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閑著沒事,我就應一位去那裏開會的朋友的邀,“竄訪”了一趟新墨西哥州。
不是很大,也沒圓頂,但卻是個Basilica (宗主聖殿)級的教堂。到的時間太晚不讓進了,就在街上轉轉,後來又去 Santa Fe時看了看裏麵,較比一般,不過怎麽說來著:廟不在小,有仙則靈, 在街上轉時,忽然發現Santa Fe街上那麽多的畫廊,就去了第二次,還想看看那個沒有圓頂的議會大廈, 但新的大廈也沒再建圓頂,不知為什麽(是沒有GDP的意識)。議會工作人員告訴我,全美國有十個州的議會大廈沒有圓頂(我才知道原來不隻我一個人關心這個問題,要不然我還以為我有病呢)。她還告訴我,美國所有議會大廈都是朝西(我想了想去過的那些個州的議會大廈,還真是這樣),這樣人們進門時就朝東:歐洲的方向(亞裔就別跟著了,走東門吧,和歐裔的反著,正好“西天”也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一好去處)。
議會大廈雖然沒圓頂,但裏麵有個圓頂天窗,意思意思那個圓頂的意思,也沒想著像羅馬有個教堂那樣畫一個能有立體錯覺的?
我問了一下,其實這是新的議會大廈,原來的議會大廈就在旁邊,曾是有圓頂的,但因為建築太小就被改作他用,圓頂也被拆了,邊上另豎一鍾樓,可能因為圓頂在美國各州首府都是議會的地標,不是議會就別亂用了,
沒看到議會開會,有點失望,就鬼鬼祟祟地見門就推,終於看到一幫人在討論什麽撥款問題,旁聽的如果聽力不好,還給助聽設備。我本來就是打醬油的,看到這幫民選代表和公仆那麽一臉嚴肅那麽較真兒地對待本職工作,我真為新墨西哥的百姓們感到高興,就欣欣然而去。
沒想到議會大廈本身還是一個博物館和畫廊,裏麵的走廊都掛滿和擺滿了藝術品, 這幅畫叫“Family Group”,是畫家女兒的肖像,議會收藏是看中了這幅畫捕捉人物主題的美麗和靈魂的能力,
還專門有一個“Capital Art Foundation”,目的是建立新墨西哥州傳統文化和藝術的永久收藏;還有一個“Capital Art Selection Committee Purchase”來負責藝術品的收購;這些藝術品有650多件,屬於“Capital Art Collection”,還真是按博物館來經營的。但我問的那位女士告訴我,這些收藏都不是用納稅人的錢買的。
這幅畫叫“Slide”,畫的是一位鳥滑了一跤或跌落後的結果,看上去沒戲了,
這幅畫是畫家贈送的,估計是不要錢的來者不拒,管他畫的是什麽,不知是不是新墨西哥州的鳥有摔跟頭的傳統?
看完這畫,第二天我去Hiking,下山時就來了個“前趴虎”,那地方也沒辦法骨碌,一骨碌就到山下去,好在沒人看見,但把小相機摔得第二天不工作了,iPad差點碎了,皮套都快摔破了,手和腿破了五六處,我就想起這隻倒黴的鳥。
這也是個拚爹的領域,要有個畫畫好的爹,就可以把自己的芳顏流傳百世,那些學畫畫的爹都很有遠見,那些投胎會畫畫的爹的女兒,更有遠見。
這幅名為“Multicultural Harvest”,1991年畫的,我怎麽沒看出有一種以上的文化,有看出的嗎?提醒一聲,
這幅畫的題目是“Plaza of Santa Fe in the 1800s”,畫上部左邊的那排房子應該是“總督宮殿”,當時已經200多年了, 1992年畫這幅畫時,都快400年了,畫家就有這本事,要麽非要有模特不可,要麽眼前有的可以視而不見,可以想象,
這就是畫上“總督宮殿”(Palace of Governors),1610年蓋的,對麵就是上麵畫的1800s年代“Plaza of Santa Fe”,
要說這“總督宮殿”也慘點,歐洲那會兒文藝複興都完了,Santa Fe這裏恨不得中世紀還沒進呢,不過也不錯了,那“Mayflower”要到1620年才出發呢,西班牙總督住這破宮殿時,東海岸那邊,後來的美國人還在向印第安人學如何種老玉米呢!
這是裏麵的院子,對麵的房子是後來的後來蓋的,合著“總督宮殿”就一排平房。
這是“總督宮殿”裏麵,一條走廊穿過所有房間,法國宮殿也都這樣,還真不如四合院。地板嘎吱亂響,現在是一新墨西哥曆史的博物館,
整個Santa Fe,除了旅館和餐館,就是美術館和博物館,據說美術館有100多家,多半在一條叫“Canyon Road”的街上,我就又去了第三次。
看看這家,
這家,
這家,
看看人家眼中的兔子什麽樣,知道什麽叫“藝術細胞”了嗎?
也有比較古典的,看看這家的,
這張是不是有點像維梅爾的那幅“帶耳環的女孩”,除了沒耳環,方向反著,下巴尖著(怎麽越說越不像了?),要賣$6500,合美國一般人一個月的工資,而維梅爾的那幅一開
始才賣了也就當時荷蘭人一個星期的工資,真敢開牙!
再看這個畫廊,
這也是畫了不少的典故題材:兩個老頭勾引一位女士,以前畫的多是那倆老頭偷看那女士的裸體,這裏畫的是直接表白,怪不得開價$8500,故事有進展,
再看這家的畫(外麵那個是盛雨水的大罐),
看著都想起誰的畫了?雷諾阿?德嘉?
梵高?
還是鄙人的作品(別著急,下麵很快就見能到了鄙人的大角羊作品)?這幅大角羊的畫開價$7000。
太多畫廊了,每個都有各自的風格,沒有辦法一一列舉,也沒辦法每個都看完,終於體會什麽叫“掛一漏萬”;我也不知道除了那條街還有多少畫廊,有機會再去吧。裏麵的作品開價至少過千,很多都是數萬,通常也要四五千一件或一幅。據一個畫廊的人講,Santa Fe在美國是排在紐約市和洛杉磯後的第三大藝術中心。
這裏成為藝術中心是有道理的,生活在這裏的人很早就喜歡畫畫,沒筆沒紙就拿石頭在岩石上刻劃。像在這種地方放羊,實在閑得無聊,或者是靈感大發,
閑著也是閑著,不如畫點什麽,為後世增加點兒旅遊資源,比如,
這肯定都是傻小子們畫的,這個畫得還挺圓,那個畫的是鱷魚嗎?他們見過鱷魚嗎?
很多岩畫是土著普韋布洛(Pueplo,西班牙人給起的名字)人的祖先畫的,在AD1300年之前,那時文藝複興都快開始了,這幫人還在這裏刻石頭玩兒。到底每個畫是什麽年代,也不是都有說明。
每個圖案什麽意思,主要靠現在的普韋布洛人來解釋。那時的人除了藝術細胞過剩,也還是要和別人交流點什麽具體事,但現在他們的後代受現代教育太多,早已不熟悉祖上的語言,一個村一個說法,專家也暈了。不過也好理解,別說一千年前的畫,就是當代藝術家的不少作品,別說後代,他自己能說清楚嗎?
也有不少是史前(一萬年以上)的作品,比如這個,
史前岩畫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都朝南或東南,據解釋是因為畫家作畫時要曬太陽,不然太冷,縮手縮腳的影響創作的激情和畫技的發揮,這個好理解。不過那是冬天,我去的那天的氣溫看車裏指示是94F,走在外麵感覺地上的石頭就是被曬焦才黑的。
在這片土地上,人眼睛生來看東西就和別人不一樣,滿腦子藝術細胞,看東西都變形,奇形怪狀的都是藝術品,這地方的藝術靈感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樣,在這裏過兩代就進化成藝術家了。
在1910s年代,曾有一幫畫家在Santa Fe以北60英裏的一個叫Taos的地方,建立了一個“Painter’s Colony”,就是畫家部落的意思,讓畫家們每天曬著太陽(那裏海拔7000英尺,最不缺的就是陽光),陽光中的紫外線把身體裏的膽固醇曬成維生素D3,不用擔心缺鈣,還可以胡吃海塞而不用擔心高血脂(都變D3了,我的一位現在NIH做醫學研究的高中同學還告訴我,不象維生素A, D3好像沒有中毒劑量,隻要別吃太多撐死,多吃點還有好處,所以說曬太陽最好),打著飽嗝,一邊幻想一邊探討繪畫藝術的真諦,滿腦子靈感。
其實在1880年代,梵高就曾經在法國的Arles買了個小樓,漆成黃色,想建立這樣一個畫家部落,可惜隻來了個高更,沒幾個月還跑了,梵高則被Arles的人轟出鎮去,進修道院治療精神病去了,留下的“黃樓”不知什麽時候還讓人給拆了。
這片土地之所以那麽有生氣,是因為有一條叫Rio Grande的河(是不是“大河”的意思?),從北邊科羅拉多州過來,向南穿過新墨西哥洲一直流到墨西哥灣入海,到了El Paso以後就成了美墨的界河了。
這是我拍的(沒加後處理),看著慘點,和人家航拍的沒法比,
右邊那張能看到點兒下邊的河,河裏時不時有人漂流;該橋高度是美國第七,世界第82(不提也罷),也是蹦極愛好者常來的地方,不過我去的時候沒看到。
在峽穀邊上,還意外的看到了大角羊,它們剛好在懸崖邊上路過,剛好被我看見,原以為就兩三隻,結果一群七八隻,離著可能有十米,
這幾個家夥還和我對眼看,可能是沒看見過三支眼睛的動物(有一大鏡頭對著它們)。和前麵那幅畫廊的大角羊畫相比如何?它是兩隻我是三隻,它標$7000,我標$1000,$700就賣,賺的是吆喝。
在約一千多年前的一次連續多年大幹旱時期,好多部落都被迫遷移,放棄曾經的居住地,收縮到這條河的河穀流域(沒聽說他們打起來),流域的很多地方是農業區(好像有點不好想象,新墨西哥洲還有農業區,實際上在Los Alamos西邊山穀裏,看上去和加州4、88、108、120號等公路過山看到的景象是一樣的,都是很高很粗的鬆樹,在那裏就象是世外桃源)。
七個小矮人的小屋藏的很隱蔽,要鑽過峽穀才能進去,
當年白雪公主膽也夠大的,黑咕隆咚地瞎走,
其實我覺得裏麵應該是“藍精靈”的村子,這是峽穀外麵離我摔一斤鬥不遠的地方,
我估計這是“格格巫”和“阿茲貓”住的地方,我那一跟頭就是“格格巫”的邪氣鬧的,這個洞可能就是“格格巫”做巫術實驗的地方,
小房子裏麵,那個最大的應該是“藍爸爸”住的,其他則是“藍妹妹”什麽住的,
這都是不知多少年前的事了,有待專家的考證。不過無論是哪個結果,反正這裏曾是一片仙境(看現在都快成沙漠了,也不知小矮人和藍精靈搬哪兒去了?所以說環境保護很重要),值得一去,沾沾仙氣,就是注意別摔斤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