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圭選集》出版

來源: dudaan 2022-02-20 06:33: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8059 bytes)
 

 

 

華南圭選集:一位土木工程師跨越百年的熱忱
華新民  編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光明城

ISBN:978-7-5608-9960-2

頁數:560+插頁13

開本:16開

單價: ¥ 328.00

 

祖父已去世六十年,人不在了,但他曾經的夢想,由他自己或後人轉變為現實的夢想,則永遠地留在我腳下的土地上。

祖父是江蘇無錫人,他是在蘇州滄浪亭的中西學堂接觸到了西方社會的現代文明。1902年,上海的點石齋出版了祖父的譯作《羅馬史要》,就是他在這裏邊讀書邊翻譯的。這是中國第一次引進的介紹古羅馬曆史的讀物,之前已有海關總稅務司的譯本,但他認為翻譯得不好,便重新翻譯,那時他剛二十五歲。從祖父年輕時的這個舉動,我看到了後來貫穿於他一生的性格——不信權威,追求完美,思想沒有束縛。而這部古羅馬故事本身的情節也無疑震撼了他,讓他見識了國門之外的另一個世界。

然後祖父來到北京的京師大學堂就學,又於1904 年和若幹位同學一起,被清政府送到法國留學。到了巴黎,他認準的學科是土木工程,但在準備入學考試期間,卻首先著手翻譯了當年法國小學的一本教科書《公民教育》,因深知單憑科技救國是不夠的,他甚至等不及回國後出版這部譯著,就急忙先把其中一個章節——法國1789 年的《人權宣言》,自巴黎投到上海的《申報》上發表了。

 

 

不過,科技救國依然是祖父的主要誌向,對此他也同樣不想再等待。在巴黎的課堂上吸收的知識,他要立刻傳輸給遙遠的祖國,於是就和一位中國同學一起,共同在1908年撰寫了《工程學教科書》,寄到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涉及代數、鐵路、水力和幾何等。在那個年代,相關現代科技知識的,大學裏主要是外文的教材,鮮有中文的。

 

 

1911年,祖父歸國了,還帶回在巴黎相識的波蘭籍祖母,他們將長久地居住在北京的胡同裏。自此祖父終於能施展自己的抱負了,他幾十年中活躍在不同的領域中:鐵路、房屋建築、橋梁、水利、市政建設,時而在一線指揮具體工程,時而參與製定規則,時而著書並教書。祖父的各種著作,本都存於家中的地下室裏,後來卻在亂世中散失。感謝互聯網,讓我逐漸找到了它們的藏身處,在某一個圖書館或某一個檔案館裏。我於是看到1912年的《法國公民教育》、1916年的《鐵路》和1919年的《房屋工程》等,以及不同期刊上的文章,都屬於相關領域最早期的著述。還有昔日的媒體報道和公文,也記載著他的活動軌跡。通過泛黃的紙張和工整的墨跡,我和祖父隔空對話了,開始熟悉他,以及一個此前我並不甚了解的時代。翻閱著幾百萬字的心血,我被感動了,從中挑出些許,編出這部選集,獻給讀者。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近代科技和理念強國的先驅之一,華南圭先生在鐵路建設(如《中國鐵道改良述要》《鐵道泛論》),西式房屋工程技術和設計方法的引介(如《房屋工程》節選、《堿地之房屋》),市政建設(如《玉泉源流之狀況及整理大綱計劃書》《北京東郊具體計劃》)等文章中均表達出深刻的見解。另外還有針對不同領域的開創性的相關製度改革的建議(如《擬組織工程學會啟》《改良文字會之緣起》《交通員工養老金條陳》)都構成了近代曆史上的重要貢獻。

華南圭先生著述頗豐,本文選由其孫女華新民選編和組織,從大量文獻中進行搜尋,收錄了華南圭先生在以上幾方麵的代表性文字,另外還有譯著序言等。全書正文內容共分為六大部分:第一章為城市市政建設篇(以北京、天津為主);第二章為中國交通工程篇;第三章為中國工程師社團篇;第四章為房屋建築篇;第五章為其他文章,包括新技術、新發明的介紹、譯著序言等。附錄部分整理了華南圭先生年表、著作列表,以及華南圭主持擬定及參與擬定的部分規章。行文無不透露出企盼一個更美好中國的赤子之心,今天讀來仍令人感懷。

本書所展現的近代史料也向我們開啟了不曾被留意的近代中國鐵路建設和城市建設的一些方麵,大到鐵路、公路路網、古跡保護等,小到為北平長安街命名、家庭衛生小工程、自動電話機等,不僅對專業讀者有幫助,更讓大眾讀者了解近代中國發展的各方麵,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和人文價值。

 本書所收錄文章原文均為繁體字,包括大量手稿,本次出版將繁體字轉為簡體字,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去對照和查證,為讀者呈現一個方便閱讀的版本。華南圭先生文筆優美,即使專業內容的呈現也並不枯燥。編者所選錄的文章,部分是華南圭先生針對實事的有感而發,更讓讀者感受到先輩的嚴於律己、啟迪民眾、科技強國之情。

 
作者簡介
華南圭1877-1961
字通齋,生於江蘇無錫蕩口鎮。曾就學於江蘇高等學堂和京師大學堂。1904年公派留學法國,修土木工程,獲工程師文憑。1911年歸國後,通過學部留學生考試賜工程進士出身。先後任交通部技正、京漢鐵路和北寧鐵路總工程師、北平特別市工務局局長、天津工商學院院長和政權更迭後初期的北京都市計劃委員會總工程師等職。並在幾所學校任教。出版近三十部著作,大部分作為民國早期大學教材,涉及鐵路、房屋工程和市政工程等,並有譯作數部,關係人文曆史和小說。另外還發表過上百篇文章。本選集的作品,時間跨度為1902年至1957年,一支筆穿越三個時代。
 
華新民(編者)
華南圭孫女,散文作家,曾著有《為了不能失去的故鄉—一個藍眼睛北京人的十年胡同保衛戰》,法律出版社,2009年。
 

名家推薦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一個樣式雷營造世家,其數代家族成員曾經為帝都北京的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眾卻少知,20世紀還有一個華氏世家,他們就是祖父華南圭、兒子華攬洪和孫女華新民,他們祖孫三代或殫精竭慮,或忍辱負重,也為這座世界曆史文化名城的現代化和遺產保護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眾所周知,晚清中國曾經出現過詹天佑這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民國中國曾出現過茅以升這位傑出的橋梁工程師,但眾卻少知,華南圭的貢獻比他們更全麵:他在民國建立之初,就曾供職於詹天佑擔任部級最高技術專家(技監)的交通部,並擔任該部路政司的最高技術專家(技正),之後又曾任中華工程師學會總幹事、副會長、北平市工務局長、天津工商學院院長、中國營造學社社員,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總工程師。由華新民女士為祖父編輯的這本文集就是這位傑出的交通和市政工程師、工程教育家和中國現代工程界的傑出先驅之一,為祖國的交通和城市現代化,以及工程學科的建設與發展所做重要思考的部分結晶,也是中國一代現代工程先驅實踐科學救國理念的極佳明證。

——賴德霖,(美)路易維爾大學教授

 

中國的現代性轉型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全方位轉型,建築、民居、市政、交通的變化,凝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變化於一體。華南圭先生清末留法學習土木工程,回國後在不同領域任要職,負責城建、規劃、交通,他的思考與分析,有理論有實踐,有傳統有現代。從中可以讀出時代的心聲,也可以讀出轉型期一代知識人的知識結構、思想理路與情感曆程。

——雷頤(曆史學家)

 

華南圭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謀略大師,策劃大師。他提出的中國鐵路發展十五經、十四緯的建設設想,非常全麵,非常細致周到,包含了連同外蒙古在內的中國當時版圖上所有地區的鐵路規劃,在清末民初時代,幾乎可以說是無出其右的。本人略知清末郵傳部於1906年、北洋政府交通部1913年,曾做過幾縱幾橫的鐵路規劃,但如此詳盡全麵的規劃設想,本人是第一次見到。這和現代中國鐵路六縱六橫、八縱八橫等發展規劃,也多數不謀而合。華先生並且籌劃在鐵路發展之外,要重視公路的發展。如同人體之脈絡,“宜於經營全國鐵道時,兼設全國馬路(公路),且宜於鐵道未完成之前”,這和近年國家所強調的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係的規劃也是完全吻合的。

—— 姚世剛 (鐵路史誌專家)

 

 

所有跟帖: 

華南圭第一本書的自敘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178 bytes) () 02/20/2022 postreply 06:44: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