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來源: williamsteng 2021-05-30 08:44:3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5545 bytes)

原創:每日一段曆史

導讀

  • 1942年10月,蘇德兩軍拚死角力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如火如荼;
  •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預言了蘇德戰場關鍵一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結局;
  • 厲害的是,毛主席不僅料到了結局,連蘇軍的反攻方向都猜對了;
  • 在全世界屏住呼吸,靜待戰役結果的時刻,《解放日報》慷慨斷言:這將成為二戰的轉折點!

毛主席的戰略眼光竟如此深遠,且讓本文為您從頭道來!

一、蘇德戰爭和二戰的焦點集中在斯大林格勒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集中190個師的550萬大軍,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蘇德戰爭爆發。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希特勒與德軍高層研究作戰方案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紅軍對德軍的閃電戰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僅僅在戰爭頭三個月,僅被俘就超過200萬人,到1941年10月,德軍已經直逼莫斯科城下。

在紅軍的頑強防守下,德軍遲遲不能占領莫斯科,隨著異常致命的冬季來臨,德軍陷入困境。1942年1月,蘇軍發動反攻,擊潰德軍50個師,將敵人從戰線上擊退200-300公裏,挫敗了德軍的攻勢。

在莫斯科戰役中英勇的蘇聯紅軍擊敗了德軍,粉碎了納粹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然而希特勒雖然遭到局部的失敗,總體實力卻沒有遭到太大的損傷,德軍仍然處於戰略主動。

希特勒仍然在調兵遣將,希望在戰爭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942年7月,希特勒再次命令其精銳的第6集團軍,會同整個南部戰線的約100萬德軍,從南北兩個方向對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實施夾攻。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法國投降後希特勒在巴黎凱旋門閱兵

隻要占領斯大林格勒,德軍就可以獲得豐富的高加索石油資源(當時高加索擁有全蘇聯74%的油井),同時威脅到西亞和中東,進一步打通亞歐交通線,實現其從東麵迂回北非的可怕戰略意圖。

在希特勒的戰略考量中,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即流經斯大林格勒的伏爾加河是蘇聯重要的航運通道,每年通過這條河流運輸的石油達900萬噸,其他物資達2100萬噸!

一旦控製斯大林格勒,就相當於扼住了斯大林的喉嚨,使得蘇聯的坦克、飛機、汽車無法開動,戰爭難以為繼。

因此,納粹德國對於斯大林格勒是誌在必得的。而在哈爾科夫戰役中遭到嚴重失敗的蘇聯紅軍,此時隻能拿出約16萬兵力用於保衛斯大林格勒。

從7月17日雙方在斯大林格勒爆發地麵戰鬥開始,戰事的規模很快超出了兩軍統帥的預期,雙方先後投入了近500萬兵力卷入斯大林格勒的血肉磨坊。戰鬥的激烈程度已經超出了人類曆史上曾經有過的頂點!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希特勒的野心

在戰役最慘烈的階段,僅僅在斯大林格勒城內,作為進攻一方的德軍每天傷亡在3000人以上,而蘇軍的傷亡更在此之上。戰役期間,蘇德兩軍平均每天合計的傷亡人數竟達1萬人!

抗日戰場上最激烈的淞滬會戰曆時三個月,日軍傷亡8萬,國民黨軍傷亡30萬,雙方平均到每天的傷亡合計為近4200人,這已經是非常恐怖的傷亡數字了,但與斯大林格勒相比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德軍在斯大林格勒前線投入了7000門大炮,隨後逐步增加到10000多門,消耗的炮彈達600多萬發,而蘇聯紅軍則投入了15000多門大炮,發射了730萬發炮彈。

1300多萬發炮彈把斯大林格勒化為一片焦土,而淞滬會戰中日軍發射的炮彈才30萬發,國民黨軍打的炮彈數更是遠遠不及,可以說,這場戰役已經超出了當年中國人對戰爭強度的認知。

此時,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焦點集中在蘇德戰場,而蘇德戰場的焦點集中在斯大林格勒。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1942年8月德國摩托化部隊渡過頓河

遠在幾千裏之外延安窯洞裏的毛主席,自然而然地也將注意力放在斯大林格勒戰場,盡管延安位置偏遠,消息滯後,但他仍密切地關注著斯大林前線的任何變化。

二、勝負難分的斯大林格勒戰場

1942年7月底,經過加強後的第6集團軍近30萬兵力,400多輛坦克,5300多門各種火炮直撲斯大林格勒。

此前,德軍幾乎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了集結在頓河河曲的蘇聯紅軍,在他們的想象中,消滅在斯大林格勒的紅軍兩個集團軍簡直是小菜一碟。

在一開始就掌握了斯大林格勒製空權的德國空軍把蘇聯紅軍的鐵路運輸阻隔在斯大林格勒以東250公裏以外,這使得紅軍對斯大林格勒的兵力和給養補充異常困難。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在斯大林格勒上空的德空軍BF-109“梅塞施密特”戰鬥機

當時,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有1200架作戰飛機,其中包括性能明顯領先於蘇聯空軍的福克沃爾夫FW-190A和梅塞施密特ME-109F戰鬥機,它們對蘇軍的運輸卡車進行了毀滅性打擊,這使得紅軍成編製地向伏爾加河方向運輸部隊已不可能。

蘇軍對斯大林格勒第62集團軍的拚死支援形同添油,在戰役期間,先後有24個步兵師,7個獨立旅和大批特種兵加入第62集團軍,但這個集團軍的總兵力從來沒超過6萬人。

德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擊,盡管如此,7月底德軍仍然殺過頓河,使得斯大林格勒直接暴露在其攻擊鋒芒之前。

由於希特勒錯誤地估計了形勢,分散了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兵力,使得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到8月19日德軍重新恢複進攻時,守城的紅軍實力已經大大加強。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1942年8月在斯大林格勒城郊的德國裝甲部隊

此時德軍也遭到了重大困難,坦克和車輛油料不足的問題再次顯現,這使得缺乏裝甲部隊的德軍攻擊威力大減。

隨後兩軍開始在伏爾加河西岸的斯大林格勒城郊反複拉鋸,通往伏爾加河的每一米道路都鋪滿了雙方的屍體。

9月14日,德軍從城北突入斯大林格勒市區,對蘇軍來說最艱難的時刻到來了。9月25日,德軍占領了市中心,三天後衝進了北部工廠區。

在斯大林格勒城內的製高點馬馬耶夫崗,雙方來回爭奪數次,一天之內的傷亡就達一萬人。但到了9月29日,高地仍然在蘇軍手中。

雙方都花費了吃奶的勁,從9月底到10月初,德軍向斯大林格勒補充了20萬部隊,而蘇軍除了補充6個師以外,還將掉隊人員、工人分遣隊和能拿得動武器的市民全部編入了守軍。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1942年10月,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的德軍

盡管如此,到10月9日,蘇軍的守城兵力還是隻有5.5萬人,而德軍仍在一米一米地將市區占領,每一幢樓都要經過不止一次的激烈爭奪,直至最後化為廢墟。

在激烈的巷戰中傳出了一句名言“我們已經占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裏”。

在可以預見的時間中,丘吉爾、羅斯福等西方領導人對戰役的前景並不抱樂觀情緒,1942年8月丘吉爾訪問莫斯科,直接向斯大林表示:盟軍不具備1942年在歐洲登陸的條件。

更可惡的是丘吉爾還表示,根據《租借法案》對蘇聯的援助由於受到德國海軍潛艇的襲擾,到1943年1月都不可能恢複。

對英國人坐觀成敗感到惱火的斯大林破釜沉舟,下達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

沒有上級的命令,不得後撤半步。無論他是連長、營長、團長、師長、政委,隻要是在無上級指揮官的命令情況下擅自撤退,他就是叛徒,他就要被當作祖國的叛徒而受到處理。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死戰不退

就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如火如荼,勝負難分的緊急關頭,1942年10月12日,延安的《解放日報》刊登了一篇毛主席專門撰寫的社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發表時原名《紅軍的偉大勝利》),社論說:

在這四十八天中(指從8月23日蘇軍渡過頓河河曲到10月12日這段時間),這個城市每天的勝負消息,緊係著無數千萬、萬萬人民的呼吸,使他們憂愁,使他們歡樂。

與丘吉爾大肆吹噓阿拉曼戰役的“輝煌勝利”相比,這篇社論開創性地評價道:

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曆史的轉折點。

阿拉曼戰役從1942年10月底打到11月初,一共打了11天,盟國和軸心國雙方傷亡合計7萬多人,損失坦克和裝甲車800多輛,大炮360多門,飛機180架,軸心國軍隊損失的5萬多人中,有3萬多人是意大利軍隊。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毛主席在延安寫作

就阿拉曼戰役這樣的傷亡和裝備損失程度,還不夠在斯大林格勒打3天的!與在斯大林格勒的損失相比,德軍在阿拉曼的失敗簡直是九牛一毛。

毛主席在這篇雄文中做出了這樣的結論:戰爭的第三階段快要結束,今年冬季開始的第四個階段,將是希特勒走向死亡的階段。

根據毛主席的分析,在1942年6月發起的夏季攻勢中,希特勒鑒於去夏分兵(指1941年夏季)的失敗,集中他的兵力向著南線。

這一部署尚屬於明智,然而希特勒在戰役的中途,又想要“東斷伏爾加,南取高加索”,一舉達成兩個目的,仍然分散了他的兵力。

對於希特勒這種野心與實力不相稱的愚蠢做法,毛主席形象地比喻道:這就是“扁擔沒紮,兩頭打塌”,因此,納粹德國必將陷入目前的絕路。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毛主席給幹部戰士講話

這篇社論還給希特勒的命運提前下了結論:10月9日以後的希特勒,將隻有死路一條好走了。

希特勒如果看到《解放日報》,一定不喜歡這個“預言”。

三、頓河南岸:第6集團軍的軟肋

在斯大林格勒的戰事曠日持久使希特勒憂心忡忡,再一次命令德軍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城市。

1942年10月14日,德國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將軍奉命調集5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向斯大林格勒城北工廠區發起衝擊。

經過5個多小時你死我活的拚殺之後,德軍突破了拖拉機廠防線,殺到伏爾加河邊。蘇聯紅軍第64集團軍司令員崔可夫將軍後來寫道:“10月14日將作為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為血腥、最為殘酷的一天而被載入史冊。”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後來成為蘇聯元帥的崔可夫將軍(左二)在斯大林格勒的指揮部

此時,斯大林格勒的局勢對蘇軍而言已非常不利:德軍占領了全城80%的麵積,並且將蘇軍第64集團軍沿伏爾加河分割為兩個狹長的防守區域,從態勢上來說有利於德軍分割圍殲。

希特勒和德國最高統帥部所真正擔心的是,在斯大林格勒以北,頓河西岸德軍的側翼兵力空虛,極易成為蘇聯紅軍反攻突破的缺口。

當時,損失慘重的德軍已經把所有的機動兵力都集中在斯大林格勒突擊方向,在其西北麵的頓河方向數百公裏的防線上隻有其附庸國的3個集團軍,一旦紅軍集結大部隊從頓河南下,則德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處境。

希特勒並非不知道這一潛在的危險,但他依然偏執地認為德軍能夠在冬季來臨之前占領斯大林格勒,然後再從伏爾加方向抽調兵力來加強他薄弱的左翼防線。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最終蘇軍從頓河西岸突破了德軍的防線

盡管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將軍早已經指出了德軍存在的致命漏洞,而盲目自信的希特勒反而免去了哈爾德將軍的職務,由更加聽話的蔡茨勒將軍代替。

這再一次暴露了希特勒性格中的弱點,總想著雙管齊下、麵麵俱到,但最終是雞飛蛋打,兩頭落空。

其實,希特勒和以布勞希契、蔡茨勒為首的國防軍的老軍官們之間的矛盾久已存在,1942年初,當斯大林在莫斯科發動反擊時,所能動員的紅軍兵力比前線的德軍還要少50萬。

但德國陸軍司令部的主要負責人卻被紅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嚇破了膽,忙不迭地命令德軍放棄構築的堅固工事,立即撤退。

如果不是希特勒撤掉了布勞希契的陸軍總司令職務,自任陸軍總司令,並命令德國中央集團軍立即就地組織防禦,打退了紅軍的追擊,那麽德國中央集團軍在1942年春天就已經消失了。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在斯大林格勒廢墟中手持蘇製波波沙衝鋒槍的德軍士兵

因此,希特勒實際上已經不再信任陸軍部的頭頭腦腦們了。他所堅信的是,蘇聯紅軍尚不具備充足的兵力和兵器發動全麵反攻,即使實施了反攻,也隻不過是試圖從頓河方向給第6集團軍施加有限的壓力而已。

就這一問題,毛主席看得比希特勒更加清楚。他在同一篇社論中指出:

在蘇德戰線,距冬季不到一個月了,他(指希特勒)須趕快轉入防禦。整個頓河的以西是他的最危險的地帶,紅軍將在這一帶轉入反攻。

判斷紅軍即將在冬季轉入反攻,這本身並沒有什麽了不起,當年拿破侖入侵俄國,也一樣慘敗於俄羅斯的冬季,況且上一年冬季紅軍就在莫斯科發動反攻,打垮了德軍對莫斯科的攻勢。

厲害的是,毛主席以超人的戰略眼光看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局的未來,即紅軍將從頓河以西給德軍致命一擊。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毛主席翻閱報道蘇德戰爭情況的消息

更加厲害的是,即使在斯大林的計劃中,頓河以西也並不是首選的突擊方向,他所確定的初步反攻方向是沿著頓河實施南北對進,向心夾擊德軍,而不是從頓河以西實施大縱深迂回。

應該說,當時任蘇聯紅軍最高副統帥的朱可夫和紅軍總參謀長的華西列夫斯基將軍的觀點與毛主席接近,作戰意圖也更為龐大,他們所想的遠不是擊潰或者擊退德軍,而是將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德軍包圍一舉殲滅。

這也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傷敵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英雄所見略同啊!

最後,斯大林接受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將軍的意見,決定從頓河以西向南發動迂回攻勢,包抄德軍的後方!

作為統帥,毛主席的比希特勒的偏執和僥幸可高明得太多了。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斯大林格勒的紅軍實際指揮者朱可夫元帥

四、毛主席的知己知彼和德軍的末日

10月14日、16日,毛主席又連續發表兩篇社論,即《曆史教訓》和《評柏林聲明》,再次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前景做了精準研判,而這時候正是斯大林格勒局勢最為危急的關頭。

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已經接近精疲力盡,而蘇聯紅軍的許多師隻剩下幾百人,團隻剩下幾十人了。

然而,毛主席明確地指出,法西斯德國已經逐漸喪失戰爭的主動權,並開始由攻勢轉向守勢,這是由四個重大變化共同決定的。

第一,不像1942年春天德軍的精銳部隊尚保存了一大部分,如今其生力軍已經在高加索方向的攻勢中消耗殆盡。

希特勒的舊軍隊是疲敝不堪了,精銳部分已經耗完。他的人力資源與軍備資源即使再搜括,也不能組成一個像樣的攻勢了。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蘇軍火箭炮猛轟德軍

第二,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遭到慘重失敗,已經不可能如希特勒所希望的牽製美英。1942年6月7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取得大勝,並於8月7日開始在瓜島大舉登陸。

與日本的日薄西山相比,美國海、陸軍的實力卻大大加強了,截止1942年8月,美軍共建造和下水了104艘航空母艦,美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遠超日本聯合艦隊,其在歐洲方向的備戰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第三,隨著日本海、陸軍在太平洋戰場陷入一場毫無勝利可能的苦戰,以及在中國戰場陷入泥潭,日本帝國主義已經無法給德國法西斯任何實質性的支援。

第四,由於德軍在東線戰場的進攻失敗,以及美英等盟國在歐洲戰場實施反攻的意圖越來越明顯,軸心國集團內部開始爆發了嚴重的爭吵和抱怨。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二戰中美國海軍下餃子一般的航母艦隊

在《評柏林聲明》中,毛主席意味深長地說:德國與意、羅、匈、芬以至日本間的關係有大鬧別扭的趨勢,意大利甚至有倒戈的危險。

果然,在毛主席做出預言後一年不到,隨著1943年7月盟軍在西西裏登陸,7月25日意大利即爆發了政變,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政府倒台,隨即意大利宣布向盟軍無條件投降,10月13日向法西斯德國宣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毛主席對戰爭的判斷已經超越了戰爭本身,延伸到了戰爭的本質:政治、經濟、外交,還有最重要的人心。

由於蘇聯最高統帥部對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保密工作做得天衣無縫,直到11月中旬德軍都不知道紅軍將會從哪裏實施反擊。

在11月11日最後一次攻勢後,納粹德國以60多萬人,1000餘輛坦克,2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1400架飛機的代價基本控製了斯大林格勒市區,但市區雙方激烈的巷戰仍然在繼續。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被德軍遺棄在斯大林格勒城外的裝甲車輛

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實施“天王星行動”,西南方麵軍3個集團軍的18個師在2個空軍集團軍的掩護下從斯大林格勒西北方向渡過頓河,向德軍側翼猛攻。

此時,距離毛主席發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等三篇文章,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由於紅軍西南方麵軍裝備了大量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故在一天之內即摧枯拉朽般打垮了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的防禦,此時德軍發現蘇軍正在北麵發動龐大攻勢,但為時已晚。

11月23日,僅僅在“天王星行動”發起四天之後,西南方麵軍和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在卡拉奇會師,形成了約1500平方公裏的對德國第6集團軍的包圍圈。

盡管希特勒命令曼施坦因元帥的頓河集團軍群奮力救援被圍的德軍,但在蘇軍的空中優勢和強大的地麵阻擊下德軍遭遇慘敗,到12月27日這一解救行動宣告完全失敗。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希特勒與曼施坦因等人研究作戰方案

1943年2月2日,被包圍的德國第6集團軍全部被殲滅,斯大林格勒戰役以蘇聯紅軍取得完全勝利而結束。

毛主席,厲害啊!

有意思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之後,丘吉爾和羅斯福立即向斯大林發來賀信,丘吉爾稱:“這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羅斯福的賀信更讚之為“史詩般的戰鬥”,是“同盟國反侵略戰爭的轉折點”。

實際上,美英領導人並不是心甘情願地向斯大林致賀,而是蘇聯紅軍的強大實力令他們感到震驚、佩服,甚至畏懼。

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即在國際政治中隻有實力才是最硬的道理,隻有拳頭硬才能贏得其他人的尊敬。

毛主席提前四個月判斷斯大林格勒戰役結局,《解放日報》成神預言

毛主席: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正因為毛主席最深刻地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後他毅然決定“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為新中國開創70年和平發展局麵,以一窮二白的家底粉碎超級大國給新中國施加的枷鎖,為飽經苦難的中華民族逆天改命。

當我們年齡漸長,越了解毛主席和他的思想,才越心甘情願地佩服毛主席的偉大。

所有跟帖: 

應該貼出毛主席當時預言的全文,讓大家去判斷。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30/2021 postreply 09:14: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