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昭用攝影客觀記錄中國的變化(1981-2016)

來源: dudaan 2022-08-27 11:21:2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8712 bytes)

探險家小傳

劉世昭

 

人文攝影家

 

1981年,首騎京杭大運河,陸陸續續,分4段騎行,用時408天,騎行一萬多裏;

1991年,徒步三峽,在三峽工程開工前搶下彌足珍貴的曆史畫麵;

2016年,時隔35年再度騎行京杭大運河,曆時68天,一路騎行2156公裏。

 

Image

假如“傳奇”有遺傳,劉世昭應該算完美繼承了家族“基因”。

爺爺劉文輝,人稱“西康王” ,一度坐擁十餘萬軍隊和大半個四川的防區,蔣介石撤台前,曾提出用蔣經國作人質,要把劉文輝帶去台灣;五爺爺劉文彩,曾是中國教科書上被批鬥的“大地主”,家喻戶曉。

作為孫輩的劉世昭,雖遠離政治,但癡迷攝影的他,同樣續寫了不少傳奇:

 

  • 1979年,曾參與那場讓《人民日報》和新華社撕得不可開交的《自然·社會·人》影展;

  • 1991年,他的著名攝影作品《空穀號子》,因拍攝裸體纖夫,震撼國人三觀,在國際國內引發軒然大波。

 

30年的攝影記者生涯,劉世昭用影像定格時代碎片,用探險精神追逐滄桑巨變。

期間,采訪烏江,過草編索道,背被江水拍濕,腿被劃出無數道血印子;采訪中國南北大動脈,坐了半個月火車,下火車後,耳朵“咣當”了三天。

然而,最令他驕傲的兩次采訪,莫過於1981年騎行京杭大運河和1991年徒步三峽

2016年,68歲的劉世昭再度騎行京杭大運河。兩次騎行,近800G照片,濃縮著一個國家35年的變遷。

劉世昭的鏡頭,記錄下河流與沿岸城鎮、居民的唇齒相依、興衰流轉,江河舊事、百態人生,一一盡顯。

 

01

父親寧願閨女被騙

回應太無奈:“至少她能吃飽飯。”

 

“三峽工程一旦動工,水位抬升,沿岸許多曆史人文景觀將被淹,周圍居民的生活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搶在三峽工程開工前記錄下一些珍貴畫麵,劉世昭多次向單位申請前往三峽做專題報道。終於,在1991年獲批。

Image如今已在江麵之下的巫峽棧道,以及建於光緒年間的無奪橋(原址)

 

Image

拍攝於1991年的瞿塘峽粉壁摩崖最早的刻石,南宋乾道十年(公元1174年)的《宋中興聖德碑》。由於三峽工程蓄水,部分摩崖題刻後來被整體切割、搬遷。

 

選擇徒步,完全是因為受交通所限。三峽地形曲折,任何一種現代交通工具都不可能深入抵達。

Image

三峽地區多絕壁

 

沿岸采訪給劉世昭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一個字:窮!

去神女峰之前,向導告訴劉世昭,“如果當地人能給你煮一碗掛麵,那就是國家領導人的待遇了。”

在一戶農民家裏聊天時,對方說到自家的大閨女多年前跟一個會法力的人走了。

劉世昭聽了自然覺得荒唐:“那是騙子,哪有什麽會法力的人,你上當了!

“隻要能帶離這兒,在外麵她至少能吃飽飯。”這位農家父親的回答,令劉世昭一時語塞。對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家庭,有什麽更好的選擇呢?

進屋半天的劉世昭,這才開始打量起這個家:一口爛鍋,缺了個口,裏麵盛著豬食,人吃的飯,也是用這口鍋煮;再往屋裏走,是一張床,被子不知蓋了多少年,已經沒有被麵,隻剩一堆肮髒破舊的棉花,堆在床上。

“屋子又黑又潮又髒又臭。沒有窗戶,黑乎乎一片,沒法拍照。”

 

神女峰上,像這樣的貧困戶,觸目皆是。

周邊相對富裕些的村寨,家裏四麵牆能幹淨些,有的還能購置起電風扇。離神女峰不遠的大寧河畔雙龍鎮,有一戶開機械加工廠的人家,據說能賺點錢,是當地首富。

 

Image生活在巫峽棧道的貧困農家

Image巫山縣雙龍鎮的貧困農家

Image巫山縣大溪鎮的小飯館裏,少見的衣著時尚的婦女

Image巫山縣大昌古鎮街上的印刷廠,屬當地富裕家庭

在三峽地區,貧困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於交通——沒有輪子可以走的路。

放眼望去,盡是坡和台階。當地人要麽肩挑,要麽背扛。挑夫,至今仍是川渝地區必不可少的“特色交通”。

在重慶,隻要喊一聲“棒棒”,“嘩”一大堆挑夫就會過來攬生意。

許多不通公路的山村,平時的生活用品,都是馬幫小販按固定的路線,用馬、騾子馱著走村串寨去售賣

Image長江邊躉船上的挑夫

Image巫山縣雙龍鎮用背篼背三百斤煤的挑夫

Image穿梭在不同村寨售賣生活用品的馬幫小販

除了陸路上的挑夫和馬幫,水路上的纖夫,也是那個年代三峽極具代表性的“交通符號”。


 

02

三峽纖夫

從寒來暑往赤身涉水,變旅遊風景

 

三峽江邊亂石嶙峋,牲畜根本無法立足,為保障這一江段的交通暢行,人力拉纖成為唯一的選擇。纖夫在三峽有近兩千年的曆史,劉世昭1991年到訪三峽時,依舊能見到這一群體的身影,並拍下藝術作品《空穀號子》。

 

Image

《空穀號子》

 

很多人或許知道這張照片拍攝後的轟動,卻未必知道這張照片拍攝前的故事。

 

“他們是貧困區的土家族,那裏民風非常淳樸

 

纖夫通常都是逆水行舟,逆水穿什麽褲子?在那個年代,一條緊身的尼龍遊泳褲,二十多元。

 

二十元是什麽概念?

 

即便家境殷實的劉世昭,也直呼“貴!”。他那時一個月工資才幾十塊錢,何況纖夫們那點微薄的收入,他們根本不可能買得起泳褲。

 

此外,長期在水上工作,衣服弄濕會增加身體阻力與負擔,同時也容易擦傷皮膚,導致感染發炎。

 

“所以,他們隻能裸體,冬天拉纖,江水刺骨,也得脫光。”

 

劉世昭坐船進山的時候,船上有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當地人。正在岸邊休息、赤著身子的纖夫,坦然地和她打招呼、聊著天。小姑娘習以為常,沒有絲毫扭捏或不適。

 

那一刻,劉世昭感覺這山裏空氣跟外麵不一樣,是那麽純淨。

 

不過,拍《空穀號子》並沒有預想的順利。因為,船上隻要有外人,哪怕是男人,纖夫也不脫。

 

劉世昭一番苦口婆心動員:“我是記者,負責客觀記錄你們真實的生活狀態,你們該怎樣就怎樣,不要因為我而改變。”

 

為了消除纖夫們的顧慮,他甚至自己脫光,站到河裏去拍。這才留存下纖夫們工作和生活的珍貴畫麵。

 

Image巴東縣神農溪內逆水行舟的船工,在沒有纖道時,用“借船過河”的方式到河對麵尋找纖道

Image對纖夫們來說,有時懸崖就是纖道

Image

船工們打開船艙蓋做午飯

 

隨著經濟發展、機動船的普及,纖夫這一古老職業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如今,三峽地區纖夫體驗項目仍作為一種文化傳承保留著。但性質卻早已變遷,纖夫們穿上專業服裝表演拉纖,成了一道旅遊風景,不再是為謀生或保障江上交通所需。

 

同樣因交通地位的變遷,逐漸向旅遊開發轉變的,還有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如果說三峽沿岸是因為交通而貧窮,那麽運河沿岸則是因為交通而富庶。


 

03

京杭大運河

沿岸城市興衰流轉

 

過去的京杭大運河相當於現在的高速公路,是極其重要的運輸要道,打通了南北交通,帶動了沿岸經濟與文化的交流、繁榮。

直到清代晚期,鐵路出現,黃河改道,運河阻塞,京杭大運河才開始走向沒落。現在,飛機、高鐵、汽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的興起,更是讓運河的通航意義,微乎其微。

“以後運河的主要功能,大概會是旅遊。”

與運河命運一起興衰沉浮的,還有沿岸的城市群。曆史上,運河沿岸城市地位普遍較高。比如山東聊城的臨清,過去是一個重要碼頭,鈔關、收稅都在那裏,地位不亞於省會。由於運河衰落,臨清也不複當年,現在隻是一個縣級市。

Image1981年的臨清運河渡口

自2014年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運河再次以“文化旅遊”的新麵貌,哺育著沿岸文化與經濟發展。

“有的小鎮都給騰空了,原來的居民已搬遷走,重新修了一個小鎮,然後招商引資。裏邊賣的紀念品,都是義烏產的,同質化嚴重。”

話語中,劉世昭難掩遺憾。他說,假如將原有特色保留下來,可能會更有生命力。

運河功能的變遷,僅僅隻是眾多變化中的一個小小切麵。重遊京杭大運河的68天,劉世昭眼前和腦海,閃過太多畫麵,它們仿佛在傾吐著改革開放以來的時過境遷。

1981年,改革開放在中國才步入第三年,一係列政策、舉措剛進行,成果待驗。那會兒騎行時,還沒有數碼相機。劉世昭帶了3台徠卡,4個定焦鏡頭,用了一兩百卷膠卷,拍下三五千張照片。

2016年,劉世昭想看看改革開放的成果。雖然這“成果”一開始便在他自己身上體現——換上了變焦鏡頭,數碼取代膠卷。人們已經習慣用“G”來計算圖片存儲空間

第一次出發前,與劉世昭同行的同事沈興大,為采訪前期準備的手寫資料,壘起一米多高,采訪時,大多時候需要拿著帶有國徽章的單位介紹信,有計劃地進行;第二次時,劉世昭僅用一部筆記本電腦便搞定所有資料,采訪也變成了時髦的自由行。

Image

1981年6月19日,劉世昭(右)和同事沈興大(左)從北京天安門出發,開始騎行京杭大運河

Image1982年12月25日,二人抵達本次行程終點杭州拱宸橋

 

Image2016年,劉世昭從北京恭王府出發,再度騎行京杭大運河

35年,不隻是劉世昭的騎行旅程,一條河流、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一代人,已徹底舊貌換新顏。


 

04

35年,換了人間

 

時隔35年,劉世昭鏡頭記錄下的,有消失、有新生,有滲透、有變遷……時代的縮影,在京杭大運河沿岸,可見一斑。

“記錄,對攝影人來說是最重要的,它將作為一種曆史的見證。”

?  融合 · 滲透  

改革開放以後,不同地區人員之間的交流增多、互動頻繁,許多東西也跟著相互滲透,涵蓋文化、飲食,方方麵麵。

 

劉世昭記得運河沿線滄州飲食尤為齁鹹。他和同事點過一份青椒炒肉絲,跟吃鹹菜一樣。而無錫那邊口味與滄州完全是兩種風格,很淡、很甜

 

“第二次去的時候,沒有這感覺了,口味差別沒那麽明顯。

 

而臨清人愛聽京劇,也是劉世昭覺得比較有意思的發現。

山東別的地方都習慣聽山東的呂劇、山東梆子,但是在臨清,去公園一看,一波一波的全是唱京劇。

“京劇唱得很正宗,和北京的沒什麽區別,不知道什麽時候帶過去的,根深蒂固了。”

Image2006年,山東臨清,公園裏唱京劇的老年夫婦

?  現代 · 國際 

河北的吳橋,是中國的雜技之鄉。當地村子裏,隨便問一個人,可能都能露一手兒。

第一次去時,大家都是在各自家裏、院子裏練功。現在那裏已經建立國際雜技學校,有了正規化的教學體係,學員甚至包括黑人、白人等外國人,前景與規模不可同日而語。

Image

1981年,吳橋自家院落練雜技的農戶

 

Image2006年,吳橋雜技學校裏,老師在指導學員練功

Image吳橋雜技學校裏的外籍學員

蘇州的滸墅關鎮,是中國的草席之鄉,劉世昭曾去當地手藝人家裏拍過他們織席子的場景。

2016年再次騎到小鎮後,發現以家庭為單位的手工編織,已經被現代化工廠、機器批量化生產取代。

賣席子的商家,生意也不比從前,因為夏天人們都用起了空調,不像過去睡覺離不了席子。

 

Image1981年滸墅關街頭賣草席的人群

Image1981年滸墅關編織草席的手藝人

北京通縣的燃燈舍利塔,曾經是地標建築。運河上的漕船,看到塔就知道,北京到了。而今在一眾高樓林立的大廈旁,昔日的燃燈舍利塔,黯然失色。

Image1981年,運河邊的燃燈舍利塔

Image

2016年,“蜷縮”在右邊不起眼角落裏的燃燈舍利塔

 

?  消逝 · 新生 

在時間的長河裏,消逝,在所難免。

無錫米市本是運河邊上的一大特色:一排碼頭,一間間隔開成各家的小碼頭,連著後麵一條小路,通往各個小碼頭老板的家,也就是米倉位置。如果有人買米,就從那兒拿出來裝船。

後來再到訪,那裏隻剩一塊“無錫米市遺址”的石碑。

Image1982年,無錫京杭大運河中的黃埠墩和河中的木船

常州曾經像蘇州一樣,運河兩岸“人家盡枕河”“水港小橋多”,這景象劉世昭第二次卻再沒遇見。因為常州運河拓寬,許多古橋需要遷移,其中不少還被拆走,售往外地旅遊景點。

Image1982年,常州古橋

然而,有的消逝,同時也孕育著“新生”。它隻是換種形式更好地適應當下的時代。

天津的海河河岸,是劉世昭在第一次騎行時意外發現的“戀愛聖地”。

一到傍晚,河岸每隔兩個水泥墩之間的欄杆前,正好都是一對戀人,形成了一個默契的私密空間。”

2016年再去,一看燈火輝煌,車水馬龍,橋修得很漂亮,成了旅遊區,沿岸排排佇立的人群,已變成遊客和市民。

 

Image1981年,傍晚海河邊的戀人們

Image2006年,海河邊垂釣的市民

同樣是天津運河段,沿岸的河西務鎮曾經有一種大油餅,直徑大概八十公分,很厚,一個油餅估計有一斤重。

過去運河邊的裝卸工、船工,沒那麽多錢,吃不起雞鴨魚肉,但天天幹體力活需要油水補充。油餅既便宜、油又多,成了他們的食物優選。

劉世昭再次尋訪漕運遺味時,油餅還在,隻是做法和吃法變得豐富多樣,不同從前

“油餅薄了,有的切成一條一條,搭配著烙完的大餅,整個拿著吃。有點像煎餅果子的吃法。裏邊有時候還卷點鹹菜。吃得再好點,就卷羊雜碎。”

油餅變成了一道日常小吃,不再是“特供”運河邊工人的果腹之食。

 

Image天津油餅

 

“35年這麽長的一個時間跨度,早就預料到會有很大變化。但是親眼目睹這種變化,還是出乎我的意料。劉世昭說,不管今日的京杭大運河,抑或三峽,呈現出怎樣的麵貌,這些變化,是遺憾也好,欣慰也罷,都是曆史的進程。

“身為攝影人,我隻負責客觀記錄,是非對錯,由後人評說。”

 

 

. 完 .

 

所有跟帖: 

這個劉世昭和劉世旭,劉世昕什麽關係? -月城- 給 月城 發送悄悄話 月城 的博客首頁 (57 bytes) () 08/27/2022 postreply 14:59:29

劉世旭是妹妹,劉世昕我不知道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38 bytes) () 08/27/2022 postreply 16:55:53

劉世昕是北京男籃的,應該也是這家的人 -月城- 給 月城 發送悄悄話 月城 的博客首頁 (107 bytes) () 08/27/2022 postreply 17:18:04

他們家有乒乓球台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7/2022 postreply 17:25:11

搞不懂這個 “人文攝影家” 的人文倆字,指的是什麽意思,人民文學抑或人生文化?。。。專門術語或詞語不能胡亂套用,嗬嗬。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7/2022 postreply 20:15:09

我的理解是與兩類攝影家區分:1)隻拍花鳥魚蟲的,2)隻拍商業婚禮和美女模特的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06:37:20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攝影家”屬於上述兩類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06:38:52

也是一種時髦說法,是一種記錄人和社會的攝影,其他還有靜物,風光,體育,人像攝影等等。 -笑薇.- 給 笑薇. 發送悄悄話 笑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3:48:43

你認識劉世昭? 你是誰? 那你認識劉夢華嗎? -笑薇.- 給 笑薇. 發送悄悄話 笑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3:19:35

鄰居,不熟,和劉世定稍微熟一些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4:22:33

北大劉世定、清華沈原,這兩位社會學教授都是我們胡同的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4:25:16

那個胡同的小學是北京最好的小學之一 -月城- 給 月城 發送悄悄話 月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6:48:40

他們兩個都和黃翔學攝影。那時他們兩個俊男俊女,很漂亮的一對。以為他們結婚了。 -笑薇.- 給 笑薇. 發送悄悄話 笑薇.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28/2022 postreply 15:32: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