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耀不動一分一毫革命公款 腰纏十三根金條卻寧可乞討度日
■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背著金條乞討數年,曆盡千辛萬苦尋找黨組織繼續幹革命,不動用分毫黨的經費。我們隻有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才能應對“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係、破除“四風”頑疾。
——2019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工作結束時的講話
平固江畔的江西省興國縣睦埠村,是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腰纏萬貫的討米人”——劉啟耀的故鄉。
走進位於村內的劉啟耀紀念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映入眼簾,簡樸而莊重。
■ 血戰前秘密藏好黨組織的巨額經費
劉啟耀是長工出身,做過撐竹排的工人,後來積極投身革命。1933年,劉啟耀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4年10月,紅軍長征,劉啟耀奉命留守蘇區打遊擊。為帶領部隊突圍,劉啟耀等領導幹部召開緊急會議。會後,江西省委書記曾山將一個褡褳交給劉啟耀保管,裏麵是中共江西省委全部的活動經費,有13根金條和一些銀元、首飾。劉啟耀將褡褳用油布包裹好,悄悄掩埋在一個人跡罕至的亂石堆裏。
在一次血戰突圍中,劉啟耀負傷,滿身是血,不省人事。敵人清理戰場時,誤以為他是具死屍,恰好又從另一具遊擊隊員遺體中搜到一份中共黨員證,上麵是劉啟耀的名字和職務。敵軍營長叫來隨軍記者當場拍照,借以邀功請賞。不久,敵人的報紙大肆吹噓擊斃了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劉啟耀。原來,是劉啟耀的同庚戰友劉國龍將受傷昏迷的劉啟耀推入死人堆中,拿起他的駁殼槍和證件,想把敵人引開,卻不幸犧牲。
在刺骨的寒風中,劉啟耀被凍醒,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強忍悲傷和鑽心的疼痛,一路蹣跚來到打遊擊時曾藏身的山洞。為躲避敵人搜捕,他白天躲在山洞,天黑後出去尋找草藥治傷口,以野果充饑,過著野人一般的生活。
半年後,劉啟耀等不及傷口痊愈,就趕到埋藏經費的地方,取出褡褳,把它係在腰間,開始下山尋找黨組織。
■ “腰纏萬貫”,卻寧可乞討度日
劉啟耀本想去尋找主力紅軍,但國民黨軍隊到處設卡抓人,他隻好隱姓埋名,滯留在江西遂川、萬安一帶,走村串寨、乞討度日。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餓了,向附近人家討點飯吃。晚上,就睡在茶亭廟角裏。
在山民的幫助下,他穿著爛棉襖,戴頂破雨笠,肩背討飯袋,手拿打狗棍,化裝成乞丐,一心往湖南方向去追趕西移的主力紅軍。可是,湘贛邊境敵人崗哨林立,盤查甚嚴,他隻能繼續在山區漂泊流浪。
劉啟耀在深山老林采草藥、燒木炭挑到集市上去賣,甚至提著篾籮,拿著打狗棍,走村串戶,討米討飯。無論生活多麽艱辛,劉啟耀始終沒有動用一分一毫革命經費。他先後兩次被敵人抓獲,麵對威逼利誘,始終沒有交出革命經費。
幾個月過去了,誰也不知道,這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叫花子,竟會是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身上還藏有金銀首飾。
因為害怕身份暴露,劉啟耀有家不能回,妻子被嚴刑拷打致殘,兒子流落他鄉,女兒被送人做了童養媳……劉啟耀將痛楚默默壓在心頭,繼續尋找黨組織。他天天乞討,天天找黨,幾乎走遍了贛西南老蘇區各個旮旯,秘密聯絡老黨員、老紅軍、老蘇幹數百人,同敵人開展針鋒相對的鬥爭。
1936年初,劉啟耀在泰和馬家洲以辦旅社為名,籌建了“旅寧同鄉會”,接待過往失散紅軍,開展黨的秘密工作,並先後組建了遂川、萬安、泰和、吉安等地下縣委和中共江西臨時省委。
■ 黨的經費分文未動,全部交回黨組織
劉啟耀在尋找黨組織的同時,聯係到很多散落在當地的蘇區戰士和蘇區幹部。1937年,聯係到120個人左右時,他們成立了臨時江西省委繼續開展革命鬥爭。
然而開展革命鬥爭需要經費,正當大家一籌莫展時,劉啟耀取下布包,放在桌上。大家打開一看,是13根金條,還有銀元首飾,和曾山當初交給他的時候,一模一樣,分文未動。誰也不曾想到,瘦骨嶙峋、疾病纏身的劉啟耀,竟然“腰纏萬貫”。
臨時省委用這筆經費買了一棟房屋,以贛寧旅泰同鄉會的名義建立了省委秘密機關,部分剩餘經費用於援救獄中的大批戰友。
不僅僅是金錢,隻要革命需要,劉啟耀可以毫無保留傾其所有。早在1934年,他擔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走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布通令規定省蘇維埃各級機關,“反對鋪張浪費,為革命厲行節約”。他要求工作人員,不浪費一個銅板,不濫用一張信紙,不多點一盞油燈,不亂耗一支鉛筆。
逢會便強調“十二分的節儉”的劉啟耀,被大家笑稱為“十二分節儉主席”。
1934年初,中央號召節省糧食支援戰爭。他在會上鄭重宣布,從4月份開始他帶糧食辦公,直到反“圍剿”獲得勝利。在返回家鄉背米去寧都時,妻子埋怨說:“當了省主席,連飯都賺不到吃,真沒用。”他耐心向妻子解釋“共產黨的官,是為人民謀利益的”。後來由於戰爭形勢緊張,劉啟耀無暇回家背米,他妻子通情達理主動挑了兩袋米,走了100多裏山路,趕到寧都看望丈夫。
第五次反“圍剿”時,中央蘇區被敵人包圍,經濟困難。時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的劉啟耀,想盡各種辦法節省革命經費。鉛筆用到短得握不住了,他還要綁在小竹棍上接著用;一張紙要用三遍,先用鉛筆寫,再用紅筆寫,最後用毛筆寫。
由於鬥爭形勢急劇惡化,劉啟耀再度同黨組織失去聯係,1946年因病去世,時年47歲,死時仍穿著他那件破爛的長衫和補丁連補丁的單褲。在群眾幫助下,當地守山棚的興國同鄉掩埋了劉啟耀,為了不被敵人發現他的真實身份,立了塊“無字碑”。
劉啟耀的重孫女曾回憶說,“太公從來沒有拍過照片,但太婆說我長得很像太公,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就看著我,畫出了太公的第一張照片。”
“對黨忠誠、一心一意”,是劉啟耀一生品格的真實寫照。他的傳奇故事編入了《中共黨史人物傳》,永遠銘刻在人們心中。
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劉啟耀
(1899—1946)
江西省興國縣龍口鄉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劉啟耀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在紅軍長征後,劉啟耀率部堅持遊擊鬥爭,突圍中負傷與組織失散,他身上保管著一筆黨的活動經費,包括13根金條和一些首飾、銀元。在極度窮困下,不動用分毫,一邊乞討度日,一邊秘密尋找黨組織、聯絡散落同誌,被戰友們稱為“腰纏萬貫的討米人”。 1946 年,劉啟耀患病去世,時年4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