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來源: williamsteng 2021-02-02 17:21:1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164 bytes)

適說新史2021-01-21

 

1951年5月初,武漢大學農學院大三女學生陳文新收到一封從北京來的信,拆開一看,信的落款赫然寫著“毛澤東”。一時間,整個武漢大學都沸騰了,同學們爭相傳閱這封信,仔細核對信上的筆跡,最後都說:跟報紙上主席字跡一樣,真是毛主席寄來的。

毛澤東在信上寫道:

文新同誌:

 

你的信和你母親的信都收到了,很高興。希望你們姊妹們努力學習或工作,繼承你父親的遺誌,為人民國家的建設服務。

 

問候你的母親。

 

祝進步!

 

毛澤東

 

四月二十九日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毛澤東寫給陳文新的信

從內容上看,這是一封回信。就在不久前,陳文新利用春假的機會回到家裏,那是她解放後第一次回家。母親跟她講述了父親跟毛主席的關係,並讓她代寫一封信給毛主席。陳文新聽了很高興,回到武漢大學後就代母親寫了一封信,自己也寫了一封,放一起寄給了毛主席。

陳文新在信裏講述了一下家裏的情況,送上母親的問候,同時也介紹了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在武漢大學農學院的一些簡單情況。信寄出去後,陳文新對於母親說的話還是不敢相信,更不敢期待毛主席會給自己回信。

直到收到毛澤東的這封回信後,陳文新才敢相信母親說的是真的,父親真的跟毛澤東是好朋友,母親也跟他相識。陳文新想到自己的母親,馬上收起激動的心情,趕緊回了老家,把信交給母親,將信上的內容一字一句念給母親聽。母親也向她講述了更多關於父親跟毛澤東的往事。

陳文新的父親叫陳章甫,又名叫陳昌,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同學,年紀比毛澤東小一歲,年級卻是高了兩級。陳昌是個才子,17歲便考取了長沙中路師範學堂,也就是後來的湖南一師;而毛澤東,是在1913年考入湖南第四師範的,後來這所學校也並入了一師。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陳昌

兩個年輕人在學校裏交往甚密,經常是朝夕相處,跟他們一起交往的還有蔡和森、何叔衡等人。毛澤東在報紙上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征求誌同道合的朋友時,特別標注“來信由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陳章甫轉交。”

“征友啟事”貼到了好幾所學校的門外,當時湖南女子師範的校長還以為陳昌在給誰征女朋友,專門找到陳昌詢問“二十八畫生”到底是什麽人。陳昌急忙告訴她:“不是征女朋友,是征誌同道合的朋友,‘二十八畫生’就是毛澤東,是一位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又有鴻鵠之誌的學生!”

最終,毛澤東僅僅征得“三個半朋友”,其中三個都先後叛變的革命,另外的半個是李立三。李立三一度成為黨的領導人,但據毛澤東後來跟斯諾描述,“我們的友誼始終沒有發展起來。”但是,毛澤東跟陳昌的友誼是一直延續下去,算是真正的誌同道合。

陳文新的母親叫毛秉琴,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毛澤東在長沙周邊農村考察時,陳昌提議去他老家瀏陽,毛澤東就在陳家住了40多天,毛秉琴就是在那時候結識的毛澤東。

毛澤東大學畢業後,在一師附小當主事,陳昌是那裏的教員。那時候還有兩個教員,都帶著家屬。他們四家人合租了一個院子,在毛澤東的建議下,四家成立革命家庭,一起做飯,一起吃飯,由毛秉琴負責夥食。

那時候就毛澤東一個單身漢,毛秉琴對他頗為照顧,又因為兩人都姓毛,毛秉琴年長半歲,毛澤東便認了她當姐姐。當時,陳昌跟毛秉琴的大女兒也就管毛澤東叫“舅舅”了。

毛澤東那時候每周末都跑出去搞調查,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有一天回到家裏,毛澤東對毛秉琴說,“開慧要跟我結婚了”。毛秉琴聽了也挺高興,這個弟弟也算是有個人照顧了。楊開慧早已說明,嫁給毛澤東不坐花轎不吹吹打打,更不要彩禮,大家一起吃個飯也就好了。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雖然說是簡單的婚禮,也還是有些事需要張羅的,毛澤東的父母還在老家,身邊也沒什麽親人。婚禮的事,就由陳昌毛秉琴夫婦操勞了,準備了一些必要的床上用品,張羅了兩桌飯,一場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就辦下來了。

在毛澤東的影響下,陳昌參加新民學社,一度受毛澤東委托,回瀏陽籌辦瀏陽分社,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工作。之後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黨,一路成長為黨的革命幹部,參加了南昌起義。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新民學會合影

1930年1月,陳昌以中央特派員身份,赴湘鄂西根據地工作的途中,在澧縣不幸被捕。敵人企圖以高官厚薪拉攏,遭嚴詞拒絕;繼而施以酷刑,亦始終堅貞不屈,決心“獻身黨的事業,死而無憾”。1930年2月23日被殺害於長沙瀏陽門外,年僅36歲,臨刑前高呼:“革命一定成功!勞苦大眾一定要解放!”

陳昌犧牲後,留下毛秉琴及三個女兒,大女兒12歲、二女兒8歲、小女兒陳文新僅3歲。毛秉琴含辛茹苦帶著三個女兒,千方百計讓她們多讀點書,以後也像她們的父親那樣有文化。因生活所迫,大女兒無奈輟學在家自學,15歲的時候,冒充17歲考取了小學教師資格,從此擔負起養活全家的任務,才讓三妹陳文新也終於有了上學的機會。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紀念陳昌烈士

1930年夏,毛澤東帶兵打長沙,毛秉琴還去長沙郊外見過毛澤東一次,並把陳昌犧牲的事情告訴了他,他聽後十分悲憤。陳昌犧牲時其女兒陳文新才3歲。從那以後,她們家就與毛澤東失去了聯係。

一直到解放後,毛澤東對於陳昌,仍是念念不忘。1950年七屆三中全會期間,陳昌的學生宋任窮在毛澤東處談起陳昌、夏明翰,說他們是他在金江高小的老師。又一次勾起了澤東對於老朋友的思念之情,他特別稱讚陳昌是一位傑出的宣傳鼓動家

收到陳文新寄來的信,毛澤東真是高興,好朋友陳昌烈士的後人還在,而且還考上了武漢大學,真是出息得很。更重要的是,當年的“姐姐”毛秉琴也還活著,而這個跟自己交情如此深厚的“姐姐”,一個人含辛茹苦帶著三個女兒,卻在解放後那麽久才給自己來一封信。要知道,建國後,毛澤東的名字家喻戶曉,凡是沾上一點關係的人,都想方設法要來攀親。

而毛秉琴托女兒寄來的這封信,從頭到尾都無求助之意,更像是跟一個很久不見的老朋友報個平安。毛澤東是由衷地佩服這個老姐姐啊,陳昌犧牲21年了,留下孤兒寡母,她一個女人,也沒什麽文化,硬是在戰亂年代把3個女兒都撫養成人。

本文開頭提到那封信,便是毛澤東給陳文新的回信。在信中,毛澤東難掩自己的高興,以一個自家長輩的口吻,希望陳文新姊妹努力學習或工作,“繼承你父親的遺誌,為人民國家的建設服務。”勉勵她們進步。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之後,毛澤東還親筆寫信給毛秉琴,給她匯去300元,以讓她作為生活補助。他知道,毛秉琴姐姐的生活依然還很困難,她比自己還年長一些,也是年近六十了,陳文新還在上大學,都需要花錢。可見,毛澤東對陳昌烈士的革命情誼是很深的。

讓陳文新沒想到的是,就在她收到毛主席的信不到半年後,自己還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1951年夏天,陳文新跟6個同學一起到北京做畢業實習,她將這一消息寫信告訴了毛主席。7月的一天,毛主席的秘書田家英突然來找她,把她接進了中南海。

一見到陳文新,還沒等她開口,毛主席就問:“你就是陳昌家的伢子啊?你大姐小時候還喊我舅舅呢!”接下來,毛澤東拉著陳文新聊了許久,問了很多關於她母親的情況,也聊了她父親生前的事跡。當晚,毛澤東留陳文新在中南海吃了晚餐。

1954年,陳文新第二次見到了毛主席,當時她已經大學畢業,正在北京外語學院學習俄語,準備到蘇聯去留學,她照例寫信給毛主席,告知了自己到北京的消息。一個周六,毛澤東的保健醫生王鶴濱帶著陳文新那封信過來,毛澤東委托他帶陳文新到毛家做客。

這次,王鶴濱直接將陳文新帶到了毛澤東女兒的臥室,陳文新對臥室的陳設記憶猶新:

那是典型的湖南農民家最簡單的那種陳設,一張雙人床,很舊的,顏色都是黑的。旁邊是一張吃飯的方桌,也是黑的。方桌旁邊是四條板凳,還有兩張湖南農村的靠背椅,矮矮的,木頭做的那種。

毛澤東在陳文新麵前還是那麽親切,那天他們在桃園裏散步,邊走邊聊天,當陳文新說起母親毛秉琴想知道毛澤東的現狀,毛澤東心領神會,善解人意地特意與陳文新合了一張影,讓她將照片帶給毛秉琴。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毛澤東跟陳文新合影

照完相後,毛澤東跟陳文新及王鶴濱坐在藤椅上說話,聊起了陳文新正在學習的農業。陳文新清楚地記得,她那天被毛主席批評了。那時候,大家在很多農業理念上都是跟蘇聯學習,有一條耕作經驗叫“草田輪作”,陳文新認為那是先進理念,就跟毛澤東說了。沒想到,毛澤東反問了一句:

“我們農民才幾畝地,都拿去種草,吃什麽呀?我們又沒有什麽畜牧業,種的草拿去幹什麽?”

陳文新聽明白了,毛主席這是在教導她理論必須跟中國的實際結合,學習農業,主要是為了讓農民吃飽肚子。這次見麵長達六個小時,因為陳文新是學土壤專業的,毛主席主要同她談了土壤的結構、土壤裏麵的植物營養、植物怎麽吸收營養及土壤怎麽改良等問題,並具體問到在中南地區怎麽改良土壤、怎麽提高農業生產。

不久後,陳文新就去了蘇聯,讓她沒想到的是,在蘇聯又一次見到了毛主席。1957年11月份,毛澤東在訪問蘇聯時,專門抽空接見了所有在莫斯科的中國留學生,陳文新就是其中一員。在那次接見中,毛澤東說出了一段著名的語錄: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毛澤東接見留蘇學生

在毛主席的多次鼓勵下,陳文新後來成為了中國著名的土壤微生物學家,一輩子致力於改良中國土壤的結構。2001年,75歲的陳文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毛澤東摯友之女陳文新,留學前被毛主席接到中南海長談,終成院士

陳文新院士

當年,陳昌計劃去日本留學,在毛澤東的勸說下留了下來,因為中國當時的革命更需要他。為此,陳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毛澤東本人也放棄了去法國留學的機會,他認為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終於讓他探索出一條合適的革命道路,但也付出了六位親人的性命。

建國後,陳文新代表的新一代知識青年,被送到國外學習先進技術,毛澤東對他們寄望頗高,而他們也大都沒讓老一輩革命者失望。雖然毛澤東主席沒能親眼見到,但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已經讓中國日漸富強,可以驕傲地說一句,這盛世,如您所願。

所有跟帖: 

那時留蘇的人成千上萬,怎能說是“閉關鎖國”?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XYZ9453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18:53:53

你不懂,要塊方的, 塊方, 知道什麽叫”塊方“?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19:35:06

隻有留學西方才是開放?哪家子邏輯?毛時代也與西方國家做生意,進口了大批西方生產線,那也不叫開放因為中國還站著,隻有跪著才叫開放?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XYZ9453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22:20:52

毛澤東當年能跟這麽多老師才子結識,那是很會做人的。汙蔑毛主席的無聊之說比如動動小指頭就能打倒你等,真是小人之見啊。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0:35:07

有幸成為毛澤東的朋友同學故人,此生無憾矣! -whalx- 給 whalx 發送悄悄話 whalx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2:47:21

徹夜長談。。。嗬嗬。 -- 給 銥 發送悄悄話 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5:09: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