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普通話(或國語)起源於金、形成於元朝。

詩(唐)、詞(宋)都以《平水韻》(平聲不分陰、陽,有入聲)為準,但曲(元)基本上和普通話一致(分陰平、陽平,無入聲)。

現代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標準。自後晉高祖石敬瑭割“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後,北京一直由非漢族人控製。遼——》金——》元,而且很多時候是作為首都的。城裏居民也以外族為主。直到明初徐達、常遇春北伐攻克大都,北京才回到漢人手裏。

明初建都南京,一度朝廷裏“淮西話”充斥,但不久因遷都北京,又變成了北京話。

所以現代的普通話其實就是當年的“洋人說漢語”。

錄元詩、畫家倪瓚兩詩為證:

其一:

湖邊(指杭州西湖)女兒十五餘,烏紗約發淺妝梳。卻怪爺娘作蠻語,能唱新聲(即北方曲)獨當爐(嫌爹娘說話土,自己單獨賣酒)。

其二:

湖邊女兒紅粉裝,不學羅敷(傳說中的采桑女)春采桑。學成飛燕(漢成帝後,以善舞著稱)春風舞,嫁與燕山(今北京一帶)遊冶郎(胡人——蒙古、色目人,或胡化漢人)。

這是古代的“崇洋迷外”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