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內戰正名的誤導。1920~1940s,中國地主占有41%的土地,到土改前,已降到了32%。對,民國年間土地分配越趨分散

來源: 十具 2024-05-02 19:37: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85 bytes)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當時的主任郭德宏先生也做過一項研究,他說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全國地主平均占有41%的土地,但是他還說,有一個趨勢,就是整個民國年間,土地分配的趨勢是越來越分散,而不是越來越集中,按照他的計算,到了土改前,(地主占地)已經降到了32.16%。這裏我要講,“地主占有土地”是一個很難科學定義的概念,因為首先“地主是誰”就有很大的彈性,我曾經搞過調查的陝西關中地區,很多地方就找不到地主,所謂“關中無地主”,土改的時候統計出來的地主占有土地,隻有5%。“二華”,也就是華陰和華縣,有些地方在一個區的範圍內都沒有劃出地主來。

把“地主”這個概念拋開,不講什麽是地主,隻講土地分配的不均度,這個是可以用基尼係數表示的,而且不管你在政策上怎麽劃地主,按照統計數據算出來的基尼係數隻能有一個。根據舊社會各地區的土地冊籍,有人統計出了上百個關於土地分配的數據,總的趨勢是:土地分配基尼係數大於0.7或小於0.4都是很少的,絕大部分地方都是在0.4到0.6之間,全國的平均值是0.53。那麽0.53是比較平等還是比較不平等呢?

做橫向和縱向兩個比較。橫向看,同一時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農業土地分配基尼係數都比中國高,說明當時中國的土地在各國中是很分散的;如果縱向比較,發展趨勢不是越來越集中,而是越來越分散。郭德宏先生提出的“分散”有兩層:一是總地權的分配越來越分散,地主富農土地不斷減少,農民土地增加;二是封建性地產(用於出租的土地)的分散尤其明顯,民國初年,出租土地的都是大所有者,但是到了民國末期,越來越多的小所有者出租土地。無論從縱橫兩方麵的比較,都不能得出中國土地問題很嚴重的結論。

 

所有跟帖: 

這個更誤導!40年代國統區有地主和貧雇農的成分劃分嗎?更遑論啥統計數據了。哈 -401.king- 給 401.king 發送悄悄話 401.king 的博客首頁 (108 bytes) () 05/03/2024 postreply 04:31:4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