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語必修才是教育公平

來源: YMCK1025 2017-04-16 08:16:0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37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7-04-16 08:18:0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作者:方老師2007

上個月中國的兩會召開,全國人大代表,宇華教育集團主席李光宇提出了“高考取消英語,中小學英語改成選修”的提案,引起了軒然大波。主流意見好像一麵倒反對這個做法。大家認為,英語已經是國際語言,學外語應該從小學,不讓學生從小學英語,就剝奪了下一代看世界的權利;另外語文數學也從小花好多時間學,長大不見得全都能用得上,為什麽不取消語文數學呢?甚至還有的言論認為這樣做是剝奪窮孩子出國和上好大學權利的不公平現象。有朋友就問方老師:究竟中國是否應該高考取消英語,中小學英語改成選修呢?
 
方老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一向是非常鮮明的:中國的中小學根本就不應該把英語當成是必修課,並且還要在中考高考要考,大學還要過四六級,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縱觀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在某個語言不是官方語言的情況下,把它擺到跟官方語言同樣的高度的。當一個語言不是官方語言的一種,無論在教育上如何重視,其教育效果都永遠無法達到官方語言所得到的效果。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印度人口音非常重,但是因為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之一,他們的英語流利程度是絕大部分中國人無法望其項背的。同樣,香港在回歸前,英語是跟粵語並列為官方語言的,因此,香港人普遍英語程度就比內地人好很多。
 
反麵的例子是,舊金山公立學校有不少中文沉浸課程,甚至有中文沉浸學校。學生從小學一入學就學中文,而且是使用沉浸方式學習,老師也是母語為中文的“外教”,學了九年到了高中,來到方老師的高中中文沉浸班,除了個別特別用功,家庭也講中文或者請補習老師的學生外,大部分的中文沉浸課程學生的中文水平跟同年級的中國大陸學生相比要差一大截。最明顯的是實用交流能力非常差。
 
舊金山的中文沉浸課程學生假如要進入方老師所在的明星高中繼續讀中文沉浸的話,是需要參加類似於“中考”那樣的考中文的全市統一考試的,100分要考65分才算及格。但是,每年一千多學生參加中文的考試,也隻有區區三十幾個學生及格,而這些及格的學生很多還是小學的時候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的,在中國大陸讀過幾年小學的學生。在這個統考裏麵,學生們錯得最多的一道題目,是在聽力考試裏麵的一道題,要求學生對“打包還是在這兒吃”這句話做出恰當的回答。百分之七十的學生都答錯。
 
沉浸式(immersion)的外語教學方式,是當今最先進的,通過使用外語來教術科,比如數學,科學,曆史等,在純語言之外讓學生全麵掌握所有領域的專業術語並且有針對性地使用外語,會比單純教外語效果好很多。另外,在美國的公立學校,對雙語教師的語言和文化能力的要求極高,能當中文老師的基本沒什麽老外,這跟中國的中小學英語教師絕大部分是中國人相比差太遠了。
 
在教師水平,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都比中國的英語教學先進的美國“中文沉浸教育”尚且基本是失敗的,學生學了十年的中文出來以後大部分人中文報紙都不會讀,到中國的麥當勞買美式快餐聽不懂“打包還是在這兒吃”,憑什麽我們要相信中國的中小學生學了十年或者更長時間的英語以後,英語能力普遍會比美國這些學中文的學生高?
 
學一門外語,假如無法達到基本的交流水平,所謂“打開看世界的窗戶”,“教育平等”,“掌握有用的國際交流工具”這些東西全都成了偽命題。
 
為什麽中國的英語教學注定無法達到“基本交流水平”?除了上麵說到的教師水平不高(大部分不是母語為英語的教師),教學方式落後(絕大部分使用當今外語教學裏麵早就摒棄的“語法為主”,“使用母語來教英語”的過時教學方式,基本不存在“沉浸式”教學等)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英語不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之一。
 
由於英語不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之一,在社會中就缺乏英語的環境。到過香港的人都可以發現,所有的公路標誌和街道名稱,商店和機構名稱都是英語和中文並列的;飯店的菜單,地攤的商標,全都是雙語的。官員的答辯質詢,法庭的辯論,可以用英語,也可以用中文。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當然就會更加容易掌握一種外語。
 
其次,因為英語不是官方語言之一,雖然在中小學教育甚至高考中把它擺到主課,很高的位置,但是對於“成功交流”的要求卻極為低下。反映在:英語課本不是以教會學生在英美社會順利生活為目的,更加不是使用母語為英語的地區的課本,對“文化”方麵的教育基本沒有;對於英語單詞的要求極低,六級標準的英語單詞要求竟然還不如美國小學生四年級掌握的單詞量......等等。
 
所以,大部分中國人都會發現,自己學了十幾年英語,假如想出國留學,還得找“新東方”;還是啞巴英語;看美國大片假如沒有字幕還是看不懂。方老師在美國的大學教過書,帶過研究生,跟美國的大學老師有同樣的感受: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中國來的留學生。他們的托福和GRE的成績可能會很高,但是他們的英語交流能力實在令人“捉急”!
 
一門語言,要達到“基本成功交流”的標準,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詞匯量,需要掌握語法現象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對這門語言所在的社會文化非常熟悉。就等於網上我們調侃的“漢語六級”考試題目裏麵的對話:
 
“什麽意思?”
“沒什麽意思,就是意思意思。”
 
中國人都知道是什麽意思,而不懂中國文化的老外,即使每一個字都懂了,還是不明白。
 
由於英語不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之一,我們就不可能要求學生學習英美的文化和價值觀;而因為社會製度不同,中國的教育裏麵甚至是盡量反對學習英美價值觀的。這樣更加導致國人的英語水平低下。
 
綜上所述,由於英語不是中國的官方語言之一,在語言學方麵天生注定了無論怎樣重視,怎樣考試,學生都無法學到可以掌握英語進行成功交流的地步。除了極個別富人、精英群體以外(全英的國際學校,課外補習,極高的學習動力),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陪著浪費時間。浪費時間來學一樣注定學不會的東西,就等於全中國的學生都必修孫悟空的筋鬥雲一樣,難道不是浪費嗎?因此,取消英語必修,取消英語高考,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從美聯航事件看中國的英語教育

 

最近在網上最火的,就是美聯航因為“超售”,強拖一位亞裔乘客下機的事件了。事件引發了全美的網絡社交媒體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美聯航,其中不乏妙語連珠。在中國,同樣也引起了新浪微博上麵幾個億的討論。然而,方老師卻注意到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在微博上,有不少轉載國外社交媒體比如“推特”對於這次美聯航事件的調侃,可是,其中的英語翻譯成中文的翻譯質量之差讓人感覺真是“捉急”!學英語其實最重要就是達到了解國外資訊的目的,這也是當政協、人大委員屢次提出英語不要成為中國學生必修科目和高考科目以後,中國社會主流的主要反對意見:如果英語不是必修,中國人就沒有辦法及時了解國外資訊了。但是,從這次美聯航事件國人對美國推特的簡單英語翻譯的問題看來,中國的英語教育已經不是“啞巴英語”的問題了,連普通的閱讀理解和簡單句子都沒教好。一句話,學了十幾年英語,大部分學生很可能連小學程度的英語句子都沒法理解好。假如真的是這樣的話,方老師就有兩個問題了:第一:為什麽我們還要浪費那麽多的時間在基本無效的英語必修上?第二:我們每年引進翻譯的那麽多美國的教育理論的著作,會不會因為翻譯錯誤而誤導了國人和政策決策人員?

 
方老師先隨便拿一份在網絡上非常火的文章裏麵的翻譯來作例子,看看翻譯的問題是多麽嚴重:
 
原文:(來自Anne Tolpegin的推特)
You could have bought this guy his own jet for less than what you are going to pay him in his lawsuit.
原翻譯:即使你把這位乘客用私人飛機送回去,也會比要付的訴訟賠償便宜吧。
 
正確的翻譯:你就算是買一部飛機給這個人,也比要在訴訟裏即將付給他的錢要少。
 
問題分析:“把這位乘客用私人飛機送回去”(sent this guy home using a private jet) 跟“買一部飛機給這人”(bought this guy his own jet),意思有本質的不同!另外“要付的訴訟賠償”跟“在這個人的訴訟案中要付給這個人的錢”也有不同的地方。在原文裏麵,根本就沒有提到“賠償”這個詞,“付給他的錢”(what you are going to pay him) 並不一定百分之百就是“賠償”他的錢!
 
原文:(來自Grandmothers Resist的推特)
United = profit over humanity
 
原翻譯:美聯航 = 利益重於人權
 
正確的翻譯:美聯航 = 利潤高於人道
 
問題分析:首先,原文使用的詞"humanity",不是“人權”,而是“人道”的意思。查一下漢語詞典,就可以知道兩個詞語有本質的不同。其次,原文使用了"over"(在...之上),因為前麵使用了"profit"(利潤),因為“利潤”才用“高”、“低”來形容的。而“利益”是用“大小”來衡量的。這樣簡單的詞組都翻譯錯,可見國內的英語教育真的有問題啦!
 
原文:(來自Mark Simone的推特)
The boycott is going to be so big, United will have to start dragging passengers onto their planes.
 
原翻譯:童子軍們趕緊起義啊,美聯航拖乘客的行徑要發揚光大了。
 
正確的翻譯:這個抵製行動會大到這個程度:美聯航會不得不開始把乘客強拖到他們的飛機上了。
 
問題分析:原翻譯完全在胡說八道了。整篇原文根本就沒有提到“童子軍”,沒有提到“起義”,也沒有提到什麽“發揚光大”。翻譯要講“信”、“達”、“雅”,您沒有“信”,沒有“雅”,至少給我們來個“達”好不好?連基本意思都錯得一塌糊塗,究竟我們還怎麽相信您翻譯的其它文章是正確的?
 
原文:(來自Dr. Russell Hudson的推特)
Ashamed to be a Gold Premier member of your airline. And to call this "re-accommodated" is a disgrace.
 
原翻譯:作為你們美聯航的黃金會員,感覺好丟臉,而且把這樣卑劣的行徑粉飾為“合理調整”,吃相未免太難看。
 
正確的翻譯:作為你們航司的貴賓金卡會員真感覺羞恥。而且把這稱為“重新安置”,太丟臉了。
 
問題分析:這個翻譯一味追求“雅”,自己加了很多原文沒有的詞語,比如“卑劣行徑”,“粉飾”,“吃相難看”之類。另外,某些專門的詞語,其實在美聯航的官網上麵查一下就有中文翻譯,比如"Gold Premier member",翻譯成“黃金會員”就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還有"re-accommodated" (重新安置),這個詞首先出現在美聯航CEO的第一封道歉信上,有非常諷刺的味道,意思就是“重新把一個人放到另外一個地方”(就是踢出飛機啦!),所以才會讓全美國的網民一起發聲攻擊。現在這個中文翻譯把它翻譯成“合理調整”,完全失去了原文諷刺性的神韻,而且"re" (重新)這個前綴也跟“合理”根本不挨邊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國人對非常簡單的英語句子的翻譯竟然可以出現這麽多的錯誤,難以想象假如是一本英語著作的話,會出現怎樣的問題了。這個問題凸顯中國的英語教育在教授英美文化和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方麵的嚴重缺失。事實上,國人學英語的方式是“背單詞”和中國教師用漢語教英語這兩點就已經充分證明了國人花十幾年學英語很可能在做無用功!
(文中使用的網絡例子全部來自@“美歐前沿”的微博,特此感謝。)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