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頭一回見燈泡亮,脫口而出說了2個字流傳至今
慈禧,這位1835年出生於北京的葉赫那拉氏女子,可不是一般的妃子!
她是清朝鹹豐皇帝的寵妃,更是同治、光緒兩朝背後的“大佬”,手握重權,對清末的政治局勢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不過,那時候的清朝,真是一言難盡。
19世紀末,內憂外患,西方列強像餓狼一樣盯著咱這塊肥肉,時不時來咬一口。
國內呢,起義不斷,老百姓的日子也特別苦。
不過,這時候洋務運動興起了,清朝也開始學著西方搞點先進技術,想自救一把。
於是,電燈就成了咱們的新鮮玩意兒。
19世紀70年代,英國佬把電燈帶到了中國。但那時候缺乏生產技術,成本又高,電燈還是個稀罕物。
普通老百姓沒有一個人能用得起,隻能湊合去看看熱鬧。
不過,有個人對電燈那是真愛——李鴻章!
他是洋務運動的大佬之一,看到電燈這種好東西,眼睛一亮,立馬在自己管轄的地盤上搞推廣。
慈禧太後呢,雖然對西方列強恨得牙癢癢,但人家先進的東西她還是願意瞧瞧的。
特別是晚年時期,她對西方的技術和文化十分好奇,甚至有點接受的意思了。
最逗的是1888年,紫禁城裏居然裝上了電燈!這可是大新聞,電燈正式走進了宮廷生活。
你想啊,那時候的老百姓還在點油燈呢,而人家慈禧太後已經用上電燈了。
聽說電燈要在慈禧太後麵前展示,宮裏的人都好奇得不行,都想看看這電燈到底有多神奇。
終於,電燈亮了,整個宮殿一下子就亮堂了起來,跟大白天似的。
在場的人都看呆了,慈禧太後更是驚訝得不行,她張了張嘴,喊出了兩個字:“茄子!”
這兩個字,簡單又好玩兒,一下子就傳開了。
現在,咱們拍照的時候,也會忍不住喊一句“茄子”。這句話,無意中融入了中國人的“口頭禪”文化。
不過啊,雖然電燈在慈禧麵前亮了一把,但在清朝宮廷裏,它可沒那麽容易普及。
慈禧太後雖然覺得電燈挺好玩的,但也沒急著在宮裏推廣。
一來技術有限,二來成本也高,所以電燈在宮裏,很長一段時間內並沒那麽常見。
相比之下,電燈在民間的發展就更慢了。一直到20世紀初,電燈才慢慢在咱們老百姓家裏普及開來。
這也得虧了清朝末期電力工業的發展,不然咱們還得多摸黑幾年呢。
電燈雖然隻是個小物件,但也反映了清朝對西方新技術的態度——從最初的驚訝、好奇,到後來的接受、融合,這個過程可不簡單。
所以,咱們現在看到電燈、手機、電腦這些高科技產品,可得好好珍惜。
想想慈禧太後那時候,看到個電燈都不可思議,覺得是茄子在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