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能看出來

第51號照片:揭示DNA的螺旋結構

在1952年初,富蘭克林的學生雷蒙德·高斯林(Raymond Gosling)在她的指導下拍攝了著名的“第51號照片(Photograph 51)”
這張X射線衍射圖像顯示出清晰的X形衍射花樣——典型的螺旋結構特征。
從這張照片中,富蘭克林推算出:

  • DNA的螺旋對稱性

  • 螺距約為34 Å(埃)

  • 每個螺旋回轉包含約10個堿基對

  • 磷酸骨架位於外側,而非內部。

這些參數後來成為沃森和克裏克建立雙螺旋模型的關鍵定量依據。

 

富蘭克林的數學與物理背景

  • 富蘭克林擁有物理化學博士學位,曾在法國國家煤炭研究所工作,精通X射線晶體學傅裏葉分析
  • 她能夠通過傅裏葉變換從X射線衍射圖像中提取出電子密度分布,這是理解分子結構的關鍵。
  • 她的分析方法是定量的、數據驅動的,強調從實驗數據中推導結構,而非先構建模型。

沃森與克裏克的模型構建方法

  • 他們的研究方法是模型驅動的,即通過構建物理模型(紙板、金屬棒)來嚐試匹配已知數據。
  • 克裏克有物理背景,擅長對稱性分析和空間結構推理,但並未深入掌握傅裏葉變換
  • 沃森是生物學家,專注於遺傳學,對數學和物理的掌握相對有限。

證據與回憶錄中的說法

  • 在《雙螺旋》中,沃森幾乎沒有提及傅裏葉變換,反映出他對該方法的陌生。
  • 曆史學者指出,他們依賴富蘭克林的數據和分析結果,因為自己無法從衍射圖像中直接提取結構信息。
  • 克裏克後來承認:“我們需要一條線索來想到這一點,而線索就是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的數據。”

所有跟帖: 

她的數據不是“被借用的證據”,而是模型的基礎。沒有她的思維方式,模型的方向也難以確立。 -''''''- 給 '''''' 發送悄悄話 (339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6:36:52

她模型的錯誤在那裏?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6:42:19

Franklin 在 1952–1953 年的實驗筆記中寫有 “two chains?” 和 “helix?” 等字。 -''''''- 給 '''''' 發送悄悄話 (12976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6:57:54

所以她沒有將考卷完成?也就是說華克先衝過終點?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7:27:56

就算後者隻用了她的實驗數據,卻不給credit,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事實上,連基本思路都可能是抄的——絕對是爛人。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7:31:47

沒有看到這句話?華生在命名演說中說道:「羅莎琳的貢獻是我們能夠有這項重大發現的關鍵。」 -波粒子3- 給 波粒子3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7:48:57

嗬嗬,那是他晚年不得不承認的。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8:25:54

看起來這個事隻有引號網友跟我見解完全一致。有些意外,但想想又特別合情理。給引號點讚。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21:54:53

您這次講點道理了。給您點讚。 -''''''- 給 ''''''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6:14:10

這個Watson做的,是一個做科學的人能夠做出來的最惡劣的事,居然有這麽多人想盡理由幫他開脫。大出我的意料。 -蔣聞銘- 給 蔣聞銘 發送悄悄話 蔣聞銘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09/2025 postreply 07:04: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