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拉丁化八十年代才終止?國家明令廢止,文改委為何卻拖了八年zt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23-01-01 19:31: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022 bytes)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魯迅先生曾賦予過漢字有此三美。

作為中華五大發明之一的漢語文字,它的美不僅體現在剛柔相濟,獨一無二的漢字結構,更表現在其堅守本質的不忘初心。

從甲骨文到現在的簡體字,漢字雖曆經幾千年曆史的演變,一步步簡化至此,也沒有喪失它原本的精髓--方塊結構。

一個個形象各異的方塊文字如同跳動的精靈,對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來說是錦上添花。可是,它獨特的方塊結構,也幾度曾因受到質疑而差點被湮滅在曆史長河中。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說這句話的正是曾經誇讚漢字有三美的魯迅先生。

他為何要說出前後反差如此之大的話語?這不得不提及漢字發展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插曲--漢語拉丁化。

漢語拉丁化的引入

漢語拉丁化,其實就是用漢語拚音代替方塊文字。在漢字發展史上,方塊漢字的地位曾有過三次的動搖。

離現在最近的一次,竟是八十年代才被真正終止,期間經曆了長達八年的爭論之久。

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人們產生放棄老祖宗留下來的千年文化的想法?

這得從明朝時期西方傳教士進中原傳教開始說起。

萬曆十年,天主教傳教士利瑪竇受命前往中國進行傳教事宜。這一來就待了28年。

想要向中國傳播西學,兩國文字和語言的差異是第一道障礙。

利瑪竇認為,傳教不是僅僅為了浮於表麵的形式。更重要的是,隻有深諳天主教的精神,敬仰發自內心,才是傳教的真正意義。

所以,為了讓中國人理解天主教的實質,利瑪竇開始研究如何將拉丁文跟漢語結合起來,建起兩種語言的溝通橋梁。

他嚐試用拉丁字母對照漢字注釋拚音,雖然不能完全解釋到位,但不影響基本意思的理解。

“橋梁”建起後,確實為中西文化的雙向傳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此期間,他不僅和徐光啟等人合譯《幾何原本》,還寫了第一部關於上百條文藝複興時期大師的友誼格言的中文作品《交友論》。

另外,他還積極向西方傳播中華文化,譬如將《四書》譯成拉丁文。

具有曆史意義,為後續漢語拉丁化奠定史料基礎的,是他和郭神父共同編修的《平常問答詞意》,正式把拉丁字母為漢字注音寫進了可供傳播的書籍裏。

背後的文化自卑

利瑪竇來華傳播的西學大大受到先進分子的喜歡。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遠洋之外的思想。

但是很可惜,清朝的閉關鎖國導致西學被阻國門之外。外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此時的大清帝國還在原地踏步。

要不是鴉片戰爭轟開了大清朝的大門,估計他們一輩子都不會知道什麽是大炮長槍。

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令井底之蛙的國人開始反思自我。“師夷長技以製夷”,一係列改革風風火火地陸續展開。

西方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都花了近百年,改革怎麽會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不僅人們對西學的認知還不夠深刻全麵,而且涉及的利益關係千絲萬縷,總有人設法阻止改革的順利推行。

而這些改革的重點都在政治和軍事,直至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人們開始把改革的目光放在了文字上麵。

自從侵略者打開中國的大門後,華夏這片大地時刻處於動蕩不安的局麵。

每次西方侵略者帶著在國人眼中的新鮮玩意兒過來,一些心急的愛國人士就迫不及待地模仿與學習。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西方的東西總是要好一些的觀念在一些人心中便紮了根。就這樣,以魯迅和劉半農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打起了“漢語拉丁化”的口號。

在此之前,錢玄同、黎錦熙等人也曾掀起過漢語拉丁化的風潮。“漢字落後論的說法,隨著西方列強一次次重擊中華大地愈發深入人心,畢竟政治改革和軍事技術改革都不盡人意,總得找個改革的方向吧。

這次轟轟烈烈的漢語拉丁化運動,包含蔡元培、郭沫若等知名人士在內足足有六百多名學者參與表示支持和推進。

當時文人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政府隨即頒布有關條例,基於現有國情下,普及性和操作性並不強。

處於落於人後又力不從心的年代,人難免會急躁了些。大膽嚐試“死馬當活馬醫”勇氣的背後,是對自身文化不自信的表現。

文化自卑並不是空穴來風。若不是各種改革辦法都試過而沒有成效,麵對西方列強的入侵依舊無計可施,誰會想到要拋棄流傳千年的漢字文化呢?

多年之爭,塵埃落定

1949年後,關於漢語拉丁化的熱潮仍未散去。許多人認為,中國若要走向世界,漢語拚音化是必經之路。文字改革研究協會應運而生。

19世紀50年代,《漢字拚音方案》的通過標誌著漢字拚音,並非作為漢字的附屬存在,而是有取代之意。

但現實的客觀條件並不能支持這項改革的完成。打個比方,一個漢字可能有多個讀音,而一個讀音可以衍生很多漢字。

現代語言之父趙元任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石室施氏食獅史》,全文一共94個全部讀“shi”的漢字。若漢語拉丁化真的被強製普及了,誰又能讀懂這樣的文章?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隻有集繁雜性和多樣性於一體的漢字才能準確表示。若全部漢字拉丁化,估計以後看文章的人費勁,寫文章的人也費勁。

因此,政府明令頒布禁止漢語拉丁化的進一步推進。

後來,文改委想到了漢字簡化。

受漢語拉丁化的影響,文字結構簡化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1956年,第一個關於漢字改革的《漢字簡化方案》由政府正式頒布,並取得不錯的成效。

嚐到了改革成功的甜頭,有人自然要順勢而為,想要進行漢字的二次改革。但是二次改革的方案明顯背離初衷,脫離中華文化原本的精髓。

因此,直到1986年,國家禁止二簡字的運用,自此無人再提起漢字改革之事,漢字拉丁化也告一段落。

多年的漢字改革之爭,最終塵埃落定。

結語

舊時西方列強敲開國門後給國人帶來的痛楚印象猶新,漢語拉丁化的改革進程極為曲折也是情理之中。

雖說漢語拉丁化最終未能實施,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漢字由繁化簡的進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經受得住歲月洗禮的千年漢字,是用來記載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的重要載體。

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我們可以適當地改進,但不能極端地冒進。

所有跟帖: 

為什麽要費力漢字拉丁化?把漢字打入冷宮收藏,大家都用英語不就跟上時代潮流,西方大炮飛機就不會再來了嘛,跟印度一樣,嗬嗬。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19:54:56

漢字拉丁化在七十年代末還有人提過,到了八十年代中就很少有人提了。漢字簡化也在二簡廢除後不再繼續。主要原因有二: -Ohjuice- 給 Ohjuice 發送悄悄話 Ohjuice 的博客首頁 (395 bytes) () 01/01/2023 postreply 23:19:26

原先時興過一陣子《五筆字型》,不知現在還用不用了。 -走資派還在走- 給 走資派還在走 發送悄悄話 走資派還在走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2/2023 postreply 04:16:58

有點複雜,尤其在手機上,遠不如手寫方便。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2/2023 postreply 09:08:07

漢語拉丁化的興起與西文打字機的流行很有關係,50年代又有全麵學習蘇聯的浪頭,外蒙的文字就是那時西裏爾字母化的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03/2023 postreply 06:51: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