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

來源: chufang 2024-04-28 09:06:3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3801 bytes)

大師

 朱建 朱健仍是朱健 2024-04-26 19:00

點擊藍字,一鍵關注 “朱健仍是朱健”

 

 

    丹青先生這幅油畫《國學研究院》是為慶祝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2001年創作的。

    油畫中的人物是一代國學宗師,從左至右依次為: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國學大師們,那嵌含著鴻儒博學的氣質,傲視天下的風骨,躍然於畫中,衝擊著世人的眼簾。

 

    丹青先生在創作《國學研究院》這幅油畫時,向校方有關部門詢問,曾經聞名華夏的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舊址時,已經沒人能說得清了。

    清華大學的後輩們,更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些曾經叱吒時代風雲、享譽海內的國學大師了!

    

    學子,不知道宗師了。

    孫子,不知道爺爺了。

    難道是我們的基因變異了,集體失憶了嗎?

 

    今天,我們看著油畫,循著模糊的曆史記憶,聚焦油畫中的吳宓教授。

    當我們拂去曾經掩隱了吳宓教授多年的曆史塵埃,再近距離凝視這位大師一生真貌時。

    一定會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吳宓教授         照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吳宓教授曾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主任,清華大學外文係代主任。他是中國“比較文學”的開創者。

     

    人們都說,像吳宓教授這樣跨越中西兩種文化、兩種曆史、兩大板塊、幾種語言的複合型導師,百年難遇。

    

    1941,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中國為了向全世界表明捍衛和傳承中華文明的決心,特選了十六個有代表性的科技、文化、教育等學科,每個學科僅一個人,為第一批“部聘教授”。

     這16名教授分別是:陳寅恪、陳建功、吳宓、吳有訓、徐悲鴻、李四光、茅以升、蘇步青、曾昭掄、周鯁生、張其昀、柳詒微、梁希、湯用彤、胡小石、黎錦熙。

    這是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中囯知識分子的最高榮譽,也是對中國科技文化學科帶頭人的最大褒獎。

    吳宓,赫然在列。

 

    吳宓,是怎樣錘煉成大師的呢?

   

    吳宓,有兩個父親。生父在陝西老家,養父(親叔叔)在上海。 

    吳宓天資聰慧,深得兩個父親的喜愛。兩個父親的共同特點是,極為重視吳宓的文化教育。

    吳宓在上海和陝西,分別度過了美好的兒童少年時光。兒童時期在上海,他受到了現代西式教育的熏陶。少年時期在陝西老家,他又接受了傳統的私塾教育。

    哪怕他回到了陝西老家,他的養父一直從上海,給他郵寄各種資訊和當時國內外最前沿的刊物。

    所以,他從小就打下了中西文化交融、貫通的堅實基礎。

    

    1911年,清華大學招考留美預備班。全國各省層層篩選,最後遴選出300名考生統一考試,16歲的吳宓名列第二。

    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政府的倒台,清華留美預備班停辦了。

    

    1912年,吳宓又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一個少年能同時考上清華留美預備班和上海聖約翰大學,那真是少有的天才。

    

    上海聖約翰大學被譽為“東方哈佛”。入學考試極為嚴格。一共要考六天。學校全英文授課,教學嚴謹,師資一流。

    學校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平均有40%的淘汰率,醫學係的淘汰率更是驚人。

    這種教學的機製,確保了聖約翰大學的學生質量。聖約翰大學學生的學籍、學分,美國大學都認。

    

    年後,清華留美預備班恢複後,吳宓又轉回了清華。

    1917年,吳宓來到美國弗吉尼亞大學英國文學係。一學年後,吳宓以優異的成績,免考轉入哈佛大學。

    1920年,吳宓在哈佛大學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升入哈佛研究生院,繼續攻讀研究生。

    在哈佛期間,吳宓與陳寅恪、湯用彤三個天才“學霸”,被譽為哈佛“三劍客”、哈佛“三傑”。

    1921年,吳宓獲得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後,便結束了在美國五年的留學生涯,返回了祖國。

    回國後,吳宓先後到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清華大學任教。

    

    從此,中國文化教育界冉冉升起了一顆新星。這個年輕的教授,身穿傳統的中式長衫,但內核又是國際的、世界的。

    吳宓教授精通英、法、德三種語言。他記憶力驚人,能用英語背誦莎士比亞的劇本《哈姆雷特》。

    他是第一個將《紅樓夢》翻譯成英文的作者。更牛的是,他能用英語、法語向國外學者、學生開設中國曆史、中國文學的課程。

    他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先驅。

    

    吳宓開創了中國“比較文學”的先河,被譽為中國“比較文學”之父。

    

    什麽是“比較文學”呢?

 

    吳宓將古希臘文化、古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印度佛學與中國傳統文化體係進行對比分析。

    他將歐美文學,小說、詩歌與中國的文學,小說、詩歌進行對比分析。

    

    他的這種教學和研究方法,給中國現代教育,中西文化交流帶來了新穎的視角,全球化的視野。

    這是一個全新的創舉!

    

    吳宓,作為清華大學中西文化複合型的導師,他明確提出要將清華大學的學生,培養成中西文化融通的“博雅之士”。

 

    吳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布道者和傳承者。

    在清華大學曹雲祥校長的支持下, 清華成立了“國學研究院”。

    吳宓作為“國學研究院”主任,以自己的學問和真誠聚合了民國超一流的國學大師: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王國維等。

    這些喝過洋墨水的讀書人,研究國學,闡述國學,讓國學耳目一新。國學也由頹勢、衰敗,注入了新的活力。

    清華“國學研究院”,也成了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麵奪目的新旗幟。

    

    作為大學教授,最自豪的就是自己的授課是學生選修課中,最搶手、最叫座的。

    吳宓教授的授課,常常是一席難求。他講《歐洲文學史》時,跨係的教授、學生,紛紛趕來聽課。

    著名作家梁實秋,旁聽吳宓教授的課後評價說:“內容豐富,滔滔不絕,井井有條”。

    

    吳宓教授最牛逼的是,桃李滿天下。不僅有“桃”、有“李”,還有“蘋果”、“梨子”。

    這些弟子,都分布在不同學科,他們都是純金的“桃”、“李”碩果,是中國許多學科和領域的翹楚。

    

    而且,他的學生名氣許多都超過了老師,甚至許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老師是吳宓教授。

    他的學生如:錢鍾書、曹禺、呂叔湘、李健吾、季羨林、許國璋、王力、李賦寧、穆旦(查良錚)、何兆武等。

    錢鍾書的《圍城》,曹禺的《雷雨》、《日出》,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這些弟子的經典作品,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弟子許國璋的《許國璋英語》,讓數千萬國人打開了看世界的窗口,改變了人生格局和命運。

     

    抗日戰爭時期,吳宓教授擔任西南聯大外文係代理主任。

    當時條件十分艱苦,吳宓與聞一多、錢穆、沈有鼎這四個大名鼎鼎的教授合住一個宿舍。

    錢穆說,吳宓的勤奮以前也有所耳聞,但住在一起才有了切身的感受。吳宓是每天最早在“室外晨曦微露”中的誦讀者,他是讀書人中最刻苦的人。

 

    吳宓的學問 = 聰慧 + 刻苦。

 

    吳宓教授作為大師,也是肉身凡胎之人。

    有強項,必有弱項。

    有優點,必有缺點。

 

    弟子季羨林評價老師,“吳宓是一個不同流合汙、特立獨行的奇人”。

  

    凝視吳宓教授,就沒法回避他曾在家庭、愛情方麵表現出的魯莽和癡情的衝動。

    他和前妻離婚後,狂熱地追求前妻的閨蜜毛彥文,並在媒體上公開發表追求毛彥文的纏綿愛情詩。

    吳宓教授公開的纏綿行為,成為了媒體熱炒的花邊新聞,在社會上傳得沸沸揚揚。

    他的得意門生錢鍾書,也曾對吳宓老師的癡情有過看法,並一度產生了師生隔閡。

 

    吳宓教授曾追求的毛彥文女士,健康活到了102歲。她在台灣曾寫了《往事》一書。

    毛彥文女士評價吳宓時說:吳宓有濃厚的書生意氣,對於她的追求,是自己想象出來的“愛情”,是書呆子的“單相思”。

 

    抗日戰爭結束後,西南聯大的師生們陸續回到了清華、北大。

    1946年,吳宓應武漢大學邀請擔任武漢大學外文係主任。

    期間,清華大學梅貽琦校長一直在等待吳宓返回清華。但國共內戰爆發,平津戰役打響。吳宓返回清華大學任教變得更加困難。

 

    1949年,國內仍戰火紛飛。

    時任教育部長杭立武邀請吳宓去台灣大學任文學院院長,香港大學也出豐厚的薪水,邀請他去香港大學文學院任教。

    吳宓教授先後謝絕了邀請。

 

    同時,他的好友梁漱溟邀請他到重慶任教。吳宓應邀擔任了重慶大學外文係教授、相輝學院外語係教授。同時,還兼任勉仁學院文學係教授。   

    同年,中國水稻之父袁隆平考入相輝學院,吳宓教授是他的英文老師。

    

    已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漂泊了十年的吳宓,本想在山城重慶暫時落一下腳。

    哪知道,這個暫時變成了終身。

    一代大師,孤獨地落單於西南一隅。他無依無靠,隻能引頸遙望,那朝思暮想的清華大學。

 

吳宓教授         照片來源於百度圖片   

 

    解放後,全國大專院校院係調整。吳宓教授所在的學院,合並成西南師範學院。

 

    吳宓教授作為知名的大師。解放後,國家也是很重視的。

    在政治上,他被列為了重點統戰對象,國家一級教授。

    在經濟上,每月工資272元。他的工資,比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還要高,放在全國也是非常高的。

   

    吳宓教授是一個頂格厚道的讀書人。麵對高工資,他不是沾沾竊喜,而是惶恐不安。

    他真誠地向組織上寫了報告,主動要求降低教授的級別,減少自己的工資。

 

    這個時期有一個叫鄒蘭芳的女青年進入了吳宓教授的人生。

    鄒蘭芳畢業於重慶大學法律係,也是一個女文青。鄒蘭芳給吳宓教授寫信,說她是教授的粉絲,一直久仰吳宓教授,敬佩老師的文采和淵博學問。

    兩人書信來往後,吳宓教授對鄒蘭芳也產生了格外的好感。

    

    幾次見麵後,鄒蘭芳向吳宓教授如實講了,她崇拜愛慕教授背後的真實原因,她需要吳宓教授這個救命之“舟”。

    她是肺結核纏身的人,最關鍵的是她家庭的現實情況極為特殊。

    她出身於地主家庭,父親死了。兩個在國民黨軍隊任職的哥哥一直供她讀大學。

    解放後,兩個哥哥被鎮反了。拋下了兩個年幼的侄兒和侄女。為了報答哥哥的培養之恩,她現在撫養著兩個年幼的孩子。

    因為家庭出身不好,她也不好找工作,生活處境十分艱難。

 

    心地善良、具有惻隱心的吳宓教授,得知實情後,在感慨鄒蘭芳命運時,本能溢出了憐憫之心。

    

    那個年代,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是社會的“賤民”。被鎮反的親屬,更是“賤民”中的“賤民”。

    家庭出身“不好”+ 被鎮反的親屬,這雙重疊加的“賤民”,就是超級政治瘟神,人人避之。

    而且,肺結核病在當時是絕症。

    

    麵對一個視自己為救命之“舟”、生活希望的弱女子。一個病殃殃的女孩和要撫養兩個孩子的呼救……

    這該怎麽辦呢?

    

    最終,吳宓教授以士大夫的俠義,以愛的真誠,向這個落魄的政治“賤民”和經濟上陷入困境的女孩,伸出了連理之手。

 

    一個孤獨的大師、一個柔弱的女文青,同病相憐,走到了一起。

    1953年,吳宓教授與鄒蘭芳結婚。此時吳宓教授59歲,鄒蘭芳 21歲。

 

    在世俗的人們眼裏,隻看見了吳宓教授與鄒蘭芳之間年齡的差距,甚至加以譏諷、嘲笑。

    但卻不知吳宓教授在迎娶鄒蘭芳為妻的背後,在政治上是有壓力的,在經濟上更是有很大負擔的。

    

    婚後,吳宓教授千方百計給新婚妻子鄒蘭芳求醫治病。

    同時,承擔起了撫養鄒蘭芳兩個年幼的侄兒侄女的責任。

    他每月工資,大都用在了鄒蘭芳看病求醫和撫養兩個孩子的身上。

 

    1956年,23歲妙齡的鄒蘭芳香消玉殞。撒手人寰前,鄒蘭芳含淚哭別吳宓教授。

    她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地說,今世,她們整個家族都欠著吳宓大師的恩情。來世,全家族都願意做吳宓大師的牛馬。

    吳宓教授讓鄒蘭芳放心,他會繼續撫養兩個年幼的侄兒、侄女,並供孩子們上學教育。

    

    鄒蘭芳病逝後,吳宓教授俠義憐憫的人生,又增添了一份辛酸的記憶。

    但他一直堅守著對鄒蘭芳的承諾。直到十年之後,自己被關進“牛棚”,工資被扣發,才被迫中斷。

 

    一諾千金,大師做到了!

 

    十年“亂革”開始了。

    在“知識越多越反動”的政治狂飆颶風下,吳宓教授被揭批利用講台毒害學生,數罪累累。

    他講中國曆史,被指宣傳封建;

    他講中國古典文學,被指宣傳才子佳人,傳播封建糟粕;

    他講歐美文學,被指宣傳西方人性論,普世價值;

    他講歐美曆史,被指美化西方,頌揚資本主義;

    他教學生英語,被批判是為美帝國主義培養代理人。

    

    最後,吳宓教授被認定為舊社會的殘渣餘孽、反動學術權威,立即開除教師隊伍。

    他的工資也被扣發了,由原來的272元,隻發了九分之一,30元的生活費。

    吳宓教授原本還撫養著鄒蘭芳的侄子、侄女。此時,生活立即陷入了空前的困境。

 

    1969年,西南師範學院被遷往四川梁平縣的農場,學院的各種批鬥會仍沒完沒了。

    5月9日,批鬥大會又開始了。吳宓教授被學院中文係的紅衛兵押到了會場。

    

    為了讓人民群眾的目光聚焦到反動學術權威身上。紅衛兵將吳宓教授架到了由兩個桌子拚成的批鬥台。他胸前被掛上了“打倒反動學術權威吳宓”的大牌子。

    

    此時,吳宓教授已是一個75歲齒搖發蒼的老人了。他站在批鬥台上,膽戰心驚,兩腿發軟,直打哆嗦,怎麽也站不穩。

    胸前木製的大牌子,用細細的鋼絲繩掛在他那皺皮疊落的老脖子上。隨著批鬥大會時間的延宕,木製的大牌子越來越沉重,勒得他脖子都快要斷了。

    

    批鬥會的現場,響徹雲霄的革命口號此起彼伏,那氣勢猶如淩厲的秋風,摧枯拉朽,橫掃枯葉。

    吳宓這片枯葉,風起葉落。

    最終,在人民群眾雪亮的大眼注視下,吳宓教授從批鬥台上跌落了下來,當場就摔斷了左腿。

 

    一代大師,葉落無聲。

    哈佛才子,魂斷無淚。

 

十年“亂革”時的批鬥會現場    照片來自百度圖片

    

    知識分子的風骨,曾經是中國近代讀書人的驕傲和象征。

    中國近代讀書人,他們在人格上是清高的、有氣節的、仗義的。麵對權貴,這些讀書人也敢公開在媒體上硬撕。

 

    袁世凱複辟帝製時,吳宓寫下《感事八首》公開發表,猶如匕首,刀刃鋒利,刺向袁世凱。

   

    關於“新文化運動”,各位大師陳獨秀、胡適、吳宓等,他們之間都是針尖對麥芒的辯爭,甚至相互開罵,但都是磊落坦蕩,公開見報,公開觀點。

    1932年,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被捕,國民黨準備將其判處死刑。

    此時,陳獨秀的老冤家胡適,帶頭振臂一呼。各位大師、學者均放下平日裏的相互恩怨、爭鬥。

    在媒體上一致公開抨擊國民黨,炮轟蔣介石。集體請願,出手營救陳獨秀。

   

    1934年,日本策動“冀東自治”。吳宓教授悲憤交集,賦《鷓鴣天》詞二首,公開發表,喚醒民眾堅決抗日。

    

    這些曆史,都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真實性格和風骨的寫照。

 

    吳宓,被批鬥摔斷腿後。疼痛和悲憤激活了他尚存一絲的知識分子風骨。

    吳宓教授開始了絕食。

 

    一個老朽竟然膽敢絕食?

    紅衛兵小將肺都氣炸了!

    

    於是,兩男兩女紅衛兵趕來,怒斥吳宓教授:絕食就是向革命宣戰,就是自絕於人民!

    他們把吳宓按在地上,朝他鼻子通往食道處塞一根膠管,強行灌入從食堂拿來的剩飯、剩菜、剩湯混合在一起的食物。

    這混合食物灌得吳宓教授眼淚直流,痛苦萬分,哀嚎連連。

    紅衛兵小將告訴他,這叫革命的“鼻飼”。幾天下來,革命的“鼻飼”,讓吳宓教授: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痛不欲生!

 

    吳宓教授這個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精英的教育大師,這個具有知識分子風骨的大師。

    在被蹂躪、被霸淩下,最後連哀嚎的殘力也耗盡了,沙啞的聲音也發不出來了,受盡磨難的老淚在絕望中斷流了!

    一代大師,拖著斷腿,跪爬在地下,不停地磕頭、磕頭、再磕頭……

    一代大師,被幾個愚崽爛仔不斷地欺辱、欺辱、再欺辱……

    

    知識分子的“風骨”,在紅衛兵挾持的“革命”風暴的席卷下,片甲不留,蕩然無存!

    風骨,是可以被野蠻碾碎的!

    文明,是可以被邪惡擊垮的!

 

    跌下師壇的吳宓教授。

    在政治上,成了掃進曆史垃圾堆的反動學術老朽。

    在生活上,他一條腿瘸拐了,嚴重的白內障已使他一隻眼睛近乎失明,另一隻眼睛也不斷惡化。

    此時的人間,對於孤苦伶仃、無依無靠的孤老——吳宓教授。

    隻有寒冷,沒有溫暖。

    

    一天,吳宓教授拄著拐杖,呆滯坐在路邊的石凳上。他聽到有人在喊吳老師。

    難道是在喊他?

    他環顧左右,隻有他一個人坐在這裏。可他確實聽到有人在喊吳老師。

   

    吳宓糊塗了,思維錯亂了,時空也錯亂了,這難道是穿越時代的弟子之聲?

    在清華大學,在西南聯大,他的弟子們就這樣一聲聲稱呼他。

    曾經的弟子錢鍾書、曹禺、季羨林、呂叔湘、李健吾、許國璋,較晚一輩的弟子袁隆平,都這樣稱呼他。

 

    在吳宓教授思維錯亂的尋覓中,隻見一位年輕人走來,麵對著他又喊了一聲吳老師。

    吳宓教授努力睜大那隻尚能看見東西的眼睛,輕聲地詢問年輕人:是你在叫我?

    年輕人回答:是的,吳老師。

    吳宓教授激動說:好多年沒人理我了!你稱我老師,讓我太感動了!

    

    在“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年代,在人人喊打反動學術權威吳宓的政治環境氛圍下。

    親耳聽到一聲吳老師,這是何等的親切啊!甚至讓他激動不已!

 

    吳宓教授放下拐杖,雙手開始摸索起來。摸索了半天,他從內衣口袋掏出了僅有的一張十塊錢。

    吳宓教授被抄家,被扣工資後,每月隻有三十元生活費。三十元,除了扒口粗飯,根本不夠治療眼睛、醫治斷腿所需的開支。

    他的生活極為困難和潦倒。

    十塊錢,這是一個家徒四壁的社會“囚徒”,所能拿出的全部財富。為了表達自己真摯的感激,吳宓執意要將這十塊錢送給年輕人。

    年輕人,死活不收吳老師的錢。

    吳老師,死活要表達感激之情。

 

    吳宓曾在上海聖約翰大學讀書,學校的校訓是:光與真理!

    在至暗的歲月裏,一聲吳老師的稱呼,折射出的一絲微光,就能讓國家一級教授激動萬分!

    吳宓的心,已被踐踏多麽不堪、多麽落魄啊!

 

    1975年,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國家開始了“治理、整頓”,堅冰開始了消融。

    被打倒的老革命、老幹部、老教授和專家,陸續從“牛棚”裏放了出來,他們被扣發的工資也陸續償還了。

    吳宓教授補發了一萬多塊錢。一萬多塊錢,在當時是天文數字。

    

    錢,是招禍的。

    巨款,更是招禍的。

    

    吳宓教授在對錢的認知方麵,是一個木訥的讀書人。他根本不懂這世界上還有大把詭詐、坑蒙拐騙的壞人。

    一個孤獨的耄耋老人手上有巨款,很快就招來了嗅覺賊尖的 “禿鷹”、“狼外婆”。

 

    吳宓教授一生俠義善良,接濟困難的學生。賊尖的 “禿鷹”、“狼外婆” 將吳宓教授俠義善良的心腸作為了他的軟肋。

    下手最早的是一個 “狼外婆”。她自稱是學院早期的畢業生。她一把鼻涕、一把淚說,她動手術需要借二千塊錢。

    心善天真的吳宓教授如數奉上後,“狼外婆”就人間蒸發了。

   

    一天,又來兩個人。手拿借條,給眼睛幾乎失明的吳宓教授讀借條。借條內容是,張同學住院,急需借二百塊錢,委托他們來取。

    照料吳宓教授生活的老阿姨過去一看,他們拿了張沒有一個字的白紙,煞有介事地在給吳宓教授讀借條。

    幸好老阿姨及時發現,這個流氓下作的“白紙換錢”的騙局,才沒有得逞。

 

    一萬多塊錢,這當年天文數字的“大錢”,很快就被“禿鷹”、“狼外婆”們,以各種方式騙光了。

    他們又盯上了吳宓教授每月的工資。一到發工資的日子,“借”錢的人就竄了出來。

    晚來沒“借”到錢的人,就罵罵咧咧,有的幹脆就直接恐嚇。

     

    錢,都被騙光了,壞人又開始坑蒙。

    一個人對吳宓教授說,你眼睛不好,鬧鍾字大,可以看得清。

    他就用一個六塊錢“燎原”牌的鬧鍾,蒙走了吳宓教授1931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講學時,購買的瑞士手表。

    

    蒙完,這廝還十分神秘地忠告吳宓教授,一定要把門窗鎖好關好,沒錢了,就該害命了! 

    時至重慶酷暑炎熱的夏天,吳宓教授將九平米小屋的窗戶,全部拿木板釘死,晚上睡覺房門上了兩把插銷。

    在這空氣渾濁悶熱的小屋裏,這位可憐孤獨的耄耋老人,嘴裏還一直不停地念叨騙子的忠告:沒錢了,就該害命了!

 

    常年的批鬥,不斷地被折磨、被欺騙、被坑蒙。吳宓教授,這位華夏百年難遇的超強大腦和教育巨匠。

    他的魂被偷走了。

    他的膽被嚇怯了。

    他的學問糟踐了。

 

    心靈深處的恐懼和雙眼近乎失明的摧殘,給吳宓教授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創傷,他的身體斷崖式地惡化。

    這位孤單的耄耋老人,隻剩下了麵容枯槁、白發稀疏、風燭殘年的身軀,還有那形影相隨的:

    淒涼、孤獨、悲愴。

    

    血濃於水。

    1977年1月,陝西涇陽老家的妹妹,到學院接走了已不能生活自理的83歲哥哥。

    帶著衰頹的哥哥要離開他曾居住多年的小屋時,妹妹滿目淒然,百感交集。最後,看到哥哥枕頭下僅剩的七分錢時,她頓時黯然神傷,鼻酸淚下……

 

    回到了妹妹家,妹妹一家給了孤獨失能的吳宓教授難有的家庭溫暖。他終於吃上熱飯,喝上了熱湯,告別了多年淒寒的孤獨。

    

    遭受霸淩多年的心理創傷,是難以彌合的。吳宓教授的精神會時常出現恍惚和幻覺,會自動跳回到那曾受虐的場景。

    每到吃飯時,他總是麵肌抽顫、小聲卑屈地問,可以開始背語錄,請示吃飯了嗎?

    妹妹家人說,林彪摔死了,“四人幫”也抓起來了,現在大家都不用背語錄,不用早請示、晚匯報了。

    待家人解釋完後,這位83歲的老人才敢動筷子。

 

    由於眼疾進一步惡化,吳宓教授雙目徹底失明了。

    

    光與真理,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校訓。

    雙目失明的吳宓教授,對黑暗是恐懼和躁怒的。他對光的渴望常人是沒法體驗的。他念念叨叨最多的是光,期盼萬分的也是光!

    夜深人靜時,他像一頭囚困的雄獅,哀惋淒厲、撕心裂肺大喊:給我開燈,我是吳宓教授!

    

    吳宓教授?!

    他的意識仍停留在哈佛大學,以為教授是社會上最受人尊敬,最有學問的人!

    他的記憶仍停留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以為大家都知道他這個大名鼎鼎、如雷貫耳的吳宓教授!

 

    1978年1月17日,一代大師,吳宓教授在淒風苦雨中溘然長逝,終年84歲。

    

    一個上世紀二十、三十年代就能用美國人和英國人的母語英語、用法國人的母語法語,向他們原汁原味地講述“紅樓夢”、“孔子”、“孟子”。

     一個最早能用拉丁語係的語言,向全世界講最正宗、最傳統“中國故事”的先驅和大師。

    魂斷,開放的前夜!

    倒在,改革的黎明!

 

    一盞殘燈,一盞曾照亮中西文化交流的明燈,無聲無息地熄滅了。

    燈,熄了!

    光,滅了!

    

    最可惜和遺憾的是:

    在吳宓教授去世的當年,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霸淩中華民族思想多年的“知識越多越反動”,一夜之間屁滾尿流地無蹤無影了!  

    “知識就是力量”,帶著時代的驕傲,昂首闊步重返中華民族。

 

    停擺十年的高考恢複了,大中小學也恢複了英語教學。

    老師,特別是英語老師成為了全社會最受尊重、最忙碌的職業。

    白天在學校教英語,晚上街坊鄰居的孩子和返城的知青,一波一波地來求教補習英語。

    他的弟子許國璋著的《許國璋英語》成了80年代最暢銷的書,也成了社會上最有品位的禮品。

 

    吳宓教授去世幾年前,當他聽到一聲吳老師的稱呼,就能激動傾盡全部財富解囊相送,但他卻沒有親眼見到國家天翻地覆的變化!

    也沒有再親耳聽到眾弟子們,那親切的稱呼:吳老師好!

 

    從時代嬌子,到時代棄子;

    從教育大師,到社會餘孽。

    隻要換一個時代背景板,一個人的命運就會截然不同。

    這是為什麽呢?是命嗎?

    

    吳宓教授,學問一身,教書一生,育人一世。

    他的愛徒錢鍾書對他的評價是八個字:為人誠懇,胸無城府。

    錢鍾書的妻子,也是吳宓的學生楊絳說,我對吳宓先生崇敬的同時,隻覺得他老實得可憐。

 

    1979年8月,吳宓教授平反。

    2016年,西南師範學院(現西南大學)為吳宓教授豎起了一座大師的銅像。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

    世上隻剩了丹青先生的油畫和大師的銅像,讓我們沉思……

 

    回視昨天,是為了今天、明天不再走彎路......

 

吳宓教授的銅像

 

 

我的一點心願: 

    我已經寫了第六篇關於聖約翰大學學子的文章了。我發現每一個聖約翰大學學子,都有五彩斑斕的故事。這些中華英才就是我們民族的曆史。 

    這堅定了我要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去寫“聖約翰大學學子係列”,向大家介紹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前輩們。 

    希望各位讀者、朋友們能給我提供線索和素材,我願用我的拙筆,寫出大實話。 

    另外,我重申一下,我寫文章從來不開打賞,不做商業廣告。純粹是一種情懷。謝謝你們!

所有跟帖: 

跟一篇: 大師 | 同樣的童年經曆,不一樣的吳宓錢鍾書 -weed123- 給 weed123 發送悄悄話 (23277 bytes) () 04/28/2024 postreply 22:00:18

大師也要洗澡,冷得要死的天也得自己燒水洗澡,摔斷腿股,也是可憐!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9/2024 postreply 17:14: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