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浦熙修參加政協集會,徐冰叫住她,周總理:你幹嘛總是躲著我

來源: chufang 2023-02-17 09:32: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6929 bytes)

65年浦熙修參加政協集會,徐冰叫住她,周總理:你幹嘛總是躲著我

 錦年 洞鑒五千年 2023-02-10 02:26

引言

1965年,浦熙修應邀參加了政協禮堂集會。當她看到周恩來和鄧穎超夫婦走入會場時急忙躲開。

中央統戰部部長徐冰見狀,立即叫住她,讓浦熙修上前。周恩來見狀,親切地說:“你幹嘛總是躲著我,今後可不能這樣啊!”

浦熙修怯生生地回答:“我不好意思見您......”

周總理鼓勵浦熙修:“你曾經為黨組織做了很多工作,我們沒有忘記。你一定要振作精神,哪裏跌倒就從哪裏爬起來。”

浦熙修是誰,她為什麽要躲著周總理呢?

 

01 意外進入新聞行業

1910年,浦熙修出生於江西省嘉定縣的一個普通家庭。家中一共姐弟四人,姐姐浦潔修,妹妹浦安修,弟弟浦通修,浦熙修在家中排行老二。

父親浦幼梧是北洋軍閥交通部會計科的一名小職員,由於為人正直、不善逢迎巴結,不為上司器重。靠著有限的薪水維持一家的生活,日子很緊張。

由於父親在北京供職,浦熙修的少年和青年都是在北京度過的。隨著妹妹和弟弟出生,浦熙修便幫父母擔起了家庭的重擔。

浦安修從繈褓到少年,和姐姐浦熙修在一張床上睡了整整14年。

1917年,浦熙修來到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學習。畢業後,她又考入師範大學附中。

由於家境不富裕,體諒父母的浦熙修隻讀了一年便輟學走上社會,在一所小學當老師。教書之餘,她還自學了高中各門課程。

 

 

1927年,她順利考入京華美術專科學校讀書。兩年的讀書生活,浦熙修成功掌握了水墨丹青的基本功,中國畫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好評。

祖國優秀文化的熏陶,造就了這位傑出的女性,也讓浦熙修成為國內頗有影響力的女記者。

1929年,浦熙修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中文係。在女師大讀書期間,她結識了神州國光社北平分社經理袁子英,兩人很快相戀並結為夫婦。

從女師大畢業後,浦熙修在北平誌成中學擔任教員。大學畢業後,她一直勤勤懇懇在中學任教,對政治缺乏熱情。

如果不是偶然的機遇,她可能會在自己的教師崗位上終老。

1936年1月,浦熙修帶著家人離開北平,投奔在南京政府交通部擔任會計的父親。

受到高等教育的浦熙修,深知婦女要解放,必須要經濟獨立。她試圖應聘南京一家地產公司,因未婚的緣故沒有被錄取。

但是在麵試時,經理對她的文字功力讚賞不已,便將她介紹給《新民報》社長兼總經理陳銘德。

 

起初,浦熙修在《新民報》經理部搞發行廣告。

一次,浦熙修臨時“救場”,顯示出不凡的寫作才能和采訪活動能力。從此,她在新聞界大顯身手,成為一名傑出的新聞戰士。

之後,公司決定把她從經理部調到編輯部當記者,也推動她的思想前進了一大步。

采訪期間,浦熙修對民生的疾苦、國民黨統治的黑暗、民族的災難、共產黨的主張有了深刻的影響。她的思想迅速左轉,開始傾向革命。

抗日戰爭爆發後,浦熙修跟隨《新民報》從南京遷往重慶。她認為記者除了基本知識外,還要有為社會服務的吃苦耐勞為社會服務的精神。

抗日戰爭爆發後,妹妹浦安修和弟弟浦通修都去了延安。在他們的影響下,浦熙修也來到革命聖地延安。

 

浦熙修抵達延安後,周總理見到她,對妻子鄧穎超說:“小浦是我們的親戚。”

從此,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工作人員便稱她“浦二姐”,親切中又有敬重的含義。

浦熙修和共產黨之間的親密關係,源於妹妹浦安修。早在抗戰爆發前夕,浦安修便加入共產黨,後來到延安並與彭德懷結為夫婦。

1938年,浦熙修給身在武漢的二姐浦熙修,讓她和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聯係。從此,浦熙修便接近中國共產黨。

02 記者生涯達到輝煌

在重慶的七年和解放戰爭的4年,是浦熙修記者生涯最輝煌的一段時間。人們稱她是出色的政治新聞記者,更是傑出的社會活動家。

重慶七年是浦熙修在政治上成熟並自覺獻身革命的時期,1938 年 10 月武漢陷落後,重慶成為中國的陪都。

共產黨團結抗戰的主張,為民族利益所作的讓步和犧牲,使頗感苦悶的浦熙修看見光明。

從此,她以記者身份,頻頻出入重慶曾家岩 50 號周公館、民生路《新華日報》采訪部。

 

在周恩來等共產黨人的啟發下,她找到了觀察時局的指針,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她傾心於共產黨,自覺地向共產黨靠攏。

周恩來和鄧穎超曾風趣地說:“小浦是我們的親戚。”她雖然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但她和共產黨的關係,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來概括,是非常恰當的。

她就常用“走親戚”的形式,把共產黨的聲音傳達給《新民報》的同行。

在重慶工作期間,浦熙修曾經提出加入共產黨的請求。由於她的聲望,更適合以黨外人士的身份出現,便接受了特殊環境下的特殊安排。

1946年1月的協會議期間,撰寫了十萬字新聞稿,是她整個記者生涯中最精彩的文字。

經過抗戰8年的觀察、對比、思索,浦熙修已認定中國的希望和前途在共產黨。她此刻的思想感情,已和共產黨融為一體。

 

會議開幕前,她就跑周公館、《新華日報》采訪部,找民主黨派的領導人,聽取他們對會議進程和前途的估計,尋求啟示,確定采訪方針。

政協會議召開期間,浦熙修除了每天采寫會議消息外,她把采訪的重點放在參加政協的38名代表身上。她對參會代表一一進行了訪問,撰寫了訪問記,讓每個代表在讀者麵前亮相。

浦熙修通過她的訪問記和新聞報道,一方麵宣傳中共和民主人士堅持和平、民主、團結、進步,一方麵揭露了國民黨獨裁專製反動倒退的頑固立場。

1949年5月,東方第一大都會上海紅旗如林,人潮湧動,上海人民都在盡情歡呼著新生活的到來。

浦熙修親眼在上海街頭看到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在夜晚露宿街頭,對人民秋毫無犯,它的極為感動和興奮。

從舊中國走來的浦熙修,見到全新的麵貌,不由得激動萬分。她給妹妹浦安修寫了一封信:

原來天是黑的,現在天亮了,光芒四射,照得我眼睛都睜不開了。

浦安修與彭德懷

她的這封信,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新生活、新社會的由衷喜悅。在慶祝解放的同時,她也對自己今後從事什麽工作有些忐忑。

正當浦熙修為今後的工作作思緒不定時,《文匯報》總編輯徐鑄成發來熱情的邀請信,浦熙修當即慨然允許。

03 毛主席親自接見浦熙修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徐鑄成和浦熙修作為新聞界的代表,有幸受到與會的邀請。

當她和600多位政協代表一起討論國家根本大法和選舉國家領導人時,感到無比激動和幸福。

毛澤東宣布:“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浦熙修抑製不住幸福振奮的熱淚。

10月1日,浦熙修應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令浦熙修終生難忘的,是政治協商會議期間,毛澤東會見了她。

 

會議休息時,周恩來走到浦熙修身邊,又親熱地稱她“小浦”,問起她在北京的工作進行得怎樣。

兩個人正聊著時,周恩來注意到毛澤東朝這裏投來的目光。他當即牽起浦熙修的手,來到毛澤東的身邊。

“主席,給您介紹一個人,這位就是彭老總的大姨子浦熙修女士。”毛澤東的臉上一下亮堂了:“哦,你就是那位坐班房的記者?”

浦熙修萬萬沒有想到,作為無時無刻不在把握一個“天翻地覆慨而慷”時代的巨人,毛澤東竟然知道自己這一段的經曆。

這是她第一次見到毛澤東,1945 年本有可能隨記者團去延安,她極盼望采訪具有傳奇色彩的毛澤東,再去會會在抗戰中功勳卓著的妹夫。

結果,一次曆史性的采訪,連同一份殊榮,給了趙超構。為此幾年裏她一直感到深深的遺憾……

 

此刻,毛澤東就站在她的身邊,她緊緊握住他那雙厚實而又溫暖的大手,在一片興奮、緊張、激動之中不知道說什麽,唯有淚眼婆婆。

建國初期,浦熙修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委員、民盟中央委員,還升為《文匯報》副總編輯。

她又要主持北京辦事處,又要參加各種會議,又有許多社會工作、社會活動,非常繁忙。

抗美援朝期間,她三次以慰問團成員身份親赴朝鮮前線慰問中國人民誌願軍,還到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采訪朝鮮停戰談判。

大量的通訊報道,凝聚了她對優秀中華兒女的尊敬與熱愛,對新中國新時代的無比自豪。

回國以後,她又加入抗美援朝報告團,遠赴東北、新疆報告誌願軍和朝鮮人民並肩戰鬥的事業中。

在此期間,她還寫下《新疆紀行》和《東北之行》等名篇,真實地記錄了她對新時代的感受。

 

1956年4月,《文匯報》公開宣布“自動停刊”。於是,《文匯報》改為《教師報》,全班人馬來到北京,改出周雙刊。

對於《文匯報》停辦,改辦《教師報》,浦熙修本人也是不以為然的。她認為沒必要套用蘇聯模式,不應該割斷曆史、無視《文匯報》的傳統做法。

但是組織上的決定,她還是堅決服從,埋頭學習。此外,浦熙修還親自出馬,邀請毛主席為《教師報》題寫報頭。

報社剛搬到北京的日子裏,浦熙修經常去葉聖陶家裏喝酒,兩人一同去戲院聽昆曲。

不到三個月,事情便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剛剛停刊的《文匯報》又準備複刊了。

1956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張際春約見徐鑄成、浦熙修,正式通知他們,中央已決定《文匯報》複刊。

 

要他們立即寫出《複刊計劃》和《複刊後言論方針》兩份方案,送中央審批,希望這兩份文件一周內完成。

報社裏壓抑的氣氛一掃而光,上上下下興高采烈地忙碌著,一連開了幾個座談會,請首都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對複刊後的要求和希望,貢獻自己的意見。

把這些意見集中整理後,由浦熙修和徐鑄成執筆草成兩份文件,如期送到中宣部,張際春審閱後連聲稱讚:“很好!很好!你們不必等中央批示,先照此計劃幹起來。”

中共中央如此急於讓《文匯報》複刊,和 1956 年較為寬鬆的政治環境有關。這一年2月,蘇共二十大召開。

受蘇共二十大的鼓舞,社會主義各國不同程度地出現要求改革、批判照搬蘇聯模式、批判神化斯大林的浪潮。

1956年10月1日,《文匯報》在上海複刊。從張際春找徐鑄成和浦熙修談話到複刊,前後僅兩個多月。

 

 

這樣的速度和效率,是不多見的。這一方麵,應歸功於以徐鑄成和浦熙修為首的《文匯報》的諸員工。

這是他們的事業,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複刊的決定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熱情和幹勁。

另一方麵,也許是更重要的因素,是中共中央迫切希望這張報紙複刊,以推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方針的貫徹,因而給予種種便利,排除種種障礙。

複刊後的《文匯報》,不再是一張民營報紙,它是完全在共產黨領導的一個重要新聞單位。欽本立調回《文匯報》,擔任中共黨組書記。

《文匯報》複刊後,報社仍設上海,浦熙修任副總編輯兼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在她的主持下,辦事處充實了采訪力量,辦公用房也擴充了一倍左右。

浦熙修不光是領導記者工作,而且和大家一樣采寫新聞,而且比別人更忙,再度煥發青春般的活力。

 

從1956到1957年的8個多月時間裏,浦熙修率領北京辦事處的各位記者,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他們為《文匯報》貢獻了大量思想健康、文采飛揚、方向正確的稿件。此外,她還派記者去各地采訪撰寫旅行通訊、組織各行業專家撰寫文章。

《文匯報》辦得很有特色,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他在接見徐鑄時時說:“你們的報紙辦的很好,琴棋書畫、梅蘭竹菊應有盡有,辦得真是好。”

浦熙修聽了毛主席的話,既興奮又陶醉,她決定配合《文匯報》的同事辦出一張更讓毛主席滿意的報紙。

隨著時局的變化,浦熙修不得不離開奮鬥一生的新聞工作,來到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教組副組長,此時的她還不到50歲。

盡管她患有長期的失眠症和胃病,但她為了組織文史資料稿件,不惜抱病四處奔走,足跡踏遍半個中國。

 

時間進入60年代,浦熙修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依然孜孜不斷學習。她感慨道:“當了這麽多年的新聞記者,總是浮在上麵,沒有專長,後半生要踏踏實實學習。”

經受打擊後,浦熙修並不消沉,開始係統閱讀毛澤東著作和馬列著作,政治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此外,她還製定了計劃:爭取用5年的時間,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浦熙修的後半生很孤單,一般人不和她往來,隻有妹妹浦安修、弟弟浦通修經常來家中慰問孤寂的姐姐。

每到周末,彭德懷和浦安修會接她在家裏作客,給她帶來一些安慰,可這樣的溫暖持續了兩年便戛然而止。

浦熙修在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附近租了幾間房子,雇了一名保姆照顧自己。環境清冷,心情寂寞,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工作,回家讀書,這樣才能得到精神上的寄托。

 

 

在周總理的教誨和鼓勵下,浦熙修重新拾回前進的信心和勇氣。可禍不單行,可怕的癌症此時也悄悄入侵她的軀體。

當北京協和醫院為她檢查並告知可施手術的時候,她懷著一絲希望:盡快手術,餘下的時間為社會貢獻。

但命運對她太殘酷無情,她的病情急劇惡化,住進一家普通的市級醫院,而且不久又被趕了出來,僅靠鄰居一位大嫂臨時學習的注射技術為她護理。

垂危之際,直腸癌的劇痛折磨得她大喊大叫,環顧左右,身邊無一親人,她所疼愛的子女都遠在外地。

1970年4月23日,終生追求光明進步的一代名記者就這樣孤寂淒清地離開了人世!她臨終留下的最後遺言是:“讓曆史說話吧!”

 

十年之後,浦熙修臨終時期待的曆史,終於發出回聲。她的沉冤得以徹底昭雪。全國政協和民盟中央為她舉行的追悼會上,唁電、悼詞、花圈,催人淚下的哀樂,銘刻著逝者身後的哀榮。

所有跟帖: 

這種文章讀後想說的就是: -coach1960- 給 coach1960 發送悄悄話 coach1960 的博客首頁 (29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0:02:37

讀後感就是有報應,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7:36:26

革命者總是最先被革命吞噬. -man008- 給 man0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0:08:55

嘉定縣是在江蘇省,上海郊外,不是江西省。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0:09:35

誤把江蘇變江西。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0:44:32

作者在地理上有誤繆,別處肯定也有誤繆,隻是讀者不能察覺。簡言之,文章不靠譜。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1:05:45

靠譜的東西往往漏掉了66到79年的一段經曆。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2:00:54

中國曆史的不值錢, 就在於可以隨便把一段時間消失掉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4:38:21

浦請毛主席給教師報題字,也是一種通氣告知文匯報被停辦的方法。三個月後文匯報複刊,應該是主席幹預的結果? -明初- 給 明初 發送悄悄話 明初 的博客首頁 (215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2:10:34

文匯報最早是上海的,解放後不久就搬到了北京,算是給知識分子的報。當然反右後徐鑄成和浦熙修都被打到了18層地獄。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2:35:12

也可以看出反右並非如目前反毛的官方口吻那麽回事。浦竟敢曲線通過毛複刊文匯報抵製社會主義革命,罪該萬死。右派,算是客氣的。 -明初- 給 明初 發送悄悄話 明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5:54:39

8股 -華府采菊人- 給 華府采菊人 發送悄悄話 華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3:19:14

她寫的東西可能真的蒙蔽了很多人,讓很多人該走的沒走,對共產黨充滿了幻想。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7/2023 postreply 17:39: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