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核武器庫存管理:關鍵基礎設施
俄羅斯總統是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有權指揮核武器的使用。根據2016年的一份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報告,“總參謀部監視核三位一體武器的狀態,並將在總統決定使用核武器後向發射組發送直接命令。操作人員通過多個C2係統發送此命令,創建一個冗餘的傳輸過程,以保證他們可以發射核武器。”據DIA稱,“俄羅斯還擁有Perimetr係統,該係統旨在確保在俄羅斯受到核攻擊時可以下令進行報複性發射。”目前尚不清楚將彈頭從中心儲存庫轉移並交付給部隊的命令是否屬於發射授權的一部分。
二、生產、試驗和儲存
生產
盡管自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已經鞏固並縮小了生產核武器及導彈的基礎設施的規模,但俄羅斯仍擁有大量這類基礎設施。此外,俄羅斯通過美俄在“ 納恩-盧格 合作減少威脅計劃 ”(Nunn-Lugar Cooperative Threat Reduction program,Nunn-Lugar CTR)下的合作提高了其核武器設施的安全性。俄羅斯有大約十幾個研究機構和設施參與其核武器的核和非核部件的設計和生產工作,為核武庫存提供支持,並從事民用核和其他研究。俄羅斯已經儲存了大量的武器級材料,目前也不再生產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高濃縮鈾或鈈。
存儲
目前,俄羅斯擁有不同類型的可以儲存或處理核武器的設施。這些設施是由位於謝爾蓋耶夫的隸屬於俄國防部的第十二總局(12 GUMO)直接控製的約12個國家級中心儲存場。也有專家分析認為,俄羅斯還有34個基地級存儲機構,位於俄羅斯武裝部隊各個軍種和分支機構的軍事基地。運營這些基地級存儲設施的軍事單位也隸屬於第十二總局。第十二總局是一個特殊單位,負責彈頭的安保、運輸和處理工作,如果某個時間節點內發生直接衝突,第十二總局可以預先將國家中心儲存場內的彈頭運送至基地級機構。
根據公開來源中的信息,表A和表B詳細說明了分配給這兩種存儲類型的位置和軍事單位。開源研究還顯示了各個武裝部隊的哪些基地將從各個中心儲存庫接收核武器(圖A)。圖B說明了所有這些儲存設施在整個俄羅斯聯邦的地理分布。
此外,在運輸過程中,彈頭可能會臨時存放在軍艦和潛艇的停靠區、維修設施、運載係統對接/斷開區、鐵路轉運區和鐵路端以及武器運輸車輛中。這些不是儲存設施本身,而是具有在有限時間內處理武器能力的基礎設施。

A. 第十二總局單位的組織架構

B. 核武器國家級儲存場及基地級存儲設施分布

A. 國家級核武器存儲設施


B . 基地級核武器存儲設施
試驗
俄羅斯聯邦於1996年簽署、並於2000年批準《全麵禁止核試驗條約》(CTBT),但由於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尚未批準該條約,這一條約至今尚未生效。為了遵守該條約的規定,俄羅斯聲稱已經不再進行核爆炸試驗。然而,俄羅斯並未完全放棄試驗,而是選擇在北冰洋群島新地島進行流體動力學試驗。2019年5月,美國國防情報局局長阿什利在公開演講中表示,盡管沒有搜集到關於俄羅斯進行低當量核試驗的確鑿證據,但美國堅信俄羅斯尚未暫停核試驗。美國國防情報局也相信俄羅斯有能力進行低當量核試驗。
新地島是蘇聯時代最重要的核試驗場,是俄羅斯國防部中央試驗場的所在地,也被稱為“700 號工程”。在1954年到1990年期間,蘇聯在這裏進行了132次核試驗:84 次空中爆炸,42 次地下爆炸,3 次水下爆炸,2 次水麵爆炸和 1 次地麵爆炸。20世紀80年代之前,平均每年都要進行兩次百萬噸以上的地下核試驗。其中最著名的是1961年在這裏引爆的人類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彈“沙皇炸彈”,其爆炸威力相當於5000萬噸TNT當量的超級氫彈。

注:“沙皇炸彈”從Tu-95轟炸機上落下的那一刻,這張照片於1961年10月30日從護航飛機上拍攝;“沙皇炸彈”在新地島上空爆炸而形成的蘑菇上升到了65公裏的高度。這張照片從投下炸彈的Tu-95轟炸機上拍攝
“沙皇炸彈”核爆試驗
但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該試驗場暫停了核爆炸。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第十二總局局長伊戈爾·科列斯尼科夫強調,他所在部門管轄的新地島試驗場已有31年多沒有進行過核試驗。2021年6月,科列斯尼科夫在“紅星”電視台的直播中稱,俄羅斯將在新地島進行非核試驗(亞臨界核試驗),以確認國家核武庫的可靠性。

1955年9月21日在T-5魚雷核彈頭試驗期間的水下核爆炸
隨著全麵地下核試驗的結束,非核爆炸試驗開始在評估現有核武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麵發揮重要作用。試驗是在模擬的核彈試驗場進行,不會有因鈾235或鈈239的核裂變鏈式反應而釋放核能,而使用鈾 235 或鈈 239 的同位素,這些同位素提取於已經過了一定保質期的核彈藥中。
根據科列斯尼科夫的表述,俄軍在新地島進行的應該是亞臨界核試驗。在新地島進行亞臨界爆炸試驗,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俄羅斯陸軍和海軍服役的核裝藥的可靠性,並獲得可用於設計新特殊彈藥的數據。
此類實驗可以讓研究人員了解核裝藥中發生的物理過程,確定彈頭的剩餘保質期並確認其可靠性。此外,通過此類實驗,可以評估長期儲存對彈頭設計及其中使用的材料的影響,以及用其他材料替換某些材料的可能性。亞臨界核試驗通常被用於定期檢驗庫存核武器的性能。
除了非核爆炸試驗外,俄羅斯國防部中央試驗場還用於試驗新型戰略武器。特別是,自2018年以來,很有前途的帶有核推進係統的“海燕”(Burevestnik)導彈已經在這裏進行了測試。
三、自動化庫存控製和管理係統(AICMS)
自動化庫存控製和管理係統(Automated Inventor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System,AICMS)是在合作減少威脅(CTR)計劃下由美國援助俄羅斯完成。
AICMS項目分3個階段執行,大致對應於支持的儲存基地。一期和二期涵蓋了第十二總局儲存基地,一期(2000-2005)包括18個儲存基地;第二階段提供了13個額外的儲存基地:摩爾曼斯克;沃洛格達;維裏察;布良斯克;莫斯科附近的2個儲存基地;伏爾加格勒,茲拉圖斯特;伊爾庫茨克;赤塔;阿穆爾共青城的2個儲存基地;及蘇維埃港。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位置由國防部要求確定,以在需要報告的存儲基地內定位設施,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僅提供一個AICMS設施為多個附近設施提供服務。
第三階段將網絡擴展到包括戰略火箭部隊(SRF)存儲基地的核彈頭存儲掩體。俄國防部長辦公室的政策批準需要進行廣泛的分析,以確保戰略火箭部隊(SRF)基地的這些掩體中的AICMS設施不會影響管理部署的彈頭。國防部保證這些地點的彈頭在第十二總局的控製下,不包括在SRF部署的武器庫中。AICMS計劃之初,隻專注於管理“準備拆除”的彈頭,但隨著這一擴展到包括SRF基地的掩體,該計劃的範圍基本上包括了第十二總局保留的非部署的彈頭。這種擴展需要高度信任第十二總局使用AICMS係統的目的和意圖,這得益於多年的技術討論和向CTR團隊提供的訪問權限。
在第三階段,增加了11個AICMS SRF基地,包括:科澤利斯克;烏朱爾;東巴羅夫卡;薩拉托夫;新西伯利亞;巴爾瑙爾;泰科沃;約什科爾-奧拉;下塔吉爾;伊爾庫茨克;和博洛戈耶。這些額外的節點位於包含部署的核武器的SRF基地,但這些節點位於基地內的安全區域,其中包含由第十二總局監管的存儲掩體和AICMS節點。該係統的目的是管理所有未部署的彈頭。這些節點是在不同階段添加的,因為負責這些基地的安全升級的是能源部(DOE)。第三階段的成本為3000萬美元,CTR的總係統成本約為1.15億美元。除了在核彈頭儲存基地提供AICMS設施外,CTR在莫斯科市中心靠近國防部總部的地方提供了一個指揮和控製設施,配備了類似SCIF的特性。該設施為第十二總局AICMS團隊提供網絡服務器和工作站,以管理整個AICMS庫存。CTR確認施工已完成,但一旦施工完成就不允許進入設施。CTR還提供了第二個指揮和控製設施,設計為後備,靠近莫斯科以北的謝爾吉耶夫波薩德。(如下圖所示)

AICMS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設施以及SRF儲存基地分布

在俄羅斯謝爾吉耶夫波薩德的第十二總局訓練中心建造的AICMS設施
?????? Big news – At dawn, Ukrainians strike the Engels airbase of Russia’s strategic aviation in the Saratov region, about 600 km from the border, using kamikaze drones. Loud explosions are being heard at the site, and a large amount of ammunition is being destroyed. It is not… pic.twitter.com/20LjXqz9Yx
— Visioner (@visionergeo) March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