活者的特征是:逍遙、自在、消閑、豁達、充實、喜悅、樂觀、無憂。

     由此我們觀察人類,會驚訝地發現,人類的絕大多數都是為了生存,是生存者,隻有極少數人是為了生活,是生活者。

     如果你覺得不得不學習,不得不工作,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去爭,不得不去應付,那麽,你就是一個生存者。

     如果你覺得學習、工作是一種享受,努力勤奮是一種充實的遊戲,與人打交道純粹是為了友誼和情愛,那麽,你就是一個生活者。”


當我被安排時,我像一名被指揮的員工;  
而當我願意時,我便是自己的主人,是這份生活的創作者。

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的泰國分院裏生活時,我才真正體驗到:  
原來我真正的生活,是從“願意”開始的。

願意割草,願意曬太陽,願意停下來看看天;  
願意為了一片草地的整潔,心甘情願地付出一點點力氣。

那一天,我在陽光裏揮舞著割草機。  
沒有掌聲、沒有獎賞、沒有成果匯報……  
但我知道,我正在創造屬於我自己的現實。

那是一種靜默的榮耀,是一種與上帝同在的平凡時刻。

我不再隻是“做事的人”,而是一個通透的器皿,  
讓上帝的愛與能量,透過我流入這片土地。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中,我們總是被身份劃分為老板或員工。我們被任務包圍,被目標追逐,習慣於問:“這樣做有用嗎?”、“值不值得?”、“效率高不高?”  
我們可能漸漸忘了最簡單的本質——隨性而動,享受每一份勞動本身的喜悅。


在生命禪院第二家園泰國分院裏割草的體驗,讓我發現了這一點:我竟然有機會能像小孩子一樣,通過自己的心力與意圖,把一份簡單的勞動,轉化為一種創造,一種生命的享受。

2025年4月8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