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撤離延安曾問計農民楊步浩,建國後,楊步浩兩次進京獲接見

來源: williamsteng 2021-02-08 23:07:0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3246 bytes)

簫吹明月2021-02-05

 

1961年夏季的一天,陝西省延安縣碾莊鄉石家畔村農民楊步浩收到了一包白砂糖和兩瓶酒,送東西的人說是毛主席從北京通過省、專區(現在稱市)和縣裏捎來的。

這時,正是我國三年困難時期。

歲寒知鬆柏,患難見真情。

楊步浩睹物思人,趕緊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

主席,我很想念您老人家,很想去看看您,不知您有空沒有?

不久,毛主席就回信了:

我同意,你跟地方上商量一下,隻要地方上同意,我沒有什麽意見。

一位想去看看,一位說“我同意”。

從書信看,毛主席和楊步浩,一位國家主席,一位延安農民,像朋友,又像親戚,彼此間非常默契。

其實,毛主席和楊步浩不是親戚,卻勝似親戚。

楊步浩看著毛主席托人捎來的禮物,百感交集:想到了自己怎樣苦度國民黨統治時期的災荒年;想到了和毛主席的交往。

1928年到1930年,陝西等西北五省持續大旱,民不聊生,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記載,餓死者竟達300萬至600萬人。

1929年,楊步浩全家被迫離開老家橫山縣逃荒,最後在石家畔村落戶,就在這一年,楊步浩的父親和女兒餓死了。

窮得“死無葬身之地”的楊步浩隻好向當地國民黨民團團總借高利貸,以高價從地主手裏買了一塊墓地。

剛剛葬完親人,債主便一日三次登門討賬,貧病交加的楊步浩強撐病體、苦苦哀求寬限還債日期,得到的卻是國民黨民團“狗腿子”的毒打。

1970年被調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工作的楊步浩,向參觀者講述這一段曆史時,開篇就說“在萬惡的舊社會,惡霸地主把我不當人……”。

楊步浩將國民黨、地主恨入骨髓。

“共產黨 ,像太陽,照到那裏那裏亮。”

1935年,毛主席領導的紅軍解放了石家畔,土改時,楊步浩分到了窯和土地。

共產黨建立了人民政權,受苦人翻了身。

楊步浩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36年加入共產黨,後擔任村幹部。

楊步浩把毛主席視為大恩人、大救星。

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蔣介石政府對陝甘寧邊區實行包圍封鎖。邊區軍民積極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

楊步浩起五更爬半夜辛勤耕作,努力生產多打糧,多交公糧,以實際行動支持共產黨、毛主席。

毛主席撤離延安曾問計農民楊步浩,建國後,楊步浩兩次進京獲接見

楊步浩

1942年12月,由於楊步浩在大生產運動中的突出貢獻,被評為延安縣勞動英雄,出席了縣勞動英雄大會,見到了359旅旅長王震等代表。

1943年2月,應王震邀請,楊步浩等人來到南泥灣交流經驗、指導部隊生產。

當從王震話語中得知毛主席和朱德以身作則,帶頭參加生產勞動和上交公糧時,楊步浩非常激動,當即表示要替毛主席、朱總司令代耕交公糧!

不久,延安縣委批準了楊步浩的代耕提議,並寫信報告毛主席和朱德,毛主席很快回信同意,並表達了對楊步浩的謝意。

1944年麥收後,楊步浩到楊家嶺代毛主席交公糧,獲得毛主席親切接見。

毛主席親自給楊步浩端水、敬煙,楊步浩激動地熱淚盈眶。

這是楊步浩與毛主席第一次謀麵。

當回答毛主席為什麽要代耕時,楊步浩含淚介紹了自己的苦難身世後說:“吃米不忘種穀人。我現在翻了身,不能忘記共產黨和您的恩情呀!”

毛主席拉著楊步浩滿是厚繭的手,不住地誇讚說:“你說得好,我很高興!這才是無產階級鬧革命呀!”

毛主席還要楊步浩在大會上作種糧經驗介紹。

臨走,毛主席把自己種的一些西紅柿送給楊步浩,楊步浩把西紅柿分送給縣裏的同誌和村上的鄉親,並轉達了毛主席和朱德的問候。

楊步浩給毛主席、朱德代耕,一直堅持到1947年毛主席撤離延安。

1944年春節,楊步浩來到楊家嶺,給毛主席和朱德拜年。當楊步浩說到春節期間全村28戶人家殺豬20頭時,毛主席指示:“明年爭取每家殺一頭豬。每家喂上兩頭,殺上一頭,賣上一頭,過得好好的!”

在毛主席的關懷鼓勵下,楊步浩的覺悟和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不僅自己多打糧食、多交公糧,而且帶頭搞變工互助(注:老解放區和五十年代初期曾經施行過的農業勞動互助的簡單形式,指農民互相以人力、畜力、農具等換工形式互助)、辦起粉坊、打井抗旱、掃盲識字、安置難民,樣樣工作都走在前麵。

1945年1月,在陝甘寧邊區召開的群英會上,楊步浩被選為甲等勞動英雄。

1945年,重慶談判期間,楊步浩和全國人民一樣,為毛主席的安全擔心,後來還跑楊家嶺、跑到縣上去打聽毛主席啥時候回來,一顆心老是懸著。

10月16日,得知毛主席平安歸來,楊步浩興奮得徹夜難眠,第二天,天還沒亮,就拿了一些雞蛋,捉了幾隻雞,趕著毛驢到棗園去慰問毛主席。

毛主席和楊步浩談了重慶談判情況及意義,指出:“蔣介石他搞假和平,我們就揭露他。談判訂了協議,以後他再發動內戰,他就在全國和全世界人民麵前輸了理嘛!但是,蔣介石那家夥,是從來不給人民和平、自由的,是不講信用的,所以還是要準備打仗。”

毛主席叮囑楊步浩,一定要“好好備荒,克服困難”,保證群眾不挨餓。

毛主席撤離延安曾問計農民楊步浩,建國後,楊步浩兩次進京獲接見

 

11月28日,楊步浩過40歲生日時,毛主席、朱德特意派代表前往祝賀。

當接過毛主席、朱德贈送的“與人民同壽”的大紅綢幛和20萬元邊幣的賀禮時,楊步浩說:“毛主席、朱總司令工作那麽忙,還把我這普通農民的生日記在心裏,我實在感激不盡。”

從此,楊步浩與毛主席、朱德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及陝甘寧邊區政府、延安縣政府的負責人來往更多了。逢年過節,或得知哪位領導有病,楊步浩就設法前去看望,就像走親戚一樣。

1946年的春節來臨了,這是抗戰勝利後的第一個春節。

楊步浩想給毛主席拜年,兩位小學校長出主意:給毛主席獻一塊“人民救星”的匾,得到鄉、區、縣政府的支持。 

元宵節上午,楊步浩和鄉親們扭著秧歌,給毛主席敬獻金匾。

毛主席在熱烈掌聲中接過牌匾並講話,毛主席說:延安川口區六鄉的五百三十戶,二千四百多口人,經常和咱們中央機關來來往往,象親戚一樣,今天又送來了金字匾,對中央這樣的關切,謝謝六鄉的全體人民,祝賀六鄉人民今年奪取大豐收!

毛主席講完話後又鼓掌讓楊步浩講話,楊步浩就代表六鄉的人民向毛主席說:毛主席是我們的大救星,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六鄉人民回去以後,要好好生產,多打糧食,來報答毛主席的恩情!

隨後,毛主席又和鄉親們一起觀看文藝演出並合影留念,楊步浩站在毛主席左側。

這是楊步浩和毛主席的第一張合影。

1946年冬天,蔣介石已經發起內戰,並派胡宗南準備進犯延安。

11月的一天,毛主席派人來接楊步浩到棗園去。

這一次,毛主席就和楊步浩在作戰室裏談話。

毛主席說:咱們現在豐衣足食,打下那麽多糧食,胡宗南要進攻延安,你說怎麽辦呢?

楊步浩說:有辦法,好好隱蔽起來!地下打個窖,把糧食窖起來!上麵用犁翻後再整得平平的,誰也看不出來!

毛主席聽得很仔細。

又問:你會打窖嗎?

楊步浩回答:我會,我們平常就這樣窖糧食哩!

毛主席又說:那你打個叫我看看。

毛主席又問打窖時需要些啥?楊步浩說,需要钁頭、鐵鍁和幹草。

談話後,楊步浩就在棗園裏的梨樹底下打窖給毛主席看。

密切聯係群眾、理論聯係實際,這是毛主席的工作作風。

楊步浩打窖時,毛主席就在周圍走來走去仔細地看著。

毛主席撤離延安曾問計農民楊步浩,建國後,楊步浩兩次進京獲接見

 

楊步浩很快就打了一個圓溜溜的窖,又把幹草一把一把擰好圍在窖裏,底下墊襯上穀葉子,然後用幹草封住,最後用土壓實,外邊搞上偽裝。

用這個辦法藏糧食幾年也壞不了,誰也發現不了。

楊步浩這一切都做好後,毛主席還用手摸了摸,稱讚地說:這個很好!這個很好!

毛主席當即說:現在邊區正召開治安保衛會,你給介紹介紹好不好?

第二天,楊步浩就在邊區大禮堂介紹了藏糧經驗。

毛主席還讓楊步浩把會議的堅壁清野的精神傳達下去。

1947年春節剛過,毛主席就派人把楊步浩找來,關心地問:“胡宗南要進攻延安了,我們要暫時撤離。你是勞動英雄,有點名氣,敵人來了不會放過你的。你考慮是隨我們一起轉移還是參加地方遊擊隊呢?”

楊步浩說:“我不能拖累您,我要和遊擊隊一起保衛邊區,保衛黨中央。”

當年3月,黨中央、毛主席撤離了延安。

楊步浩扛起槍,參加了遊擊隊。

毛主席、楊步浩兩位朋友從此分開。

人雖然分開了,但是心還是連在一起,彼此牽掛。

橫山解放後,毛主席特別指示派楊步浩回鄉進行宣傳工作。

其間,楊步浩的妻子患病,毛主席得知後立即派醫生去治療,並安排楊步浩回家照看。

因為任務緊,楊步浩回家時,妻子已因醫治無效去世,毛主席致以慰問,並讚揚其革命精神。

1952年12月,楊步浩作為陝西農民代表進京參觀國營農場。

到北京後,楊步浩很想見見毛主席,就給主席寫了一封信,毛主席很快就派人來,把楊步浩接了去。

毛主席和楊步浩親熱地坐在一起。

毛主席關心地問:身體好不好?

楊步浩高興地說:好!

毛主席又問起47年埋的糧食:胡宗南部隊找見沒有?

楊步浩篤定地回答:咋也沒咋,好好的!

隨後,毛主席又問成立了多少互助組、延安重建等情況。

當毛主席問起這次進京帶材料沒有時,楊步浩馬上從懷裏掏出來給毛主席看。

材料上麵的字寫得不整齊,楊步浩就給毛主席指著看。

這動人的一幕,被攝影記者侯波永遠定格在下麵這張照片中。

毛主席撤離延安曾問計農民楊步浩,建國後,楊步浩兩次進京獲接見

楊步浩、毛主席

看完材料,毛主席招待楊步浩在家裏吃飯。

臨走時,毛主席送給楊步浩一身灰布棉衣,一起合影留念。

以後的幾年裏,毛主席和楊步浩的通信一直不斷。

1954年,在一次耕地時,楊步浩的一隻胳膊骨折了,接好後仍使不上勁,幹重體力勞動有了困難。

毛主席在楊步浩的信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給西北局、陝西省委寫了信,要求安排好楊步浩的工作。

延安縣委、縣政府安排楊步浩到縣種子公司工作。

在延安種子公司工作期間,由於楊步浩熟悉農業生產,知道推廣優良品種的重要性,經常深入農村宣傳動員,為籽種的更新換代、奪取農業豐收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1959年起,我國遭遇了三年困難時期。

在國家困難的日子裏,毛主席帶頭不吃肉,節衣縮食,勒緊褲腰帶,與人民共渡難關。

毛主席牽掛著老朋友楊步浩的生活,因此才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領袖心裏裝著人民,人民心裏裝著領袖。

毛主席這樣關心人民疾苦,楊步浩睹物思人,激動得不知說啥好,就想親自去北京看看毛主席。

楊步浩給縣裏報告這一想法,得到縣裏同意。

得知楊步浩要來北京,毛主席想得更是周到,毛主席要楊步浩不要著急,趕在國慶節前來北京,一塊到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大典。

天下是人民的天下,領袖是人民的領袖。

偉大領袖與普通群眾一起分享建國盛典。

毛主席的關心細致入微,楊步浩心裏激動萬分!

楊步浩做了一個口袋,裝土延安的小米、炒麵、瓜子、綠豆和幹菜。

1961年9月底,楊步浩背上口袋進京。

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楊步浩見到了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毛主席還把楊步浩介紹給外賓。

毛主席撤離延安曾問計農民楊步浩,建國後,楊步浩兩次進京獲接見

楊步浩、朱德

國慶活動結束後,毛主席把楊步浩請到中南海家裏,設家宴款待,長時間交談。

接過楊步浩送來的禮物,毛主席深情地說:“謝謝延安人民,問候延安人民,延安人民是有貢獻的……”

接著就問到延安今年生產怎樣?群眾吃雞蛋不?吃豬肉不?

楊步浩一一據實回答。

毛主席還關心楊步浩工作情況,毛主席囑咐說,搞好種子那也是生產第一線麽!

毛主席又問:延安建設得怎樣?

楊步浩說,修了兩條大街,頭道街,二道街,還修了延安大橋和延惠渠。

楊步浩說:主席呀!延安人民很想念您老人家!請您老人家回來一回!

毛主席動情地說:可以。47年離開延安,很想回一次……

隨後,毛主席邀請楊步浩到懷仁堂看戲。

進場後,毛主席見楊步浩坐在後麵,就招呼楊步浩過來,並一直等楊步浩走到自己身旁才坐下。

全場觀眾見到領袖與一位普通群眾如此親密,報以熱烈掌聲。

毛主席曾經談到同農民朋友交往的深刻體會:“在同農民兄弟推心置腹的交談中,我知道了他們的喜怒哀樂,知道了我們的各項政策在農村執行的情況,了解了農民群眾擁護什麽、反對什麽,從而學到了許多坐在辦公室裏不可能知道的知識。我們隻有先虛心地當好他們的學生,才能當好他們的先生。

毛主席與楊步浩真情交往,結下了深厚友誼。

領袖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親如一家。

1973年6月,周總理陪同外賓到延安訪問,特意在延安革命紀念館接見了楊步浩,並轉達了毛主席的親切問候。

1975年,當楊步浩得知毛主席病情加重的消息後,心急如焚,說什麽也要進京再見毛主席一麵。

毛主席在病床上知道老朋友來京探視,也很激動,可是醫生不允許會客,無奈,隻好委托朱德代為接待。

1976年9月,楊步浩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淚如泉湧,心都碎了。

9月12日,楊步浩手捧1961年毛主席與自己的合影,在人民大會堂為毛主席守靈。

1977年7月6日淩晨,延河暴發特大洪水,楊步浩老人不幸遇難,終年72歲。

楊步浩葬於當年毛主席在王家坪舊居的後山。

聲明:歡迎點讚、評論、讚賞,歡迎大家點擊“關注”簫吹明月。本頭條賬號文章均為簫吹明月原創,受“維權騎士”保護,如對本賬號文章有抄襲、洗稿等侵權行為,簫吹明月將依法維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涉及侵權,請聯係作者刪除。

所有跟帖: 

楊同誌比毛同誌年軽11歳、否則不好意思譲他代耕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9/2021 postreply 08:07:5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