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在克什米爾的衝突

    見有外媒把印巴在克什米爾的這次衝突比喻成,珠海航展的實戰版展出,並且頂尖展品都還沒有出場呢。

    由於巴方在克什米爾出動參戰的中國造武器硬件有導彈,殲擊機和預警機,在我國早就有了更為先進的型號:比如殲11、15、20、35、(正在研發36、50)等>>殲10C,空空導彈霹靂17>>霹靂15,地空導彈紅旗15、17、18>>紅旗9P,預警機2000、3000(正在研發4000)>>ZDK-03(10年前的出口型產品),所以如果換上我國更先進的硬件上場,印方將會輸得更慘。

    然而,陣風是全球聞名的西方四代半王牌戰機的典範,殲10CE見了陣風頂多也就是棋逢對手難分上下的,但是陣風在印巴一戰中卻落得個一敗塗地,為什麽呢?

    因為我國硬件的背後還有隱性的軟件實力,以倍增戰力:共享數據鏈,這已經是打勝現代戰爭不可缺的核心通信係統。可印軍是萬國牌軍備,雖然大規模地出動了80多架戰機,單架也都挺先進,但通信係統互不兼容(印軍也可能已有單向或雙向數據鏈,但並不暢通),瞬息萬變的軍情無法即時共享,感知戰場態勢和協同作戰的能力低下,結果隻有挨打的份了。

    有專家總結認為是巴方在運用我軍“A鎖B射C導”的戰法,很有道理:

A鎖——地麵的紅旗9P發揮遠程識別功能,可鎖定200公裏外的空中目標,並將數據傳輸給預警機和戰機;

B射——巡邏在空中的殲10CE作為空空導彈搭載平台,接收數據後擇機發動攻擊。雖然陣風在被擊中前,應已探測到被紅旗9P鎖定,並對地麵的紅旗9P啟動了反製操作(如攻擊,規避,發射假目標),卻無法提防超視距的霹靂來襲;

C導——殲10CE發射霹靂15導彈後,立刻接受新數據以準備完成下個一任務,而導彈就交由身處安全距離之外的ZDK-03預警機製導,即配合北鬥將霹靂15導彈引導射向目標,直至命中。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