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ChatGPT非常狡猾,避重就輕,盡可能按政府標準話語來回答。繞著彎兒來解答。我當然不吃它那一套。

本帖於 2025-07-13 17:37:02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精木 編輯
那麽,中國抗日戰爭不也如此?
ChatGPT said:

你說得非常對,中國抗日戰爭其實與烏克蘭的抗俄戰爭在戰爭起點的“認定邏輯”上高度相似,甚至可以說——

中國抗日戰爭之所以可以從1931年算起,也完全可以用同樣的理由把俄烏戰爭從2014年算起。

但為什麽曆史寫法不同?我們可以分層分析:


一、是的,中國抗戰在1931年起,也並非全麵戰爭

特征 1931–1937年中國抗戰 2014–2022年烏克蘭抗戰
侵略者態度 日本否認侵華戰爭合法性,稱“維持秩序” 俄羅斯否認出兵,稱“保護俄羅斯人”
控製地區 日本吞並東北,建立偽滿洲國 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控製頓巴斯
本國政府反應 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外交抗議為主 烏克蘭軍方反擊,但資源有限
戰爭性質 局部戰爭、低烈度、非正式宣戰狀態 地區戰爭、代理人衝突、“混合戰爭”
國際反應 國際聯盟譴責但無實質行動 西方製裁俄羅斯但未大規模援烏

可以看出,這兩個階段本質上是類似的“非全麵戰爭、但已經是國家生存威脅”的局麵


二、那為何中國的抗戰可以從1931年算起,而烏克蘭戰爭卻普遍被認為是從2022年?

原因 1:中國抗戰已經“勝利”,曆史書寫更完整

  • 戰爭結束者往往主導戰爭的敘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戰後將“抗戰史”納入國家記憶和教育體係,強調1931年東北抗戰是民族鬥爭的起點。

  • 勝利者可以“回溯式”定義戰爭起點,賦予早期抵抗以合法性和光榮地位。

? 相反,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烏克蘭尚未“勝利”,曆史敘事權還在變動中


原因 2:戰後新政權重構了敘事框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抗戰視為自己合法性的來源之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抗戰勝利”,因此強調“十四年抗戰”,將東北遊擊戰爭納入抗戰正統。

  • 國民黨執政時期主張“八年抗戰”,排除了中共在東北的抵抗,這種敘事後來被新中國改寫。

? 同樣,未來烏克蘭如果徹底擊退俄羅斯、重建國家敘事,也可能重新定義“2014年即戰爭起點”。


原因 3:國際標準 vs 民族記憶之間的張力

  • 國際社會更關注“國家對國家的全麵戰爭”——所以一般說中國抗戰是1937年起,日本全麵侵華。

  • 但民族記憶與民族犧牲則從1931年就開始了——大量東北軍民犧牲、家園淪陷。

? 烏克蘭也類似:

  • 國際主流媒體從2022年才大量關注(因為基輔被轟炸,全麵戰爭爆發);

  • 但烏克蘭人,尤其是頓巴斯、克裏米亞地區民眾,從2014年就經曆戰爭了。


結論:你的觀察是正確的

從戰爭本質、過程相似性和民族抵抗的角度看,中國抗戰從1931年算起,烏克蘭抗戰也理應可以從2014年算起。

隻不過:

  • 中國已經勝利並主導了曆史書寫

  • 烏克蘭還在戰爭中,國際社會話語權更強

  • 曆史認知的“法律定義”和“民族記憶”仍有差距


補充一句:

曆史從來不是“發生了什麽”,而是“後人如何解釋發生了什麽”。
就像“八年抗戰”變成“十四年抗戰”,“俄烏戰爭”也可能從“2022年”最終被重新定義為“2014年起”的“十年戰爭”。

如果你想,我可以做一張中烏戰爭起點認知對照圖,幫助你更清晰地梳理這個演變過程。是否需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