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千年第一評傳:《陳武帝評傳》第二章(龍耳東.著)

 

 

侯景

 

 

梁武帝聽聞梁軍大敗,侄子蕭淵明被俘。急問侯景如何?

侯景兵敗後,帶著八百羯族騎兵,逃入梁朝境內的壽春縣。梁朝監南豫州事韋黯,害怕羯胡人野蠻,閉城不準侯景進入。韋黯,字務直,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人。韋黯的個性是剛正不阿的。少時學經史,能寫得一手的好文章。最初任太子舍人,後升任太仆卿、南豫州刺史等官職。他在壽春縣,當時隻是監州。

侯景被慕容紹宗擊敗之後,無處安身。梁南豫州馬頭戍主劉神茂與韋黯關係不好。聽說侯景來了,就跑去迎接。侯景問劉神茂:“壽陽離此地不遠,城池險要堅固。我想要前往投奔,韋黯能接納我嗎?”劉神茂趁機鼓動侯景,道:“韋黯雖然占據著壽陽城,但隻是監州。如果王疾行到壽陽近郊,他一定會出來迎接,趁機逮捕他,事情就成功。得到壽陽城之後,再慢慢上報,朝廷對大王南來很高興,一定不會責怪。”

你看這個劉神茂,借刀殺人,以報與韋黯的不和。此人報複心極強。後來,見侯景敗,劉神茂趁機反叛。為搶頭功,一意孤行,在易攻難守的平坦下淮紮營。侯景的部將謝答仁率兵來攻,劉神茂四麵受敵,陷入危境,隻好投降了謝答仁,被押送到建康。劉神茂以為侯景會饒他一命。誰知,侯景卻令羯人一口大鍘刀,先把劉神茂的腳塞進去,一寸一寸地鍘,一直鍘到頭。劉神茂像被側高粱杆似的,被切成一截截的。血流一地。劉神茂若知將來結局,他肯定遠遠地躲避侯景。豈敢主動跑去迎接?這是後話。

不過,當時兵敗的侯景無處落腳,見劉神茂如此熱情相迎,又出了這麽好的主意,侯景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說:“真是老天教我啊。”劉神茂以為找到了一個升官發財的機會,立即請求侯景,讓率領一百名步兵和騎兵,先行做向導。

正月壬子(548年2月14日)夜晚,侯景迫不急待地連夜趕到壽春城下。韋黯耽心有盜賊,身披鎧甲,登上城牆。侯景叫人在城下喊話,告知情況。韋黯聽明白了,知道侯景戰敗,狼狽奔來。但韋黯不想接納。道:“未奉皇帝敕令,不敢開門!”。侯景失望地對劉神茂道:“事情不妥,怎麽辦?”劉神茂又獻計,道:“韋黯懦弱且缺少智謀,可以讓人勸說他。”

找誰去勸呢?侯景派壽陽人徐思玉進城去勸韋黯,說:“河南王是朝廷所器重的人,您是知道的。如今他失利前來投奔,怎麽能不接納?”韋黯漠不關心地說:“河南王自己戰敗,與我有什麽關係!我的職責,就是守城,”徐思玉見他如此回答,隻好威脅說:“侯景雖然兵敗,但仍是皇帝禦封的河南王。你拒其入城,萬一被東魏兵追殺於城外,你可吃罪不起啊!”韋黯想想也有道理,慌忙出城迎接侯景。

可是侯景入城後,就不客氣了!侯景令羯胡人分守城內四門,他斥責韋黯為什麽不馬上接納自己,要斬殺韋黯。旁人勸道:“韋大人是朝庭命官。你沒權利擅殺。如果韋大人有不妥當的,你隻能送給朝庭處分。”

侯景一聽,也有道理。現在自己是兵敗之是地,暫且安身下來,恢複氣力再說。於是,侯景又裝作開玩笑的樣子,拍手放聲大笑,請韋黯去弄酒宴,盡情歡樂。

之後,韋黯回到建康,在朝廷擔任太府卿。侯景反叛,渡過長江,進攻建康京都時,

韋黯駐軍於台城六門。太清二年十月己酉(548年12月7日),侯景率軍進攻慈湖,韋黯和右衛將軍柳津等人分頭防守宮城諸門和朝堂。當時,梁朝老將都不在了。年輕將領也都領兵在外。城中隻有羊侃、柳津和韋黯。而柳津年老,還在患病,韋黯懦弱無謀。所有的軍務指揮全落在羊侃的肩上。當時侯景的賊兵在城外的東、西兩邊,各堆起兩個土山。而城內也相應的也在東、西兩邊堆土山,以相拒守。城內王公大臣都要挑土。連太子蕭綱也親自背土,宗子蕭大器以下的宗親皇族子弟都要用工具挖運泥土。韋黯率部晝夜苦戰,因功而被梁武帝授輕車將軍,加持節。後來,韋黯最終死在城內,朝廷贈予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這是後話。

 

且說侯景占據壽春城作為根據地,大肆招兵買馬。將百姓子女統統配給軍隊將士為妻。責令停止集市和佃戶的田租。隨後又向梁庭要錦緞萬匹,給軍人做袍服。要錢要糧要武器。梁武帝為撫納侯景,如數供濟。以此作為一個“樣板”,爭取更多的人來降附。

東魏大敗梁軍,生俘皇族統帥蕭淵明,盡收河南西部之地。東魏大將軍高澄優待蕭淵明,並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先王高歡與梁武帝和好十多年了。而今梁庭突然失信,攻打我國。我看不是梁武帝的意思,肯定是侯景挑撥的。其實我們兩國完全可以相安無事,你是否幫忙通報一下,我們恢複和平友好的關係?我們願意把梁朝的俘虜全部放還,包括侯景的家屬。”

聽這話,蕭淵明當然高興啊!他立即派隨從之人送書給梁武帝。蕭衍接到親侄子代東魏講和的書信,高興得老淚縱橫。忙召朝臣商議。朱異等人表示可以和好。獨有司農卿傅岐搖頭說:“不可!東魏以戰勝之國,何須講和?必是離間計!東魏了解侯景生性多疑。以此一舉,令侯景生疑而生變!”

但是,蕭衍救侄心切,厭惡用兵。他給蕭淵明寫了一封回書,交給來使送去。

果然,侯景十分關注東魏與梁庭的外交往來。東魏的離間之計,下發生作用。當信使返程路過壽陽時,侯景強留他住下,並索要皇帝給蕭淵明的回信看看。信使無法阻擋。侯景看了梁帝的回信,心中懊悵,感覺自己將被梁武帝出賣。於是給蕭衍和朱異各寫了一信,希望梁庭不要相信高澄,不與東魏往來。染武帝知侯景有疑心了,連忙去信安撫。

說實在話:侯景的反叛,與梁武帝的兩麵三刀,不講誠信,有很大的關係!梁武帝顧念親情而不顧國家大局,對一個降將卻不能收服其心。這比後來的陳武帝霸先就相差萬裏!陳武帝打天下,卻基本上都是依靠降將如杜僧明、周文育、蕭摩訶等人南征北戰、東平西討,才守住江南一片天地,庇護了華夏遺族和華夏文明,不被落後而又野蠻殘暴的“食人族”所毀滅。才有了後世的唐詩宋詞漢文明的輝煌!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當時,東魏為高歡下葬。梁庭遣使吊祭。侯景耽心東魏與梁庭勾結,急忙給蕭衍寫信,希望趁機與東魏開戰,奪回河南失地。梁武帝蕭衍回信安撫侯景,說既然東魏願意和好,朕也不想打仗。不過,請侯景放心!朕決不會出賣他的。

但是,侯景並不相信梁武帝的話。他用了一個小詭計:侯景偽造一封東魏國書送給梁皇,說以蕭淵明換回侯景。梁武帝不知是計,竟然回信說:蕭淵明如果早上回到梁朝,侯景晚上就送到北朝了。

這一下,讓侯景徹底絕望了!他把蕭衍的回信給親信們看。謀士王偉等人經過一番策劃,侯景開始在軍事、糧草、兵馬、器械等方麵做一係列的反叛準備。

王偉,祖上是略陽人。父親王略,魏國許昌縣令,於是,就把家安居在潁川郡。王偉通曉《周易》,有才學,寫的文章非常華美。先在魏國作行台郎。後來不知怎麽就甘心輔佐侯景。侯景的一切表、啟、書、檄等,都是王偉所作的。包括侯景的一切篡權奪位的大事,都是王偉一手促成和計謀策劃的。侯景敗亡後,人們把他囚禁在鐵籠子裏,押送到江陵後,蕭繹令人在街市上把他煮死。遭過他毒害的百姓,都割他的肉燒著吃。此人白讀了那麽多的聖賢書,盡做些傷天害理的事情,幫助侯景這些落後野蠻的羯人去屠殺華夏百姓,去毀滅華夏文明。實在是天下文人的可恥敗類!

研究南北朝的曆史,會發現一個令人沉痛的問題:那個時代的所謂讀書文人,非常墜落!墜落到無恥的地步!甚至禍國殃民!王偉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外族,引狼入室,導致江南大好河山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包括朱異等人也算是飽讀過詩書典籍的人。可以這樣說,那個時代的皇帝真是走馬燈似地輪換,但每個皇帝的背後,都是一些飽讀詩書的文人充當帝王軍師和幕僚。這些軍師的幕僚出謀畫策促使其主子爭權奪利以登帝位,然後,這些文人就可以博得個自己封妻蔭子以光宗耀祖。全然不顧山頭林立,諸侯割據;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即便是蕭衍(梁武帝)、蕭繹(梁元帝)等皇帝,也是飽讀讀書,窮研典籍,藏書數十萬冊。但父子都行不義之事,最後都落得國破家亡,以焚所藏數萬卷書而告終!這些慘痛的曆史教訓,豈不令人沉思?這個書,究竟要怎麽讀,才能造福於民造福於社會?!

侯景四處招兵、籌備糧草、打造兵器等行為,引起許多梁庭軍將的警惕。梁武帝侄兒鄱陽王蕭範,當時出任合州刺史,居守合肥。探知侯景密謀造反。便趕緊報知梁皇。可朱異卻說:“侯景像個待哺的嬰兒一樣,哪有能力造反?”朱異的包庇和盲目自大,使梁皇也打消了警惕。可不久,蕭範仍發現侯景的異常舉動,甚至積極請戰:“趁早翦撲侯景,不然會禍及君臣。臣範願討侯景。”可是,朱異仍庇護侯景,責備蕭範“多心了!難道我堂堂的大天朝,竟然容不下一個潦倒的過客?”蕭範聽了使者的回報,非常憤悶!

蕭範字世儀,性情溫和,有器度,有見識。他擔任衛尉卿,每夜親自巡邏警衛。作為皇親能這樣子,真的很不容易。梁武帝非常嘉獎他,令他任益州刺史。可是,他赴任走到荊州時,就聽到父親去世。他悲痛不已,要自請解除職務,回家送葬。但梁武帝不準,下詔令他暫時監管荊州。等待湘東王到了荊州之後,蕭範才到益州上任。他沒有辦法,隻好請弟弟湘潭侯蕭退送父葬。大同元年(535),因蕭範開通了劍道,收複了華陽而加封爵。不久,任領軍、侍中。後來,梁武帝授蕭範任都督、雍州刺史。蕭範勤於政務,善於治理,體恤將士,因此,在當地很受民眾和軍士們的歡心。

但朱異卻不喜歡他,多次在梁皇麵前詆毀蕭範。改蕭範為合州刺史,鎮守合肥。當時,侯景在壽春暗自招兵買馬,打造兵器;籌措糧草等事務,反叛行跡業已暴露。蕭範多次報告侯景反跡,提請朝庭注意防衛。甚至還請求自己率軍前去,在侯景叛亂大火還剛剛冒煙時,就去撲滅火苗。但,朱異認為侯景孤單寄身梁朝,怎麽會造反呢?還責備蕭範說:“鄱陽王竟然不能容許國家有一位客人嗎!”。朱異把蕭範每次奏報侯景叛跡的奏章都壓了下來。

朱異處處袒護侯景,沒想到侯景叛亂時打出的旗號是“清君側”,第一個要殺的人就是朱異。侯景兵臨城下,用箭射書信給皇帝,說:“朱異等人專斷朝政,作威作福,我被奸臣陷害,想殺害我。陛下如果殺了朱異等人,我就勒馬北還。”武帝召人要殺朱異,蕭綱阻止說:“侯景不過以殺朱異等人為借口罷了,今天殺朱異,救不了眼前的急難,隻會被後世取笑。等叛亂平定以後,再殺他也不晚。”武帝這才沒做。武帝登樓觀察敵情,問身邊的朱異,說:“四郊這多叛軍營壘,是誰的罪過呢?”朱異驚嚇得冷汗直冒,慚愧不語。朱異回去後羞慚難當,氣病身亡,享年六十七歲。

蕭範最先奏報侯景有反意,為什麽沒人相信呢?這裏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梁武帝晚年,各皇室親王相互猜疑,互相提防,生怕好生了哪個趁機奪了皇位。寧肯把大好江山讓於外族。當時,蕭範勤政愛民聲譽好。廬陵王為荊州刺史,任都督府,嫉妒蕭範,並誣蕭範要謀反。又有童謠說:“莫匆匆,且寬公,誰當作天子,草覆車邊已。”。這明顯是有人散布出來,陷害蕭範。皇太子蕭綱也特別警惕,挑選精兵來守衛皇宮。而蕭範也因為童謠而暗自高興,他倒盼望有非常事件發生。就是這樣一個被人誣為要謀反的人,卻三番二次奏報侯景要謀反,朝庭還真的沒人敢相信。

到後來,侯景真的叛亂了,人們這才相信蕭範的奏報了。侯景包圍了都城,蕭範派世子蕭嗣率軍勤王救駕。皇宮淪陷後,蕭範向魏求救兵,以兩個兒子做人質。可是,魏軍占領合肥後,並不援助蕭範。蕭範悔恨不已,合肥白丟了,還把兩個兒子也押在魏國。最後,蕭範因發背疽而死。這是後話。

 

且看侯景,他的反叛行為越來越大膽,竟然直接勸梁朝守將羊鴉仁等官員跟他一起反!羊鴉仁抓捕了侯景的使者,並力促梁皇采取果斷措施。可朱異仍然不相信,說:“侯景區區幾百人,有什麽能力先把?”。

羊鴉仁,字孝穆,是泰山钜平人。他驍勇善戰。從魏國率兵來降梁朝。梁武帝封他為廣晉侯。在多次戰鬥中,他屢立戰功,被梁武帝任命為都督、北司州刺史。侯景納土來降時,梁武帝詔令羊鴉仁總督土州刺史桓和之、仁州刺史湛海珍等軍兵前去懸瓠地帶,以接應侯景。侯景戰敗後,占據壽春,羊鴉仁仍任都督、司州豫州二州刺史,鎮守懸瓠。後來,侯景認為梁武帝出而反而,不守誠信,便欲舉兵謀反。便拉籠羊鴉仁,約同起兵。羊鴉仁當即拒絕,並把侯景的反情奏報皇帝。後,侯景果然反叛,羊鴉仁率領本部人馬入京救援。這是後話。

真是梁朝的劫難!朱異從客觀上幫了侯景的大忙。他把所有上報侯景謀反的奏章統統壓下。並且為了安撫侯景,梁庭不斷地賞賜給侯景。朱異的種種行為,簡直成為侯景謀反的內應。侯景越發囂張了。

侯景的幕僚徐思玉與蕭正德交好。侯景探知蕭正德對梁皇不滿,便秘密派徐思玉送信,許諾事成之後,將立蕭正德為皇帝。蕭正德高興之極!便與侯景串通一氣。

這個蕭正德真是白眼狼!梁皇對他實在不錯!蕭正德本梁皇的侄子。從小就沒有教育好。養成凶狠奸邪的性格。結交一些無賴亡命之徒,盜掘他人的墳墓以取珍寶;屠殺農戶的耕牛以飲酒聚宴。又好打獵,傷害無辜。因為當初梁武帝沒有兒子,蕭衍便立侄子蕭正德為太子。後來,蕭衍喜得貴子,那當然就立親生兒子蕭統(紹明太子)為儲君了。這也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

可是,蕭正德不以為恩,反以為仇。竟然於普通六年,叛逃去了東魏。因東魏待他甚薄,他受不了那份罪,第二年又逃回了梁朝。對這樣一個叛國小人,梁皇卻念其親侄,“泣而恕之”,梁皇仍厚待蕭正德,封他為臨賀王,優厚有加。可蕭正德不滿足啊!他肆意妄為,橫行霸道。被官吏彈劾下獄。

梁武帝下詔訓責他,說:“因為你是我侄子,又曾過繼給我,所以對你倍加愛護,加官晉爵,超過你的兄長。以前在蜀地時,你親近小人,還認為你是年輕不懂事。到吳郡後變本加厲,殺戮無辜,劫盜財物,全然肆無忌憚。等回到京城以後,專門收養亡命之徒,禍害得路斷人稀,以至京城百姓門戶早閉晚開。又奪人妻妾、搶人子女。徐敖不光妻子被奪,還橫屍道路;王伯敖身為公卿,女兒被你誘作婢妾。我屢次為你遮掩,把事情壓下去,希望你能改過自新,你卻沒有一點悔改之意,反而怨憤更甚。後來隻身逃亡敵國,以親為仇。我曾派人傳信慰問,希望你能回來,結果真能回歸故國,了卻我平生之願。心想你不好讀書,誌在武功,所以讓你掌兵權,領兵上陣作戰;誰知你狼心不改,包藏禍心,一心想使國家顛覆敗亡,以快你的心意。如今寬恕你到遠方去,不要讓家屬跟你同去了。我讓你所在處供應你吃穿用度。你的新婦和兒子見理可以留在太尉府,其他家屬也可以和你同去。”

於是,朝庭免去蕭正德的官職,削去他的封地,流放到臨海郡。可是,梁武帝又後悔了,半路又派人追上,赦免了他的罪。恢複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你們看看,梁武帝就是這樣縱容蕭氏子弟,枉顧國法,胡作非為。這也是梁朝失去人心的重要因素。蕭正德摸透了梁武帝的脾氣,更加橫行無忌了。他的妹妹長樂公主嫁給陳郡的謝禧。蕭正德居然奸汙了她。還放火燒了公主的宅第。並把一個婢女捆了,給她手上戴上玉釧,身上佩上金飾,聲稱是長樂公主被燒死,收拾婢女的屍體和金玉一塊兒埋了。繼續逼著與妹妹通奸,並稱她為柳夫人,還生下兩個兒子。蕭正德作出這種人倫混亂的荒唐事,時間稍長,逐漸露出風聲。

後來黃門郎張準養了一隻經過馴養用來誘捕其他野雞的雉雞。蕭正德覺得好玩,想占為已有。就去硬搶了過去。張準找了一個機會,在眾多皇族宗親全部參加的重雲殿法事上,當著眾人的麵罵道:“張準的雉媒不是長樂公主,怎麽能隨便搶走呢?!”。皇太子聽到了,生怕傳到梁武帝知道了,趕緊請武陵王勸解,使蕭正德把張準的雉雞還回去,這事才平息下來。

後來,有人把梁朝的覆亡,總歸到都是由於蕭正德的緣故。先有蕭正德的橫行霸道,民心盡失,後有他叛變接應侯景軍渡江。當地有童謠說:“寧逢五虎入市,不欲見臨賀父子。”可見百姓竟是如此憎惡他。

其實,梁朝的滅亡,梁武帝蕭衍負主要大責!他首先無德,其次好大喜功,再次就是對蕭氏宗親子孫太過縱容。以致於到後來京都淪陷,蕭衍被困,而蕭氏宗族竟然沒有真心救駕的,反而盼著武帝早死,好伺機奪帝位。可悲可歎!

侯景有了蕭正德等一些人作內應,又經過充分的軍事、糧草、人脈等方麵的準備之後,於梁太清二年秋八月初十日,公然檄告四方,曆數梁皇十大罪行,托辭以“清君側”誅殺朱異等人為名,起兵反叛了!

狂妄自大有梁武帝聽說侯景起兵造反,竟然輕蔑地笑了,說:“這瘸賊又能成什麽大事?”然而,梁武帝萬萬沒有料到,侯景的叛軍很快就攻陷沿途郡守,拘捕囚禁太守劉神茂、守將曹璆等人。一路殺奔京城而來——

到這個時候,梁武帝才如夢方醒!

 

梁武帝慌忙調兵遣將,討伐侯景叛軍。詔命已經自身難保、危在旦夕的郢州刺史、鄱陽王蕭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討伐侯景。又令開府儀同三司、丹陽尹、邵陵王綸持節,監督眾軍。

梁武帝征詢尚書羊侃關於討伐侯景之策。羊侃請求派2000人急據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另派一軍襲擊壽陽,從而使侯景前進受阻,退失基地。偏偏朱異又極力反對,羊侃的建議未被采納。梁武帝此時還不知道蕭正德已經投敵,竟然任命蕭正德為平北將軍,全權指揮京師的軍隊。

蕭正德表麵奉旨禦敵,實與侯景暗通情報。侯景需要糧草,也找蕭正德支援。蕭正德為接應侯景的叛軍,立即派遣親信率了幾十艘大船,欺騙別人說這些船是用來運蘆葦的,而暗中卻載著侯景的軍隊渡過了長江。並約侯景一起從蕭正德屯兵的朱雀門進城。

當時,臨川太守陳昕向梁武帝啟奏:采石磯是兵爭之地,急需重兵把守,王質的水軍力量薄弱,需要增加力量。梁皇即任命陳昕為雲旗將軍,代替王質守衛采石磯。調王質到丹楊任丹楊尹。王質不等陳昕抵達就匆匆離任。間諜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侯景。侯景派人驗證後,興奮地說:“我的大事能成了!”

機不可失!侯景立即率800羯胡兵,乘王質與陳昕換防的空隙,搶占了采石磯。陳昕倉促迎戰,被俘。陳昕是南朝知名戰將陳慶之的第五個兒子。陳慶之,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今中國江蘇省宜興市)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著名將領。陳慶之出身寒門,長年不得重用,年少時為蕭衍的隨從。苦熬30多年,終於在41歲時,才開始獨立領兵作戰。因功授為武威將軍。陳慶之有膽略,善籌謀,撫士卒,帶兵有方,能使部下效力死戰。是梁朝難得的一位剛柔並濟的文雅儒將。雖然他的戰鬥生涯隻有15年左右,可屢建奇功,威震朝野!陳昕是陳慶之諸多孩子中最出色的一個。陳昕七歲能騎射,十二歲隨父去洛陽。還京時,大臣們問起北方戰事,陳昕憑著沙盤推演,把戰事情況說得清清楚楚。陳昕長大後,成為當時梁朝的勇將,曾親手斬殺魏國大將。

侯景生擒陳昕之後,把他囚在侯景屬下範桃棒的軍營。殷勤待他,和他飲酒,說:“我到這裏得到卿,其他人不能做什麽了。”讓他收集部曲為自己所用,陳昕不肯,侯景命儀同三司範桃棒囚禁他。侯景隨後率叛軍殺向朱雀桁南麵(朱雀桁是秦淮河上一座有名的大浮橋)。

梁太子蕭綱派蕭正德守宣陽門,以東宮學士庾信守朱雀門,自率宮中文武三千多人在朱雀桁北屯營。眼看侯景軍逼近,太子蕭綱命庾信拆掉浮橋,以從正麵減緩侯景的進攻。但是,已成為叛軍內應的蕭正德,耽心侯景的兵馬過不了河,急忙勸阻梁太子蕭綱,道:“百姓如果見浮橋被拆,必會驚駭奔散,不如靜待敵軍,以觀其變”。

太子蕭綱不知蕭正德心懷鬼胎,聽從了這個奸人的詭計,沒有拆橋。

當侯景的兵馬衝殺朱雀門(今江蘇南京南)時,蕭正德打開宣陽門,率眾出迎。蕭正德向侯景揖首,道:“侯將軍好!”,侯景也揖首,道:“蕭王爺好!”。起先,蕭正德的軍隊都穿紅袍,裏邊穿青衣,這時便裏外反過來穿。

於是,蕭正德和侯景兩人並排騎著馬,進入朱雀門。至此,太子蕭綱才恍然大悟!卻後悔晚矣!蕭正德遂與侯景合兵一處,公開叛變。侯景叛軍順利攻入了金陵(南京)外城,直逼皇宮!......

一場華夏民族的浩劫!一場漢文明的存亡,就此拉開了血雨腥風的大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