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在異鄉(10)
蔣聞銘
(十)
九三年寒假,惠英袁磊帶著一歲半的兒子回國探親。假期三個禮拜,先到蘇北袁磊家,一禮拜後袁磊繼續陪父母,惠英帶兒子去天津她父母那裏,第三個禮拜袁磊去天津會齊。
南京的夏天不好過,蘇北的冬天最難熬。第一句,凡是在南京渡過夏的人,都不會不同意。第二句是袁磊的發明,不是誇張是實際。放眼全中國,過冬最難熬的地方,不是東北哈爾濱,而是蘇北袁磊的老家。為什麽呢?因為從古到今,中國都以淮河,而不是長江,分南方北方。不論是誰的政府,都有一個混賬規定,說北方室內必須有取暖設施,南方就可以省了。蘇北不算北方,所以冬天室內不用取暖。袁磊家鄉的氣溫,每年入冬以後,有好幾十天,最低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往下能晃到零下五度。東北哈爾濱外邊再冷,可以躲到室內取暖。蘇北人到了冬天,室內室外氣溫一樣,寒流來了沒處躲。
飛機到上海,袁銘夫婦在虹橋機場接著了,直接回蘇北老家。那個時候國內的條件,一如既往的差。不想坐公共長途,袁銘找了廠子裏的車和司機。從上海到蘇北老家,車走了一整天,一路上塵土飛揚。接下來幾天在老家,算是讓惠英這個北方人,嚐到了蘇北寒冬的厲害。 到了日子去上海飛天津,惠英對袁磊說終於可以走了,這幾天凍死個人,你看給兒子這張小臉凍得,皴成什麽樣子了,真不知道你小時候是怎麽熬過來的,以後不能冬天回國。
不過惠英這一禮拜,自己和兒子被凍成這樣,在袁磊爸媽跟前,一點不抱怨。她第一次見公婆,表現那叫一個溫良賢淑,讓袁磊都不怎麽適應,背後跟她說你就裝吧。她笑著說我又不跟他們一起過日子,不就是哄長輩高興嗎,就幾天的功夫,這個人設還是撐得住的。
其實真正溫良賢淑的,是袁銘媳婦。她和公婆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單說袁磊爸的怪脾氣,相處就極不容易。惠英後來總跟袁磊說,弟妹能和公婆和平相處幾十年,著實難得,這個事換了我,真心做不到。袁磊的弟妹,也是聰明能幹不讓須眉。惠英和她,這妯娌兩個的能幹,當時都不怎麽顯,要過幾年才真正發揮了出來。不過袁銘媳婦是實誠人,與人接觸交流,不太善言辭。就說這個爸媽,她對著袁磊的父母,就怎麽也叫不順溜。惠英不同,剛見麵嘴甜得,一口一聲爸媽,比袁磊叫得還順溜。
接下來袁磊去天津拜見嶽父嶽母。大姐二姐,每家三口,加上四弟,這一大家子,都聚到了嶽父母的三房一廳裏,大家打地鋪。這一回輪到袁磊照顧兒子。他對著這一大家子,是實實在在的外人陌生人,連嶽父嶽母都沒能對上幾句話。
惠英有兩個姐姐,一個弟弟,年齡跨度有些大。大姐大她八歲,早早離家去了內蒙古插隊,弟弟小她九歲。她和二姐,年齡相近。二姐心靈手巧,但不怎麽會讀書,偏偏碰著了惠英從小學習好。所以中學的時候,一看到家務活,惠英就有作業要做,活計都是二姐的。結果她們家,做家務廚藝好的,是二姐。 一大家子十幾口聚在一起,做飯全是二姐操持,不但菜做得好,而且任勞任怨,井井有條。相比之下,惠英根本就不會做飯做家務。
惠英的大姐長得漂亮,人出奇的精明,和惠英一樣,在家裏嘴饞偷懶不幹事,二姐忙前忙後,任勞任怨,看得袁磊心裏替她抱不平,跟惠英說,敢情你們一家人欺負二姐。惠英說沒有呀,我們家從來都是二姐威信最高。我和大姐加上弟弟, 她說什麽我們聽什麽,令行禁止,言出法隨,我怎麽敢欺負她。袁磊說也是,利用別人人好心善得便宜,不能叫欺負人。惠英說哪裏來的別人,那是我二姐。
後來袁磊跟惠英聊起來這次探親,說你到我們家,和我到你們家,不是一個待遇。你在我們家的幾天,抱著兒子跟我爸媽聊天,大家捧著,地位老高。家裏來來往往,都是我的同學朋友,大家對你滿臉笑,開口閉口嫂子,請下館子吃飯,吃完了還說多謝嫂子賞臉。我在你們家,跟誰都答不上話,不單是外人,而且好像地位最低,帶著兒子,跟你爸媽也不好聊。還有就是你的朋友故舊,一個沒見著。
惠英聽笑了,說人太多,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我連大舅二舅小姑媽都沒通知沒去拜訪,哪裏還會有同學朋友的地方。聽你講得有些可憐,說兩個事讓你感覺好點。第一件是我們家,永遠是大姐夫墊底,你怎麽著,也不會最低。袁磊問為什麽?她說大姐漂亮,年輕時的故事一大堆,她從心裏喜歡的人,沒嫁了,後來嫁大姐夫,多少有些不得已。我們一家,包括大姐自己,都不怎麽待見大姐夫。 她說第二件,是我爸跟你聊過幾句,對你評價蠻好,說你有學問。他說跟你聊天的時候,開著電視,在演水滸傳,你隨口說了幾句接下來的細節故事,和後麵電視裏一樣。袁磊心說當年在四大名著上下功夫,騙女朋友沒用上,倒在這裏不經意間糊弄了老丈人。也算是歪打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