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來源: YMCK1025 2017-06-27 17:30: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209 bytes)

 

 

 

 

向小地方走出的畢業生敬一言: 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

原創2017-06-27 十年砍柴 文史砍柴

 

又到畢業季。上周我去山西一所大學做講演。講演完畢,在自由提問階段,好幾位青年學生問我:畢業後是去大城市找工作還是回到老家?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問題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縱向比,時代不一樣,擴招後每年幾百萬畢業生,和二十多年前大學畢業生稀缺所麵臨的形態不一樣;橫向比每個人的家庭狀況、成長環境以及個人性格、能力有差別,也不可一概而論。但總體而言,能夠到外麵去闖蕩就盡量去闖蕩,年輕是去大城市闖蕩的最好資本。不要圖安逸輕易回鄉,一旦回去了再想出來就更難了。

 

 

 

接著,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十年前我的一位小同鄉,畢業於北京一所985大學金融專業(該專業全國排名前五)。因為是獨子,他一開始想回到湘中一個地級市,方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可是在老家找工作很難,沒有關係寸步難行。他參加當地信用社一次名曰公開的招聘,筆試過後,麵試刷了下來。而被錄取的幾乎都是父母在當地有些影響的人,畢業的院校多為當地的二本、三本。後來他明白這就是一次“蘿卜招聘”——即一個蘿卜一個坑,為某些人量身定做的,而不明就裏的人隻是陪襯。一氣之下的他又回到北京,參加了美國花旗銀行北京分行的招聘,憑實力過關斬將,最終被錄用。

 

這個故事說明什麽呢?年輕人選擇就業的地區,一要看當地的競爭環境是否更公平;二是不要拒絕激烈的競爭,人的能量往往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才能激發。

 

我這番話是對小地方出來的大學畢業生所言的,如果家庭就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些城市或者比較發達的二線城市,回到生長的城市找工作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回老家並非一無是處,有不少顯而易見的好處的。

 

一是對老家社會情況熟悉,那山那水那人,很快就能適應。故鄉中小學同學多,親戚不少,彼此有個照應。但是你要好好評估一下,老家的社會關係究竟對自己有多大的助力?而且,一旦回到老家,你的社會關係幾乎就是固化了,隻能是親戚圈和同學圈的擴大,越到後來你會覺得多數社會關係的價值不大。除非能通過聯姻進入更高的社會圈層,但更高的社會圈層幾乎是內部聯姻,國稅局長的兒子娶公安局長的女兒是常態。當然,如果你父母是當地有實權的官員或者是有實力的企業家,那又另說。而去一個大城市,你的社交圈將會是多重的,你能認識到更多誌同道合或者彼此抱團取暖的朋友。

 

二是方便照顧父母。古人雲“父母在,不遠遊”,但後麵一句往往被人忽視,“遊必有方”。古代是農耕社會,交通、信息很不發達,子女不在身旁,留在故土的父母確實很淒涼。在過去改革開放四十年內,也有許多“空巢老人”。

 

我以為所謂的“孝道”,應該是一種父母和子女關係達到某種平衡狀態。如果一個年輕人放棄去大都市——那裏有更多的機會和挑戰,隻是為了和父母在一起,回到故鄉找一個雞肋工作,幹得不開心,那麽你的父母也會跟著不開心。對大多數父母而言,兒女的事業興旺,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金錢誠然不能代替盡孝,但兒女掙更多的錢、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是父母晚年是否無憂最重要的保障。而且現在人均壽命高,年輕人剛剛畢業時,父母多是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並不需要兒女照顧。等兒女在大城市奮鬥十數年後,經濟上、社會地位上有一定的成就,那時候把進入人生暮年的父母接到大城市去,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式。現在大學畢業生的父母,多生於60年代,接受新生事物快,沒有多少故土難離的觀念,他們能適應大城市的生活。

 

三是小地方的生活成本低,特別是房價低,生活安逸。近些年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房價飆升,一對年輕夫婦購房,首付會耗盡雙方家長的積蓄。而在老家,父母可能早就給自己準備了房子。可人生並不僅僅為了住大房子。在小地方生活節奏慢,生活成本比大城市低,但賺錢的機會也少,工資普遍不高,要擺脫不如意的工作環境,很難下決心,因為沒有更多的工作機會。一個小城市,如果經濟欠發達,個人創業的環境不是太好,也沒有什麽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大學畢業生回來,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事業單位或國有壟斷企業的崗位,哪怕工資不高,領導霸道,也得小心謹慎地忍受。因為舍棄了現有的這份沒意思的工作,就意味著失業。而在大城市,不少人一輩子要換好幾次工作,而且人生的價值通過一次次跳槽得到提升。——當然,過於頻繁的跳槽我不主張。

 

在幾年前,由於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特別是房價上漲得厲害,空氣質量變得糟糕,霧霾時常爆表,流行一種“逃離北上廣”,可結果呢?又出現了回流,逃回故鄉小城市的許多年輕人在更大的失望後,又不得不回到大城市,選擇重新開始。2014年新華網刊登了一篇題為《年輕人逃離北上廣後又逃回:已經回不去了》的報道,如此說:

 

工作機會少,幹事要拚爹,觀念不合拍,讓不少"逃離北上廣"的人身在故鄉為異客,自己的逃離之地反倒更覺親切。於是,很多人帶著無限的失望再次 回到那個他們內心有些"恐懼"的地方,重新來過。大城市相對的公平,更多的機會,給了他們一個回歸的理由,盡管這看起來像自我安慰。

 

以我個人的經曆為例。我在28年前畢業於西北一所重點綜合性大學(現在屬於985大學)。我當時給自己定的目標是進京或者去上海、深圳,別的城市不考慮,回老家那個地級市甚至縣城更不在考慮之列。

 

那個時候重點大學的畢業生是皇帝的女兒部愁嫁,和擴招以後畢業生就業麵臨的壓力是不可同日而語,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有許多相通之處。我們班30個畢業生,前來主動要人的單位大概一百多個。有些在西部一些“三線”企業規模大、實力強,招聘的老師甜言蜜語,口頭上承諾了許多條件。甘肅省三個省一級強勢的黨政部門對我伸出橄欖枝——當時大學畢業生可以直接進黨政機關不需要通過公務員考試。但我都謝絕了,選擇北京東北郊的一家國有老企業,那家企業是“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項目之一。

 

我和其他120多名大學本科或碩士畢業生同年進入該企業,當時整個廠區呈現破敗之像,工資很低,三個人住一間單身宿舍。剛來時多數人覺得失望,但多年過去了,已經有一百餘名跳槽去了更適合自己的單位,這家企業也A股上市了,成為全國最大的液晶顯示器生產基地,留下的不到20名畢業生成了公司高管或中層骨幹。自願回到老家工作的同學,人生很快就見到了天花板,為了一個正科級蹉跎半輩子,更多的時間耗費在酒桌上和麻將桌上。在故鄉的熟人社會裏,很容易變成隨波逐流的人。

 

還有一個應該考慮的因素,在大城市擇偶的空間更大,教養子女的成本雖然比老家高,

但兒女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要大得多。

 

一個人到陌生的大城市闖蕩,唯一要注意的是要必須足夠的心理準備,熬過剛畢業前兩年的灰暗期。前兩年因為收入低,在職場屬於低位很低的“菜鳥”,還沒有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你會覺得和校園生活反差太大,有諸多的不適應。當你覺得寂寞和孤獨時,連找個人喝酒傾訴都很難。和我畢業時一起去那家國有老企業的兄弟中,有兩人不堪壓力精神失常,他們都是畢業於名校,在貧困的老區長大。我們當時很有物傷其類之感,但多數人熬過了這一段時期,便是天地開闊。——我想,這也是人生必要的經曆吧。

 

去異鄉的大城市謀生,會品嚐許多的辛酸,會遇到一道道要咬牙才能度過的難關,你可能會後悔一時。但選擇逃避,一畢業回到故鄉,則可能後悔一輩子。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年輕的朋友,勇敢地邁出去大城市闖蕩的那一步吧。大城市裏荊棘密布,前行不易,但有著比老家更為公平的環境和更多的機會。祝你好運。

 

【本文首發UC大魚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