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亭台樓閣。從該文看閣和樓都是幾層,區別是閣四麵開窗都有陽台,樓隻兩麵開窗有兩陽台:感覺閣更高級一些。

本帖於 2025-07-17 12:40:21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方外居士 編輯
古代樓和閣的區別是什麽?
知乎 · 個回答 · 關注
 

古代的閣:

一、亭

古籍《釋名》中曾記載:“亭者,停也。所以停憩遊行也。”

可見亭子是供人休息或觀賞景物的建築。據說亭在古時是指道旁供人休息的建築。在現實生活中仍可以找到一些當初“亭”的雛形,如路邊的售貨亭、賣報亭等。

亭,是園林中形式最多、最為靈活的建築。或建在花間、或設在水畔、或置於山巔、或隱於竹裏。而亭子造型多變,並沒有固定的定式,隻要能滿足停憩和造景功能即可。

常見的亭子多以單柱或多柱撐頂,四周敞開,一般無窗,四周設有座位可供人們休息或觀景。也有的亭子中置有一小桌,供人下棋、飲酒之用。

亭頂多為攢尖式的,常見的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等。

二、台

也稱眺台,是指高於地麵、供人登高望遠的露台式建築。

古時的台主要用於操練點兵和觀賞戲劇之用。在園林建築中多與樓廊亭榭相結合,供人眺望山林之景色台多建在高地或臨水的池邊。

 

 

三、樓

“樓者,重屋也。”

樓是供人居住的房屋,在園林建築中多為兩層,個別也有三層的。樓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當時主要用於觀敵瞭陣,後來發展成為供人居住的住宅,主要用於居住女眷。

嚴格一點說,樓隻在一麵或兩麵設窗,供人們憑窗觀景之用。這有點類似今天的樓房,通常是南北屋,南北開窗。也有挑出平座的,但僅限於一麵設有可走出室外憑欄觀景的平座,有點類似現今樓房的陽台。

樓的造型有多種多樣,但園林中的造型是一層為廳堂式建築,外部設有立柱,用以支撐上層建築,並形成一種外廊。樓的二層設有窗。若樓與樓之間的二層相通,稱之為“串樓”,樓內有廊相通,可繞行一圈的,稱為“走馬樓”等等。

四、閣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這是樓與閣的重要區分點。通常我們很難區分哪座建築是樓,哪座建築是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將樓與閣混為一談,連樓閣一詞也是混在一塊使用的。但在古時樓與閣是有嚴格區分的。

樓與閣的相同點是二者均為“重屋”,也就是說樓與閣都是兩層或以上建築。但閣四麵皆有窗,且也設有門,四周還都設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閣漫步、觀景。平座設有美人靠(一種類似涼椅式的坐椅),供人休息,憑欄觀景。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