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遷之死

來源: chufang 2022-02-20 08:16:1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979 bytes)

姚遷之死

Original 夢裏紹興 夏家少爺 2022-02-03 16:00

 

姚遷(1926—1984),南京博物院院長。

 

       翁萬戈是翁同龢的孫子,2018年,他一百歲生日的時候將183件文物捐給了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此事媒體報道以後,引起了輿論關注,覺得他不應該把中國的文物捐給美國。看網上的評論差不多一邊倒都是罵聲,覺得翁萬戈就是個賣國賊。

 

       翁萬戈的捐贈行為(實際國內他也有過無償捐贈)我無權評說,東西是他的,他又是美國籍,對於自己的財產他當然擁有支配權。

 

       但翁萬戈的這一行為,據我猜測,極有可能和姚遷的遭遇有關。

 

       姚遷是原南京博物院院長,1984年上吊自盡。

 

       姚遷的死,當時影響很大,特別是海外對此有不少報道。翁萬戈是江蘇人,又是收藏家,對家鄉南京博物院不可能不關注,對姚遷的死不可能不了解。

 

       盡管我沒有一手的資料,但我覺得這個猜測不是純粹的臆斷,是有根據的。

 

        姚遷是個學術型的館長,不是一個單純的行政領導。

 

       做博物院(館)的院長,第一責任就是守護好文物,保護好藏品。但如果製度不全,權力太大,遇到某些附庸風雅又有占有欲的領導,這個院長就很難當。

 

       故宮曾辦過一次展,展示被康生等霸占的原故宮的藏品。這說明,這些擁有權力的人,從來沒有把這些國寶當成國家的東西,而認為隻是自己家的倉庫,想拿回去就拿回去。

 

       姚遷在南京遇到的也是同樣的問題,江蘇省的一些領導,經常到博物院借有名的字畫回家去看。

 

       如果說康生他們的做法還在特殊時期,姚遷遇到的這些領導已經是改開後了。

 

       博物館的藏品當然可以看,但絕對不允許借回家看,這是基本的規定。但問姚遷借字畫的都是省級領導,姚遷沒辦法,隻能讓他們借。

 

       姚遷沒辦法阻止不讓借,但他覺得自己對這些藏品負有責任,所以他對每件被借走的藏品都做了記錄。記錄的內容就是借了哪件藏品,借多長時間,誰借的。

 

       姚遷就根據這個記錄到時去催。這個催一般都催不回來,催不回來,他還是催,催的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人家就不高興了。

 

       這種事,換個會來事的,也不一定是壞事。說不定還能給自己弄點好處,能到博物館借藏品不還的,當然不是一般領導,你假裝忘了,也沒事。

 

       可姚遷覺得這不行,這是他的職責所在,所以還是憋不住老是去催。

 

       領導當然也不能說姚遷的催討不對,也不敢說就不還了。他們覺得隻要把姚遷治住了,他就不會催了。

 

       要治一個人在體製內最好的方法不是生活作風問題,就是經濟問題。

 

 

       於是有人說姚遷生活作風有問題。調查就從生活作風著手。沒想到姚遷就是個書呆子,生活非常古板,平時循規蹈矩,把所有蛛絲馬跡查遍了,也沒查出生活有什麽問題。接著就查經濟問題。經濟問題也花了大力氣查,可還是沒查出問題,他一分錢的貪汙都沒有。

 

       本來這兩個方麵查實一點就可以把姚遷免了,也就沒人催這些藏品了,沒想到這兩個方麵都沒收獲。

 

        查處姚遷進入死胡同的時候,這些人發現了一個機會。

 

        有次南京博物院收到一件文物,由姚遷做了鑒定並講了鑒定的具體意見。當時博物院的一個工作人員做了記錄,後來寫成文章,感覺自己這方麵不是權威,就把姚遷的名字和自己放在一起去發表了。

 

       發表以後,這人才告訴姚遷,並拿出一部分稿費要給姚遷。姚遷感到很生氣,怎麽能不征求我的同意呢?還私自放了他的名字。

 

       這本來是一件前因後果很清楚的事,沒想到剛好有人要整他,這就成了整他的依據。理由就是姚遷剽竊他人的文章。

 

        從作風問題轉到經濟問題,從經濟問題轉到學術問題。

 

       這樣的領導,如果把這種聰明用到工作上,那是老百姓的福分,可惜他們用在了這種地方。此話扯遠,打住!

 

       此事在業內就是個笑話,可人家整人是真的,自然不在意是不是笑話。此事就被媒體報道出去了,說姚遷剽竊別人的文章。

 

       體製內的鬥爭是很殘酷的,姚遷當時和朋友說,他去醫院看病別人看他的眼光都不同了。

 

        為了徹底搞臭、坐實姚遷的剽竊行為,《光明日報》於1984年8月26、27日連續發表兩篇打壓姚遷的文章。題目是《南博院長姚遷以權謀私侵占科研人員學術成果》、《姚遷在執行知識分子政策方麵存在嚴重問題》,還配發了評論員文章《知識分子的智力成果不容侵占》。

 

       姚遷就在這巨大的壓力下,1984年11月8日選擇了上吊自盡,終年58歲。

 

       姚遷事件,不隻是業內震驚,海外也有許多報道,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給敵對勢力遞了子彈。

 

       當時為姚遷伸冤的人其中有個理由就是澄清姚遷的冤案,不要給反共勢力有話柄。

 

        姚遷事件最後在中央高層的直接關注下得以平反,1985年8月3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等媒體播發新華社發布的為姚遷平反消息。1985年11月18日,南京博物院為姚遷舉行追悼會。

 

        姚遷的反最後平了,可讓姚遷上吊的人,沒有聽到受公開的處理。

 

所有跟帖: 

應當反思一下,翁萬戈將183件文物捐給了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和克林頓在橢圓形辦公室亂搞是不是有關係? -passyi2- 給 passyi2 發送悄悄話 passyi2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02/20/2022 postreply 09:23:12

精辟,如果克林頓沒有亂搞,那可能捐給了華府的斯密斯博物館。 -chufang- 給 chufang 發送悄悄話 chufan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0/2022 postreply 09:42:07

那個江蘇省的高官是誰? 現在了, 還不敢說? -rogersune- 給 rogersun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1/2022 postreply 08:50: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