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失出海口!吉林從中國第一大沿海省淪為內陸省

來源: 千裏 2022-09-19 11:11: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191 bytes)

丟失出海口!吉林從中國第一大沿海省淪為內陸省


吉林省,今天是一個內陸省份,一寸海岸線也沒有。但同時,又是中國最靠近大海的內陸省,最近處不足3公裏,距離圖們江的入海口也隻有15公裏。
 


▲吉林省距離日本海很近卻又很遠

但1858年以前並不是這樣,當時還叫吉林將軍轄區,相當於省級行政單位。麵積多達75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的沿海省級單位,幾乎與東南沿海省份的麵積之和相當。

在海岸線長度上,即使不算上庫頁島的2500公裏海岸線,吉林的大陸的海岸線南起圖們江口,北至如今俄羅斯境內的烏第河口,大致長度在5000公裏以上,超過了如今排名第一的廣東省(4114公裏)。
 


▲清朝中期的吉林將軍轄區全圖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吉林省失去的海岸線是麵向日本海的,從而使中國與日本海幾乎徹底無緣。

那麽,吉林省及其前身在清末是如何從第一沿海大省,淪為內陸省的呢?
 


▲吉林疆域的變化

一、從寧古塔到吉林

早在秦漢時期,中原文明便擴展到東北地區,漢人主要集中在遼東半島及周圍區域,往北分布著肅慎、扶餘等胡人。公元前2世紀開始,漢武帝在東北地區設置郡縣,將其納入中國版圖。

接受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後,當地胡人不斷演化出鮮卑、高句麗、契丹、女真等政權,最出色的當然是女真,先後在12和17世紀崛起了金和清兩個王朝。
 


▲從西漢開始東北地區形成漢人與胡人南北並存的格局

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前,漢人的聚居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遼寧省,其餘地方實際控製在胡人政權手裏,頂多是在名義上臣屬於漢、唐等大一統王朝。

因此,曆代中原王朝的版圖雖然延伸到了日本海沿岸,卻幾乎沒有實行過有效管理,更何況當時的日本海周邊荒涼而又寒冷,沒有任何開發價值。



▲直到明朝,中原王朝對日本海沿岸的主權仍隻是名義上的


東北地區既是滿清的龍興之地,又是邊疆,清朝不但實行封禁政策,禁止漢人移民墾荒,還采用軍事化管理,分為盛京特別行政區、黑龍江將軍轄區、寧古塔將軍轄區三大塊,級別等同於關內的漢人省份。

盛京接近現在的遼寧省,黑龍江將軍轄區比起現在的黑龍江省,還向北延伸到了外興安嶺,而寧古塔將軍轄區與現在的吉林省相差更大,轄區範圍包括日本海沿岸和庫島在內,麵積遠遠超過現在的吉林省。
 


▲清朝設立的東北三大行政區


寧古塔原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地方,由於近年影視劇的渲染而成為讓人聞風色變,專門用來流放犯人的苦寒之地。可根據曾經流放到寧古塔的當事人回憶,此處根本談不上恐怖,犯人的境遇也不算太差。

1672年清朝建吉林城作為寧古塔將軍的治所,1757年又將寧古塔將軍改名為吉林將軍,這是“吉林”名稱的由來。

盛京、黑龍江、吉林三地的軍政長官完全由滿清旗人壟斷,漢人官員極少,且隻能充任中下級官員。
 


▲寧古塔在清末之前一直是流放地

由於封禁政策,據估計清朝中前期,整個東北隻有大約一百萬人口,除了少量八旗軍和鄂倫春、達斡爾等少數民族外,主要是流放犯及其家屬,日本海沿岸和庫頁島也隻有很少人口,基本上處於放任的原始狀態。

事實上,清朝在東北的統治遠不如中原那樣嚴密,與當地少數民族之間更類似於羈縻或宗藩關係,加上封禁政策導致的人口稀疏,使東北地區非常空虛薄弱,這是鴉片戰爭後大片領土喪失的禍根之一。

二、尼布楚條約

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兩大轄區往北,從來沒有過清晰的界線,因為那裏已經是寒冷的西伯利亞,散居著很少量漁獵民族,對清朝構不成任何威脅。

這種局麵隨著沙俄的入侵而宣告結束,崛起於東歐的沙俄,在其他方向皆有強敵的情況下,將擴張目標對準了亞洲,一路侵占中亞地區,另一路沿西伯利亞逼近了中國。
 


▲由於封禁政策,清軍支撐雅克薩之戰非常吃力

17世紀後期,為沙俄充當急先鋒的哥薩克侵入黑龍江流域,用武力逼迫當地少數民族臣服納貢,這才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

見勸說無效,清軍在1685年和1686年兩次攻打哥薩克興建的雅克薩城堡,迫使沙俄同意談判,停止武力侵略我國領土。

1689年9月,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規定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界,以南歸屬中國,以北歸屬沙俄,烏第河地區待議。


▲《尼布楚條約》第一次明確了中俄邊境

按此條約,吉林將軍轄區的大陸海岸線從烏第河口一直延伸到圖們江口,總長超過5000公裏,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日本海沿岸區域,都是確鑿無疑的中國領土。

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使沙俄暫時收斂起對東北地區的野心,確保了此後150多年的和平。
 


▲達斡爾等少數民族有效彌補了清軍兵力不足的困難

但是,封禁政策的惡果顯露了出來,東北的人口太少,清朝竭盡所能動員起來、用於雅克薩之戰的軍隊隻有三千,盡管達斡爾等少數民族積極協助作戰,仍不足以徹底消滅入侵者。

隨著清朝及八旗軍的日益腐化,東北地區的防務能力越來越弱。沙俄卻不斷向西伯利亞移民,增加軍隊數量,再加上歐洲軍事技術的進步,到19世紀中期,在沙俄軍隊麵前,東北地區幾乎已經是不設防的。


▲承平兩百年使八旗軍淪為一群廢物

1840年鴉片戰爭一聲炮響,不僅打開了國門,更暴露了清朝的虛弱,沙俄終於再一次露出了獠牙,通過強占和武力入侵方式,先後從中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割走150多萬平方公裏領土。

三、國土淪喪

清朝中期開始,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使封禁政策有所鬆動,越來越多的漢人進入東北,有的甚至跑到盛產黃金的日本海沿岸,像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就是因為淘金而興起,人口一度多達上萬。

在廟街等集市周圍開始有漢人墾荒定居,日本海上的中國航運和漁船隻也越來越多。

限於封禁政策,當地清政府隻能將這些漢人移民和集市視為民間自發行為,無法完全納入正規管理體係。
 


▲外東北被俄軍強占前的部分街市

在表麵和平與通商的掩護下,沙俄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黑龍江、烏蘇裏江流域的窺探。1850年7月,俄軍越過《尼布楚條約》規定的中俄邊境線,開始了侵略中國的行動。

8月,俄軍占領廟街(今俄國尼古拉耶夫斯克市),當地清朝官員對沙俄的侵略進行了抗議,卻在俄軍武力麵前毫無用處,八旗軍已經腐化到失去了作戰能力。



▲《璦琿條約》是在俄軍炮口下被迫簽訂的


差不多與此同時,沙俄對中國西北邊疆也發動了軍事入侵,奪取伊犁以西等地的大片中國領土。當地清朝官員和清軍同樣無力阻止,隻能坐視國土被強占。

1858年5月,俄軍趁著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南方又爆發太平天國起義,清廷正焦頭爛額之際,出兵占領璦琿,並逼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



▲沙俄在東西兩個方向同時侵占中國領土

《璦琿條約》規定黑龍江以北地區劃給沙俄,烏蘇裏江以東地區則由中俄共管。由於此條約使中國喪失了60多萬平方公裏國土,因而沒有得到清政府的批準。

理論上講,吉林將軍所轄的烏蘇裏江以東、至日本海沿岸的40多萬平方公裏地區仍然屬於中國,但這僅僅是沙俄的緩兵之計,他們一邊加緊向烏蘇裏江以東派兵設立據點,驅趕中國移民,一邊在等待合適的機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失去的遠不止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迫使清廷全麵妥協。而沙俄以調停的名義,夥同英法等國逼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北京條約》。

在《中俄北京條約》裏,清政府不僅承認《璦琿條約》割讓的領土,還把烏蘇裏江以東地區,包括庫頁島在內,統統割讓給沙俄,使中國在東北地區總共喪失100多萬平方公裏國土。
 


▲中俄《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割讓的中國領土


這樣一來,中國從此失去了日本海沿岸地區,以及圖們江入海口的主權。吉林將軍轄區因此喪失了一半以上的麵積,並成為沒有海岸線的省級行政區。

四、寸土必爭

根據《中俄北京條約》規定,兩國陸地邊境圖們江段的起點,是在圖們江入海口上溯10公裏處,此點往下至入海口的陸地和圖們江都屬於沙俄。清朝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全盤接納沙俄開出的條件。

朝鮮是清朝的藩屬國,明清兩代中朝一直以圖們江為界,入海口以西屬於朝鮮領土。現在入海口以東割讓給了沙俄,中國便完全喪失了日本海沿岸土地。



▲封禁東北的柳條邊遺址複原


接連被沙俄奪走如此巨大的領土,而且還是清朝的龍興之地,終於促使清廷在1860年廢除了封禁政策,鼓勵移民實邊,保證疆土不再被侵占。

接下來的1861年6月,中俄雙方派員進行勘界立碑,以明確兩國邊境。可勘界的旗人官員既不懂業務,又犯了煙癮,居然把立碑事務全部交給俄方勘界人員。

▲吳大澂不僅為國保土,還是有名的書法家和金石家


於是,本應設立在距離圖們江口10公裏處的“土”字碑,被錯誤地設在圖們江口23公裏處,使中國邊境額外後退了13公裏,這個錯誤直到20年後才被發現。

從1860年解除封禁以後,清朝加緊對東北地區的開發,甚至收留朝鮮難民屯墾荒地,使東北地區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20年內人口增加到300--500萬。
 


▲吳大澂重新主持確立的“土”字號碑

1881年,新上任的督辦邊務大臣吳大澂,在巡查過程中發現了“土”字牌問題,隨即向沙俄提出交涉。

此時沙俄移民已經侵占大片土地,即今琿春市的黑頂子村,深入中國領土10-20公裏,俄軍還設立哨卡,公然視此地為沙俄領土。

沙俄這一回認真處理了吳大澂的交涉,同意派人重新勘界。其中的原因並不是一向蠻橫的沙俄突然變得講道理了,而是沙俄此時需要清朝在朝鮮問題上支持自己。
 


▲中國的圖們江出海口被沙俄故意封堵

強占原屬吉林的日本海沿岸後,沙俄開始與朝鮮接壤,使其有能力把勢力範圍伸進朝鮮。朝鮮仍是清朝的藩屬,但清朝日趨頹勢,日俄兩國都萌生了侵占朝鮮的野心。因此,為了抗衡新崛起的日本,沙俄需要與清朝暫時保持良好關係。

1885年,吳大澂親自參與勘界工作,不僅收回了被侵占的黑頂子地區,還重新設立“土”字碑,距離圖們江入海口有15公裏遠。雖然沒有完全達到《中俄北京條約》的規定,但已經是在清末國勢衰微背景下的一個不小勝利了。


▲琿春市的防川最接近圖們江入海口

更主要的是,由於吳大澂等官員的力爭,中國還得到了圖們江入海口的通航權,我國商船、漁船可以自由出入,不必俄方批準。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實際上擁有了麵向日本海的出海權,但僅限於民船。

五、遠眺日本海

中俄邊境此後再也沒有發生大的變動,中國損失的主權卻越來越多。1894年的甲午戰爭使清朝失去對朝鮮的宗主權,而日本並沒有滿足於此,開始覬覦東北地區。

沙俄首先在1898年強租我國的旅順和大連,隨後又在1900年趁八國聯軍侵華時出兵占領齊齊哈爾。日俄兩國對東北地區的爭奪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發生在中國領土上,中國卻隻能保持“中立”。
 


▲日俄戰爭客觀上打斷了俄國侵略東北的步伐

麵對日俄對東北地區已經不加掩飾地垂涎,清廷在1907年撤消東北地區原三大行政區,改設黑龍江、吉林、奉天(今遼寧)三省,完全等同於關內,以加強管轄力度。

吉林省的建製一直保持到現在,夾在黑龍江省和遼寧省之間。相對來說,吉林省在東北三省中是最沒有優勢的,沒有出海口,雖然與俄國、朝鮮相鄰,國境線卻很短,在發展海運和外貿方麵有天然的劣勢。



▲大連港承擔了東北三省絕大部分海運

新中國初期,中國從蘇聯收回旅大地區以來,大連始終是東北地區最主要的出海口,承擔著東北這個“共和國長子”與內地之間絕大部分的海運,這種局麵直到今天仍沒有改變。

蘇聯與朝鮮在50年代建造了圖們江鐵路大橋,橋底距離江麵不足十米,使圖們江口隻能通行幾百噸的小船,中國的這個圖們江出海權聊勝於無。



▲俄朝圖們江大橋使圖們江航運價值大減

進入21世紀以後,東北三省的發展漸漸落後於其他省份,尤其是吉林省。2021年,吉林省的GDP在東北三省中墊底,僅是遼寧省的一半。
 


▲東北三省的GDP

不得不說,吉林省發展滯後與缺乏出海口有不小的關係。東北三省的貨物主要通過大連出海,使遼寧遙遙領先於另外兩省。而吉林省距離大連有800公裏遠,差不多相當於上海到武漢的直線距離。



▲吉林若有出海口便能啟動環日本海經濟圈

東北地區周邊最發達的兩個經濟體是日本和韓國,GDP加起來達到6.8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GDP的38%,而且日韓兩國都位於日本海沿岸,與圖們江入海口的直線距離不超過1000公裏。

如果擁有日本海的出海口,吉林省就能與日本、韓國建立直接的海運通道,對吉林省的經濟發展肯定大有裨益。

另外,日本海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又毗鄰世界最大漁場之一的北海道漁場,僅漁業一項便能為吉林省帶來可觀的收入。

1993年,中國在中俄朝三國交界處的防川哨所建成望海閣,能夠遠眺到日本海。2002年又此基礎上設立防川風景區,讓遊人親眼見證到當年吳大澂為國保全的那塊“土”字碑,以紀念這段恥辱的曆史,讓中國人真切感受到喪土之痛。


▲讓中國人望之興歎的15公裏

當年的沙俄雖然對陸地擴張有著無限狂熱,卻也沒有忽略海洋的作用。從清末的中俄劃界過程來看,可以認為沙俄就是想封閉中國的日本海出海口,不留一點餘地,從而使吉林從中國最大的沿海省份,完全淪為了內陸省份。



▲防川景區的位置

所有跟帖: 

張鼓峰,舊稱張高峰,事件是導致丟失出海口的主要因素。 -信筆由墨- 給 信筆由墨 發送悄悄話 信筆由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20/2022 postreply 07:00:30

老共沒有要求以圖門江口為代價而給予朝鮮一半天池錯失良機 -bashfulx- 給 bashfulx 發送悄悄話 (96 bytes) () 09/20/2022 postreply 08:48:4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