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佐藤大輔(Daisuke Sato)
殲-10戰機是中國最新一代的四代多用途戰鬥機,正在迅速崛起為美國F-16的有力競爭者。
與冷戰時期誕生的F-16不同,F-16長期以來是美國在全球幾十個國家空軍中展示地緣影響力的象征,從伊拉克到台灣省皆然。而中國力推殲-10則是其更廣泛戰略的一部分,強調的是“係統整合優先於單個平台升級”的理念。
據中國國防分析人士指出,殲-10並非單純複製F-16V等先進西方戰機在雷達探測、超視距打擊能力、電子設備融合等方麵的性能指標,而是體現了另一種軍事理念——強調在後勤保障鏈條和指揮體係上實現自主可控,擺脫對西方依賴。
巴基斯坦決定采購殲-10正體現了這一理念的轉變。在美國限製F-16升級、並將以F-21“專屬”版本的名義優先供應給印度的背景下,巴基斯坦認為中國的方案在技術上具有競爭力,在政治上也更能接受。不同於“以戰機為核心、配套係統為附屬”的傳統軍售模式,殲-10的銷售采用“全係統解決方案”:包括集成指揮控製係統、導彈武器包和電子戰模塊。
這種一體化模式能加快部隊戰備進程,並減少對美方情報及後勤維護體係的依賴。其核心並非單純出售武器裝備,而是提供一整套可立即投入作戰的定製化作戰係統。
更重要的是,這也重塑了“現代空軍”的定義。西方軍事理念往往假設,一個現代化空軍的建立需要十年以上的製度建設與人員訓練;而中國的模式則是一種“跨越式發展”路徑,特別是與JF-17 Block III等戰機平台搭配使用時,更形成了一種模塊化、可擴展的空中力量解決方案,尤其適用於中等規模軍力國家。
目前,殲-10C不僅是一項成功的出口產品,它更是中國向西方空中力量標準發起的正麵挑戰——並意圖重寫全球空軍作戰體係的“規則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