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部署:南方軍區與亞美尼亞基地的雙重屏障
2024年,約50萬人(含駐烏部隊),超越西部軍區(40萬人),成為俄軍第一大軍區,配備了包括T-90坦克、BMP-3步兵戰車和BTR-82A裝甲車在內的重型裝備。
此外,軍區還部署了多達200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蘇-34多用途戰鬥機、蘇-35S空優戰鬥機以及圖-22M3遠程轟炸機。
駐紮在亞美尼亞的第102軍事基地位於 Gyumri,擁有約5000名常駐部隊,配備S-300和S-400防空係統,以及“鎧甲-S1”近程防空係統。這一基地不僅是俄羅斯在南高加索的軍事前哨,還依托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的框架,為亞美尼亞提供安全保障,同時對阿塞拜疆構成直接威懾。
2024年,俄羅斯在該基地新增了“伊斯坎德爾-M”戰術彈道導彈係統,射程達500公裏,可精準打擊阿塞拜疆境內任何目標。
2025年5月,俄羅斯在裏海沿岸舉行了“裏海盾牌”演習,重點測試了“口徑”導彈對海上目標的打擊精度,演練場景被認為針對阿塞拜疆的油氣設施。
這些演練不僅提升了部隊的實戰能力,也向阿塞拜疆和其西方盟友發出了明確信號:俄羅斯隨時準備動用武力。
阿塞拜疆的崛起,絕非偶然,而是西方精心布局、步步為營的結果。
從能源供應上成為歐盟對抗俄羅斯能源霸權的關鍵一環,到軍事上轉型為北約前哨和以色列打擊伊朗的 “代理人”,從情報合作上為西方提供監控伊朗的前沿陣地,到地緣戰略上成為遏製中俄伊軸心的重要棋子,巴庫正一步一步被西方推向對抗的前沿陣地,逐漸淪為西方地緣政治戰略的工具。
然而,這種角色轉變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阿塞拜疆正小心翼翼地走在危險邊緣,下一步或許就是萬劫不複的深淵,其未來充滿了未知與變數,值得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zt
萌音大酋長
《新地緣政治策略》文章: “阿塞拜疆:新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