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u: “美國60%以上種的都是中國雜 交水稻”

來源: yzout 2021-05-23 20:38: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862 bytes)

“美國60%以上種的都是中國雜 交水稻” 

2021年5月22日,“雜 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長沙逝世。數十年間,袁老牢守初心,在田間地頭鑽研雜交水稻技術,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還立下“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貢獻力量”的宏誌。而今,袁老和他團隊培育的雜 交水稻優種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等國生根發芽,中國稻香遠飄四方。

大米的全球化進程不僅是袁老心之所係,也是世界大米曆史的重要篇章。不如讓我們一同走入曆史,管中窺豹,以17世紀至“二戰”結束期間美國的水稻種植傳統為切口,感受“世界的大米”,以此緬懷袁隆平院士,致敬這位傳奇老人的世界性、曆史性貢獻。

美國稻米緣起:來自印度的種子

《袁隆平傳》記載:1980年3月,美國圓環種子公司代表訪問中國。這家農業龍頭企業此行的重要目的,是向中國水稻專家“取經”。於是,我國第一項農業專利技術——雜 交水稻,也成為了改革開放後首個走出國門的“中國農技”。當年5月,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又遠赴太平洋彼岸,向美國同行傳授技術,培育出了最高比美國良種田增產79%的“中美雜 交水稻”。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美國水稻專家一起研究超級雜 交水稻 視覺中國 圖

美國人種水稻嗎,他們為何會如饑似渴地求取中國雜 交水稻技術?這一切都要從三百多年前水稻引種入美利堅說起。

美國大米基金會與美國農業部(USDA),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和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緊密合作,將強化大米完全納入美國糧食援助計劃 美國稻米協會圖

1685年,查爾斯頓居民亨利·伍德沃德自約翰·瑟伯船長手中獲得了一小包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水稻種子。據農史學者考證,這包水稻種子極有可能源出印度地區。伍德沃德於1666年遷來美洲,他在打理自家莊園的同時,也兼任過殖民地法庭的印第安語翻譯。緊隨伍德沃德,殖民地農資商又從全球各地搜來多個水稻良種。

17世紀,南卡羅來納州的女 奴隸種植水稻 unf.edu圖

至1690年代,早期美國水稻業的種質資源已較為充足。1691年,彼得·傑拉德成功研發出一種“脫穀機”,並獲頒南卡羅來納州專利許可,這為殖民地水稻業的初期產業騰飛奠定了重要基礎。自1698年起,南卡羅來納州開始對外售賣稻米產品,貿易量連年遞升。

南卡羅來納州大米 資料圖

為何水稻會成為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及其他類似地帶的農業寵兒?

1903年,經濟學家克納普對水稻在美國種植的地理背景分析道:“大西洋、墨西哥灣沿岸有大片若無徹底排水及通風就無法開展農事的土地。但是這種排水係統價格太過高昂,且美國人不能容許如此廣大的地區繼續零產出。既然排水係統過於昂貴,那麽關鍵就在於找到現有條件下也能欣欣向榮的作物——水稻正是為數不多的,能在酸性、濕度過大土壤中生長的穀物。”

治水是美國水稻業崛起不可回避的議題。大約在1750年,種植園主麥肯·約翰斯通研製了一套阻鹹引灌的水利設施。美國農史學者普遍承認約翰斯通這套複合水利係統的巨大價值,盛讚“它為水稻種植開辟了數千英畝的新天地,並極大地改善了耕作方法與產量。”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海潮已得以有效阻隔,但由於種植區大部分位於颶風影響範圍內,17至19世紀美國水稻業仍會苦於風災襲擾。1822年,一場猛烈颶風登陸恰逢卡羅來納、佐治亞等產地的水稻收獲季,結果颶風“摧毀了收獲季以致顆粒無收”。

稻米種植的勃興深刻改寫了稻作區美國人的生產生活。得益於密西西比河流域水稻業的發展,一些周邊城市的相關產業被充分帶動,形成了“米賜繁榮”的發展局麵——1860年代前後,新奧爾良市的碾米業急速擴張,很快便覆蓋了周邊產區,其產值在當地農業經濟裏貢獻極為突出。

而到了19世紀中後期,米飯已成為路易斯安那人較重要主食選擇。與此同時,在其他水稻產區亦可見到規模不大的農業經營者把稻米列為家庭日常飲食。另一麵,稻米在改寫美國稻作區麵貌之際,也深受社會經濟要素調整帶來的產業衝擊。比方說曾經美國稻米的主產區南卡羅來納、佐治亞在1880至1900年間便快速沒落,代之而起的是綜合要素配置更優的路易斯安那、得克薩斯、阿肯色等州。

美國水稻多維巨變:機械化的突進

水稻業機械化推動美國水稻業在19、20世紀之交發生多維度劇變。

19世紀美國水力碾米機 資料圖

美國農史學界公認,1885年前後,部分持改良主義觀點的路易斯安那稻農意識到“東方國家,譬如中國或日本那種勞動密集投入的水稻種植模式並不適合美國——美國根本無法提供像東方世界稻米區那般充裕的勞動力。”於是,一場機械化稻作革命開始醞釀:1884年,美國稻作曆史上首台捆紮機運抵路易斯安那。

這台原本用於小麥業的機械在南方稻田裏掀起了一場“工業革命”——嚐到甜頭的農民紛紛采購機械化設備:1888年,威廉·迪林領導他的企業成功創製出服務水稻業的收割機、蒸汽脫粒機,令美國水稻業真正跨入機械時代。

當20世紀來臨,美國稻作區密集分布的墨西哥灣沿岸地帶勘明了大量石油儲藏,采油井如雨後春筍般布滿各地。一戰期間,加利福尼亞的水稻種植業乘勢崛起。當地最早的商業化水稻種植出現在1912年,而到短短五年後,戰爭帶來的巨大機遇就促使稻米出口成為了加州經濟的一抹亮色。

1910年代美國農民駕乘機械修整備耕的水稻田 美國國會圖書館 圖

20世紀頭20年裏,美國對本土水稻貿易嚴加保護,開出了極優惠的每磅2美分稅率。低稅利好使美國大米在麵對“英屬印度、日本、中國勞工階級”這類目標客戶時,亦能凸顯價格優勢,從而刺激著美國稻米產品出口不斷增長。

1930年代路易斯安那農場勞工正在收獲水稻 美國國會圖書館 圖

1938年路易斯安那工人正在進行大米拋光作業 美國國會圖書館 圖

大蕭條期間,美國水稻業如同其他農業一般,遭受了巨大挫折,部分地區稻作陷入短暫沉寂。“二戰”結束後,經濟複蘇期的世界大米市場逐漸回暖,美國稻農陸續找回了大蕭條奪走的生機,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秧重新旺盛生長。

阿肯色州東部側翼的水稻田 DLEWIS33/GETTY 圖

1949年,阿肯色師範學院的瑪麗·希勒曼遊覽了本州元氣複蘇的稻作區,感覺到:“仲夏的陽光照耀著鬱鬱蔥蔥的稻田,水壩沿邊和籬笆四周開滿了野花。那些水壩呈‘之’字形,用以儲蓄稻田灌溉用水。水稻種植戶舒適的居所被保養良好的草地包圍著,馬和牛在上麵吃草,成群的小雞以及幾頭喂得肥壯的豬,正待在一旁的穀倉裏……”

“美國60%以上的稻田,種的都是我們中國的雜 交水稻”

當今美國廣泛種植的雜 交水稻,與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不解之緣。1988年,袁隆平院士在一篇論文裏談到:“現在中國已廣泛地應用於生產的水稻雜 種優勢,是美國的瓊斯在1926年首先報道的。”幾十年間,雜 交水稻界曆經劇變,美國科學家的發現被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成了可資美國農業借鑒的“法寶”。

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例雜交水稻外贈便是捐給美國企業——1979年,中國農業部向美國油氣勘探生產公司西方石油公司贈送了1.5公斤雜交水稻種子,這些代表中國“走出去”的雜 交稻,其產量要比美國地方品種高33%以上。1980年代以來,美國水稻業持續看好並積極推廣中國雜 交水稻。1980年3月,美國又從中國引進“南優2號”、“南優6號”、“威優6號”、“四優6號”等4個雜 交水稻品種,試種效果頗為良好,被美國農民驚呼為“東方魔稻”。

2020年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堿地水稻基地收獲水稻 瞭望/徐欽攝

此後在1986、2000、2002年等年份,美國政府又積極跟進,準許企業自中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機構引進了多個雜交水稻前沿品種。據報道,截至2009年,美國雜交水稻種植區產量比常規稻種區平均增產25%,極好地造福了美國稻農。值得一提的是,憑借傑出的雜交水稻研究功績,袁隆平還在2006年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這充分反映了美國科學界,也包括美國稻農等受惠群體對袁隆平的信任和感謝。

2019年,袁隆平院士在一場活動上透露:“現在美國60%以上的稻田,種的都是我們中國的雜交水稻!”而今袁院士離開了我們,但他留給全人類的永恒禮物將繼續造福中美兩國人民。

2019年9月16日,長沙,湖南農業大學舉行2019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袁隆平出席典禮並致辭 中新社 圖

可以說,袁隆平院士既是中國1.4萬年稻作史上的大師,也是美國三百年水稻產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人。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的袁隆平”。

參考文獻:

所有跟帖: 

雜交水稻流入美帝,源自總設計師那年戴牛仔帽德州賽馬場,哈哈 -Who_Who- 給 Who_Who 發送悄悄話 Who_Wh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3/2021 postreply 22:17:58

說贈送是瞎掰,雙方有DEAL的。隻是這個DEAL呢,中方是吃虧的,哈哈。 -Who_Who- 給 Who_Who 發送悄悄話 Who_Wh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23/2021 postreply 22:26:3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