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憶的老山戰場火化廠建設秘史

來源: 千裏 2021-02-02 17:18: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3868 bytes)
不堪回憶的老山戰場火化廠建設秘史
南京軍區 韓亞清

時光如影,再過三年,我就六十掛零了。

夕陽西下,總不免會遙望一下東方,

想卯時那帶露的朝陽和巳時那燦爛的光芒;

看已望不見的軌跡和已成為曆史的滄桑。

似乎還想說些什麽,

來喚起孩提時的歡樂,平衡已失去重心的恐慌。

突然間,視屏出現了利比亞的炮火,

於是,我想到了戰爭,

想到了那血風腥雨的戰場。

盡管那時的我,僅僅是一個給烈士善後的小卒,

既聽不到陣地上的槍炮聲,

也寫不出英雄們那驚天動地的篇章,

作為戰爭的一個縮影,

雖然不少地方已傷痕累累、支離破碎,

但作為鐵一軍的戰士,對有些往事,

不忍看,也要看;不堪想,還要想
*****

 

*****

 

一九八四年老山地區防禦作戰至今已經二十七個年頭了。無論當年參戰的軍人、軍工,還是當時的社會民眾,對此記憶都在逐漸淡忘近乎消失,有不少當事人或家屬則不堪回首…… *****

 

對這個區域性戰事,多年來,無論是電影、電視還是報刊文學,都以不同形式或多種視角給予了客觀報道,特別是近期我的幾位戰友連續以報告文學、戰地日記和回憶錄的形式反映我部在兩山戰役中那些可歌可泣、催人淚下的動人事跡,使我很想拿起那支已經生了鏽的筆,去反映一些其中鮮為人知的史實。然而,寫些什麽呢?因工作需要,當時我這個師政治部組織幹事受命擔任烈士火化組組長,負責了一段人們既關心又不便涉足的內部性工作。一九八五年六月撤出戰區後,昆明軍區《國防報》的記者和《解放軍報》記者把烈士善後工作作為整個戰事的重要組成部分,曾先後采訪過我,但不知何故沒有下文。後來,我特別注意到網上的報道,看到不少文字、畫冊中也缺少此方麵內容,甚至在我部的對外宣傳中也難以看到這方麵的東西。難道這是塊禁區嗎?事過二十多年,還敢不敢寫?我的陣地是火化場,寫其閑,還是寫其忙?我的戰績難以表述,不知形其大,還是形其小?猶豫中,得到了戰友們地大力支持。他們對我說:怕什麽,烈士工作,是軍史的一部分,它既包含了全師官兵的心血,又滲透著廣大百姓的期望,是屬於人民的,你參與了就應該負責,就應該如實去反映,否則,將對不起曆史。


 

在寂靜的深夜,當我想起和我一快在興街戰地火化場為烈士洗身整容送行的師教導隊的戰友,想起在麻栗坡烈士陵園幫我們為犧牲的軍工安葬的縣民政部門的朋友,便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痛楚在不斷地折磨著我……作為這段曆史的當事人,我應該說些什麼?沉思很久,鑒於某些原因,隻能借助戰友的搏客,記錄那一段痛苦的回憶,不管別人如何看待,我僅以此感謝那些在特殊時期關心支持此項工作的軍師各級領導,感謝為烈士優撫工作做出貢獻的地方各級幹部,懷念為此付出辛勤汗水和做出特殊貢獻的全師各級烈士工作組的戰友,追悼我們親手擦洗整容過的那些已遠離我們而去的烈士們。

 

 

一、受命


 

一九八四年七月十三日,我部接到赴滇作戰命令,經過一個星期的緊張準備,於七月二十一日下午三點離開營房,三點四十分到達杭州艮山門車站,九點十分離開杭州,二十八日到達駐訓地——雲南省硯山縣。


 

三個多月的臨戰訓練後,我接到了師政治部關於迅速組建師戰地烈士工作組的命令。當時,我剛從偵察連蹲點回來,是師政治部副主任袁西有給我談的話,之後組織科長關繼南又具體交待了任務。記得那天晚上,伸手不見五指,我一人徘徊在硯山炮團的操場上。夜幕中,仿佛看到幾個戰士抬著一個血肉糢糊的烈士向我走來,我不知所措,緊張中又看到後邊跟上來的部隊首長和烈士親屬,當時我緊張極了,不知道明天我將麵臨著什麽?我又會以什麽結果匯報給大家。心中無底,忐忑不安。

 


 

二、準備


 

(一)組建工作機構。根據當時情況,我們計劃設置有整容組、棺木組、掩埋組、登記組、行政組和後勤組(後因改為火葬而簡化),從師宣傳科、幹部科各挑選一名同誌,師教導隊挑選六名幹部、十二名戰士,組成了由二十一名幹部戰士組成的師戰地烈士火化組,本人擔任組長,宣傳科一九六八年入伍的老幹事邱忠榮同誌任臨時黨支部書記(組成兩個黨小組、一個團小組)。


 

(二)取經。十一月九日我隨李繼鬆政委、袁西有副主任帶隊的對口學習組到正在一線作戰的十一軍觀摩學習,在曼棍洞,從三十二師組織科楊科長那裏了解了一些烈士工作的程序、內容、方法及注意事項,在心中有了一些大致的概念。


 

(三)印製登記報表。此項工作從烈士搶運登記、轉運登記、團中轉站初步清洗登記、火化場接收登記、遺物登記、火化登記、傷情登記、彈片數量登記和骨灰盒入庫編號等所需報表都由我負責設計、聯係印刷並將有關表格發放各團烈士工作組。


 

(四)物資購置。一是到麻栗坡縣城購置一批照相器材;二是到軍需科領取一批烈士用的軍服(其中幹部軍衣20套、女兵軍衣5套),還有100米白布等用品;三是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從縣木材站領取前指已結過賬的兩方木料和三十四口棺材。(後因取消土葬,到雲南大理購回四百個大理石骨灰盒);四是到師醫院領取一批整容器械和10副擔架。至此,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

 

 

 

三、動員


 

十一月二十八日晚上,師政治部主任高武生召集火化組全體人員進行了戰前動員,提出了六條具體要求。二十九日,火化組全體同誌由硯山分乘兩輛卡車於上午九點多出發,十一點多到達我們的陣地——西疇縣興街火化場。當時因條件不完善,部隊無法居住,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我們分住在三戶老百姓家裏。


 

我們部隊是十二月九日全麵接管陣地的。在戰鬥準備的這段間隙,我組織大家先後學習了軍委、軍區的有關文件和軍師兩級關於烈士工作的有關會議精神,用一上午的時間對全體人員再次進行動員,並讓大家深入進行討論,針對各自崗位表示了決心、製定了措施。記得動員時大致講了三個方麵內容:


 

(一)工作重要性


 

袁副主任曾對我們說起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初到硯山時,昆明軍區對輪戰部隊的烈士遺體處理並沒有過細的要求,之後將烈士就地火化並將骨灰帶回原藉,是緣於未上陣地前,負責聯係地方工作的他與麻栗坡縣楊興躍縣長在烈士陵園內的一次特殊對話。那時我軍收複老山不久,大批烈士剛剛安葬,烈士親屬聞訊從四麵八方蜂湧而至,縣政府在接待方麵不堪重負。楊縣長如實表示了自己的憂慮,細心的袁副主任將這一情況在師黨委會作了報告,提出宜將本部烈士遺體火化帶回的建議,得到了黨委一班人的一致讚同,後經逐級上報獲得批準,火速設立了火葬場,部隊將烈士骨灰帶回原籍安葬,以減輕烈士親屬和地方政府的負擔。


 

聽了這席話,我們方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都對師黨委的遠慮深謀投以敬佩的目光。


 

有人說:人死如燈滅,火化時沒外人在場,領導和家人看不到,搞好搞壞,反正都是一盒灰。那時軍隊的政治性很強,還沒人性化的提法,但起碼的階級愛戰友情,要求我們決不能讓這種思想影響到我們的隊伍,火化場雖然沒有槍炮聲,但卻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它的影響力不是局部的,在某種程度上將超越戰場本身。

 

 

鑒於戰地火化,是一九七九年以來的第一次,也是我國有史以來首次規模性的火化。而第一次的嚐試又不能出任何問題,因此意想不到的困難會很多。所以,軍指揮所十一月十一日專門召開戰場烈士工作會議。軍長、政委作了具體指示:一是要求選拔責任心強,對烈士有感情,平時表現好、工作能力強的同誌擔負此項工作;二是工作不準出漏洞,不準留後遺症,不能因我們的點滴疏忽,影響到幹部戰士的作戰情緒。無論軍事會議還是政治會議,師裏也是逢會必講。
 


 

我們感到,烈士工作是戰時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好了,可以極大地激發幹部戰士的愛國熱情,調動他們同越寇浴血奮戰的積極性,並能更好地安慰烈士的親屬,否則,戰場上的負麵影響將是非常可怕的,其損失也是難以估量的。因此,我們要時時想著在前線作戰的戰友們,要對得起他們。處處掂量著自己肩上的責任和重托,不辜負上級黨委首長及參戰的每一個戰友對我們的期望。


 

這次烈士工作有三個顯著特點:一是社會要求高了。從影片《高山下的花環》可以清楚看到,整個社會和人民群眾對烈士工作的期望越來越高,已由單純最高的政治要求轉變為基本的人性化必須;二是交通條件好了。烈士親屬臨時來隊的可能性大了;三是新街是昆明到前線的必經之路,無論是軍隊首長還是地方領導,都可能會時常光顧的。綜上特點,都要求我們的同誌把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責任心體現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決不能讓我們的戰士和烈士的親屬再受第二次痛苦。中央軍委和大後方的全國人民正以期待的眼光在注視著我們,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告慰一線部隊,告慰全國人民。

 

 

 

(二)工作程序及人員分工


 

烈士送來後,按照以下程序進行:一是由接收人員辦理登記手續;二是由整容組按照烈士數量分組清洗整容;三是由火化組實施火化並逐人登記彈片,同骨灰一起裝入骨灰盒後,再行入庫手續。


 

幹部科姚幹事負責烈士接收登記手續、填寫烈士卡片、陣亡烈士登記表、烈士證明書,給烈士編號、填寫烈士骨灰盒標簽,除此外,還要負責烈士衣服的發放和烈士遺物的登記和保管。宣傳科邱幹事負責烈士的遺容攝像工作並負責全隊的戰時政治思想工作。教導隊長樊鐵煥、副教導員謝吉曉負責具體整容和行政管理工作。我負責上下協調和烈士火化、骨灰入庫工作。


 

(三)工作要求


 

根據上級關於“烈士遺體不得留置異國”的要求,所有遺體必須運回火化。我們的一線部隊在搶運烈士時有時是要付出相當代價的(後來聽老指導員孫曉軍講,他們連奉命搶烈士,冒著炮火搶了一晚上,戰士累的爬不起來,天亮一看,一多半是越軍的屍體,大家懊惱壞了。實戰中的確還出現過傷亡三四人搶一烈士的壯烈場麵。)。對於冒著生命危險才運送到我們手中的烈士,我們怎麼辦?師首長要求我們:


 

一是當天接收,當天火化,無特殊情況不準過夜;


 

二是整容中,能縫合的傷口必須縫合,能拍照的盡量拍照。做到無血跡、無泥土、無未縫合和未包紮好的傷口;四肢不全的要用仿品代替;該穿的衣物必須完整。每整容一名烈士,隊裏的幹部無特殊情況都要到場並進行檢查驗收。務必做到“領導檢查不檢查一個樣,護送人員在場不在場一個樣”。

負責火化人員要對烈士遺體輕抬、輕放、慢輸送;火化後要一人一清爐,務必骨灰完整。


 

三是對戰區傷亡情況,要嚴加保密,不準向其他人透漏。與烈士是同鄉或同學的,不準將其犧牲的情況告訴家裏,免得人為被動。


 

四是烈士骨灰盒不準讓任何人帶走。


 

五是工作中要嚴肅認真,堅決杜絕戲笑、打鬧和開玩笑行為。如有家屬來隊,一定要熱情接待。


 

通過簡單地動員,大家的認識有明顯變化:一是一直鬧著要同戰友一起到一線真刀真槍立戰功的,安下了心,認識到自己崗位的重要性;二是比起一線官兵的危險性、艱苦性,我們沒理由搞不好。

 

 

 

四、首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九日下午四點三十分,我們接收到全師參戰後的第一位烈士——師炮團二營四連戰士楊獻龍,他是12月9日11時30分在貓貓跳陣地炮射中犠牲的,主要是頭部受傷。按照預定方案,我們與炮團轉運組辦完交接後,即將楊獻龍烈士抬到工作台上,麵對護送的官兵和火化組年輕的戰士們,為防止怯場亂陣腳,我和樊鐵煥同誌商量了一下,決定此次整容全部由幹部操作,戰士一律在一邊觀摩。


 

我們首先對烈士身體進行清洗,軍醫李天國和衛生員暢新樂對頭部整容。楊獻龍同誌是剛從教導隊出去不久的學員,大家都比較熟悉他,然而在近距離麵對老戰友被固血覆蓋的傷口和不願閉合的雙眼,大家都哭了。我協助軍醫對傷口進行了清理和鏠合,看著李軍醫顫抖的雙手和滿臉的淚水,我也泣不成聲。給烈士洗過臉後,又將胡子刮的幹幹淨淨,然後塗了胭脂。一套從內衣襯衣襯褲到絨衣棉衣外罩;從腰帶帽子到領章帽徽製式軍服穿畢後,邱幹事從正麵、側麵、全身、頭部四個方向進行了拍照。這時再看小楊已似安祥入睡的神態,我們才喘了一口氣。最後我們和護送的官兵一起為小楊舉行了一個簡單而又莊重的告別儀式,就送他上路了。因柴油爐子是第一次使用,比較涼,火化時共用了兩個多小時,然後由我將骨灰裝入紅色絲綢袋,附上標簽入庫(當時,大理石骨灰盒尚未運到)。這就是火化組的第一次工作。天黑了,大家基本都沒吃飯,房東老鄉也來相勸,但同誌們根本沒有食欲。因條件所限,老邱蹲到牛棚去衝洗照片了,我則和老樊去查鋪,早已過十二點了,但大家都沒有睡意。本來都是些年輕戰士,還帶著童心的幼稚,讓他們過早地麵對,確實也是一種殘忍。他們能安睡嗎?這才僅僅是剛開始,以後呢?

 

 

五、殘酷
 

 


 

一九八五年的“1.15”戰役是繼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全線反擊戰、法卡山戰役、一九八四年“4.28”老山收複戰之後第四次大的戰役,它以殲敵1200餘人我亡104人的戰績載入我軍史冊。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任何外交性的辭令,都無法改變它殘酷性的一麵。這裏僅從烈士火化工作中列舉點滴便可見一斑。

一月二十日下午六時左右,接連幾輛掛著紅十字旗的軍車帶著戰場的硝煙伴著一路塵土來到新街火化場。迅即,二十九位烈士擺滿了火化間前的一片空地。這些尚未清洗換裝的烈士,大部分血肉模糊、肢體不全,令人不寒而栗。辦完交接手續後,兩人一組,每組清洗三個烈士,我加入了整容組。首先,剪掉烈士血衣,清理遺物和子彈帶;二是遺體清洗幹淨後,完善肢體和縫合傷口;三是由軍醫和衛生員組成的整容組進行整容化妝;四是穿衣拍照;五是白布裹身實施火化。清洗時,全部用溫水洗身,上下肢不全的,用稻草裹布代替,沒頭的用藥棉整形外戴口罩。記得那天,我和衛生員處理兩位烈士,一個是肚子破裂內髒外露,我協助衛生員將內髒按進肚中,並進行縫合;第二個更慘,整個臉部被炮火扯掉,隻剩下眼鼻口五個黑洞,在血肉中找到和下額僅連半寸的布滿黃土的臉皮,我們將其覆蓋原位後,洗去泥巴,用膠布貼好,再刮去半寸胡須,才露出常人的麵容。

 

 

在洗整中,我們發現不少烈士的手臂拉不開,犧牲後仍然是一副機槍手駕搶射擊的姿勢,給其穿衣時,怕弄斷骨頭,把衣袖剪開放置胳膊上;有些烈士的胳臂上,標有戰鬥諸元和敵軍火力圖,我們就立即將這些用烈士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數據上報師部,據悉,該情報發揮了很大作用。在清理二團二機連烈士陳林湘遺體時,發現其口袋中有一紙條,上寫著:“黨支部,我上袋內有一元錢,替我交最後一次黨費”。有一個烈士火化後,在清理爐膛時,發現一枚迫擊炮炮彈飛輪。據調查其胸部重傷無法整容,犧牲時飛輪已在肚中。而此類爐膛中的子彈聲更是時有發生。三月八日,送來12位烈士,其中,硬骨頭六連副指導員謝關友,身負80處傷,火化後在骨灰中找到11塊彈片。一團七連班長李桂友犧牲時,身負11處重傷,126塊彈片。最多的一個烈士被定向地雷擊中,身上有208顆鋼珠。還有一位回民烈士,犧牲後被河水浸泡數日,全身浮腫變黑,手指觸及便進肉中,其五官已經生蛆,但火化組的同誌們沒有一個回避和應付的,他們用竹簽棉球蘸酒精硬是一點一點清理幹淨,。在這一點上,雖然時過多年,但我一直為此感到欣慰,我們沒有辜負同誌們的期望,沒有半點對不起烈士的地方。

 

 

還有一次深夜,我和其他兩位同誌值班,突然,一輛運送烈士的軍車來到門前,護送的幹部沒有抬下放烈士的擔架,隻提下一個麻袋。這位幹部很沉重地對我說,這是十八名烈士,貓耳洞不幸被炸,是袁副主任帶領人員搶出的,他要求你親自處理。我急忙打開麻袋,看到的是僅有半麻袋用鮮血浸泡的泥巴和幾塊用泥巴裹著的肉,我驚呆了,好長時間回不過神。經火化,18人隻有5塊骨頭。
 


 

在我部犧牲的烈士中,有四十多位是一九八四年入伍的新戰士。他們當兵才半年就參戰,上陣地不到一個月就犧牲。這些十七八歲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就是戰爭,人類史上最殘酷的一個宿影。

 

 


 


 

“師直13人、一團178人、二團88人、三團54人、炮團3人”,這是我部烈士的數字統計,看著這一組帶血的數字,我長時間喘不過氣來。這就是戰爭。不管性質如何界定,都是一個國家在某個階段最高利益的需要,作戰雙方都將以大量物資的消耗和人體的傷亡為代價。此外,給親屬帶來的傷害也是難以估量的,至今,我仍不敢回想烈士家屬到火化場那一幕幕揪心的、讓常人難以承受的痛苦場麵……

 

 

到這兒,可能會有人問,你是軍人,你懼怕戰爭嗎?是啊,軍人生來就是為戰爭準備的,應對戰爭,是軍人的基本職能,無所謂怕與不怕,既然發生了,你必須承受。而我感到痛心的則是另一方麵——精神上的傷害:記得在往前線開拔的一個岔路口,我們與一群到旅遊區觀光的年輕人相遇,他們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手指我們說:“當兵的,要英勇作戰啊,人民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哈哈”。對此,你有何感想呢?一九八五年六月初,我陪袁主任到昆明看望住院的傷員,在街頭碰到一個一條腿的傷員與兩個年輕人在一公交車下撕打。據了解,這個傷員在車上站立不穩,搖搖晃晃,這兩個年輕人不僅不讓座,而且還用“金雞獨立”的詞句去調侃這位傷員,逼其舉杖決鬥。對此,你又有何感想呢?


 

唉!軍人的流血豈止在戰場。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六、調查
 


 

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時至五月一日中午,這是我作戰期間上陣地時間最長的一次——四天,任務是調查我部作戰中無遺體烈士情況。

輪戰即將結束,馬上就要換防。此時,有人向總政反映我部有作戰人員和烈士遺體失蹤問題,總政保衛部要我部上報情況,於是,此差事落到我的頭上。根據各單位排查情況,我師根本沒有人員失蹤現象,但確有36名烈士未送到新街火化場。


 

帶著這個問題,我從4月27日開始,先後對師直屬隊4名、一團22名、二團7名和三團3名烈士犧牲時的詳細情況進行調查。采取找見證人逐個談話的方式(因陣地情況所限,未例行簽字手續),詳細聽取了見證人的陳述:


 

一團二連通信員盛開元看到本連戰士許某某於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

七連袁振華看到本連戰士李某某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七日早晨在116前無名三號陣地被炸飛掀到懸崖下;


 

二機連班長謝康生看到本連戰士嶽某某和吳某某,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下午在145陣地南一洞口,拉響爆破筒與敵6人同歸於盡,後找到他們的手槍、衝鋒槍,衣服和部分碎肉埋掉;


 

七連袁新華看到本連戰士王某某於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在116陣地被炸飛;


 

七連班長熊良軍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在116陣地看到本連戰士虞某犧牲,即將其遺體背回放置一石崖上,後遭敵炮火襲擊,遺體被炸飛;

六連班長劉生華、戰士史龍旗看到本連戰士張某某於一九八五年一月十五日在142陣地和王偉俠、張國勝一起與敵同歸於盡。


 

……三十六位烈士的身首一一得到印證後,我的神經幾乎麻木了。

 

 


 

聽著弟兄們已哭不出聲的陳述,看著戰友們用眼淚書寫的證明,我還能再說些什麽呢?是啊,英烈們走了,無怨無悔地走了,連一句話、一把骨灰也沒有給他們的親人留下,他們將自己英勇衛國的軍魂和身軀化作南疆的紅土,永遠捍衛著祖國的邊疆。帶著說不出的悲傷,我一口氣寫完了調查報告(注:為了不給烈士家屬造成精神痛苦,這裏隱去了上述無遺體烈士的名字)。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七、日記


 

在前線的十個月裏,因環境限製,我幾乎沒記過一篇完整像樣的日記。如今閑暇之餘,翻箱倒櫃,發現了作戰期間的五本筆記和一本流水賬。這本流水賬很有意思,是個大雜燴,什麽都有,還有一些類似日記的半截隨筆,下麵按時間順序摘錄幾段:


 

1985年1月1日。截止今日,我師已占領陣地23天。12月9——11三天,剛上陣地,情況不熟,部隊傷亡嚴重,大家情緒低沉。21日,一場漂亮的反擊戰,重創敵316師一個團,整個部隊士氣大振。12月24日,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行拔點,部隊損失嚴重,影響不好。


 

1月15日。淩晨四點,那拉方向(一團)對越實施拔點作戰,後三個團的防線全部熱鬧起來。


 

1月17日。中央軍委賀電,祝賀我師的勝利,並稱之1.15大捷載入我軍戰史。為此,我拍了一張照,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1月19日。16——18三天,共殲敵1200餘人,我亡104人。


 

1月21日。從昨天晚上九點半到今天上午九點半,我沒有合一下眼,整整處理了29位在1.15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記住這最悲壯的一天吧!

 

2月2日。今天,908部隊(54軍偵察大隊)送來一具越南特工隊員的屍體,我與其他同誌每人給了他一腳……後來有點後悔,也真可憐,他才18歲,是所謂“第三軍事強國”窮兵黷武的犧牲品。


 

2月8日。前天,科裏通知我接替項幹事到一團二營任教導員(輪流),出發那天,火化組全體人員列隊歡送,樊鐵煥隊長特意送給一句人們笑不出的玩笑:韓幹事,如果他們把你送來,弟兄們一定會給你洗幹淨。我僅說了聲謝謝就出發了。在曼棍師指揮所待了一天多,還沒上陣地,就被郭培鞏師長召去,說2.11有大仗,要我立即籌備物資,馬上趕回新街。就這樣,教導員沒幹成,又回到了火化組。


 

2月9日。大戰將臨。想起了韓大敏同誌在一九七九年探家時,介紹他那年出征前的情況,猶如身臨其境。戰鬥中很難預料生死,此刻,誰都會有一種生離死別之感,悲壯激昂之情。麵對可能的死亡,說什麽好呢?鼓勵、教誨和勉勵這樣的詞,大家都說的很少,慣用的幾乎都隻有兩個字“保重”。記得關科長三次送我離開師指,叮囑我的一直是這兩個字。這就是戰前的真實寫照,戰友的真情大愛。


 

2月11日。一、三團淩晨六點,對越拔點作戰,當天擊斃敵140人,傷敵140餘人。我亡40餘人。其中,三團四連攻打140陣地,斃敵47人,傷敵39人,該連亡2人。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受到中央軍委表揚。


 

2月12日。到麻栗坡烈士陵園處理兩位軍工烈士(作戰時,地方為我師配備硯山四個連民兵、文山兩個連民兵,若有犧牲,由部隊負責,穿軍衣,不戴領章帽徽,遺物登記程序與軍人一樣),他們被炸彈炸的很慘,根本無法整容。我與縣民政局田副局長(縣支前辦主任)交談時她放聲大哭,前去的同誌無一不掉淚。裝棺埋葬後,我到烈士陵園西五排陵墓31師偵察連副連長、我同年入伍的老同學陳西友烈士墓前,為他上了三柱香和一包煙。


 

2月19日。今天是大年三十,下午送來四位烈士。晚上八點,山下百家燈火,鞭炮聲聲。而我們這裏沒有一點節日氣氛,大家和往常一樣正忙著給烈士整容、火化。除夕夜就是在這種難言的氣氛中度過的。


 

2月20日。今天春節,還好,沒多少情況。早上一頓餃子,睡了半天覺。


 

2月26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到管理員處買了二斤半雞蛋(30個),煮熟後,分給火化組官兵每人一個。


 

3月4日。截止今日,我部已殲敵三千四百餘人,我傷一千一百餘人,亡二百七十餘人。


 

3月八日。上午八時,我師三個步兵團全麵出擊,實施拔點作戰,十點半結束,共拔點八個。下午一團送來六位烈士(六連3個、四連2個、三機連一個),其中有六連副指導員謝關友同誌,他身負80處傷,火化後,從骨灰中找到11塊彈片。


 

晚上二團也送來六位烈士(二連2個、三連3個、特務連1個).八點鍾,三團和炮九師各送來一名烈士。


 

3月10日。上午,從師醫院送來一位烈士(二團八連的),下午,一團送來四名烈士(均為六連的)。敵我雙方的炮擊七點停息,但二團二連方向的戰鬥則更殘酷了。聽運烈士的同誌講,全連隻剩下二人了,師裏已把三團二連拉上去增援。目前,正在打反撲。


 

4月4日。今天上午,師開追悼會,袁副主任主持會議,李政委致悼詞,三大機關和連長、政指參加。下午,西疇縣委書記和副縣長送來花圈並和我們合影。


 

4月5日。軍首長及軍機關到火化場悼念烈士。期間,軍長傅全有叫我過去,說我師烈士骨灰盒上的照片沒有36師的全,為此,批評了一通。真委屈,可知擔負主攻方向的我師,烈士數量整整是36師的十倍啊。


 

4月6日。當地學校組織六十餘名初中同學前來悼念,我在烈士吊唁堂前給他們上了一堂以宣揚烈士英勇事跡,勉勵他們珍惜生活努力學習的政治課。


 

4月7日。上午,州工作組、縣工作組、區機關、直屬單位、五大區、學校、醫院、企業、個體戶代表等230餘人在火化場舉行悼念儀式;下午接待三批自發前來悼念的群眾。有位七十多歲的小腳奶奶,背著祭品跋涉十幾裏山路來到吊唁堂,老人家抱著骨灰盒哭得悲痛欲絕(據悉她的孫子一九七九年作戰時犧牲),其情其景終生難忘。


 

4月15日。自4月10日至今六天時間,我和邱忠榮同誌在沒有任何支撐物的條件下,抱著大理石骨灰盒,用毛筆撰寫了348個烈士的碑文.


 

5月25日。下午離開新街,返回硯山,從此結束了火化組工作。

6月16日。晚上八點二十乘火車離昆回杭。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八、善後


 

部隊回杭歸建後,師黨委對烈士善後工作非常重視,專門召開了由師常委參加的接待工作、善後工作和安置工作會議,並同時成立了三個小組:一是由政治部袁副主任為組長、宣傳科彭科長、群聯科謝科長為成員的秘書接待組;二是由司令部馬副參謀長為組長、軍務科葉參謀、幹部科夏幹事、衛生科喬助理員和我為成員的烈士傷員善後工作組(夏幹事和我負責烈士、葉參謀和喬助理負責傷員);三是由後勤部薑副部長為組長、軍務科、財務科和管理科為成員的後勤保障組。李繼鬆政委、劉廣平副師長、梅鬆林副政委對此項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在老山地區防禦作戰中,我部共犧牲336人(其中幹部22人、戰士314人,不含12名實習學員)。烈士分布在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山東、甘肅、浙江、江蘇、安徽、福建、上海等12省1市64個縣。根據烈士數量多、分布麵積廣、地區條件差異大、人民群眾要求高的特點,師黨委多次召開會議,要求善後工作要不求形式、突出實效,認真紮實、不出差錯。並積極與地方取得聯係,主動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工作。總之,部隊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出了最大地努力,地方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部隊烈士工作


 

1、建全組織,加強領導


 

師團黨委和政治機關把做好烈士善後工作作為戰後穩定部隊的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兩級都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烈士工作領導小組。師裏由副師長、副政委親自掛帥,司政後三大機關副職首長參加,組織、幹部、軍務、軍需、財務、管理部門各抽調1——2人具體負責業務保障。師團均成立了烈士工作辦公室,負責接待地方政府和烈士家屬,指導基層做好烈士善後和家屬工作;烈士較多的營連也相應成立了烈士工作組織,由營副教導員和連副指導員負責。由於組織建全,責任清楚,盡管部隊剛返營房,軍務繁雜,但烈士工作從沒受到影響。


 

早在部隊下陣地休整時,師裏就舉辦了一期由150人參加的善後工作集訓班,熟悉烈士生前事跡和各種政策規定。五月底,將這部分同誌組成若幹小組,分赴有關縣市,到336戶烈屬家裏走訪、慰問。同時,各團派出1——2人回營區布置靈堂和準備追悼會,使部隊返回後能馬上開展工作。我也是第一批回杭打前站人員。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2、講究方法,靈活政策


 

(1)按政策規定和條件許可,盡部隊最大能力去解釋和解決烈士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做到政策範圍內的要堅決按規定解決;政策沒規定的,努力創造條件爭取解決;政策範圍外的,認真做好耐心細致的說服工作,堅決杜絕亂耍態度、亂表態和說話不負責的現象。

(2)認真撰寫烈士生平,大力宣揚烈士事跡。四月底,各團都將烈士生平事跡整理打印,同烈士通知書一並寄給烈士家鄉政府和烈士生前所在單位,以便地方政府宣揚。各團還利用派人出差或探家機會,到烈士家鄉向烈士家屬介紹烈士生平事跡;介紹部隊開展向英烈學習的情況;向烈士家鄉的人民作英烈事跡報告。使烈屬們感到自己的親人為國捐軀是無尚光榮的,他們的死是值得的。從而為下步工作奠定了基礎。


 

(3)主動與地方政府協商,搞好軍地關係。在與地方民政部門接觸中,大家說話謙虛,辦事謹慎,尊重地方。336戶烈屬中的大部分問題得到了解決。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3、營造氛圍,紮實工作


 

(1)做好宣傳匯報,迎接骨灰入杭。我們提前回杭州後,關科長即帶我向留守的師副政委薑海春、梅鬆林二位首長進行匯報。隨即,首長們也向浙江省委、杭州市委、省軍區和軍分區進行了匯報,省軍區兩次召開由省市主要領導參加的迎接骨灰入杭儀式協調會。我有幸參加這兩次會議,會上確定了議程,其中部隊領導的迎接詞和感謝詞由我起草。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七日九時四十四分,在一片低沉莊重的哀樂聲中,迎來了運送烈士骨灰的列車。記的那天,暴熱中突然下起了中雨,迎接骨灰儀式十點半在艮山門車站九號貨運站台舉行。在雨中,有南京軍區和我們軍的首長、有浙江省和杭州市黨政軍的領導,也有自發參加的群眾。薑副政委代表全師官兵致詞,省政府一位領導講了話,我們部隊一位基層指揮員發了言。之後,伴隨著哀樂,軍隊和地方四大班子敬獻了花圈。蒼天似乎有靈,儀式自始自終,老天都和我們一起在哭泣。歡迎儀式結束了,天也晴了。隨後,各級領導乘車護送靈車離開艮山門。這是一支擁有百十輛前後占距數公裏的龐大車隊,也堪稱杭州曆史上首例:車隊前麵是為此行護送開道的一輛警車和兩輛摩托,第一台是哀樂車,第二台是花圈車,第三至七輛是每車四名全副武裝士兵護衛、骨灰覆蓋軍旗的靈車,後麵是依次排列緩緩送行的黨政軍領導的車隊。汽車以每小時五公裏的速度緩緩通過杭州市區,當走到天目山路杭州大學門口時,突然聽到一片哭聲,我從拉花圈的大轎車中拉開遮窗的黑紗,看到上千名杭大、浙大的學生哭著跟車送行,尤其女生哭的更厲害,車隊幾乎停行。為了不驚動群眾,按照預案,一律不通知外部人員參加。至今我還弄不清,那天怎麼來了那麼多自發送行的人。


 

一師打了勝仗,杭州的百姓早就從他們去前線慰問人員那裏獲悉。然而,首次迎接的卻是這麽多的骨灰盒,的確讓人震撼,也由此讓他們聯想到前方血雨腥風的戰場。


 

(2)搞好烈士家屬來隊的接待工作。七月份,先後有120戶烈屬來隊,對每戶烈屬的來隊,要求團、營、連首長及時慰問,介紹情況,在精神上給予安慰,生活上體貼照顧。我們對每戶家屬,均分工一名能協助連隊做工作的同誌自始至終地陪同照顧,保證其吃好住好,想方設法使他們心情舒暢。地方民政部門來人,師團領導擠空陪同座談和安排食宿、安排車輛,並派出專人隨其到連隊座談,盡可能滿足他們的要求。總的來看,地方政府和烈士家屬對部隊的工作是比較滿意的。


 

(3)對烈屬提出的家庭經濟困難、子女就業、工作調動等問題,我們采取積極商請地方民政部門和其他部門共同解決的辦法,對個別家屬反映的家庭困難,也做了少量救濟。


 

(4)凡需給烈士補發的物資,以連造冊,上報團烈士工作組處理。對烈士遺物,做到認真清理登記。凡戰士們有的慰問品、作戰紀念品、作戰補助費,在烈士遺物中都必須顯示。對少數烈士已丟失的紀念品和慰問品,各團作出規定,由所在連的幹部墊上自己的。


 

(5)及時宣揚表彰烈士家屬中的好人好事,發揮典型的積極作用,在家屬中達到了互相學習、互相教育和互相做工作之目的。


 

4、存在問題

(1)經費問題:烈士家屬來隊的旅差費,在昆明時規定每戶可來四人,路費實報實銷。後來南京軍區規定,每戶隻準報三人而且總經費隻限於150元內,缺口太大。實際上大都超過三人,有的一家就來了八九人。有的連隊家底薄,為安慰烈屬,消化矛盾,無奈把大家的津貼費也墊了出來;此外,烈士立功獎金(一等功400元、二等功200元、三等功50元、嘉獎10元)及烈士遺物丟失的賠償費,因部隊報賬晚發不到手,導致烈士工作留尾巴,移交中不能一次結清。

(2)其他問題:有的烈士家屬提出請部隊補發一套新式軍服作紀念,都知道是人之常情,但卻無法答複;銅陵、霍邱、徐州沒有烈士陵園,無法移交骨灰盒。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地方烈士工作


 

地方各級領導和民政部門對烈士善後工作的處理,總的來看是比較重視的,大多數地區是積極主動的,處理速度也是比較快的。


 

一是領導重視親自抓,宣傳工作比較好。我部四月底下發通知時,將烈士簡要事跡一並寄往。各地接到通知後,不管該地區烈士數量多少,都成立了烈士工作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檢查,聽取匯報,到場指導工作;宣傳部門工作紮實行動快,報刊、電視、電台宣傳得力。由於各級政府重視,社會輿論到位,從而使烈士家屬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困難,得到了較好解決。如江蘇六合縣委提出“為戰爭、為烈士、為國防、為優撫對象服務”的四服務活動,調動學校、機關、和各類企業人員,積極開展我為烈士家屬辦好事,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上海青浦縣有四位烈士,該縣接到通知後,縣委書記親自布置,在全縣進行廣泛宣傳,使烈士的名字和事跡在全縣家喻戶曉。該縣人民敬仰烈士,尊敬烈屬,已成為一種世風,軍隊和軍人的威信明顯提高。


 

二是作風紮實,不推不拖,拍板定案快。這次部隊慰問組走訪,每到一地,縣委、縣政府領導都要親自陪同,和同誌們一塊逐戶做工作,對家屬和部隊提出的問題,當場拍板定案,馬上抓落實。由於地方工作紮實,烈屬來隊人員比原計劃減少三分之二,多數家屬含著眼淚說,地方領導這樣關心我們,我們沒理由再去打擾部隊。


 

三是想方設法解決家屬困難。這次,除了按政策規定解決家屬問題外,各縣市都在政策外給家屬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上海青浦縣一等功臣王春龍烈士家裏,政府為他們家安排了四個招工指標,住房緊張,政府又專門為他們蓋房;江蘇溧水趙落落烈士,姐姐安排到公社婦聯,妹妹高考複習,縣裏專門指派一名教師輔導;為解決家庭人手少,老人無人照料的問題,地方有關部門不怕麻煩,從外地想方設法把其子女調到身邊;有的縣還給年老多病的實行公費醫療……烈屬們感動地流出了眼淚。他們說,我們沒想到的,地方政府為我們解決了,我們沒什麽可說,隻有一個心眼,為國家多做貢獻。之後,到部隊替兒子、替弟弟繳納黨費的已有二十多戶,最多的一直交到六七十歲。

 

 

 

四是存在問題:


 

一些地方幹部大局意識淡薄,缺乏群眾觀念,烈士工作不到位甚至激化矛盾。江蘇某縣的陳和平烈士家,父母長年患病,申請地方解決醫療費,部隊工作組在場時,地方答應解決,部隊走後就不管了,家屬找了幾次,那裏的幹部還大發脾氣,公社書記在幹部會上公開講“他們再鬧就處理他們,還說2000元撫恤金已經足夠了,還想怎麽著等等,很缺乏感情。後來,家屬又跑到部隊,請求派人再去解決。


 

部隊到廣東某縣梁元信烈士家裏慰問時,縣民政局負責人說,部隊去慰問帶的100元太少了,要部隊把慰問烈士期間縣裏用的招待費、煙錢和車費都拿出來,還說如不照他們的意見辦,就不準見家屬,工作將來全部由部隊負責做,地方不管。


 

河南某縣接到通知後,一直不通知烈屬家裏。部隊五月初派工作組去慰問時,縣裏不同意部隊同家屬見麵,說現在正是“雙搶“的大忙季節,通知家裏會影響縣裏的全麵工作,他們為了保密,還把部隊慰問組的介紹信收了起來

根據地方存在的問題,部隊迅速派出第二批工作組。此時,我已接到上軍校的通知書,於八月底離開了部隊。自此,我所經手的烈士工作告一段落。


 

九、悼念


 

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三日上午九點,在師部大禮堂舉行師直單位對越作戰烈士追悼會。時過二十六年,已記不清那天是什麽天氣,記得到會的客人很多,有南京軍區和浙江省軍區、杭州軍分區的首長,有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領導,有軍首長和幾個師的代表,還有有關省市縣民政部門的同誌和烈士的親屬;送花圈和致唁電的領導及單位則更多。會議規模很大、很隆重。會議的具體過程雖已淡忘,而一個細節卻記憶猶新。那是在會議結束後,戰士列隊護送骨灰盒通過軍人服務社時,讓我目睹了烈士親屬撕心裂肺的哭聲和難以行走的身影。至今每每想起,仍然夜不能寢。巧的很,這一幕又被我剛剛來隊的母親和姐姐碰著,烈士的家屬還沒暈倒,而我的母親已躺倒在地上,使姐姐著實緊張了半天。後來我才從姐姐那裏獲悉,一九八五年春節剛過,縣委書記帶縣鄉有關領導到我家裏慰問,當時,我母親以為是下通知書的來了,猛烈地刺激,眼睛突然什麽也看不見。後來,聽鄰居講,你在前線一年,你媽在家哭了十二個月。想起這些,我一直感到對不起母親,每當看到她老人家滿頭的白發和消瘦滄桑的臉龐,便有一種痛苦不可名狀,這樣的老人何止我母親一個?她所牽掛的又何止我一個?哪個母親希望戰爭?但為了安寧,這些偉大的母親毅然決然地將兒子送到了前方,這樸實無華地牽掛、難以上綱的情感,其實,便是獲得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勝利的強大力量,是支撐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堅實脊梁。傷感之餘,我又為有這樣眾多的母親感到驕傲,能做她們的兒子更感到自豪。


 

二零零七年五月的一天,突然接到袁主任從麻栗坡烈士陵園打來的長途,詢問陳西友烈士的墳墓在什麽位置,並且告訴我,他和原師宣傳科幹事劉丹旗、盧森林等一行三人在雲南有關人員陪同下重返老山路(後由劉幹事拍照、盧幹事撰文,在網上發布了《尋憶老山》的散文,受到戰友和網友的廣泛關注),路過麻栗坡,專門去悼念陳西友的。我告訴確切位置後,他們在其墓前燒香、上供、撒酒、鞠躬。陳西友原是我師警衛連班長,七九年補充到十一軍三十一師參加對越還擊作戰,八一年十二月九日犧牲,時任師偵察連副連長。袁主任一行根本沒見過他,也不認識他,此舉,的確出乎意料,著實讓我感動。他們悼念後,袁主任又打電話過來,讓我給老同學陳西有再說幾句。記得我當時含著眼淚說了這樣幾句話:西友,我的老同學、好兄弟,家鄉的父老鄉親沒有忘記你,我們的老師和同學沒有忘記你,老首長一行人雖不多,卻是代表老部隊所有現、退役官兵來看你的,你可以安息了,我抽空一定組織咱們的老同學去看你。

 

 

後記
 


 

寫到這裏,仍意猶未盡,但我卻不知再寫些什麽了。如果說,幸福的回憶是一種享受的話,那麽,痛苦的回憶呢?前些時偶爾上網瀏覽,發現雲南有個七十多歲的趙大媽,因為沒路費錢,二十多年來競一次也未曾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去看望一下在對越作戰中壯烈犧牲的兒子。欣慰的是,好心人在網上披露後,得到了不少國人的救助。然而,此狀況僅僅是她一人嗎?這個話題很沉重,有時壓得我喘不過氣來。這也是確定此篇文章命題的主要原因。


 

有一個禮拜天,我和妻子路過市委門口,看到十幾位七八十歲的老人懷抱拐杖,在一副“抗美援朝老戰士要飯吃”的橫幅(黑布白字)下,無可奈何地麵對路人靜坐,她傷心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又是一個禮拜天,我和她在城市中心廣場散步,看到一些曾參加對越作戰的傷殘和下崗人員,為爭取那一點點可憐的生存待遇,在痛苦地向遊人訴說。她難過地長歎了一口氣:哎!你們這些當兵的……至於烈士年邁的父母在責任田上那直不起的身軀和讓人看了心酸的背影,我則更不敢深想。


 

至此,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哀。聽說“聚眾上訪”中有些人還是當代青年曾羨慕過的戰鬥英雄,為了保衛祖國,他們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熱血。但至今,這些昔日共和國的勇士們有的老了、有的病了,自然地規律,角色的變換,如今的他們某些方麵已成為社會負擔。本身帶著傷痕的淒涼,已夠可悲可慘,但有些地方還以企業改製、機構調整為名缷磨殺驢,甚至把這些站出來提合理要求的人作為不安定因素的代名詞、各級排查的重點人。我還能再說些什麽呢?真的,有時我會產生一種幻覺,中國是一個善良的民族,她的將來可能永遠不會再有戰爭了,也不會再發生大的災難,否則……


 

記得瑞士軍事理論家約米爾曾有一句名言:“假使在一個國家裏麵,那些犧牲生命健康幸福去保衛國家的勇士們,其社會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賈,那麽,這個國家的滅亡,就一點也都不冤枉”。


 

軍人,一個偉大而又神聖的名字。隻要有戰爭,隻要有災難,那麽,這個名字就意味著犧牲,體現著奉獻。國家有戰爭時,人們會首先想到他,因為他是軍人,是最能保護百姓安危的戰士;人民有災難時,政府會首先依靠他,因為他是人民的子弟兵,大家最信賴的人。因此,不管他是現役還是複退,都是國家的功臣,凡有良心之人都理應尊重他。因此,在人們用大量時間審視和平中的他時,也不要忘記用辯證觀點,再審視一下戰爭中的他。我作為一名退伍老兵和對越自衛作戰中的幸存者,麵對烈士,我沒有任何資格和理由,向共和國伸手要待遇。但看到為基本生計在上訪路上掙紮的他們,看到繼續向命運頑強抗爭的烈屬,我忍不住想發幾句牢騷。


 

坐在為人民服務的位置上,拿著納稅人俸祿的官員們,能否敬重對越作戰將士們的上訪,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呼聲,不要動不動就行使行政手段和專政工具;要當心處置不慎,委屈少數人,傷害一大群;要知道這不是哪一個人,而是一個大的群體,是我們國家的國防基礎,是用多少金錢也買不來的政治資源。厚待他們吧,不能再讓這些昔日為共和國流血的英雄們再傷心流淚了。應當看到,他們要求提高生活待遇不過份啊!2010年,國家將參戰人員的補貼由100元提高到220元,誠然這是一個大的跨越,他們也曾為此振奮,但伴隨著高速上漲的物價,這一點點錢能幹些什麽呢?明星們出一次場唱一首歌,便有幾十萬入賬,而烈士們流盡了血丟掉了命也僅僅才2000元撫恤金,這合理嗎?他們按組織程序上訪,究竟又錯在哪裏?誰看重他們的生命,誰又在乎他們的人格?一個崇尚忠烈的民族,一個厚道的社會,難道不應當讓烈士父母的生活比常人更好一點,參戰人員的後顧之憂比常人再少一些。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手機端升級,關注朋友動態,快捷瀏覽!

 

關於這場戰爭的性質與意義,我們的國家應該理直氣壯地說出來,為什麽不敢告訴大家,為什麽要禁止出版關於這場戰爭的文學、影視作品?我們不要戰爭,但戰爭又是一個國家某個時期最高利益的需要。試想,把軍隊打仗的任務解除了,把軍隊將士保家衛國的事跡抹掉了。看看國將是什麽國,家將是誰的家。如果國家需要將士為國捐軀了,招之即來,打完仗,我不需要你了,揮之即去。那樣,傷得可不僅僅是幾個傷殘軍人和烈屬的心,傷得可是一個民族的心。我認為,這也是胡錦濤主席多次倡導以人為本的具體內涵,是檢驗執政能力,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麵,是最大的政治需要。要知道,處理如何,不僅影響當代人的政治傾向,而且,事關今後的國防建設大業。因此,請先生們走出辦公室,像當年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光榮傳統一樣,到各地調查研究體恤一下民情,看看那些當年馳騁在戰場上的勇士們目前的生活狀況,實事求是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為了中國國防,為了人民軍隊,為了我們這個還不十分強大的國家。

南疆魂(楊柳詞,楓橋曲)來自軍魂永恒00:0004:22


 


 

我愛國防,我愛軍隊,我不想為自己十幾年的戎馬生涯感到遺憾。由此,我說了這麽多的也許無用的話。


 

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教四方思猛士;留一杯土,育青鬆翠柏,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英雄。


 

心香一柱,神萌九州。為中華民族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當戍邊的烽煙退卻之後,

人們會刻下記憶的年輪,

當映山紅盛開的時候,

戰友會萌發追思的心願,

年年月月,繼往開來,

共和國英烈的足跡絡繹不絕,

卻有偉大的精神永存於天地間。

所有跟帖: 

好文章,太沉重了。 -borisg- 給 borisg 發送悄悄話 borisg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18:25:26

想起了電影《芳華》,在文工團被欺負的女兵下放到戰地醫院目睹血醒的場麵,打完仗後患了精神病。 -planet- 給 planet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2/2021 postreply 20:31:51

無人機還沒飛到就被打下來了。從來沒聽過無人機能打贏戰爭。 -largesammy- 給 largesamm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5:48:26

被越南狠狠地教訓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是越南在南海占了幾乎所有島嶼而中國不敢碰的原因。。 -jw2009- 給 jw2009 發送悄悄話 jw2009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0:32:56

慘烈, 多虧有人記錄下來。 謝謝 -無中- 給 無中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0:33:45

作者很有些戰場紀實。有頭像的照片應當加馬賽克。要尊重逝者,保護隱私。 -高貴林山人- 給 高貴林山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3:00:46

應該給現在動不動就喊打仗的後生們看看,這是真實的戰爭場景 -iori- 給 iori 發送悄悄話 iori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3:02:57

真實的戰爭場景. -CTPCW- 給 CTPCW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4:47:19

上次看到如此血肉模糊的駭人場景,是1989/6/3 深夜的長安街旁和醫院裏。 -johniewalker- 給 johniewalk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5:40:49

指揮係統混亂、裝備極其落後,不珍惜士兵的生命. 單兵裝備遠沒有達到二戰時期德軍的水平, -行者陌言- 給 行者陌言 發送悄悄話 (218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6:50:29

小老百姓死得冤枉,為小平掌權立威 -bushihandyman- 給 bushihandyman 發送悄悄話 bushihandym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7:27:48

悲憤的行文。國家就是騙子。 -太宇- 給 太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7:37:56

痛!!! -退避三舍- 給 退避三舍 發送悄悄話 退避三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8:12:32

慘烈的圖片不應發上貼, -fonsony- 給 fonso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8:15:25

戰士英烈不朽。但這場戰爭的發動是不義的。不能以越共的不義來掩蓋此戰的不義。 -壁上觀- 給 壁上觀 發送悄悄話 壁上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8:22:02

美國對戰爭中死亡的家族都會照顧,家族應該包括妻子及子女,可能不包括父母,因為美國子女沒有 -jw2009- 給 jw2009 發送悄悄話 jw2009 的博客首頁 (261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8:41:57

不要認為今天和那時已經完全不一樣,如果今天和台灣開戰,結果非常可能也是被教訓。。 -jw2009- 給 jw2009 發送悄悄話 jw2009 的博客首頁 (131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8:10:12

墓碑可以參照西方的, 小小的一塊, 簡單莊嚴肅穆, 不要太複雜 -即將入段- 給 即將入段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04/2021 postreply 08:18:55

敬佩!美國有的地方是一麵牆碑刻名字 -chinomango- 給 chinomango 發送悄悄話 chinomang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5/2021 postreply 21:56:0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