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嚴厲批評的一起官僚主義事件 作者:陳步林

1973年9月9日淩晨1點多,一架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飛機從北京首都機場起飛,準備返回巴基斯坦卡拉奇機場。機上乘客連同機組人員共138名。其中大部分乘客是在北京參加第二屆亞非乒乓球友誼邀請賽的亞非各國體育代表團成員,還有一個以其外長為首的非洲上沃爾特(今布基納法索)政府訪華代表團。

 

在飛機起飛後不到4分鍾,險情發生了。飛機第三台發動機失火。機組人員一邊全力以赴采取滅火措施,一邊緊急呼叫首都機場塔台,迫切要求空中放油後返航降落。首都機場負責塔台指揮的工作人員從地麵也看到了這架飛機發生的情況。

 

在當時的條件下,放油返航是最有效的處置措施,但是由於飛機剛剛起飛,飛機上加滿的20噸燃油必須放掉,否則飛機超負荷著陸,加上發動機還在著火,降落時很可能發生爆炸,造成機毀人亡的慘劇。

 

然而,當時的中國民航還沒有一架飛機有過空中放油的經曆,首都機場上空也沒有劃定空中放油區,究竟如何處理,誰也不敢輕易拍板。塔台當班管製員火速向所屬值班領導匯報,但值班領導並不是業務主管,對這種情況如何處理心裏也沒底,便立即上報民航總局調度室和北京軍區空軍司令部值班室。民航總局和空軍兩個部門的值班人員同樣不敢輕易表態,遂逐層上報,就這樣一層一層請示、匯報經過了十幾道關口後,仍舊沒有人肯站出來給予明確指示。

 

心急如焚而又束手無策的塔台值班員張明亮決定給時任民航總局副局長的張瑞靄打電話匯報情況。

 

張瑞靄,生於1925年,是一名1941年入黨和參加革命的老八路,參加過大小戰鬥百餘次,包括解放戰爭時期的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新中國成立後,在第三野戰軍10兵團28軍82師246團3營教導員的任上被選調到空軍第一航校幹部班學習飛行,195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空軍第13師38團任大隊長、副團長。1953年調軍委民航局任第一飛行大隊大隊長。從1954年起,為周恩來駕駛專機20年,是周恩來專機機長。曾任民航北京管理局局長、民航總局副局長。

 

張瑞靄在睡夢中被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他下意識地看了看表,已經淩晨一點半了。張明亮在電話中簡要報告了情況,張瑞靄立刻意識到了事態的緊急性和嚴重性,便當即下達明確指令,同意巴航飛機馬上放油返航,並要求機場方麵做好地麵緊急搶救準備。

 

放下電話,張瑞靄火速驅車趕往塔台。當他趕到塔台時,飛機仍沒有在空中放油,還在空中盤旋。

 

張瑞靄幾乎是吼著對張明亮大喊:“為什麽還不放油?想讓飛機掉在跑道上嗎?”

 

同樣心急如焚的張明亮解釋說:“我已經下令給巴航客機飛到北山3000米以上準備放油。剛才,我就放油一事最後請示了民航總局調度室,調度室的答複說總局的意見是三條:第一,北京是首都,不能發生放油的事;第二,放油會對北京產生汙染,不能放;第三,如果一定要放,就讓他們飛到海邊去放。”

 

張瑞靄非常生氣,對張明亮說:“情況緊急,不能再等。馬上命令放油,如果出了問題,就說飛機放油是執行我的命令,我一人負責。”

 

張明亮即刻下達放油指令。巴航客機把多餘的燃油放掉後,終於安全地返回首都機場著陸了。此時,飛機已在空中盤旋了33分鍾。

 

就在張瑞靄處理完事情準備回家時,有人悄悄告訴他:“聽說上級有指示,要追查是誰膽敢違反上級指示,擅自決定放油。”

 

巴航客機放油返航一事,驚動了周恩來。中央辦公廳警衛局副局長、主管周恩來警衛工作的楊德中給張瑞靄打電話,詢問了有關情況。張瑞靄簡要報告了事情前後經過。周恩來得知巴航客機放油事件的基本情況後,對此次事件表現出來的嚴重官僚主義作風非常震怒。

 

張瑞靄回憶說:“事情過了很久,我才了解到,當時層層上報的最後一道程序,停留在國務院總理值班室。在國務院值班室值班的張克智和王書明接到民航總局值班室的電話報告,權衡輕重,認為已經是刻不容緩,不能再逐層上報,於是由王書明馬上直接通知到總理值班室。周總理得知此事,非常生氣,立即叫值班人員回電話。周總理說:‘這種事情還要請示嗎?應立即下令放油後返航降落,要絕對保證乘客和飛機的安全。’並要求值班員立即報告處理結果。得知此事已經安全處理後,周總理才放下心來。在對整個事件進行詢問,掌握基本情況之後,周總理認為這是嚴重的官僚主義作風在民航的表現,整頓這樣一種作風已經事不宜遲,便決定在繁忙的日程安排中擠出時間,在淩晨召開緊急會議,整頓風氣。”

 

9月10日晚上10時許,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召集解放軍總參謀部、空軍和民航總局等有關部門的同誌開會。開會的目的,除了要嚴厲批評有關部門和有關領導的官僚主義作風,更主要的是要詳細了解這種不可思議的官僚主義是怎麽發生的,讓大家吸取教訓。參加會議的除有關部門的領導外,還有總參作戰部作戰值班室、空軍作戰部值班室、民航總局調度室、首都機場塔台值班人員等有關經辦人員。

 

。。。。

 

周恩來說:“彭參謀,你是好心呀!不懂空軍,還能給處長、部長甚至總部首長提出空軍業務上的參謀意見。航空汽油燃點低,易著火、易爆炸,這是對的。可你不知道,恐怕在座的好多同誌都不知道,飛機是在七八千米上萬米的高空放油,油從飛機上放進大氣內,很快就變成霧狀,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油量就很少了。它又怎能談得上著火和爆炸呢?”

 

當時很多人包括有些高級指戰員都不知道飛機高空放油不會引發火災的知識。周恩來當場問了張才千副總長和幾位領導同誌懂不懂這個道理。他們都說不懂。

 

張才千副總長說:“我感到事關重大,不懂又下不了決心。我害怕飛機在空中放油,把老百姓的莊稼燒壞了。”張才千的回答令全場與會人員忍俊不禁。

 

“你是真不懂呀,飛機高空放油後,油就立即揮發掉了。”周恩來也忍不住笑了。

 

周恩來嚴厲批評說:這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

 

周恩來很嚴肅而嚴厲地批評說:“這簡直是官僚主義!我們一些事情之所以難辦,就是因為官僚主義嚴重造成的,真正害死人呀!層層上報,無人做主。張才千同誌,你雖然同意放油,但你要追查民航總局指示放油的領導責任是不對的。你打了這麽多仗,應該懂得打起仗來要了解情況,要尊重前線指揮員的報告,像這種重大的緊急情況,要盡快答複。你們倒好,不但不快,人家內行及時正確地處理了情況,你們還要追查放油的責任!你過去打仗很勇敢,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但在建設現代化的軍隊中,必須努力學習新知識才行呀!馬寧同誌你們是空軍,應該說對這一件事是行家,然而也是不負責任,沒有一個人表態可以放油,這是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還有民航係統的值班人員,對這一件事也應該是很懂的,可是也不做主,仍是一級一級往上報。這樣報來報去,查來查去,把時間都白白浪費了,險些出了大事,帶來的影響是什麽,大家都是清楚的。巴基斯坦這架飛機上坐的都是參加亞非拉乒乓球友誼邀請賽的外國運動員及其他來賓。如果出了事,這還了得呀!必然影響我國的聲譽。”

 

領導幹部既要懂政治,還要懂業務技術,這是周恩來一貫強調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