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1946/7?), 老美停止軍援老蔣一年, 後來後悔已經太晚了, 現在可能更後悔.。大毛空軍迄今基本上尚未用過

來源: 紅塵 2023-09-26 11:04:4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0 bytes)

所有跟帖: 

大毛的空軍已經隻有紙麵上的意義了。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69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1:09:11

不舍得用=不敢用 -cbam_user- 給 cbam_us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1:11:29

基本沒怎麽用都損失了80架戰鬥機,3架戰略轟炸機,你要它用還不得全都賠進去 -cbam_user- 給 cbam_us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1:14:44

這就是國運曆史,如果美國人選擇停止援烏,看看後果?大家也沒辦法,可見的後果是核擴散。 -BJming- 給 BJm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1:24:16

普京在等待那一時刻使用他的空軍。俄羅斯軍事科技人才濟濟, 會慢慢地將趕上西方武器的精準度和空間信息戰優勢 -紅塵- 給 紅塵 發送悄悄話 (116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1:40:05

俄軍一直有用空軍。隻是在前沿罷了。深入了會讓烏的防空係統打爆。 -baydad- 給 bayda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2:36:05

俄現在重點是地麵防禦已占領土, 無需動用空軍。俄空軍和遠程打擊能力不可低估, 和北約相差不大 -紅塵- 給 紅塵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3:23:56

戰爭不升級,也就這樣了,烏克蘭也打不動了。哈爾科夫那種20km缺口讓部隊穿插,幾乎不會再有了。 -BJming- 給 BJm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4:43:58

俄空軍一直在遠程發射導彈。攻擊烏克蘭內地的多是這樣的 -baydad- 給 baydad 發送悄悄話 (63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4:55:58

鵝國人才濟濟就免了把,那些磚家都是些欺上瞞下,偽造數據,或者片麵追求速度不顧適應性,專門討好主子的奴才,能有多少用處。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2:55:33

不同意這說法...lol -紅塵- 給 紅塵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3:17:20

你太emotional,俄羅斯一點都不差。創造性絕對世界第二,第三,遠大於中國。就是缺資本運作。 -BJming- 給 BJm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4:28:19

不是資本運作的問題,而是他們的思想已經完全落後時代,創造性就是給坦克搭個涼棚什麽的。不然你舉幾個例子,他們發明了啥科技? -咲媱- 給 咲媱 發送悄悄話 咲媱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7/2023 postreply 06:38:13

太信綠媒了?嗬嗬 -thrawn- 給 thrawn 發送悄悄話 thraw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6/2023 postreply 15:56:14

你怎麽不是藍就是綠,色彩感知極度貧乏 -cbam_user- 給 cbam_us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27/2023 postreply 00:37:03

因她近年引用過多的綠媒新聞+綠營網軍的言語(包括賴神的)。我藍綠媒都看點所以知道點底細和規律,嗬嗬。 -thrawn- 給 thrawn 發送悄悄話 thraw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7/2023 postreply 16:53: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