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洋插隊(2)
蔣聞銘
在美國,去餐館吃飯,沒人會覺得給你端盤子上菜倒水的服務生是社會底層,很少會有食客對服務生幺三喝四沒禮貌。這個不全是因為大家修養好,而是因為這些吃客,過去都做過服務生,給人倒過水端過盤子。你也可以問,那美國的社會底層,在幹什麽?答案是一小半打零工,一多半什麽也不幹,吃政府救濟。學生打零工,自己養自己,不是社會下層,但是如果你不再是學生,還要靠做飯店的服務生養家,就算社會下層。但是這些人自食其力,是社會底層裏,最得尊重的一群。沒人會有意欺負你。
八十年代的中國學者學生,事實上不應該放在一起說。學者是訪問學者,一般是公派,中年人居多。這些人沒有長期留在美國的可能。他們拿的,是訪問學者的J簽證,訪問結束後,必須回國服務。訪美期間的費用,是派出單位給的,隻有留學生助教工資一半的樣子。那個時候,訪問學者是最儉省的一群,特別是短期半年的訪問學者,回去必須買的幾大件,電視冰箱什麽的,都要從嘴裏省。袁磊聽到過的在辛辛那提,就有訪問學者天天隻吃一毛九一桶的麵包,吃到得胃病吐血的例子。不過袁磊當年,和這些訪問學者,最多是點頭之交,沒有具體的交集來往。
留學生又分成有資助和沒資助的,沒有資助的,都打工,那是必須。沒有資助,一般也都免學費。學費生活費都用經濟擔保,簽證辦不下來。有資助的,也打工,但不是必須。後麵這一類,打零工是為將來如果不能留在美國,必須回國留後手。這兩類留學生,結局大致一樣。畢業了起碼有碩士學位,又有了六四綠卡,陸陸續續找工作上班,後麵都活成了有滋有味的美國中產。掙錢多一點少一點,不過是上中產和一般中產的分別,大家大差不差。不過什麽都變了,中國人的攀比心好勝心沒變,自己比完了比孩子,美國就多了一群虎爹虎媽。
中國留學生打零工做服務生這個事,留學生裏,也有做到蠻丟人的時候。回頭客哪裏都有,有些小費給得多,有些少些,服務生照規矩道理,不應該區別對待客人。這一條就有留學生做不到,會故意怠慢給小費少的客人。一個地方,同時有幾個中留做服務生,這幾位之間,會為小費誰多誰少起矛盾。打工也不一定在中餐館,比如有人多的比賽,在體育館門前賣飲料熱狗。這個事辛辛那提的中留們做過,但是很快就不行了。原因是有幾位,過分到合夥回收被用過的紙杯。比賽結束後飲料賣出去多少,按餘下的空紙杯計數。拿回收的空紙杯賣出去的飲料,錢就全部歸了自己。後來被發現了,這個零工中國留學生就全體永久沒得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