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TACMS對克裏米亞的打擊是由美國RQ-4B全球鷹無人機指揮的 - 俄羅斯

來源: 精木 2024-05-17 07:12:3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2924 bytes)

烏克蘭武裝部隊夜間在克裏米亞半島領土上用ATACMS導彈發動的襲擊是由一架美國無人機協調的。

據Zvezda媒體報道,俄羅斯軍方消息人士對此進行了報道。 從跟蹤民用和軍用飛機飛行的服務數據可以看出,美國空軍RQ-4B全球鷹的偵察無人機出現在黑海上空。

自烏克蘭武裝衝突開始以來,軍用 航空 北約國家大大增加了黑海上空的飛行頻率。

首先,我們談論的是偵察機和偵察無人機。通常,在北約飛機出現在黑海上空後不久,就會對克裏米亞的俄羅斯目標發動襲擊。 俄羅斯消息人士說,事實上,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的此類行動表明他們直接卷入了烏克蘭衝突。畢竟,北約偵察機出現在黑海上空不僅是為了監視俄羅斯目標,而且是為了收集和傳輸偵察期間獲得的數據給烏克蘭總參謀部。

然後,烏克蘭武裝部隊開始用導彈或借助空中和海上無人機襲擊半島。 由於5月15對克裏米亞的導彈襲擊,兩架俄羅斯MiG-31飛機,一架S-400防空係統和一個裝有燃料的倉庫被摧毀。居住者也有損失。這是由ASTRA報道的。

正如媒體所指出的那樣,塞瓦斯托波爾附近的Belbek軍用機場於5月15之夜遭到襲擊。由於導彈襲擊,兩架俄羅斯米格-31戰鬥機攔截機被摧毀。一個燃料和潤滑油庫也被燒毀。11名俄羅斯占領者受傷。

據該報報道,同樣在那天晚上,俄羅斯的S-400 Triumf SAM係統在Vishneve村附近遭到襲擊。襲擊發生後,該建築群起火,兩名居住者死亡,另外兩人受傷。

在美國衛星成像公司BlackSky和太空技術公司Maxar拍攝的圖像中,可以看到兩架噴氣式飛機在貝爾貝克的主要飛行線上被燒毀,此外還有第三架停在保護性路堤上。衛星圖像還顯示附近有一棟被毀壞的建築物,另一棟建築物受到嚴重破壞。

俄羅斯任命的塞瓦斯托波爾州長米哈伊爾·拉茲沃紮耶夫周五在Telegram上表示,俄羅斯人“成功擊退了敵人對塞瓦斯托波爾的大規模襲擊”。拉茲沃紮耶夫說,“數十架”無人機和“超過五架海上無人機被摧毀”。他補充說,由於無人機碎片落在變電站上,該市遭受了部分停電。

這次襲擊是貝爾貝克在過去 48 小時內第二次成為烏克蘭人的目標。

當被問及烏克蘭可能對貝爾貝克發動襲擊時,烏克蘭軍隊南部發言人德米特羅·普列滕丘克周四表示,“我們目前無法宣布任何細節,因為目前沒有經過證實的信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已聯係烏克蘭軍方以獲取最新消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的衛星圖像顯示,2024年5月15日,克裏米亞貝爾貝克空軍基地的噴氣式飛機和建築物被摧毀。- 衛星圖像 ©2024 Maxar Technologie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提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的衛星圖像顯示,2024年5月15日,克裏米亞貝爾貝克空軍基地的噴氣式飛機和建築物被摧毀。- 衛星圖像 ©2024 Maxar Technologie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提供

克裏米亞的一個叛亂烏克蘭組織阿特什在第二次襲擊後在電報上聲稱,貝爾貝克機場的一個炮兵倉庫遭到破壞。

“還記錄了二次爆炸對機場基礎設施的重大破壞,”它說。

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看到的衛星圖像都沒有顯示任何導彈或火炮武器倉庫被擊中或發生二次爆炸的跡象。

雖然莫斯科最近在地麵戰役中似乎占了上風,但基輔的部隊在導彈襲擊或海上無人機襲擊中取得了針對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持續成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的衛星圖像顯示,2024年5月15日,克裏米亞貝爾貝克空軍基地的噴氣式飛機和建築物被摧毀。- 衛星圖像 ©2024 Maxar Technologie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提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獨家的衛星圖像顯示,2024年5月15日,克裏米亞貝爾貝克空軍基地的噴氣式飛機和建築物被摧毀。- 衛星圖像 ©2024 Maxar Technologies©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提供

RQ-4全球鷹偵察機[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RQ-4A全球鷹
在中東投入實戰的全球鷹
類型 無人偵察機
製造商 諾斯洛普·格魯門
首飛

1998年2月28日

起役日期  
狀態 現役
主要用戶 美國空軍
美國海軍
北約
 
生產年份

1999年-

製造數量

42+

單位成本 5,100萬美元(2002年)
7,370萬美元
(含地麵站全係統,2002年)[1]
發展為 MQ-4C海神偵察機

RQ-4全球鷹(英語:Global Hawk)是由諾斯洛普·格魯門所生產製造的無人飛機(UAV),主要服役於美國空軍美國海軍

它可以提供後方指揮官綜觀戰場或是細部目標監視的能力。它裝備有高分辨率合成孔徑雷達,可以看穿雲層和風沙,還有光電紅外線模組(EO/IR)提供長程長時間全區域動態監視。白天監視區域超過100,000平方公裏(40,000平方英哩)。例如,要監視洛杉磯一樣大的城市,可以從緬因州遙控環球之鷹,拍攝370 × 370公裏(230 × 230英哩)區域的洛杉磯市區24小時,然後悠閑地飛回家。

它還有潛在能力可以進行波譜分析的諜報工作,提前發現全球各地的危機和衝突。也能幫忙導引空軍的導彈轟炸。使誤擊狀況降低。

“R”開頭的名稱是美國國防部命名偵察(reconnaissa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Q”指無人飛機;“4”是指無人飛機計劃第4架作品。“A”或“B”則是兩種不同的衍生版本。

全球鷹是第一架得到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認證可以在美國民航機領空飛行的無人機。[2]這算是無人機產業一大革命,日後可能出現不需駕駛員操縱的商用飛機

RQ-4動力來自勞斯萊斯AE 3007H渦輪風扇發動機,該發動機可產生31.4 kN(3,200 kgf / 7,050 lbf)的推力,可以搭載900公斤(2,000磅)設備。機身為平常的鋁合金機翼則是碳纖維。日後量產成本估計約3,500萬美元一架(目前實際成本加入研發成本,所以高達1億2,320萬美元[3])。[4]

整體係統[編輯]

地麵遙控裝置

全球之鷹無人機係統包含機體,偵測器模組,航電係統,資料鏈共四部分;地上包含發射維修裝置(LRE)和任務控製裝置(MCE,是在一台嵌入式的整組式電腦化控製台);支援環境和人員訓練是軟性部分。

整體感應模組(ISS)是雷神公司建造包含有合成孔徑雷達(SAR)、光電(EO)與紅外線(IR)感應器功能的整合模組。EO或IR感應器都能同時配合SAR使用。各自都有廣域和高解析兩種模式切換。SAR還有一種地麵移動目標追蹤(GMTI)模式,能用文字顯示傳輸目標物的座標和速度。不論SAR或EO/IR都先由飛機上的處理器先處理過再把初步畫麵傳給地麵MCE的一個單獨即時視窗。MCE可以在傳送圖像給後方指揮官時先預覽圖片。

導航使用GPS慣性導航。也能使用衛星連結能力進行自主飛行(Ku頻或 UHF頻)並從衛星轉送偵查訊號到MCE。而公開資料鏈上的資訊;可以當無人機對準任何軟件相容的地麵站台時自動下載到該站台(或裝置)。

地麵上的主要裝備有任務控製元件(Mission Control Element MCE)和發射維修元件(LRE),都由雷神公司生產。MCE用於任務規劃、遙控控製、指揮調度,還能處理和轉送影像偵查資料;LRE負責發射和維修機體;還能配合地麵支援設施。(LRE還發出精密軍用級的GPS訊號引導起飛和降落,精密編碼的GPS可以補助慣性導航),MCE和LRE是分離式的設備可以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地方,MCE可以部署在遠端總基地。兩設備的指向天線和衛星通訊天線都有外加的軍事迷彩掩蔽物。

偵測套件[編輯]

中東部署的全球鷹

全球鷹攜帶“休斯整合式搜索與偵查”(Hughes Integrated Surveillance & Reconnaissance, HISAR)係統。HISAR是一種低成本的ASARS-2偵查套件原本是休斯裝在U-2偵察機上用的。HISAR也用在美國陸軍RC-7B低空多用途(ARLM)偵察機上,國際市場上也有銷售。HISAR包含SAR-MTI係統,可提供光學紅外線影像。所有三個偵測器都可以連結到普通商用電腦處理器作程控。數位影像可以由最大帶寬50 Mbit/s傳回地麵站,或是通過衛星傳遞。

SAR-MTI係統於X-波段操作並提供以下幾種模式:

  • 廣域MTI模式可以偵測半徑100公裏(62英哩)內的移動目標。
  • 複合SAR-MTI放大模式提供6米(20英尺)分辨率的照片尺寸達半徑37公裏(23英哩),於半徑20到110公裏(12.4到68英哩)區域內。
  • SAR點模式提供更高分辨率1.8米(6英尺)的照片尺寸達半徑10公裏(3.8英哩),還有海麵監視功能。

光學和紅外線攝影機共同裝在一具莢艙上,使用一般鏡頭提供望遠縮放功能。還可以選掛補助SIGINT套件。另外為了增強生存性環球之鷹裝有雷神公司AN/ALR-89自衛套件包含AN/AVR-3激光警告係統,AN/APR-49雷達警告係統和幹擾係統,可以使它被任何武器瞄準時第一時間知道。一具ALE-50拖曳誘餌可以增強對導彈的逃脫能力。[5] [6]

全球鷹2002 ILA航空展
全球鷹山區測試
保養中的全球鷹

2006七月,空軍在愛德華基地於無反射室進行測試環球之鷹Block 30批次的升級係統。此版本有一具極高敏感度的SIGINT處理器;稱為“先進信號智慧酬載”。[5]

2006九月,新雷達開始測試,多平台雷達科技插入專案(MP-RTIP)加上綜合姿態專案。同時一起測試,一台全球鷹被裝上這些設備,一些更大型版本(可以廣域監控世界上多數國家全土)也安裝到空軍E-10MC2A和E-8有人偵察機上。

發展[編輯]

美國空軍[編輯]

頭七架由先進概念實驗專案(ACTD)所建造,為了評估設計和性能。在全世界監控的能力是首要要求,原型機於阿富汗戰爭中首次應用和測試。

一反常態的全球之鷹是一邊進行小批量量產一邊又同時研發。九架Block 10批次的飛機(也稱RQ-4A型)生產完成,已經有兩架交給海軍,兩架參與伊拉克戰爭。最後一架RQ-4A 2006年7月26日出廠。[7]

為了增加性能,訂購中的飛機機身都重新設計,鼻錐和機翼都延伸長。重新命名為RQ-4 Block 20批次,可以載運3,000磅的儀器。第17架Block 20已經生產完成,2006/8/25已經舉行出廠典禮。[8] 2007/3/1第一架Block 20移交到愛德華空軍基地。Block 20統一都定在2007到2008於該基地測試。未來Block 30和40都將類似Block 20預定於2008至2010生產。[9]

成本[編輯]

研發成本過高一度使全球鷹計劃難產。2006年中的試驗機建造成本超過預算達25%,原因部分來自中途修改設計增加性能。使得一度被國會關切可行性,如果在國家安全上需求評估沒有過的話將被取消。[10][11]然而2006年七月,全球之鷹計劃完成調整。完成了空軍的評估報告但是生產期程也由2005年八月延到2007年十一月。報告在2007年三月公布預計生產54架並延長計劃兩年到2015年。[12][13]

美國海軍[編輯]

美國海軍購買兩架Block 10用於評估監控能力,命名為N-1,機號為166509,配置於愛德華基地,後來2006年3月28日移交給帕圖森河海軍航空站(Naval Air Station Patuxent River),開始進行全球之鷹海上操演(GHMD)專案。海軍VX-20中隊負責此項目。[14][15] [16]

2006春季,GHMD操演展開第一部分海上緝毒能力驗證,四架出動監控加勒比海和佛羅裏達海岸,監視海上和空中目標。[8]

2006七月GHMD行動擴及到太平洋邊緣。雖然RIMPAC遙控控製站在夏威夷,但是飛機起降都在愛德華空軍基地,離作業區將近2,500英裏(4,000千米)遠。四架全球之鷹配合林肯號航空母艦好人理查號兩棲突擊艦兩軍艦進行24小時海上監視行動。演習中有一部分是:全球鷹發現海上動靜,展開追蹤,完成多重影像拍攝。之後影像傳送到Patuxent River海軍站處理後傳到夏威夷派出艦隊,等於完成全球性的軍事行動。[17]

諾斯洛普公司還提供一種RQ-4B型給海軍的廣域海上監控項目(BAMS)競標案。

太空總署[編輯]

2007年12月,兩架全球鷹從美國空軍移交給NASA太空總署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德賴頓飛行研究中心,於2009開始協助NASA的若幹空中實驗計劃。這兩架全球鷹也是國防先進研究署第一和第六架專門為了示範先進科技概念而製造的飛機,當空軍有新的全球鷹服役而完全不再需要這兩架時,它們也將完全移交給NASA作為科學用。[18]

德國[編輯]

德國空軍旗下的歐洲鷹,攝於2012年柏林航空展

歐洲鷹(EuroHawk)是由德國空軍所訂購的RQ-4B衍生版本,2000年開始計劃,與一般的全球鷹主要差異在於特別針對歐洲方麵的需求所度身訂做的感應器組合。歐洲鷹基本上是以全球鷹Block 20/30/40為基礎,但配備了歐洲航空防務與太空公司(EADS)所開發的SIGINT(意指“Signals intelligence”,訊號攔截分析情報)套件。除此之外,德國海軍也計劃用歐洲鷹來取代原本的達梭-布賀蓋大西洋式電子監測機(Dassault-Breguet Atlantique)。

歐洲鷹在2009年10月8日出廠,並在2010年6月29日時進行了首次飛行。該機種在美國的愛德華空軍基地進行了為期數個月的飛行測試,最後在2011年7月21日抵達德國曼欣格,由駐防在該地的德國空軍第51偵察大隊操作但未正式服役。測試期間消息指出並不順利,美德雙方糾紛甚多,飛機還曾經在空中短暫失聯。[19]

2013年,德國政府做出決定放棄該項目的決定,至此德國國防部已在此項目上支出USD7.93億美元。2019年10月,根據一項簽署的協議,德國國防部將會將RQ-4B的備件,地勤設備,測試設備以及特殊工具移交北約後勤與采購部門。該機預計於2022年開始在聯邦國防軍軍事史博物館展出。[20]

澳洲[編輯]

澳洲考慮購買以進行海陸監控。全球鷹將在2007訓練計劃中和RQ-1 Mariner掠食者無人偵察機做一次評比。[21]如果選中全球鷹它將被分派到10和11中隊,配合P-8A海神偵察機作業。並於2018前取代P-3C

加拿大[編輯]

加拿大是潛在客戶之一,他們有海陸監視的需求,想要替換現行的CP-140 Aurora有人偵察機,以便用遙控方式對北極和遠洋進行低成本監控。

韓國[編輯]

韓國防衛事業廳(DAPA)一直表達希望至少於2011前取得四架RQ-4B和支持設備,分派預算大約USD1,900萬美元,以提升韓國國軍智能化程度以備戰時和美軍能偕同作戰。

日本[編輯]

日本也有意願向美國采購此型無人偵察機,以監視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的活動。2022年3月12日,首架全球鷹抵達日本,並布署於三澤基地。[22]

小型化改裝[編輯]

縮尺複合體公司公司和諾斯洛普·格魯門公司提供50%比例的小型RQ-4A,目前稱為Model 396,是美國空軍斬首行動計劃的一部分。

服役[編輯]

空軍的環球之鷹試驗評估由艾德華空軍基地452飛行聯隊測試。服役機則交由第9偵察隊,第12偵察隊操作。

全球鷹ATCD原型機已經用於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使用狀況良好,但是失事率過高有兩架失事等於損失1/4。根據澳洲報紙報導墜毀是由於"故障或保養問題",換算每飛行小時失事率比F-16高一百倍。但是工程師表示不能把原型機和成熟的飛機相比,比較標準不公平且人員訓練也不足。

2001年4月24日,一架全球鷹以不中停方式從美國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直飛澳洲愛丁堡空軍基地,創下無人機飛越太平洋的紀錄。共飛了22小時。[23]

全球鷹海上操演專案時兩架移交給美國海軍,2006年12月第二架派往馬裏蘭州NAS Patuxent River海軍站服役。兩架留作測試感應器、戰術及程式等改進與海上監控。[24]

2007年10月加州山火時全球鷹也出動;發揮監控優勢。

作為2010年海地地震地震救援工作的一部分,美國五角大樓阿富汗戰場上調動了一架RQ-4全球鷹偵察機,拍攝地震災後畫麵,並向非政府組織和其它救援組織提供間諜飛機拍攝的照片,讓他們能更清楚的了解地麵形勢。該全球鷹最初是在阿富汗執行美軍任務的,2010年1月14日調整了任務,讓它在海地飛行了14小時,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美國空軍計劃1月15日派其拍攝更多災區照片。[25]

2011年3月11日,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後,美國緊急於3月17日從美軍關島基地調派一架RQ-4全球鷹偵察機,拍攝反應堆受損影像。

2019年6月20日,伊斯蘭革命衛隊周四宣稱,在伊朗霍爾木茲甘省上空擊落一架美軍海軍RQ-4A[26]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痛批美方此舉是“入侵空域”。根據美聯社消息,美國中央司令部發言人海軍上校鄂班(Bill Urban)拒絕評論此事,事後僅提到“沒有無人機飛越伊朗上空”,隨後美國軍方也證實了伊朗擊落了一架全球鷹[27],紐約時報報導川普總統一度與幕僚討論是否打擊伊朗,最終否定了打擊可能。[28]

2022年2月22日開始因應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軍RQ-4在克裏米亞附近空域巡邏。

2022年9月,美軍宣布於2027年前退役全部RQ-4,並已開始20台的退休事宜。

技術規格[編輯]

基本信息

  • 機組:0名

性能 武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