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悼念

本帖於 2025-03-19 08:31:09 時間, 由普通用戶 最西邊的島上 編輯

前注:轉來我的博文,悼念引我走上自己理財的老師和壇友 Keith Betty。

============================================

我在2010年加入了全加拿大最靠譜(== 授人以漁)的英文投資論壇:“金融智慧論壇”

https://www.financialwisdomforum.org/forum/
美國姐妹壇: https://www.bogleheads.org/forum/index.php) 

我發現這個論壇的過程是這樣的:我和先生因為厭倦了高壓力高競爭的高科技工作和加拿大首都每年五個月的漫長冬天,決定提前(我們兩人的年齡加起來100歲)離開 "rat race" 進入自由。那時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兩邊兒的老人也不再需要幫助。但和投壇裏的壇友們比,我們那時銀子很少,也沒有pension收入,更沒有什麽投資知識(沒有整體策略地買幾隻股票幾個基金不能算真正投資)。現在回頭去看,真是無知無畏。

退休後不久我去谘詢一位理財專家時,她的問題給我了當頭一棒:“What is your current income stream?"。 啊?什麽意思?花放在銀行裏的銀子不行嗎?還要什麽收入流?我們這才明白了對沒有pension和其他被動收入(eg. 房租)的人,最好在退休前5年就開始逐步建立被動收入,退休時做生活開銷用。特別是對我們這樣退休很早,以後還要生活幾十年的人,一定不能花本金。

Better be late than never,於是我開始使勁兒地閱讀各種理財書籍和報紙上的理財文章。一天,看到一處提起一個助人理財的個人網站,去後讀到了一篇寫得非常詳細和實用的長文 "A Primer for Canadian Do-It-Yourself Investor" by "Keith Betty" (外號莎翁,見附圖1),覺得很有啟發。讀完後對應該何時購買債卷還有疑問,就大膽地給作者發了郵件詢問。

Keith很快地回答了我,並非常推薦了這個論壇(他是這個論壇的四位創辦者之一)。

我加入了論壇後,感覺像是個餓老鼠掉進了大米缸,裏麵有那麽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味食糧”,還有不少加拿大有名有著作的大拿們(包括Keith)風度翩翩地給大家解答各種問題。我在那兒讀了一段時間後也開始發帖跟帖互動討論,十多年來受益匪淺。

Keith很受壇友們的尊重,不僅是因為他的豐富知識和智慧,也是他的好人品和對壇友們的無私幫助。他還是一個幽默的人,能把複雜的事情用輕鬆的語言說得明白,讓人容易理解。覺得在那個壇子裏,從他和其他一些被人尊重的壇友身上,我學到的不隻是理財知識,還有生活的常識和做人的道理

我一直在那裏注意讀Keith的帖子和跟帖,知道他得了呼吸係統的一種怪病,在新冠之前剛賣了房子,新冠初起不久後搬進了離親戚家較近的一個護理院。那時我還和他互動過(圖2)。也知道他後來在護理院裏得過兩(三?)次新冠,其中一次病情很重,但都活了過來。

人的時間是有限的,自從2023年2月為了恢複和提高中文加入文城後,我去這個論壇的次數少了很多,而且去時隻是不登錄地快速閱讀一下,很少登錄跟帖。 不久前一天早上偶爾登錄,在隻有登錄後才能看見的地方查了一下,才看到Keith已經在2023年7月4日去世了(圖3),我還查到了他在去世的當天發的跟帖(圖4)。他在別人關於烏克蘭戰爭的帖子下說 “I've been waiting for this" (with a crying 符號)。當時別人接著討論戰爭的事情,沒人想到那條跟帖應該是Keith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和壇友們做最後的告別 。。。

Keith和我們告別的方式和他的氣質一樣:安靜低調 。。。

他去世時隻有74歲。。。

謝謝讀帖。

1. Keith寫的長文,因為要細讀,我們打印裝訂了下來

2. 我(網名freedom_2008) 和Keith(網名莎翁)在他進護理院後的互動

3. 另一位論壇founder告知大家Keith去世的消息

4. Keith在去世的當天發的低調告別帖

 

5. 借加拿大詩人歌者 Leonard Cohen 的歌 ”A Thousand Kisses Deep" 獻給Keith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人不長壽,壞蛋萬萬年。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08:12:26

Keith74歲和袁旂71歲,按現代壽命標準是太早了。但是覺得生命的意義不止在於長短,更在於內容。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08:41:43

覺得這也是和他們接觸過的人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原因,不僅是學術,更是為人。這大概就是人格和靈魂的魅力吧?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08:44:25

有的人死了,但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但... -馮墟- 給 馮墟 發送悄悄話 馮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08:52:04

謝謝!記得(臧克家)這首詩。我寧願與前者做生死朋友,遠離後者 。。。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3:12:42

加入西人的論壇,可能是一種很好地融入西人社會的方法。 -郭大平- 給 郭大平 發送悄悄話 郭大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1:53:29

同意, When in Roma, do as the Romans do。我生活和工作環境一直都是英文,是順其自然。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2:48:04

Passive income is very critical for retirement.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4:22:01

So true! hard to understand until one is there, @least4me;-)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4:56:02

在美國social security is not enough, 401k varies with people.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6:07:36

要有其他passive收入才保險。 -方外居士- 給 方外居士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6:20:54

可以做過政府工作,然後再去私人企業。這樣又有Pension,也有Social Security。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6:31:31

是的。加拿大政府/學校工作也有pension,覺得夫婦最好的財政搭配是一人在政府/學校工作,一人在私人企業工作。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6:51:06

不行。還是一個人兩頭都沾才好。否則,還不是和其他人一樣。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8:41:27

Yes. Actually US SS is much higher than Canada CPP which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6:44:14

ain't accessible until later age, tho we've RRSP like 401. -最西邊的島上- 給 最西邊的島上 發送悄悄話 最西邊的島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9/2025 postreply 16:47: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