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的東西別亂說。核冬天的後果是電腦建立的數學模型推導出來的,且曆史上有類似的效應(史前冰河時期就是小行星撞地球導致的)
本帖於 2025-09-05 12:19:00 時間, 由普通用戶 天青水藍 編輯
1983年10月31日,在華盛頓召開了"核戰爭以後的世界--關於核戰爭帶來的長期的全球性生物學後果討論會",有蘇美等近20個國家的500名正式代表參加。與會代表中有科學家,各國的外交使節和官員以及來自美國各地的政府官員,教育學家,環境問題專家,企業界領導人,外交政策製定者和軍界頭麵人物。會上。小組聯名宣講了他們的學術報告,題目是《核冬天:大量核爆炸造成的嚴重後果》。會議還安排了一個90分鍾的電視節目,即與由著名的蘇聯科學家組成的小組進行電視對話。蘇聯人的研究結果證實了美國科學家的觀點。在這個劃時代的華盛頓會議之後,又有許多詳細的研究工作證實了,兀'小組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地球上的生命正麵臨著核冬天的嚴重威脅。這篇報合後來公開刊登在美國1983年12月23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1.在每一個核爆炸地點上空,都會騰起一股巨大的由塵土和煙灰構成的柱狀雲團。這股雲團上升到大氣層5~10英裏乃至更高的地方,然後沿著水平方向四處擴散,很像暴風雨來臨前的“鐵鑽”狀積雨雲,接著又合攏到一塊。核打擊次日的清晨將沒有黎明,中午時分天空仍會一片漆黑,這種黑暗將持續若幹星期。在此期間,氣溫將日複一日地下降。在大陸內地,氣溫總計可能下降40℃(72F),這足以變夏日為冬日,變冬日為北極的冰天雪地。至於在沿海地區,例如在英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下降會少得多,可能隻下降15℃(27F)。這是由於海洋溫室效應的緣故。但即便如此,沿海地區氣溫的變化也足以變夏季為冬季了。要知道在正常情況下,英國四季的氣溫差本來就不像大陸性氣候那樣明顯,這當然也是出於海洋溫室效應的作用。
2.這種黑暗與致命的霜凍,再加上來自放射性塵埃的高劑量輻射,會嚴重地毀滅地球上這個地區的植物。嚴寒、高劑量輻射、工業、醫療、運輸設施被廣泛破壞,再加上食品和農作物的短缺,將會導致因饑荒、輻射和疾病引起的人類大規模死亡。科學家還認為爆炸產生的氮氧化物將破壞臭氧層。科學家已經在熱核爆炸實驗中觀察到了這種此前未曾預料過的效應。由於臭氧層的再生,這種效應會被削弱了。但是一場全麵核戰爭的效應,毫無疑問將會更加巨大。臭氧耗盡(以及隨之而來的紫外線輻射增加)的次生效應將非常顯著,它會對人類多種主要農作物產生影響,也會通過殺死浮遊生物而毀壞海洋食物鏈。 [3]
所有跟帖:
•
除了氣溫下降,還有放射性沾染落遍全球,臭氧層被毀導致地球暴露在太陽風粒子輻射之下,對人類後果都是毀滅性的。
-天青水藍-
♂
(0 bytes)
()
09/05/2025 postreply
1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