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山:從係統設計到零部件國產化——中國製造升級路線圖

來源: 峻岩 2018-02-27 09:35: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9219 bytes)

2018年的中國製造,已經升級到了什麽階段?

在之前的文章裏麵,我寫過,中國的人均製造業產值(注意是製造業,不是工業,製造業不包含采礦業,熱水燃氣等)已經顯著超過發展中國家,呈現大幅領先的態勢。

和進入了世界經濟20強的發展中國家比,

2015年人均製造業產值,

中國是墨西哥的1.46倍,是土耳其的1.3倍;

中國是俄羅斯的2.01倍;中國是巴西的2.69倍;

中國是印度的9.9倍,中國是印尼的3.4倍;

世界經濟第20名的經濟總量隻有中國的5%多一點,所以這以外的國家比較意義不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也就是世界主要的發展中國家比,我們的人均已經是他們的1.3-10倍。

同時我國人均製造業產值已經達到了美日德發達國家工業三強的三分之一左右。

以2015年為例,

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美國人均的35.5%;

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德國人均的27.8%;

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日本人均的33.4%。

實際上現在已經是2018年了,我國人均製造業產值占美日德的比例還會在上麵數字的基礎上有所上升。

中國製造業現在人均上已經和發展中國家拉開了差距,同時又離發達國家還有距離。我們已經處於往前一步就是發達國家的階段。

當2025年左右,中國人均GDP和人均製造業產值邁入發達國家最低門檻,中國模式一定會成為人類曆史產業升級教科書。

我們要自信地爭奪中國製造的話語權,和美國,日本,德國製造比較,2018年我國人均製造業產值已經差不多是他們的40%,盡管總體不如他們高端,但我們在很多方麵是比他們先進的。也就是說既有他們超過我們的地方,也有我們超過他們的地方。

貶低中國製造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邏輯體係:

“外國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

“主動放棄的原因是因為利潤低,附加值低,所以進行產業轉移給中國做”

“中國製造在全球最低端,都是組裝貨”

我們聽到這些錯誤信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會覺得好像真的是那麽回事,但是這顯然不是事實,中國製造在任何領域都不是全球最低端

如果中國製造是全球最低端,那麽人均製造業產值遠不如中國的工業大國墨西哥,印尼,土耳其,俄羅斯,印度,巴西處於製造業的什麽端?地下室?

再進一步,那些還不如這些發展中工業大國的國家的製造業,處於什麽端呢?

真的“不是技術上造不出來,而是主動放棄”嗎?

比方說,智能手機裏的處理器和基帶芯片這種高附加值的產品,日本就造不出來,日本索尼,夏普,京瓷現在都還設計和生產智能手機,但是核心的處理器和基帶芯片都要從美國進口。

再比如說,支線民航客機我國的ARJ 21於2002年立項,2015年底交付到現在已經商業飛行兩年多了,日本的支線民航科技MRJ於2003年立項,還要等到2020年才能交付。

導致2018年1月,失去耐心的美國東方航空公司決定取消2014年9月下達的40架MRJ訂單。

MRJ(圖/東方IC)

實際上,根據台灣《中國時報》2018年1月26日的報道,在2011年的時候,由於當時負責進行MRJ研發的日本三菱集團進展緩慢,美國波音公司曾經向三菱研發中心前主管建議,直接使用波音737的座艙,被有骨氣的日本人拒絕,堅持自主研發。

到現在,MRJ的研發成本超過當初預估的接近2000億日元(118億人民幣),膨脹至近5000億日元(245億人民幣)。為了加快研發進度,三菱重工的宮永俊一社長於2018年1月采取大量聘用外籍技術人員的方針。

目前MRJ2千名研發人員中,外籍研發人員超過600人,占比高達30%

日本研製一款支線民航客機,時間一再拖延,成本一再追加,現在不得不依靠外籍研發工程師,這是技術上落後中國的體現。

再比如說,德國製造在我們眼中是高端的典型,實際上,他們同樣造不出手機處理器和基帶芯片,同樣也無力獨立研發製造民航客機。

我國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雖然在製程上比起中國台灣台積電,韓國三星,美國英特爾,GF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同樣比德國要先進。

2017年Q4,中芯國際28nm先進製程占營收的比例已經達到11.3%。

另外一個例子是大水深載人深潛作業設備,德國就造不出來,目前人類製造過的大水深載人深潛作業器,能夠潛下去還能正常作業的就五個。美國的“阿爾文”號6000米,法國的“鸚鵡螺”號在1985年達到6000米,俄羅斯的和平號在1987年達到深度6000米,日本的深海6500在1989年達到深度6500米,還有就是中國的“蛟龍號”在2012年達到深度7062米。

美國還早有過下潛萬米的深潛器,不過沒有作業功能,隻是探險用。

再比如國家電網的特高壓輸電設備,就是不折不扣的高端貨,同樣領先於德國日本。

特高壓輸電設備(圖/東方IC)

上麵隻是一部分例子,實際上中國能造,但是德國或者日本或者美國不能造的高端產品還非常多。

所以正確的說法是,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橫跨高中低端的超級工業大國。我們現在的短板是,高端產業上份額還不夠高,我們目前還不能製造的東西還很多,還需要不斷補強。

今天本文探討下中國製造的升級路線圖。

在過去的20年,中國製造在兩個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躍成為世界一流。一個是家電產業,一個是消費電子產業。從這兩個產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國製造的升級路線。

雖然我們在家電和消費電子領域,打造出了美的,海爾,格力,華為,小米,聯想,OPPO,VIVO等一批世界級的電子品牌公司,

但是在中國網絡上,這些公司一直處於被認為是隻會組裝,都是組裝貨,但凡是有關這些公司成就的新聞,下麵的評論一定會有人說,”某某核心零部件是進口的,價值和利潤都被外國人賺走了,中國隻賺到可憐的幾美元組裝費。”

另外就是對於日本在家電和消費電子品牌領域的衰退,有很多人說“日本放棄了低端的家電和電子終端產品,轉向了具備更高價值的核心零部件領域,掌握了價值鏈的更上遊”,這種說法反而是得到了很多人讚同。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當然是錯誤的,而且是完全錯誤的。

這是完全忽略了品牌和係統集成的高價值,低估了係統集成和工程的複雜性,完全忽視了掌握係統集成技術和能力對於一個國家的意義。

作為一個理工科畢業的學生,在大學的時候,我們有一門課,叫做《係統工程》,是我國一代科學大師錢學森先生的著作。

一看到教材上的作者名稱,上課就格外認真,隻是十幾年過去幾乎忘了個精光,感覺很慚愧。什麽是係統工程呢,按照錢老的定義:“‘係統工程’是組織管理‘係統’的規劃、研究、設計、製造、試驗和使用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對所有‘係統’都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方法。”(《論係統工程》,1982年)

這堂課至少告訴我們,完成一個係統,尤其是大而複雜的係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

當然,多說一句,錢學森還有另外一本經典的著作,寫於20世紀60年代初,距離今天已經50多年了,名字一聽就很科幻,名叫《星際航行概論》,是當時他在中科大上課的教材,裏麵對火箭設計,原子能發動機,飛船的星際軌道選擇,光帆,航天器防輻射設計,人員生命維持係統等都有較為詳細的描述,同時又通俗易懂,讓人驚歎。

在商業競爭中,完成一個複雜精密的係統,同時還要做的比競爭對手更有競爭力,最終得到市場認可在市場上打響品牌,其實是一件高度複雜而困難的事情,是供應鏈,渠道,研發,管理,市場,物流,營銷,倉儲等綜合能力的集合,越是複雜的係統,對綜合能力的要求越高,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商業競爭力。

一個國家掌握了設計,製造到品牌的係統工程能力,並且具備強大競爭力,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我們說的組裝製造,隻是打造品牌過程中一個環節而已。

以家電為例,做有商業競爭力的家電品牌絕對不是什麽低端,

下圖是歐睿國際發布的2017年全球白色家電份額,世界前五位是海爾,三星,LG,惠爾浦,美的。中國,韓國和歐洲品牌主導。

實際上如果我們擴展到家電品牌世界前二十位,會發現都是中美歐日韓品牌,除了中國全部是發達國家.

和充分說明,家電這樣的消費品牌,要做好並不容易。

中國能有海爾,美的,格力這樣的品牌廠家,是非常了不起的。

再比如白色家電裏麵,在家裏用的酒櫃,這是通常中產階級或者有錢人家裏才會有的家電設備,世界前五位,除了中國海爾位列世界第一外,其他四家都是歐美公司。這是不折不扣的高端享受電子產品。

以格力為例,做係統集成和品牌,能給一個國家帶來巨大的價值

能夠做係統和品牌,對一個國家的意義是極為巨大的,

下圖是家用電器的格力電器財報,2017年前三季度1120.27億元,淨利潤154.51億元,淨利潤率13.8%

格力的淨利潤2017年超過200億人民幣應該沒有問題,按照6.75的匯率就是29.63億美元,這是個什麽水平呢,下圖是《財富》2017年世界五百強裏麵的日本公司,我們按照淨利潤排名,格力可以排在日本所有企業第12

如果單看製造業的話,格力淨利潤可排在日本第四位,僅次於豐田,日產和本田。

其他的日本製造業公司,鬆下,索尼,日立,夏普,日本電裝,普利司通,鈴木汽車,三菱化學,佳能,住友電工,愛信精機,新日鐵住金,富士通,三菱重工,馬自達汽車,日本電氣,大金工業…..淨利潤都被格力超越。

我們把格力放在德國比較一下,下圖是2017年《財富》世界五百強的德國公司,格力2017年的29.63億美元淨利潤,可以排在德國所有企業的第11位

如果單看製造業企業,2017年格力的淨利潤可以排在德國工業企業第8位,僅次於戴姆勒,寶馬,西門子,大眾,拜耳,巴斯夫,大陸集團。

但看製造業,格力能在日本製造業淨利潤排第四位,能在德國製造業排第八位,

都在前十位的水平。格力還不是中國淨利潤最高的家電集團,海爾,美的淨利潤都比格力還要高。所以真的是做家電品牌不賺錢嗎?顯然不是。

實際上,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大金空調,三菱空調仍然在市場銷售,並且占據了相當一部分市場,隻不過在中韓競爭下份額在逐漸縮減而已。

當然,多說一句,我們把格力放到美國比較一下,就能感受到美國的強大了,

格力29.63億美元的淨利潤在德國能排在所有企業的第11位,在日本能排在所有企業的12位,那在美國能排在多少位呢?僅僅排在第64位。

如果單看美國的製造業,比格力淨利潤高的公司有蘋果,強生,IBM,寶潔,思科,通用汽車,通用電氣,輝瑞製藥,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英特爾,安進製藥,艾伯維製藥,高通,洛克希德馬丁,聯合技術(旗下西科斯基,普惠發動機),3M,波音,霍尼韋爾,福特汽車,陶氏化學,默沙東製藥,耐克,卡夫亨氏食品,慧與(惠普企業公司)

橫跨軍工,電子,通信,汽車,食品,製藥,航空,化工等多個領域。

也就是說,格力的淨利潤在美國能排在製造業的第26位。

如果我們看格力的毛利率,更是高達30.43%,這是全球同行業最高水平之一。

也就是格力每100元的銷售收入裏麵,30.43元是淨利潤+稅收+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中管理費用就包括了研發人員工資,銷售費用包括了營銷廣告支出,銷售人員工資等等各種支出,這些錢都流入了中國人的腰包。

剩下69.57元營業成本還包括一部分研發支出,格力五萬多工人工資,投資工廠,辦公樓,設備帶來的資產折舊,購買原材料的運輸費用等等,這些錢也是花在中國國內了。

因此雖然格力沒有公布零部件采購費用,但是這個值肯定是低於69.57元的,我們按照60元來計算好了,也就是說,格力掌握了係統集成和品牌,即使所有的部件,包括空調外殼全部100%進口,中國仍然可以從一部空調獲取40%的產值,這是做任何一個空調零部件都達不到的收益。

更進一步,根據董明珠在2017年6月“第三屆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的演講,格力空調已經占領全球30%的市場份額,因此我們可以說,即使所有部件100%進口,僅僅格力一家的係統設計製造和品牌,就讓中國占領了全球空調產業上下遊總價值的30%*40%=12%

實際上,不隻是係統設計製造和品牌,格力空調零部件基本是采購自國內,旗下淩達壓縮機就自產空調壓縮機,空調99%的部件都國產化了。

另外,中國家電品牌向上走的空間還很大,雖然我們在本土市場反攻成功了,但是在海外市場品牌知名度還不高。

來自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累計出口空調4267.1萬台,同比增長9.8%,規模創曆史新高,但是其中大部分是貼牌代工,品牌出口仍然不多。

以美國空調市場為例,這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2017冷年美國空調市場規模達到1094萬套。

下圖是2017年的份額,海爾集團通過收購的形式,獲得了份額第一,美國空調市場份額占比TOP5分別是:海爾+GE Appliances雙空調品牌占比27.2%、伊萊克斯17.7%、LG11.1%、Kenmore 5.8%、Whirlpool 2.5%。能躋身當地市場前5的中國空調品牌,除海爾外再無其他。

實際上,海爾獲得第一主要因為GE的品牌,而不是haier品牌。

2017年在東南亞,排名TOP10的中國空調品牌僅海爾一家,主要市場被日本品牌占據。我國空調品牌隻在部分國家占據優勢,比如在巴西,俄羅斯,中國品牌的份額都是第一名。

我國家電領域在打響海外品牌方麵,是做得不如我國智能手機品牌的。

我們還可以以做智能手機為例子,2017年智能手機前十位隻有中美韓三家了,

以2017年9月IHS Markit出具的詳細物料成本報告,

一部64Gb版本的Iphone 8手機, BOM物料成本為247.51美元,大約1671元人民幣。而iPhone 8的售價高達5000多人民幣。

做係統設計和品牌的增加值占到了手機的70%

對於華為,OPPO,VIVO,小米等也是一樣。

以OPPO R11S為例,64G版本的售價是2999元,但是其硬件成本不會比iphone 8的1671元的成本高,我們就按照1400元算好了,

設計製造一部OPPOR11S,打響品牌並且成功的以2999元的價格賣出去,就算其硬件100%進口,中國也能從中獲取至少1599元的收益,比例為53.4%

所以對一個國家而言,隻要是會做係統設計,製造和品牌,做出了能夠有市場競爭力的智能手機,哪怕物料100%進口,也能產生巨大價值,養活從工程師,物流人員,工廠工人,到手機專賣店銷售員等大批國民。

而且獲取的價值,能夠隨著品牌的中端化和高端化而不斷提高。

一個在OPPO手機專賣店賣手機的小弟或者小妹,每賣出一台手機提成可能高達200元人民幣,實際上他或者她也是我國企業掌握了係統集成能力和品牌提升的受益者,以前賣山寨機,他可能賣一部得200元提成嗎?顯然不可能。

OPPO工程師工資為什麽能夠超越索尼夏普?掌握係統設計和品牌的結果。

2016年的時候,我國OV兩家公司創造了奇跡,實現了100%以上的增長,2017年OV兩家海外出口也表現很好。

2017年7月,我看到一張南亞克什米爾衝突的新聞圖片,背景就有OPPO的手機店和海報。

當然這樣的新聞下麵,留言都是核心零部件進口,國產手機隻是組裝貨,沒技術之類,我看到這樣的留言就不知道說什麽好。

深圳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手機公司HR都知道,OPPO的年終獎高,挖OPPO員工總的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尤其是東莞OPPO的工程師。

之前從華為的兄弟了解到,他們去挖角OPPO,VIVO的工程師的時候比較頭疼,打電話過去聊,有意向跳到華為終端的不多。

一個在東莞OPPO工作的工程師,本科學曆畢業兩三年之後普遍年收入也能夠達到20-30萬人民幣,這個收入在東莞可以過的算不錯了。

事實上,不隻是OPPO, 國內其他手機大廠,VIVO,小米,華為等,工資都不低。中國如果要找一個大學生工作幾年後,工資普遍在20萬人民幣以上的行業,智能手機肯定是其中一個,這是係統集成和品牌帶來的價值。

下圖為OPPO公司2018年2月份發布在前途無憂網站的職位,全部明確的寫著薪資範圍,可以感受一下,例如CMF創意設計師,也就是負責OPPO手機表麵的顏色,材料和處理的設計師,要求本科3年經驗,薪資2-2.5萬/月,注意這個工資不包括年終獎。

和CMF這種偏硬件的職位比起來,搞軟件的工資就更高了,Android工程師,無線軟件工程師,圖像效果工程師,攝像驅動開發工程師,本科三年經驗工資在2.5萬-3萬/月,比搞硬件平均高了5000元一個月。

當然,目前最火爆,最缺人才的人工智能領域,薪資完爆其他職位,OPPO上海招募1名三維人臉建模工程師,很顯然是在跟進蘋果的Face ID搞人臉識別,本科2年薪資就是4-5萬元。

我們和日本電子行業同行比較下,OPPO和VIVO工程師的薪資收入已經趕超了日本的標杆電子企業。

下圖是2016年日本索尼公司給碩士應屆生的工資為25.1萬日元(約14600元人民幣),本科生21.8萬日元(約合12670元人民幣)

下圖是日本夏普公司給碩士應屆生工資23.4萬日元(13600元人民幣),本科生為21萬日元(約合12200元)。

我們可以看出,索尼和夏普日本電子產業指標企業給新員工的收入,第一年是十幾萬人民幣,還是比國內智能手機企業給應屆生的工資高的。

但在隨後的幾年,中國手機企業員工的工資會迅速增長,OPPO, VIVO等公司畢業兩三年左右的工程師,會迅速達到20多萬人民幣的年薪,並不比在索尼,鬆下,夏普工作的日本同齡人差。

我們以索尼本科生的工資為例,1.267萬人民幣的月薪,我們往高了算假設6個月年終獎,也即是一年18個月的工資,年薪為22.8萬人民幣,即使三年漲幅20%(事實上日企工資水平早已20年不漲,日本沒幾個企業能夠達到這種工資漲幅),畢業三年後是27.36萬人民幣。

跟上麵OPPO工程師的工資比起來毫無優勢。

實際上,如果工作時間繼續延長,例如5-10年工作經驗甚至隻是3-5年,OV這樣的公司的員工,以研發工程師為例,會很快進步到30萬人民幣以上,

而日企的同齡人薪資漲幅,是不可能與中國公司相比的,也就是OPPO,VIVO這樣的公司研發和市場人員,其收入會在30歲之前超過日本索尼,夏普,鬆下等公司的員工。

國內總是有人攻擊,說中國手機品牌都是組裝貨,沒有核心技術,日本不是做不出有競爭力的手機品牌,而是不屑於做低端產業,轉向了核心零部件等高新技術領域,賺大錢去了,所以才退出了競爭。

我們以2999元的OPPO R11S為例子,即使零部件100%來自日本,那麽中國獲得的價值是1600元,日本獲得的價值是1400元。

從以前可以做價值2999元的生意,到現在放棄了係統和品牌,隻做價值1400元的零部件生意,是進步還是退步?

如果以Iphone 8來看更誇張,售價高達5288元,而其零部件總價值隻有1671元,說日本是放棄了不賺錢的低端產業進軍更賺錢的核心零部件產業,這是讓人發笑的。

實際上,就是這1671元的零部件,日本也根本不可能獲得100%的份額,我在之前的文章裏麵寫過,以蘋果為例,蘋果200家主力零部件供應商裏麵,日本公司隻有40多家,占比20%多點。這意味著1671元的零部件裏麵,日本能夠獲取的價值隻有幾百元人民幣。

以索尼為例,經常看到有國人說,索尼放棄了低價值的手機業務,轉而進軍更高價值的半導體業務,高端旗艦手機的攝像頭芯片就是索尼的。

下圖是Iphone8的拆機報告,攝像頭模組總價值為32.5美元,按照6.75匯率算就是219.4元人民幣,我國的歐菲光和舜宇光學已經成為全球攝像頭模組的前兩名。華為Mate 10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就是舜宇,歐菲光則是蘋果的攝像頭模組供應商。

事實上,索尼做的CMOS傳感器是攝像頭模組的一部分,價值為幾十元人民幣。

放棄了價值5000元以上的係統設計和品牌,隻做一個價值不到100元的圖像傳感器,誠然索尼在CMOS傳感器上份額不斷上漲,取得了戰術上的成功,但是總體而言,放棄了做終端品牌對索尼是巨大的戰略失敗,極大的浪費了其品牌價值。

從OPPO工程師工資趕超索尼員工就可以看出來,做終端品牌的巨大意義。

請注意,這不是說攝像頭芯片不重要或者沒有價值。

係統設計,製造和品牌是如此重要,

富士康僅僅是做係統集成中的一個環節:代工製造。

就給中國創造了上百萬個工作崗位,工人工資普遍可以達到4000元以上。

這也是很多人對中國製造的誤解,以為中國製造隻有組裝代工這一個環節,完全意識不到係統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品牌等帶來的巨大價值。

我們再從一張圖可以看出來,退出產值空間巨大的係統設計和集成領域有什麽影響,下圖是世界銀行的日本製造業增加值,1995年巔峰時期的製造業產值是1.279萬億美元,到了2015年製造業增加值是8924.76億美元,下滑了30%

實際上,日本還在一個大型係統集成領域占據優勢,那就是汽車,為什麽說汽車產業對於日本是命脈,看《財富》2017世界五百強裏麵的日本企業就知道,製造業淨利潤前四強是豐田,日產,本田,斯巴魯。

如果日本從汽車係統設計和品牌敗退,放棄了高價值的汽車設計和品牌業務,轉向隻做汽車零部件,製造業產值不會是現在的八千多億美元,人均也絕對不會是現在的三萬多美元,而是會進一步下滑。

掌握了係統和品牌,中國的下一步必然是逐漸攻克零部件市場份額

對於地球上90%的國家,他們是永遠沒有能力做出一個全球前三的品牌的。

一些發達國家,有的能在部分領域打造出品牌,他們也並沒有野心去把所有零部件攻克自己設計製造。

如同本文所寫,對於規模不是很大的國家而言,做係統設計和品牌帶來的產值已經非常豐厚,他們完全沒有必要,本身也沒有能力去做垂直整合掌控所有上遊的零部件設計製造。

但是中國不一樣,

中國產業升級第一步是橫向在所有領域都在進軍係統設計,掌握係統能力

除了我們已經有所成就的消費電子,家電,高鐵,航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電網,通訊網絡以外,還有兩個攻堅戰:

一個是包括大飛機和支線客機在內的民航飛機產業;

另一個是人類最大產業:汽車產業。

尤其是汽車產業,工業命脈,德國和日本最大的工業公司都是汽車公司。

其他在工程機械,醫療設備,化工裝置,船舶,精密機床,機器人等領域我國進展較慢,還在係統領域艱難攻關。

先不要糾結於某某發動機,某某設備,某某零部件是進口的,掌握了係統設計,打響了品牌,做出性能在中高端水平的係統,實際上就已經可以掌握該產品產業鏈一半的產值了,這個一半是個概數,有的會高點,有的會低點。

當然對於有十四億人口的中國而言,僅僅做係統是不夠的,

掌握了係統設計能力之後,第二步一定是縱向進軍上遊,實現對全產業鏈的掌控。

這裏麵最為艱難的,就是我國每年要花費2000多億美元的第一大進口工業品集成電路,其他還有發動機,軸承,OLED麵板,玻璃基板,汽車零部件等等。

我們也要有信心:掌握了品牌和係統設計,手裏有了份額和市場,必然會帶動零部件產業發展。

中國所有的產業,呈現出一個非常清晰的客觀規律,中國公司越是在係統和品牌占據優勢的,上遊的國產零部件產業就越強大。

我們把國產汽車零部件產業和國產消費電子零部件產業做個比較

我國自主品牌還很弱小的汽車產業,

《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發布的2017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中國隻有五家入圍,隻占5%。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全球每年賣出9000多萬輛汽車,而其中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隻有1000萬輛多點,份額隻有全球大約12%。

我們對比下消費電子領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中國品牌全球份額都在20%以上,智能手機品牌全球份額更是超過了50%。

因此即使是對供應商要求最高最苛刻的蘋果,其2017年版本的200大全球供應商,中國也有超過20家,占比超過了10%。

而在我國擁有巨大優勢的家用電器產業,零部件領域我國就幾乎已經全部國產化,以家用空調為例,甚至可以說除了價值占成本1%的MCU以外,零部件幾乎實現完全國產化了。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比較下,

把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和電子零部件產業比較下,

汽車工業是人類最大的產業,遠比電子工業規模要大,大到什麽地步呢?

全球電子產業隻有兩家公司營收過千億美元,蘋果和三星,而汽車產業營收過千億美元的公司有十家。

即使是中國,像華為這樣橫跨通信設備,企業IT設備,消費電子產品的全球電子工業巨頭,2017年營收也就是6000億人民幣,而上海汽車公司2017年則很可能達到8000億人民幣。

這麽大的一個產業,按照2017年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中國營收過100億人民幣的汽車零部件公司隻有18家,

而對比下,我們電子產業上遊營收過百億的公司有多少家呢?

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信利國際,比亞迪電子,合力泰,歐菲光,藍思玻璃,伯恩光學,歐菲光,舜宇光學,海思,紫光展銳,立訊精密,瑞聲科技,歌爾股份,東山精密,深圳欣旺達,惠州德賽,東莞ATL….這就已經有20家了,事實上,如果把光纜供應商亨通光電什麽的算進來會更多。

相對空間更小的電子零部件產業居然誕生了更多的國產巨頭。

所以中國的產業升級路線圖其實是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先掌握係統設計和品牌,再逐步向上遊擴展

而這個是需要時間的,所以你總是能在各種新聞上,或者在網絡留言上看到,某某子部件,某某核心零部件是進口的,但是要相信,隻要掌握了係統設計能力,以我國的垂直整合能力,上遊的逐漸攻克隻是時間問題。

我們以核電為例,2017年8月31日,在科技部舉行的核電專項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副司長、核電重大專項實施管理辦公室負責人秦誌軍介紹說,我國三代核電技術國產化率總體達到85%左右。

他說的三代核電技術,主要是指從美國引進第三代AP1000技術之後,進行再設計優化形成的CAP1000和CAP1400第三代核電。

而在2008年,三代核電係統綜合國產化率隻有30%,

也就是說,2008年的時候我們會做係統設計了,但是零部件70%還是需要進口,經過9年的努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到2017年終於突破85%了,而且在遠期全部具備量產能力後,將能夠達到90%,剩下10%都是國際通用,價格透明的設備。

2008年到2017年大約10年的時間,三代核電零部件國產化率從30%提高到90%,其實速度是很快的,但是如果你在這十年裏麵看各種新聞,或者網絡留言,或者評論,就一定會看到諸如“我在核電站工作,某某部件就是從法國進口的”“核電站的某密封件,還是進口美國貨”。其實也許就在你看到這些留言的當年,或者第二年,這些本來還需要進口的零部件就國產化了。

實際上,我們隻要牢牢地記住,中國所有的產業,隻要係統設計和品牌做好了,上遊的零部件一定會快速國產化,而一旦國產化了,由於中國零部件供應商在規模方麵的絕對優勢,國外企業大多會份額下降甚至逐漸退出市場,這是客觀的發展規律。

因為吃透了係統的工作原理,真正掌握了係統的設計和製造,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我需要什麽樣的零部件”,會迅速的帶動國產零部件發展。

除此之外,掌握了品牌和係統市場份額的公司,還可以形成內部循環的態勢,什麽是內部循環,我們以格力空調為例,他們占了全球空調30%的份額,而格力現在在自己搞機器人和智能裝備,很顯然,全球空調30%的生產產線會自動成為格力機器人的市場,而其他公司機器人會被逐漸排除在外。

同樣的還有美的公司旗下的庫卡機器人,也是一個道理。

這也是為什麽發達國家非常警惕和恐懼中國開始做係統設計和研發的原因。2017年,我國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實際上我們仔細地看C919的供應商,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發動機,航電係統,飛控係統,幾乎都是來自和國外合作,也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和嘲笑,“就是個組裝貨”。

實際上,C919作為第一架自主設計製造的大型客機,隻要中國掌握了係統設計集成技術,就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隻要係統設計能力一掌握,打響了商飛的品牌,大飛機產業鏈差不多一半的價值就到手了,更何況C919的初始國產化率並不低,可以達到50%,隨後5-10年各種子部件就會迅速全國產化。

最後,查詢世界銀行官網,

https://data.worldbank.org.cn/indicator/NV.IND.MANF.CD?end=2015&start=1994&view=chart

2015年全球製造業產值是12.157萬億美元,

而中國是3.25萬億美元,占全球26.73%,保持6%的增速,2017年數據沒出來,但是估計已經到了30%。

到2025年,我國製造業產值占到全球40%-45%是可能的。

從係統集成到上遊的漫延,是中國製造正在走的路。

所有跟帖: 

可否這樣認為:中國已經是一個發達國家?還是仍然是發展中國家?這同國際地位和責任息息相關。 -SDUSA- 給 SDUS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8 postreply 09:46:29

中國還是個發展中國家,但有足夠能力“打發”任何敢於來犯的發達國家。 -yaowangshanhaiguan- 給 yaowangshanhaiguan 發送悄悄話 yaowangshanhaigu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7/2018 postreply 11:03:24

^-^ -Fullmoon8- 給 Fullmoon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7/2018 postreply 12:20:41

-海邊居- 給 海邊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8/2018 postreply 11:57: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