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最大贏家:日本不出一兵一卒,卻三年狂賺610億美元

來源: 千裏 2023-09-27 08:57: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627 bytes)
朝鮮戰爭最大贏家:日本不出一兵一卒,卻三年狂賺610億美元

 

朝鮮戰爭時期,戰火紛飛,忠骨埋異鄉,多少家人望眼欲穿,最終隻能以淚洗臉;我國也因此錯過了絕佳的發展機遇。

但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日本和美國,都靠著這場戰爭大發橫財,美國軍工資本“一戰定江山”,自此開創了軍工企業;

日本更是狂斂610億美元。

那麽,日本究竟是怎麽樣大發“戰爭財”的呢? *****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朝鮮戰爭戰場) *****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

 

生產過剩,美國軍工資本謀出路

二戰結束後,日本工業百廢待興,通貨膨脹嚴重,急需一場“及時雨”來提振經濟。

此時,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經濟實力,原因是美國在二戰中靠軍火生產和貿易獲得大量財富。

美國國內甚至出現生產過剩、軍火銷路無門的窘境。

在戰時,美國以軍需為目的,對全國生產進行管製,這使軍工企業獲得巨額利潤。

美國全國生產圍繞軍工資本進行集中,推動美國國民經濟軍事化。

二戰結束後,美國工業生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的60%,外貿出口占三分之一,黃金儲備占四分之三,鋼鐵產量在1945年增長到8000萬噸,並控製了世界石油儲備的59%。 *****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二戰後的美國麵臨生產過剩的境遇) *****

 

然而,美國經濟實力的另一麵是戰時經濟難以為繼,麵臨嚴重的生產過剩和經濟衰退。

戰後裁軍使美國軍事開支從1945年的805億美元減少到1948年的111億美元,軍人數量從1945年的1212萬人減少到1948年又減少到145萬人。

大量過剩軍火因戰爭結束而失去銷路,直到60年代末,美國軍工資本對外援助和軍售的軍火,依然是在二戰期間和戰後初期生產的過剩軍火。

軍工企業失去訂單,使得美國國內經濟陷入衰退,難以吸收過剩勞動力。

從1947年到1950年三年間,出口額就減少了25%,資本投資也在1950年的第一季度同比減少11%。

因此,美國軍工資本想要開發海外市場,擴大美國軍事預算,維持自身的擴張——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的日本就映入了美國軍工企業的眼簾。 *****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

 

朝鮮戰爭爆發,美日軍工蠢蠢欲動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日本和美國軍工企業都迎來了大發橫財的機會。 *****

 

*****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美國和日本軍方均希望軍火生產不受管製,借此大賺一筆。

後來成為戰時生產委員會副主任的查爾斯·E·威爾遜,提出建立一個“由高級官員和商人組成的委員會”,用於在和平時期維持軍備生產。

威爾遜認為:作為占領區的日本,最適合不過了。

杜魯門總統提出的“杜魯門主義”,實質上是以冷戰的軍事需要為由,犧牲民用經濟以永久性加強國防工業。

這使美國在冷戰期間延續了戰時軍工合作模式,不斷擴軍和擴大軍費開支以服務軍工資本擴張。

其實在朝鮮戰爭爆發之前,美國就盯上了歐洲等地。

為從軍事上控製歐洲並消耗國內過剩軍火,1949年,美國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國會批準《共同防禦援助法》,為北約提供13億美元軍事裝備。 *****

 

*****

 

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使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再次走上擴軍和擴大軍費開支的道路。

而日本也得益於這場戰爭,國內開始流行起“特需訂單”——也就是聯合國軍的戰爭訂單。

日本的經濟究竟能恢複到何種狀況,全然仰仗於聯合國軍訂單的大小。

雖然1951至1953年間,美國軍事預算總額僅有40%用於朝鮮戰爭,但朝鮮戰爭使美軍擴軍兩倍,國防預算增加三倍,並消耗了美國200億美元直接戰爭費用和7300萬噸戰爭物資。

得益於此,僅僅1951年一年,日本就迅速的拋售了1500億日元的貨物,上到軍工工作者,下到木工瓦匠,日本幾乎人人都分得了一杯羹。

朝鮮戰爭不僅使美國軍費開支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飆升至14%,更讓日本足足賺取了610億美元。

由於美國對這場戰爭的定位是建立“永久性國家安全狀態”,因此美國軍工資本不僅複活,還借此更加壯大。

朝鮮戰爭後,軍工資本在經濟結構上成為美國主導資本。 *****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複蘇) *****

 

二戰期間軍工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60.6%,從業人數314萬人,而在朝鮮戰爭後,1952年至1960年,美國軍工產業超越了汽車、石油和鋼鐵部門成為美國最大經濟部門。 *****

 

*****

 

日本瘋狂斂財,不僅僅是“特需訂單”

朝鮮戰爭過程中,美國對日占領政策轉向在經濟上扶持日本、免除日本戰爭賠款,進而推動日本重整軍備。

這一轉變,雖然是美國對共產主義陣營的遏製政策的產物,但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壟斷資本希望保留日本的工業基礎,將日本作為投資市場。 *****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喬治·凱南) *****

 

這一政策轉變被稱為“反向路線”,由美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喬治·凱南在1947年9月提出。

“反向路線”的核心內容是將日本改造為“太平洋安全體係的基石”,使其在外交事務上順從美國的領導;

在經濟上“恢複為主要生產消費品和資本貨物的製造業經濟”;

在軍事上“依賴美國保護其安全”。

他呼籲終止對日本戰犯和財閥團體的清算,以維持日本國內政局穩定和與美國的利益關係,盡快簽訂“對日和平條約”,盡量減少日本的戰爭賠償,並把日本納入冷戰框架。

因此在朝鮮戰爭時期,美國對日本的投資不斷加大。 *****

 

(朝鮮戰爭期間日本經濟飛速發展) *****

 

美國政府對日援助中的占領地區救濟基金、占領地區經濟複興基金直接出自美國陸軍部的軍事預算,經國會批準,通過美國占領軍執行。

其實質是在美國占領軍的管理下,日本政府將高價購入的美國物資以較低價格交給日本壟斷資本,再將日本壟斷資本製造的工業品低價售出。

美國壟斷資本利用不平等交換賺取利潤,而日本壟斷資本也借此恢複,最終實現了大賺610億美元的神話。

所有跟帖: 

朝鮮戰爭美國軍工資本“一戰定江山”,自此開創了軍工企業? 真是瞎開牙。。二戰世界民主國家兵工廠何在?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7/2023 postreply 11:32: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