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典型的筒子樓,中間是樓梯, 正對著樓梯的是水龍頭和兩個蹲位的廁所,外走廊,每層共十”套“,左右頂端的為大套,其餘八套是裏外套間,裏麵為”臥房“,外廂的五分之三是個無所謂廳或房間,另五分之二就是一個小廚房,一家人四五六七口人,擠在一起挺暖和,兩天的大套一般分給人口更多的職工,或有本事的人。
文革後期在某省城去過一位父執長輩高級工程師家,因為他是從別處新調來的,隻有筒子樓了,而且家裏人口較多,所以給了他一個靠邊的大套和緊挨著的小套,已經是文革很後期了,單位裏沒有人嘰歪。很快,九月九日毛主席去世,十月六日四人幫被抓,到了77年,就不讓高級工程師住筒子樓, 搬到正兒八經三間獨用廚廁的房子裏去了。

這個顯然就是東北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新高潮時代的蘇式建築,一五計劃的156工程中,生活與生產是同步進行的,那時的共產黨知道想要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吃草,專家還得喂好料,所以建了這樣的所謂專家樓,蘇聯專家住得,中國的高工也住得。
鄭州洛陽好些大廠都有類似的宿舍,那個時候廠裏的工人覺得很正常,沒人會到廠長或書記辦公室提意見找茬,因為弄不好被罵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