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事幾則
1. 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初, 與幾位同事合譯了一些英日文專業書. 記得收到”光學纖維基礎”出版樣書(第一本我參與翻譯的書), 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寫在稿紙的字變成鉛字, 心裏那個高興.
之後陸續出了近10本的(多是合譯), 就沒有什麽感覺了, 覺得隻是翻譯而已,沒什麽可稱道的.
2. 也是在1980年,我覺的自己一項工作的質量不比我長期閱讀的某歐洲雜誌文章水準差, 遂寄給該雜誌, 登了, 出版安排在下一年, 這是我第一篇登載海外的專業文章. Journal of Optics (Paris, France) 1981,12,359-360 後來知道這本雜誌知名度不高,也許正是它能接受我這篇文章的原因, 現在也不知它還在不在.
3.幾年前一天, 我在孔夫子舊書網站瀏覽, 偶爾看到有一本自己的書作為簽名本出售, 商家為此提了好幾倍的價. 好奇點進去細看了看, 原來是我給一位初中同學的贈書, 扉頁寫了”某某學友雅正, 某某敬贈. “.
書既然是贈, 對方怎樣處理都是合理的. 隻是覺得處理前把扉頁去掉更好些.
去年一次聚會,方知那位同學已過世,他一直不怎樣參加同學聚會,所以過世的消息遲到了.此時我才明白,像一般處理過世親人遺物那樣, 他的家屬把他用過的東西都處理掉了,
4. 我那幾本小眾學術書寫完了,留在手頭參考書一大堆, 有20餘本之多, 問詢母校圖書館要不要, 他們很認真, 專門找了外文係教師甄別, 結論是全收.
於是, 我待回北京機會興衝衝把書送去,並特別指出其中有一本是1849年出的, 原始版, 本土也難覓, 值得好好保存. 接待的館員問我為什麽不自己留著, 我說家裏孩子這方麵沒興趣, 如其以後被處理不如捐給學校還有點用處.
過了一段時間, 學校”圖書館通訊”居然登了我捐書一事, 頗感意外.
5. 其中一本也捐贈給中學母校, 估計裏麵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5598/201404/2094.html)段落有不合適文字, 沒有出現中學母校開列的捐贈名單中.
對比大學母校特辟出校友自由贈書專欄做法, 中學母校某些人, 出於政治正確做法不免顯得有點"那個". 據所知, 某湯姓校友相當精彩家庭自傳小說《兩代人的選擇》也遭無視處理.
6. 有些年頭了, 一次同學聚會, 身居政壇高位的L君被好事者硬推C 席入坐. 他沒涉及政治話題, 倒是說了自己的舊詩詞創作, 獲了此項和那項全國性獎項雲雲, 不脫文人本色. 底下有人揶揄:”(這些獎)還能算數?”, 我聽罷莞爾.
去年返滬小聚, 陸姓同學告我,他一次受邀某高級場所議事, 偶爾得知樓下L君也出席某飯局正待離去, 遂下樓打招呼, 遠遠地大聲直喚其名,L君聞聲回顧, 卻麵無表情, 隨之被一眾安保簇擁而去. 他的一位安保回身,問清陸姓同學身份後,告知 , L君患阿爾茲海默症.,已到不識人的地步. 惜乎!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