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國辦報紙 申請簡單 還巨賺錢 養活了所有民國大師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4-02-22 14:29:4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803 bytes)

 

前言

現在移動自媒體時代,幾乎是人均自媒體,碰到什麽都可以發,那麽假如穿越到民國時期,開辦一家報紙或者雜誌社要哪些手續呢?民國時創辦報刊說辦就能辦嗎?

民國辦報 還真是誰都能來

民國辦報有哪些手續?這個問題,其實文叔上學的時候,就已經幫各位小夥伴們問過了,可沒想到老師也被我這個問題問到了。民國有新聞管製條例,但確實沒有明確資料告訴大家辦報需要走什麽流程。那今天文叔就根據我自己搜集到的一些線索,和一些推測來和大家聊一聊,民國時期怎麽做媒體。

後來文叔通過下列的一些信息當中似乎能看出民國辦報申請條件的端倪。

第一條是,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內務部製定了《暫行報律》:1、出版報刊必須履行登記手續;2、 “流言煽惑,關於共和國體有破壞弊害者”應受懲處;3、“調查失實,汙毀個人名譽者”應受處罰。這個法令本來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是一經頒布就引起上海報界和章太炎的反對,孫中山知道此事後,立即下令撤銷《暫行報律》以維護“新聞自由”的原則。

第二條是,1914年,民國《出版法》共23條。其中規定:“凡用機械或印版及其他化學材料印刷之文書圖畫出售或散布者,均為出版。出版物發行時,應事先稟報和送交警察官署,並向內務部備案;出版物不得淆亂政體,妨害治安,敗壞風俗,煽動曲庇罪人,揭載軍事、外交等機密,攻訐他人陰私、損害名譽等,以及違反以上規定的各種處罰。”但1926年1月29日經北京報界強烈要求,北京政府段祺瑞下令廢止此法。

大家發現沒有?當年的新聞界其實是有相當的話語權的,以至於北洋政府會迫於報界的壓力,從而放棄新聞管製。

所以文叔大膽得推測,穿越到民國想要辦報刊真的誰都可以辦。當然一般也分官方自辦和私人自辦。官方就不多說了。私人的話,民國時期管理遠遠不如現在這麽嚴格,沒有太多審批製度。因為當年各省都是各大小軍頭的勢力範圍,各省的管理各不相同。

上海、天津、廣州等地對於辦報都有一些明文規定,實行登記製,但是這些規定並不嚴厲,在實施中也較為隨意。在上海,辦一份小報易如反掌,可以“到公共租界四馬路巡捕房有位專管小報的陸姓翻譯那裏備個案,這張小報就能出版了"。由此可見,民營小報的出版基本上沒有多少製度性壁壘。

而且,在上海、天津等租界內,報紙處於一種很奇特的境地:“掛的是洋招牌,說的是中國話,不受中國管。也不受外國管”,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看很多影視劇裏,報社很多都是在租界的原因。

上海申報大樓

相比之下,政府的主要手段都用在了查禁方麵。一些報刊動不動就被當局查禁了。這有點像今天的自媒體,都是寬進嚴出,誰都可以辦,但是查封很嚴重,就比如毛澤東創辦的《湘江評論》僅半年就被查封了。

要說門檻的話,可能唯一的門檻就是“錢”,印刷機要自己買吧?場地要吧?寫作排版要人手吧?民國時期購買一台印刷機大概在300大洋左右,因此就比如湖南軍閥張敬堯查封《湘江評論》時,直接就是沒收印刷機。

老式印刷機

那如果民營小報門檻可能就更低了,創辦一份小報,需要的現金較少,民營小報不像民營大報那樣需要寬大的辦公場所,創辦者在自己的平房或者公寓裏就能開始辦公。在很長的時間內,大城市裏小型印刷廠較多,印刷費用較少,白報紙價格低廉。這樣,甚至“拿出十幾塊錢便能辦出一張小報”。

甚至可以自編自撰,一般的小報隻有兩三個人,大一點的"最多不過五六個人,什麽老板夥計,都在裏麵了"。各地有一些有才華但在仕途上沒有什麽出路的人,靠寫小說或者為撰寫稿件維持生計。因此,民營小報人才壁壘,和資金壁壘都不高。

有點文化辦報 像極了現在的自媒體

也正因為入行寬鬆,有人把武昌起義後的半年稱為“報界的黃金時代”全國的報紙由100多家猛增到500家報紙數量激增。

大量新聞專業人才的出現,使得五四運動後的第三次國人辦報高潮得以延續,民營報紙繼續繁榮發展並達到高潮。五四時期,隨著馬克思主義等社會新思潮的傳入,傳播新思潮、新文化的進步報刊紛紛湧現。據統計,從1917~1921年,全國新出的報刊有1000種以上,年均200種。之後,新聞專業人才的持續輸送,不斷為報業的發展輸入新鮮的血液,使報業持續繁榮,直至“黃金十年”期間,民營報紙達到了發展高潮。

民國報刊亭

但是呢也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出現得快,查封的也快,到1927年,全國報紙為628家,而1921年這個數字是1000多家,但是辦報依然是很多人的追求,畢竟看報也是當時老百姓為數不多的休閑方式,如今天的自媒體一樣也是前赴後繼。

後來的《內政年鑒》中也提到到1936年總數達1763家,比1927年又增加了近兩倍。”而在這1763家主要報刊中,僅民營報刊就占到了總量的1/3,且包括文人辦報、商人辦報以及官人辦報等多種類型。

當年的報紙很賺錢!

如現在大家在頭條上看到的文章一樣,當時的報紙也講究“垂直”。

它們以消閑和趣味性為宗旨,短小精悍深受市民階層的歡迎和喜愛,民國的報紙雜誌跟如今的新媒體一樣盈利、變現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須要刊登符合市民閱讀興趣的,八卦新聞或奇聞逸事,隻有極大地滿足了人性裏的獵奇心,才能賺得金錢滿缽,就比如下圖這種,是不是有種熟悉的感覺呢?隻能說時代在變,人性是沒有變的。

當年的八卦文章

那當時辦報紙是不是很賺錢呢?答案是,當然很賺錢,先不說報紙能賺多少錢,就說給報紙供稿的這些民國大V們能領到多少錢。

1934年1月,《大公報》開設《星期評論》專欄。它的基本作者隊伍是以胡適為首的名流學者,包括丁文江、翁文灝、陳振先、傅斯年、楊振聲等人。該欄刊發的文章是按篇付酬,每篇稿費40元,40元銀元可是很大一筆錢,當時一個拉黃包車的平民一個月才9塊大洋。

而魯迅在日記中也記載了,他曾給《申報》寫文章時,他的稿費是每千字6塊錢,如果魯迅先生一天可以寫3000,他就可以賺18元大洋。所以魯迅單靠寫稿,一年就能收入20萬。

茅盾平時也不斷給《時事新報》的副刊《學燈》等寫稿,每月的稿費也達到40元左右。

這是寫嚴肅文章的,那麽寫故事的呢?寫故事其實更搶手,比如給《晶報》供稿的民國小說家包天笑(這是他眾多筆名中的一個),每期隻要交稿三篇,每月收入就高達80多塊錢。

所以民國時期被稱為文人的“黃金期”這是重要原因,隻要你寫得不差,都能有不錯的收入,再不濟就換個“蘭陵笑笑生”一般的筆名,寫點小段子,也有不錯的收入。

申報創始人

那麽報社方麵呢?報社就更賺錢了,在發行量上,民營小報遙遙領先,當時《立報》 的最高發行量曾經達到日銷20萬份,《實報》 的發行量一度達到日銷14萬份,而作為主流報紙的《申報》1926年的發行量是日銷14萬份。要知道在中國20世紀20年代時,中國民眾識字率在5%左右,你甚至可以理解成每個認識字中國人,人手一份報紙。

民國報紙,一般定價在兩分到四五分。《申報》二十年代最初定價在兩分一份,三十年代已經漲到了四分半,可見光發行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還有廣告費。

下圖兩張圖就是當年的廣告費收據,四川的一家地方報紙《新新新聞報》的刊登“逕啟者”廣告麵積是16寸,登報日期是民國38年刊登共3天時間,刊費是銀元20.68元。《開平日報》的廣告收據是買鋪,也是3天時間,刊費是90元。可以想見當年的廣告費有多少。

所有跟帖: 

難道左聯那幫共產黨員不是靠這些報紙養活的?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2/2024 postreply 15:45:38

那張看《申報》的是報業巨頭, -吾道悠悠- 給 吾道悠悠 發送悄悄話 (87 bytes) () 02/22/2024 postreply 21:02: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