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來源: williamsteng 2021-04-03 13:05: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4173 bytes)

羅敷媚2021-04-03

 

羅敷媚是80後,記得小時候電視上經常播放《地雷戰》《地道戰》《紅色娘子軍》、《平原遊擊隊》《閃閃的紅星》等經典紅色電影,但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一部叫《紅孩子》的電影,上世紀60至80年代出生的朋友們,一定對《紅孩子》記憶猶新。

電影《紅孩子》由長春電影製片廠1958年拍攝,故事梗概是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離開中央蘇區長征,李家坳的赤衛隊在縣蘇維埃政府李主席領導下上山打遊擊,李主席的兒子蘇保也跟著一起上山,被李主席拒絕。

蘇保不服氣,便和小夥伴細妹、虎崽、水生、金根、冬伢子等6個熱血沸騰的“紅孩子”一起,晚上悄悄離家去找紅軍,被蘇保的外公發現後及時找回。不久之後,靖衛團長黃靜波帶著白軍返鄉,燒了李家坳,殺了全村百姓,6個孩子幸免於難。

為了討還血債, 替親人報仇,6個孩子組成了少年遊擊隊,他們與敵人鬥智鬥勇,消滅了不少敵人,最終營救了被捕的李主席,打死了白軍頭子黃靜波。殘酷的鬥爭讓孩子們經受了鍛煉和考驗,也讓他們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成長起來,預示著革命的光明前景。

1958年,《紅孩子》甫一上映,便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受到觀眾一致好評,而專門為影片主題歌曲《共產兒童團歌》也隨之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後來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誓言:“準備好了,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時刻準備著!”就來源於這首歌。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與其他電影不同,《紅孩子》的主角是少年兒童,而且是6位。盡管6位演員年齡很小,最大的17歲,最小的12歲,但他們的表演十分生動傳神,將6位紅孩子的機靈、勇敢、堅定詮釋地淋漓盡致,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小童星。

特別是電影的第一男主角蘇保、第一女主角細妹,與《閃閃的紅星》裏的潘冬子、《小兵張嘎》裏的嘎子一起,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少年的經典形象。

《紅孩子》的第一男主角是蘇保,他年齡最大,性格最沉穩,是紅孩子的“頭兒”,一心想當紅軍,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紅孩子”中唯一女孩——細妹子

細妹子既漂亮又聰明,撲閃著一雙大眼睛,好像能看透一切,羅敷媚小時候每次看到細妹子,都會由衷地感歎她長得太漂亮了,我要是像她一樣漂亮就好了。

大家對電影《紅孩子》耳熟能詳,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紅孩子》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關懷下拍攝的,6位小演員受到過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扮演細妹子的小演員還與毛主席進行近距離的親密交談,留下了一張寶貴的合影。

合影中,毛主席扶著小演員的肩膀,微笑望著小演員,與她親切交談,小演員仰望著偉大領袖,幸福、歡樂、激動、興奮之情,溢於言表。這副珍貴的合影在當年還被做成年畫,一度風靡全國,生活在60、70年代的朋友應該十分熟悉。

很多人不知道,視察長影是毛主席唯一一次到探班電影製片廠,這張合影也是毛主席與文藝界代表唯一的單人合影。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毛主席與《紅孩子》小演員親切合影

那麽,這名幸運的小演員是誰?毛主席跟她說了什麽?這個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並與之合影的“小明星”,後來怎麽樣了?本篇文章帶大家一起回顧這張經典照片背後的故事,體會偉大領袖對少年兒童的親切關懷。說起長春電影製片廠,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長影是新中國第一家電影製片廠、新中國電影事業的搖籃,它是1946年10月1日在偽滿時期日本“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基礎上成立的,比新中國還大了整整3歲。

長影成立後,攝製了一係列紅色影片,如第一部長故事片《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以及《中華兒女》《趙一曼》《白毛女》《祖國的花朵》《平原遊擊隊》《董存瑞》等影片,不僅在當時引起轟動,直至如今仍被奉為經典。

1957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導演蘇裏找到自己的好友,著名劇作家、作曲家喬羽。

“我想為孩子們拍一部戲,你能為我寫一個本子麽?”

喬羽很爽快:"好啊,你想拍什麽片子呢?"

蘇裏早有定意,"最好是反映戰爭年代紅小鬼的故事。"

當時,國內計劃沒有反映戰爭年代的兒童影片,《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兩個小八路》等影片還沒有問世,這確實是一個亟待彌補的空白。

對蘇裏的提議,喬羽欣然同意。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蘇裏對“紅小鬼”有著與眾不同的濃厚情結,他18歲參加八路軍,曆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而喬羽也早早參加革命,兩人對戰爭年代的孩子們有著異乎尋常的懷念與熱情,一拍即合,決定將內容定格在紅軍長征後留在中央蘇區的一群紅孩子們身上。

蘇裏和喬羽之所以將故事原型選擇在紅軍時期的孩子們身上,因為那是中國革命最艱苦的時期,最能反映出那個特殊年代青少年英勇機智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劇本寫好之後,喬羽又為這部影片寫了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

看過劇本,聽過歌曲,蘇裏禁不住拍手叫好,立即著手挑選小演員,其中扮演“紅孩子”中唯一女孩“細妹子”的,是一名叫寧和的小演員。

很多人並不熟悉這個叫寧和的小演員,羅敷媚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

1945年9月1日,寧和出生在重慶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寧和的父親叫寧嘉風,祖籍遼寧海城縣,祖上時代從事中醫,長大後在東北大學讀書。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東北迅速淪陷,寧嘉風隨家人來到北平,考入清華大學經濟係。

寧嘉風很聰明,大學畢業後先後到英、法、德三國留學,獲得經濟、金融碩士學位。抗日戰爭爆發後,寧嘉風懷抱知識救國的願望,放棄在國外深造的機會提前回國,先後擔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央大學教授、教務長等職。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1945年9月1日,寧和出生了,寧嘉風很喜歡這個女兒,為她取名“寧和”,取“寧靜和平”之意。抗戰雖然勝利了,但內戰陰影籠罩,他希望迎來真正的“寧靜和平”

解放戰爭期間,寧嘉風擔任國民政府中央銀行東北區行副主任,他身居高位,卻為人正直,廉潔自律,不與那些大肆貪墨的“方麵大員”同流合汙,並主動與中國共產黨取得聯係,成為一名中共地下黨員,為解放東北做出了貢獻。

北平解放後,寧嘉風被委派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曆任處長、副局長、副司長、幹校副校長等職務,兼任清華大學教授,工作期間仍教書育人。1959年,就在電影《紅孩子》上映次年,寧嘉風響應號召支援青海,擔任青海財經學院副院長。

有這樣一位愛國的高級知識分子,寧和成長十分順利,她繼承了父親的優點,自幼天資聰敏,富有藝術天賦,但性格內斂,不好表現。

1954年,年僅9歲的寧和被發掘了藝術天賦,她一邊在北京大木倉小學讀書,一邊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兒童廣播劇團播音,還在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演話劇。

1957年,《紅孩子》劇組在全國尋找小演員,當劇組到兒童廣播劇團找演員時,寧和不在場,錯過了機會,但副導演李華在北京什刹海遊泳池門口偶然碰見寧和,一下子看中了她,便將她帶到劇組,導演蘇裏也十分滿意。寧和就這樣被幸運地選中了。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挑好小演員後,蘇裏沒有著急拍戲,而是帶領小演員們出了一趟差,他們一起走訪了井岡山、瑞金等革命根據地,還讓孩子們爬上了險峻的嶺背山。

這些孩子們長在新中國,沒有吃過苦,也體會不到革命鬥爭的艱苦,但這次到革命老區特別是山地一路行軍讓他們吃了不少苦頭,也讓他們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曆史教育,充分領略了當年“紅孩子們”的英勇精神,對自己在戲中的角色有了很好的把握。

事實證明,蘇裏這招“體驗式訓練”很有成效,拍攝開始後,小演員們得心應手,迅速進入角色,他們年齡雖小,拍攝技術也有限,但比現在這些“發膠摩絲大背頭、燙發口紅高跟鞋”“小鮮肉”拍攝抗日神劇要敬業得多,也真實得多。

拍攝過程緊張又不失快樂,但最令人難忘的還是毛主席的來訪。

1958年2月14日,正值隆冬時節,室外天寒地凍,長影攝影棚裏卻是一派秋光,一條羊腸小道蜿蜒而上,兩旁綠樹成蔭,芳草萋萋,珠露欲滴,蟲聲低語……

蘇裏正在指導小演員們拍攝《紅孩子》最後一場戲——黑夜奪槍。

正當大家聚精會神地拍攝時,廠領導突然派人來到拍攝棚,很嚴肅地通知說:

“一會兒有重要領導來視察,到時你們複拍一場戲給領導看。”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長影當時是新中國最重要的電影製片廠,平時來長影視察的各級領導很多,大家也就習以為常,沒有當作一回事,蘇裏答應了一聲,繼續拍攝,小演員們也很平靜。

中午11點左右,攝影棚緊閉的大門忽然被打開,一位身材高大,身穿灰色大衣的人健步走了進來,陪同他的是中共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吳德、長影廠長亞馬。

一開始,小演員們還沒注意,等那人走近了,他們發現這個人好麵熟啊!

“這不是毛主席麽?!”不知是誰叫了一聲,聲音中透著驚喜。

“毛主席!毛主席!”這個意外驚喜讓整個攝影棚頓時歡騰起來,大家熱烈鼓掌,高喊著毛主席的名字,“毛主席好!毛主席好!”

毛主席一邊走,一邊微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大家都圍了上來。

亞馬向毛主席介紹了導演蘇裏、攝影師李光惠,以及他參與執導的電影如《平原遊擊隊》、《祖國的花朵》等,毛主席聽了介紹頻頻點頭,對蘇裏說:

“你導的片子我看過,還要多拍一些人民喜聞樂見的片子,這個《紅孩子》就很好嘛!”

說完,毛主席有力的大手握住了蘇裏的雙手,一股熱流頓時充滿蘇裏心間,他極力克製自己,保持正常狀態,激動地回答:“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把電影拍好!”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其實,這不是蘇裏第一次見到毛主席。

他在延安演出時曾見過毛主席,1949年7月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時,和其他文藝工作者一起再次受過毛主席的接見,但兩次都是遠距離看毛主席,如此近距離與毛主席麵對麵站立還是第一次,毛主席的親切勉勵讓他無比激動。

接著,亞馬又指著《紅孩子》的6位小演員們,對毛主席說:"毛主席,這就是我們的紅色兒童團員,他們演的都是蘇區的紅孩子,請您看像不像當年瑞金的孩子?"

毛主席仔細端詳著化了妝的孩子們,笑笑說:

"像,很像當年蘇區的兒童嘛!當年的孩子們就是這個樣子!"

毛主席又指著一名扮演白軍的演員說:"這個白軍也蠻像嘛!"

大家一聽,禁不住樂了,毛主席一點架子都沒有,還那麽幽默。

毛主席微笑著問小演員:"你們是長春人嗎?"

大家齊聲回答道:"我們是北京的。"

毛主席又問:"你們都是哪個劇團的?"

孩子們回答說:"我們都是學生。"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毛主席的到來讓大家如沐春風,感到無比振奮,孩子們依偎在毛主席身邊的情景更是動人,在場的人們不論大人還是孩子,心裏都感到熱乎乎的。

這時,飾演細妹子的寧和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她站得離毛主席最近,撲閃的大眼睛顯得特別明亮,毛主席慈祥地撫摸著她的肩膀,問:

“你叫什麽名字?”

“報告毛主席,我叫寧和。”

“你多大了?”毛主席又問。

“我今年12歲。”

毛主席點點頭,“你在哪個學校讀書啊?”

“我在北京大木倉小學讀四年級。”

毛主席與小演員一問一答,這是多好的鏡頭啊,攝影師於祝明舉起相機,輕按快門

哢嚓!一個珍貴的瞬間就此定格。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寧和從懂事時起唱的就是“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歌頌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她從沒想到自己能親眼見到中國人民的大救星,而且是如此近距離的親密接觸,這幸福來得太過突然,突然到猝不及防,站在那兒半晌不知道說什麽好。

後來,寧和回憶起這段經曆說,當時她隻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雙腳像粘在地上一樣,站在那裏光知道笑,卻不知道回答毛主席問話時,話說對了沒有。

不論寧和,還是當時的人們都不會想到,這次來長影視察,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到電影拍攝現場探班,他與小演員寧和的合影,更是毛主席與新中國電影工作者唯一一張單人合影。這確實是一次莫大的幸福,讓在場每一個人都刻骨銘心。

毛主席與寧和的合影照片在報紙發表以後,很快被印成年畫公開發行,一時間風靡全國,多少演員和孩子們羨慕照片中的寧和,能夠單獨和毛主席合影,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啊,這一瞬間也成為寧和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刻和最大的榮耀。

對電影《紅孩子》而言,這更是它在中國電影曆史上獨一無二的殊榮!

攝影師拍完照後,毛主席微笑著說:“你們把我也當電影拍了。”

大家都被毛主席的話逗笑了,響起一片歡快幸福的笑聲,尤其是孩子們緊緊跟在毛主席身邊,聆聽毛主席老人家的教導,害怕錯過了每一句話。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毛主席興致很高,他好奇地打量著攝影棚,沿著羊腸小道走進景區,指著用油紙做成的綠色樹葉和用麻做成的青草,問道:"真的樹葉和青草,能不能用?"

亞馬答道:"能用,當然能用。"

毛澤東又問:"那這場戲為什麽不到實景中去拍?"

蘇裏在一旁插話說:"因為季節關係,樹還沒有綠,我們隻能在攝影棚中搭景拍攝。"

毛澤東恍然大悟,幽默地說:"嗯,拍電影是允許弄虛作假的嘛!"

毛主席一句話把大家又說笑了,歡笑聲中,毛主席離開了攝影棚,人們依依不舍地揮手致意,目送毛主席離開,每個人心中都久久不能平靜。

毛主席的到來給了孩子們,給了攝製組乃至整個長春電影製片廠極大的鼓舞,導演蘇裏下決定一定將這部片子拍好,他因勢利導,鼓舞孩子們牢記毛主席的諄諄教誨,充分表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攝製組和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影片如期拍攝完成。

1958年,電影《紅孩子》與廣大觀眾見麵了,甫一上映後便受到各方麵好評,像毛主席與寧和的合影一樣風靡全國,主題歌《共產兒童團歌》也隨之廣為傳唱,曆久不衰。可以說,這部電影的大獲成功,與毛主席的關懷和勉勵是分不開的。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除了《紅孩子》電影本身,人們更關心另一個話題:扮演“細妹子”的小演員,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交談,與毛主席合影風靡全國的“小明星”,後來怎麽樣了?

1957年11月《紅孩子》開拍時,寧和剛滿12歲,這是她第一次出演電影,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正是在這次拍攝過程中,她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留下了那張珍貴的合影。

《紅孩子》拍攝完畢後,寧和離開長春,回到北京,繼續學業。

當時那個年代,演員並不像現在這樣吃香,盡管寧和已經成為風靡全國的“小明星”,但她還不是專職演員,還要繼續學習,尤其是她的父親和學校領導,怕她因為拍《紅孩子》成名之後驕傲,便沒讓她做專職演員,而是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讀書。

寧和性格文靜內向,又很聽話,就繼續乖乖讀書。

中學畢業後,寧和響應毛主席號召,希望將來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便報考了北京農業大學,但受當時政治大環境影響,寧和沒能學到農業科學研究的真本領。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童星寧和&成年後的寧和

1970年,寧和隨著“知青下鄉”的浪潮到了偏遠的貴州省織金縣進行勞動鍛煉,一晃就是兩年。1972年底,因工作需要,寧和被調動到珠江電影製片廠工作。

這個時候的寧和已經27歲,錯過了表演藝術的黃金時間,已經不適合做演員,於是她轉向幕後,做了8年的科教紀錄片導演,拍攝了一係列科教紀錄片。

1982年,寧和選擇到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編劇,此後擔任故事片編導,編導了一係列電視劇,有的作品曾榮獲飛天獎、金鷹獎,但這些作品都沒能大紅大紫,加上一直擔任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沒有直接出演電影,寧和始終沒有太大的名氣。

1999年,54歲的寧和隨中央電視台“流金歲月”劇組重返長春電影製片廠,與《紅孩子》導演蘇裏、小演員們重逢,並合影留念。一晃40多年過去了,當初青蔥的小夥伴都已是年過半百的老人。歲月催人老,時光不等人,這一切都令人唏噓不已。 

2000年10月,寧和正式在珠影退休。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寧和參加“流金歲月”節目

從長影開始,在珠影結束,寧和將大半輩子獻給了新中國的電影事業,雖然沒能大紅大紫,但她始終熱愛這份事業,很多朋友都為寧和感到惋惜:如果寧和當初堅持做演員,而不是蹉跎了十餘年寶貴時光,她的人生一定別有一番麵貌。

但寧和對這一切看得很淡,她不在乎是否大紅大紫,是否名利雙收。

2004年,85歲高齡的蘇裏談起了46年毛主席探班《紅孩子》的那段經曆,老人仍然記憶猶新,一幕幕場景、一句句對話都是那麽清晰,他充滿深情地告訴記者:

人一生難以忘懷的事或許會有幾件,但最難忘懷的事卻不多。對於我這個85歲的老人來說,我一生最難忘懷的事隻有一件,這就是毛主席到攝影棚看我拍攝《紅孩子》,這使我終生難忘。

這段話對寧和同樣適用。

1958年,那個被毛主席親切接見的“紅孩子”,後來怎麽樣了

 

一晃63年過去了,導演蘇裏、男主角陳克然已經去世多年,寧和也已是76歲的老人,但毛主席與她親切交談的經曆永遠銘刻在腦海中不能忘懷,一直激勵著她奮勇前行。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她都沒有放棄對電影的熱愛,這就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魅力。

注:本文細節主要參考蘇裏、寧和等受毛主席接見的當事人節目訪談,絕無虛構。

所有跟帖: 

小時候長得挺漂亮的。 -白雲藍天- 給 白雲藍天 發送悄悄話 白雲藍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3/2021 postreply 13:20: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