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波/中國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

來源: TJKCB 2021-02-14 19:45:1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4175 bytes)

王新波木刻 

《覺醒年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3J9sDuVYSA 開始版頭組畫令我忘卻的歲月似火山突然甦生醒奔岩漿衝出: 

王新波木刻象神一樣的存在我們這些木刻學生課業中...

黃新波[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黃新波(1916年-1980年3月7日),廣東台山人,中國版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主席。[1][2][3]

參考資料[編輯]

  1. ^ 劉波主編. 中國當代文化藝術名人大辭典. 北京: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3. ISBN 9787800493898.
  2. ^ 中國名人研究院編;異天,戈德主編. 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3.
  3. ^ 文吉. 鐵筆韻板——黃新波的藝術人生. 美術觀察. 2009, (03). ISSN 1006-8899.

木刻版畫團體,成立於南市菜市路440號(今順昌路560號)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內。MK木刻研究會的命名,係取自“木刻”兩字的“Mu Ke”拚音而成。由周金海、紹絡、鍾步青(步卿)、金逢孫、陳普之(又名藍加、藍伽)、陳葆真(女)、紫萍(女)、張致平(張望)等發起。

 黃新波、古元等新興木刻運動健將均出 自廣東。 李樺、賴少其等人的經典之作也為 人熟知,但他們在現代版畫會期間的具體創 作與探索,尤其是木刻原作,一畫難求。 2019 年 9 月,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在整 理館藏時發現了來自現代版畫會的2000年11月,為紀念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七十周年而出版了大型美術文獻畫集《寒凝大地--國統區木刻版畫集(1930-1949)》,收錄了黃新波,李樺,楊可揚,江豐,琦,黃永玉,鄭野夫,朱宣鹹,汪刃鋒,麥稈,邵克萍,鍾步青,苗勃然,陳鐵耕,力揚,陳煙橋 ...

李樺(1907.3—1994.5)廣東番禺人。擅長版畫、美術史論、美術教育。1927年畢業於廣州市立美術學校,1930年留學日本,“九·一八”憤而後回國。1934年在廣州組織“現代版畫會”,是響應魯迅號召的新興木刻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抗日戰爭時期隨軍流轉於湘、贛一帶,舉辦抗戰木刻展、出版利揚、推動 ..

心曲人間|黃新波藝術研究展 - sohu.com

www.sohu.com/a/156337777_651410Translate this page

中國時期黃新波的藝術選擇 (1950-1980) 在中國成立之後的各個時期,黃新波木刻在表現主題及藝術風格上均有階段性變化,這些變化與其時的社會環境尤其是國內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

前 言

黃新波是新興木刻運動的重要成員,也是中國現代版畫史上的代表性畫家。他於20世紀30年代開始木刻版畫的探索,緊貼近代以來救亡與啟蒙的時代主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族危難、底層社會,以及革命與政治題材的作品。其視覺圖像呈現了動蕩多難的近代中國的社會現象,而其幽深的視角則體現出一個具有批判意識的知識分子的關懷。新中國成立後,黃新波的作品內容轉向對勞動人民的熱情歌頌,運用寓意、象征等手法,塑造了諸多鮮明有力的形象,形成了淳樸灑脫的抒情風格。他所創作的許多作品,與20世紀中國的曆史進程緊密相連,並具有頗富個性的藝術感染力,遂成為所在時代版畫、乃至中國美術的經典。

“心曲”對應黃新波鷹山時期所創作的一批極具抒情性和寓意性的組畫。“人間”則源自他在香港時期參與成立的“人間畫會”與“人間書屋”。以之作為標題,我們一方麵是試圖體現這些特殊的經曆對於黃新波的意義,另一方麵也取更廣泛的含義,以表達他的作品與人世間苦難、奮鬥與希望的關聯,以及他詩意化地書寫心中之曲的語言特征。他的作品洋溢著濃鬱的詩情以及充沛著“追求人間的共同理想”和“永恒的美的生命”的強烈訴求。

去年,恰逢黃新波誕辰一百周年,我們策劃舉辦了“理想與詩情:黃新波百年藝術紀念展”,本次展覽是在此基礎上的繼續推進。展覽希望挖掘黃新波既與時代相關又區別於慣常的新興木刻和革命美術敘事的一麵,並結合不同時期的代表性作品與文獻凸顯其與文學、出版的多元關係,力求更為全麵而立體地展現這位身處動蕩變遷的20世紀中國的藝術家的創作與人生。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

北京畫院美術院

2017年7月

See the source image

See the source image

See the source image

See the source image

See the source image

版畫家黃新波的一生
作者: 林 淵

藝術天地

更新於︰2012-03-11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一位有才能的畫家,在香港佳作連篇,回到大陸變成黨的宣傳工具,曾經深刻人間的刀和筆無法再現光芒!晚年更被弄得身心俱殘!

 


黃新波1948年木刻:在香港跑馬地之旁。

香港文化博物館近期舉辦了題為「深刻人間」的黃新波(1916-1980)藝術歷程展覽,展出這位已故左翼版畫家不同階段的作品,但對於黃新波的中共地下黨員身份,於四十年代在香港開展的秘密任務,就語焉不詳。他像當時眾多左傾的文化人一樣,天真地以為中共會帶領人民走向烏托邦,四九年回去大陸後,隻能跟隨中共的指揮捧,創作迎合中共需求的作品,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批判精神,即使如此,他在文革時亦難逃迫害,曾經深刻人間的刀和筆都無法再現光芒!

回顧展避談在港地下活動

黃新波原名黃裕祥,廣東台山人。一九三三年由家鄉轉往上海升讀高中,先後在新亞學藝傳習所繪畫木刻係和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進修,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並與劉峴組織未名木刻社,在魯迅指導下推動新興木刻運動。一九三五年他東渡日本留學,致力美術和文學創作。翌年回上海參與「全國第二回木刻流動展覽會」,出版第一本木刻作品集《路碑》。

他於一九三八年加入共產黨,輾轉到過桂林、香港、昆明等地工作。一九四六年,他奉黨命到香港親共的《華商報》任記者,並與一批左翼畫家發起「人間畫會」。他在香港的地下工作,公開的資料不多,另一位同是中共地下黨員,從大陸到香港的廣東左翼畫家譚雪生在回憶錄中有以下記載──

四七年到港後,「父親介紹我到深水一間中學教美術。黨組織派喬冠華親自來找我,單線聯繫,我當時也不知道他是誰,是陳明寫信來告訴我,說會有人到中學宿舍來找我。他晚上來找我的,瞭解我的情況和家庭,我就告訴他,我父親以前是友邦人壽保險公司,後來在永安人壽任職,他知道我父親在香港有些人事關係,認識司徒美堂。就叫我說明統戰。我和父親去看過司徒美堂,也向組織彙報。他們也知道我認識新波(通過在重慶認識的王崎去見新波),就叫我去參加人間畫會。

喬冠華領導港共大搞統戰

畫會是邵荃麟、夏衍等香港文委領導的周邊組織。我也不能講我已經入黨的事。後來組織上告訴新波,新波就叫我從工委(喬冠華領導的)轉過來到文委。喬還來找過我幾次,後來我轉到文委就沒有和喬聯繫了。但是我和工委還有些關係:組織上讓我做一個國民黨海軍馮某(因為他認識越南華僑李根祥,而李是我舊日同學)的統戰工作,他想離開海軍到香港商船工作,我就讓他不要離開海軍,後來他還是上了商船。我要去廣州之前,還把他的關係轉到別人哪裡去繼續統戰。上海組織還要我幫來港買藥的人,我上課沒空,就讓姐夫洪哥帶著。組織上來香港辦事的人被安排在筲箕灣我家住,因為偏僻。有一次一來幾個人住在家裡,父親就問,我就跟組織說,我父親對共產黨不是很好感,組織上馬上就把這些人叫走了。

我那時的任務很雜,什麼都做。後來關山月到香港,我也招呼他,他知道我和新波和人間畫會的關係,所以對我很好,還有楊秋人,陽太陽在廣州都待不住,因為他們參加要「和平不要內戰」的遊行和支持學生,被國民黨懷疑威脅,所以他們都到香港來了。我又介紹了我的同學陳隆田,他參加過國民黨軍隊,也住在關山月他們住的文委。領導批評我警惕性不高,也不讓他參加人間畫會。陳後來到武昌藝專去了。

我父親覺察出我的政治傾向,跟我說,『你加入第三國際要慎重考慮,毛澤東是歧視排斥知識份子的。』我聽了很不以為然,因為我的黨員朋友都是知識份子,他們就沒有這些顧慮。何況我已經決定獻身革命,還怕什麼歧視排斥?就如當年母親責備我不應該背叛耶穌,我不屈服,我也不把父親的話當回事。現在回想父親的話,他從政出身,到退出第一屆民國政府,可能更懂得中國人的政治和黨派。但是因為他不喜歡共產黨,我和他沒有交流,我的活動和思想都不讓他知道。」

回到廣東淪為共產黨文化官僚

譚雪生和他的畫家太太徐堅白回到大陸後,同樣命運坎坷,那是又一個令人傷感的故事。譚雪生去年在美國逝世前,由女兒譚加東寫下他的口述回憶,收錄在譚加東早前在香港出版的新書《我的美術世界──私人記憶中的嶺南美術家》中,對中共上台前後如何利用和打擊文化人有頗細緻的描述。

回說在香港期間,黃新波創作了大批反映民間疾苦的作品,在他筆下,香港是腐敗不堪的資本主義殖民地,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對專製政權了解不深的黃新波當時並未體會到香港的自由可貴,懵然不知香港成就了他另一個藝術高峰,待他一九四九年回到大陸後,才領略到在中共治下,「自由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的問題」!

五零年起,黃新波歷任廣東省美術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東畫院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要職。可是作品就淪為歌頌黨國偉光正的宣傳工具,即使在一九五七年反右期間,大批知識分子和文化人被迫害。他的美術界朋友如陽太陽、徐堅白、王道源、王益倫、羅展新、梁錫鴻、周大集、廖冰兄等都被打成右派,黃新波仍沒有醒過來,站穩官方場組織《反右漫畫展覽》及編製《反右漫畫集》。

文革後有所覺悟但生命已到歲晚

到了六十年代初,大躍進等連串錯誤政策導致大饑荒和廣東人民逃港潮,身處廣州的黃新波對此應有深刻體會,然而他在這期間的作品,竟是有關香港人生活貧困,麵臨製水之苦,意在勸止大陸人民不要逃往香港這個「人間地獄」。已變得順服的黃新波,在文革爆發後同樣難逃審查和批鬥,他因抗日期間曾在英國東南亞盟軍心理作戰部工作,被指為「帝國主義文化特務」,遭關進「牛棚」,其後又下放到三水農場勞改。至七一年因身體狀況欠佳而被安排返回廣州。

七二至七五年間,黃新波創作了《魯迅詩意》組畫九幅,看得出他經歷文革的慘痛教訓後,已對政治和人生有了較多的反思,希望重拾年青時的抗爭精神,尋找思想的出路,但此時他的精神和健康已受到嚴重摧殘,一九八零年三月,黃新波溘然長逝,終年六十四歲。(error: 黃新波(1916年-1980年3月7日), 74 years old)

假如他能多活十多年,會否如他的畫家朋友廖冰兄一樣,敢於創作一些自我反思和反映社會黑暗麵的作品?又假如他能活到今天,看到他一生痛恨的「舊社會」貪腐歪風在中國大地變本加厲,惡勢力盤根錯結,這位版畫大師不知有何感想?http://www.open.com.hk/content.php?id=710#.YCnrV2hKjIU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黃新波,80-16=64 -nnndayd- 給 nnnday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5/2021 postreply 07:23: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