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毛這次沒犯傻,甘願被美帝利用,played along,就被崇毛派吹捧為毛打韓戰的赫赫武功的紅利,神明的毛小球轉動大球。
現在有了所有的信息來源,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當時美國麵臨的國內外窘境。
二戰之後,中國以外的世界進入了難得的20多年的和平黃金期。戰時的軍備技術民用化,以及前線歸來的大量勞動力,給歐美帶來了20多年的持續經濟增長。到了60年代末,軍用技術民用化紅利和勞動力紅利消失,計算機、微電子、生物工程、新材料、核能技術等尚未進入大規模應用及商業化階段。隨著西德、日本經濟的崛起,美國製造業競爭力下降,出口額占比快速縮小,黃金儲備流失,美元與黃金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
為了應對經濟衰退和對越戰爭帶來的巨大開支,肯尼迪和約翰遜兩屆政府實施了擴張性的經濟政策。貨幣擴張導致貨幣暗流湧動,再加上外在因素,如石油漲價、外匯波動等,造成了通脹螺旋。1970年美國經濟第一次陷入了滯脹危機,即高通脹、高失業與低增長並存,凱恩斯主義者傻眼了。
這就是尼克鬆上台麵臨的內外交困的被動局麵。軍事上陷入越戰泥潭,經濟上陷入滯脹泥潭。與此同時,美國高估了蘇聯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擔心蘇聯的人均GDP追上美國。於是,尼克鬆提出了尼克鬆主義,在與蘇聯的爭霸中轉入守勢,並派基辛格直接與中國接觸,利用中蘇矛盾給蘇聯施壓,結束了越戰;同時,也緩和了與蘇聯的關係。
為了已經富足的美國人的福祉,尼克鬆可以能屈能伸。這時的中國窮得叮當響,人均GDP世界倒數第二,在國際上能有什麽分量?毛窮兵黷武就剩兩個蛋蛋窮顯擺,不知道為什麽還有那麽多的漢人以此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