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各地的糧本不一樣,政策也不一樣,以上海市為例。
購糧證基本就是記錄購買糧食的本子。在上海市,光有足夠的錢和當月的糧票還不能買糧食,因為這些是可以旁門左道搞來的,還要同時遞上購糧證,按定量的餘額買,多了不行。買的米的種類有一陣也有限製,大米有限量,麵粉沒有限製。聽到有人講其它地方要搭配“粗糧”,上海市基本沒有,當然不是絕對沒有,某個時間點可能有,但不多。
如果家裏有常住的非上海戶口的人,買糧食絕不是有錢和糧票就可以的,用全國糧票到糧管所換上海糧票和油票,購糧證上會記一筆,允許買額外的糧食。否則,就是要全家人省下來給非戶口的人
上海的購糧證和買食用油無關,買油隻需錢和油票。其它憑票的東西,一般隻要憑票證即可,後來為控製,發了“日用品購物證”,要和票證一起使用。
戶口簿,購糧證,購物證,一個比一個重要,尺寸也是戶口簿最大,購糧證小一半,購物證再小一半。
按購糧證的定額每月買糧食,有些家庭有時會不夠,上海統一規定,每月26日可以開始購買下個月的定額,糧票可以是當月的,也可以是下月的。如果每次都是每月26日 開始用定額,那和1號開始一樣。
上海市每季度,還是每年發放一次票證,記不清楚了。憑戶口簿,上海人不叫戶口本,去指定的糧管所領下一季度/年份的糧票,油票,布票,還有兒童發育不可少的蛋白質票證,豆製品票,盡管是植物蛋白。都有月份印在上麵,麵額不一,最讓人閑話的就是上海糧票有半市量的。
購糧證,不叫購糧本,在上海一直使用到90 年代中。當時糧票廢除,糧食定量廢除,購糧證也廢除。從此,在上海買糧食,不管是粗糧細糧,隻要有錢就可無限量買。多麽不容易的事,吃飯不定量了!
今天的上海人家,如果是從那時過來的,大概率都會存有當年沒有用完的上海市糧票,還有一些人,比如我,還留著購糧證,上麵記錄著最後一次使用的日期。不時拿出來看看,上麵的記錄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