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零六年,由144 人出資注冊了倫敦公司,後改名為弗吉尼亞公司。“弗吉尼亞”意為“處女”,為了紀念三年前去世,一生未嫁的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繼任英王-詹姆斯許可該公司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北緯34度到41度建立殖民點。同年12月,104名,包括船長、管理員、工匠、手藝人和工人,從倫敦出發攜帶公司指令前往北美,想要建立一個安全的定居點,尋找黃金,並尋找通往太平洋的水路。在海上漂泊了5個月之後, 到了第二年,一六零七年5月,到達新大陸。
貫穿16至17世紀,英國人對西班牙人在美洲搜刮的財富可以說是羨慕妒忌恨,經常在大西洋上搶奪西班牙運送財寶的船隻,所以其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必須防止西班牙人襲擊。這樣,第一處殖民地的選點必須在西班牙炮火不能到達的區域。以這樣的標準,在距離切薩皮克灣口60英裏的地方建立一個木製城堡。堡壘呈一個三角形,圍繞著一個倉庫、一座教堂和若幹房屋,三個角落建有炮台,以防禦可能的襲擊。
弗吉尼亞公司起初的意圖是想模仿西班牙人,到美洲搜刮黃金。到達後,這些人才發現這裏哪有黃金,除了偶爾能碰到的當地土著居民,剩下的就是樹林和沼澤地。要想生存,隻有靠種植,但種植收成需要時間,如何熬過第一年,成為艱巨的任務。疾病、饑荒以及來自鄰近地區波瓦坦印第安人的零星襲擊不斷侵蝕著本來就不多的人口。好在印第安人並非總在偷襲。玻璃珠、銅和鐵器對印第安人很有吸引力,可以借此換取食物。
但是和平並不持久,一些小事件,比如偷盜以及隨後的懲罰,很容易轉變成大的族群衝突。在一六零九,一六一零年就迎來這樣的時期。大約300名定居者被印第安人包圍在城堡裏,饑寒交迫,甚至要靠吃死人肉存活,最後隻有60人熬到了第二年春天。幸好新的補給船的到來才使殖民者返回堡壘並重新站穩腳跟
一六一九年7月30日,北美英國殖民地的第一次代表會議在詹姆斯敦教堂召開。根據弗吉尼亞公司的章程,這次會議是要確定在整個弗吉尼亞地區建立一個平等、統一的政府並製定公正的法律。經過10多年的適應期,弗吉尼亞找到了生存之道,新大陸發現的煙葉,讓歐洲人染上了煙癮。而弗吉尼亞是最好的煙草種植地。但種植園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種植園主嚐試各種辦法招收勞工。
開始時,通過購買印第安人戰俘來充當奴隸。用槍彈支持一個印第安部落,讓其有能力擊敗另一部落,再用錢從勝利者手中購買戰俘充為奴隸。槍支彈藥讓印第安人不能自拔,在沒有槍支之前,各部落勢均力敵,部落戰爭的規模都不大。因為生存繁衍不易,印第安人部落非常珍惜人口,戰爭的傷亡率通常隻有個位數。割下幾個對方戰士的頭皮,來表示一下勇武就可以了。若有戰俘,包括婦女和小孩,就納入自己的族群,以便壯大自己族群的人口。有了槍支之後,槍彈充足的一方就占明顯的優勢,而賣俘虜為奴隸,是殖民種植園主最想要的商品。於是有俘虜就代表有錢,有錢就代表有更多的槍支彈藥,有了槍支彈藥就能侵入其他落後的部落搶人。這種惡性循環讓印第安部落陷入滅種危機。可能由於免疫力的原因,又或者不適應農耕生活,印第安奴隸在種植園中的生存期很短,往往三兩年之後就會死去。種植園主覺得花幾十英鎊隻用幾年不劃算,於是就又開辟了另外兩條途徑來招攬勞工。
其一是非洲黑奴,西班牙人早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就在西非從事奴隸貿易,大部分也是從西非土著部落戰爭中購買戰俘,或者在沿海地區直接捕獲,再賣到阿拉伯世界和歐洲。到了17世紀,奴隸貿易遇到了北美這個大市場。由於黑奴的生存期要比印第安奴隸長性價比更好,所以更能被買主接受。
其二是歐洲白人奴工,盡管殖民地許諾免費給於每一個到來的歐洲移民200英畝的土地。但是,對於窮人來說,要湊齊旅費卻不容易。初期的殖民地衛生條件差,通常,新移民隻有一半能夠活過一年, 四分之一的新生兒活不過一年,一半的夫妻在7年之後就會成為寡婦或鰥夫。有錢人不想到這種地方,而沒錢的人拿不出7英鎊的旅費。於是就誕生奴工這門生意,一些公司專門從事這種業務。具體的做法是,公司和沒錢的移民簽訂合同,由公司出旅費,等移民到達目的地後,會被公司放到市場上被拍賣為奴工,為奴期,一般為5到7年,為奴期結束後,獲得200英畝土地,而主人也會給與一些農具、種子、牲口讓奴工獲得新生。在鼎盛時期,弗吉尼亞每年能招攬到1500多名這樣的歐洲奴工。
弗吉尼亞,及其詹姆斯敦就是在這樣環境下發展起來。個人種植園發展是起來了,但是合夥公司卻入不敷出,麵臨破產,最終在一六二四年被收歸皇家所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DjG7uT-R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