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來源: williamsteng 2021-01-24 10:33:0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0464 bytes)

美詩美文的世界2021-01-24 15:57:50

 

1950年5月21日,湖南湘潭雲湖橋鄉到銀田寺的小路上,在田裏忙碌的村民們看到了3個“怪人”。為首的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個子高高的、卷著褲腳、穿著一雙筍殼草鞋;另兩位年輕人,穿著也都差不多。

村民之所以會覺得這3人奇怪,是因為他們明明都牽著馬,卻硬是都沒有騎。要知道前兩天湘潭還下了小雨,地上的泥巴全打在了他們的褲腳上。村民們不知道的是,這三個人當中為首的那個年輕人叫毛岸英,毛澤東的長子;跟在他後麵的兩位,一個是湘潭縣長毛特夫,他是毛澤東的堂侄;另一位更年輕的是毛遠翔,也是毛澤東的堂侄。

此次,毛岸英是代替父親回韶山來看一看。出發前,父親給了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去長沙,祭掃母親楊開慧的墓,為外婆祝壽;另一個任務是回韶山衝,看望一下老家的鄉親們。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澤東和毛岸英

除此之外,毛澤東還叮囑兒子要注意3個細節問題:

第一:他知道回韶山的泥巴山路不好走,坐完火車汽車後肯定是要騎馬的,但他要求毛岸英一定要在離韶山30裏外的銀田寺下馬,然後步行回去。毛澤東認為,這是對家鄉人民的尊重。毛岸英是韶山的孩子,那麽多毛家長輩在,毛澤東認為他一個晚輩如果騎個高頭大馬回家,是不太合適的。

第二:到了韶山後要注意輩份問題,不能沒大沒小。見到老人家要喊阿公,長輩們要喊叔伯阿姨,同輩的要以兄弟相稱,沒有親戚關係的可以叫同誌。總之,不能在鄉親們麵前擺任何姿態。

第三:毛澤東知道兒子沒什麽積蓄,就從自己的稿費裏拿出部分,讓兒子帶上。告訴他如果有生活特別困難的鄉親,要接濟人家一點。

就這樣,帶著父親的囑托,28歲的毛岸英在5月中旬到達了湖南。見過舅舅和外婆後,毛岸英第一時間去祭拜了母親楊開慧。這位29歲就殉國的偉大女性,被安葬在長沙東鄉板倉。來到母親墳前,毛岸英在跪地痛哭,而後又用樹枝編了一個簡單的花圈。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楊開慧和毛岸英、毛岸青

完成了第一個任務後,毛岸英和兩個堂兄弟一起踏上了從長沙回韶山的路,這就有了本文開頭村民們眼裏的3個“怪人”。

毛澤東對兒子的要求是“到了銀田寺後就不要再騎馬了”,這個囑托毛岸英一直放在心裏。所以一路上,他都在問堂兄:“銀田寺到了沒,可千萬不能走過了呀!”韶山的小路眾多,毛特夫、毛遠翔對這條路也隻能記得個大概,所以每次隻能回答:“應該還沒有到!到了我們應該能看到牌子的。”

毛岸英對這種答複自然是不滿意的,於是他率先下了馬,開始步行。三人是一大早出發的,直到中午時他們才看到銀田寺區政府的牌子,這時候毛岸英才知道自己提前20裏(10公裏)下了馬。3人在銀田寺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上路了,畢竟從銀田寺到韶山上屋場老家還有30裏的路要走。

30公裏的泥巴山路,3個年輕人一直從中午走到了傍晚才到。等他們到達時,村裏已經亮起了星星點點的煤油燈,不少村民已經打算休息了。3人沒敢打擾大夥兒,帶著行李住進了毛鑒公祠,這裏也是韶山鄉縣政府辦公室所在地。

毛岸英本來的計劃是第二天一大早再去拜訪鄉親們,但不知是哪位工作人員把消息透露了出去,不一會兒村民們就拿著火把從四麵八方趕了過來。鄉親們奔走相告:“岸英回來了,岸英回來了……”。

就這樣,毛鑒公祠旁邊一下子圍滿了人。大夥兒圍在他身邊,問了他好多問題:“怎麽天黑才到”、“咋不提前通知一下”、“吃晚飯了沒”……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岸英

毛岸英很小就離開了韶山,此後在蘇聯待了多年,所以說韶山本地話對他來說已經有一些難度了。但他還是堅持用韶山口音,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回答。按照父親的吩咐,每回答一個問題,他都會帶上相應的稱謂:阿公、阿婆、大伯、阿姨……

這一聲聲親切的稱呼,讓大夥兒都沒了拘束。嬸娘們聽說他沒吃晚飯,趕緊張羅著給他做了頓飯。而後鄉親們提了一個請求:

什麽時候能給韶山衝修條公路。

通公路一直是鄉親們共同的心願。這次毛岸英自己走了一趟後,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這段山路之難走,但這個問題顯然不是他能決定的,所以對此他的回答是:

阿公,汽路不久會修的,隻是現在還有困難……

新中國剛成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基本上村裏都還沒有公路。在這個問題上,毛岸英很清楚父親無法特殊照顧韶山,所以隻能這樣回答。毛岸英都這樣說了,鄉親們自然也不好再說什麽。

夜漸漸深了,大夥兒似乎都還沒有離去的意思,還是站在一旁的毛特夫提醒大家:岸英走了50裏路,先讓人家休息一晚,明天再說。

這時候大家才意識到,還沒有安頓好毛岸英的住處。鄉政府辦公室裏沒有床,隻有一些平時開會用的板凳,這裏的工作人員工作完都是回家睡的。而毛家在上屋場老家的房子,已經多年無人居住,早就沒辦法住人了。於是大夥兒都邀請毛岸英:“到我家去住一晚吧!”

對此,毛岸英倒是隨意地很。他隨手取下大門上的一塊門板,架在會議室的兩條板凳上,給自己做了一個臨時的“床”。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清楚,那時候的大門很多是一塊塊板子拚起來的,開門時取下來兩塊,晚上關門時再裝回去。

可是“床”有了,被褥怎麽辦呢?要知道5月份的山裏頭,還是有些涼意的。毛岸英早有準備,他從自己的行李袋裏取出了一個小墊子,往門板上一鋪,說了句:“就地解決了!方便得很!”這一係列操作,讓村民們都不知道說什麽好,大家都沒想過毛主席的長子居然這麽能吃苦。

事實上,這種隨身背著鋪子、隨地就能睡的習慣,毛岸英早在蘇聯學習時就已經有了。1941年,蘇聯衛國戰爆發後,19歲的毛岸英堅決要求上前線。但因為中蘇當時有約定,送去蘇聯學習的都是共產黨人的家屬,都可以不服兵役,所以蘇聯人硬是沒有答應他這一要求。毛岸英不甘心,便投考了軍校。在校期間他以軍校學生的身份,參加過多場戰鬥。

1945年,毛岸英回國後不久,就被父親送到了農村,拜吳家棗園的農民吳滿為師,學習怎麽種地。有了這些生活經曆,毛岸英更能吃苦了,像這種就地打鋪蓋湊合的事,對他來說是再正常不過了。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岸英

在木板凳上睡了一晚後,第二天一大早毛岸英就挨家挨戶地進行調研,他想看看鄉親們的真實生活。村裏的滿阿公長年臥病在床,家裏生活困難,毛岸英揭開他的鍋蓋後,發現隻有一些菜葉子。他拿出一塊布料,包了一塊菜葉子,準備拿回去給父親看。然後又拿出了5萬塊舊幣(相當於是5塊錢),硬塞給了滿阿公。

走到鄰居鄒潤民家時,他們一家出來相迎,毛岸英發現他家孩子衣服穿得破、打著赤腳,又拿出了5萬舊幣,讓孩子去買些新衣服。在這裏,他了解到了農村孩子上學的困難。

最後毛岸英去的是族公毛貽全家裏,在這裏毛岸英經聽到了關於父親的一件往事。這件事,在後來的幾天裏成了最讓他掛心的事。

毛貽全家就住在毛鑒公祠對麵的長衝毛家,一進這家大門,毛岸英就發現這裏格外貧困。原來毛貽全已經過世一年了,家裏隻留下他年邁的母親毛李氏和妻子喻氏,以及3個兒子。這3個兒子中最大的毛澤益隻有21歲,另兩個還沒有成年。

看到這種情況,毛岸英本來是打算拿點錢接濟的,偏偏身上的錢都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所以一時不知怎麽辦。而就在這時候,他卻從毛澤益口中得知:父親毛澤東還欠著他家13元錢。這是怎麽回事?

事情要從1925年,毛澤東回韶山後開始說起。這一年,32歲的毛澤東帶著楊開慧、毛岸英、毛岸青回到了韶山。此次他回來的目的有兩個,一方麵是當時他身體不太好,正好回老家養一養;另一方麵,他也想借這個機會在韶山開展農民運動。

一安頓下來,毛澤東就在韶山各村裏辦起了農民夜校,開始省長趙恒惕還以為他隻是教農民識字,所以也沒有阻止他。聰明的毛澤東把學校設在各大祠堂裏,借著上課的時機,給農民普及革命知識。

一開始,上課的老師隻有毛澤東自己,他也能顧得過來。後來來夜校的農民越來越多了,毛澤東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隻好在附近村裏找一些進步老師。而同族的毛貽全,很快就成了他看中的老師。

從輩份上來說,毛貽全是毛澤東的堂叔,但事實上他比毛澤東還小了13歲。他是村裏有名的才子,此時19歲的他剛剛從湖南一師畢業。他放棄了在長沙發展的機會,回到毛氏宗祠裏教書。和當時很多年輕老師一樣,他希望能教育救國。毛澤東找到毛貽全,希望他能加入自己夜校的教師隊伍。毛貽全滿口答應,就這樣他成了毛澤東的好幫手。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澤東(繪畫)

在一群像毛貽全這樣的本地教師的幫助下,毛澤東的夜校辦得紅紅火火,但這事也很快傳到了省長趙恒惕耳朵裏。聽說毛澤東上課是為了傳播革命的種子,趙恒惕當即下了一道密令要抓捕他。

彼時,毛澤東身邊是沒有一兵一卒的,這一情況無疑是極為危險的。幸虧這事被時任湘潭縣議員的郭鹿賓知道了,他雖是省裏的官,卻對革命之士十分關愛,在此之前他也聽說過毛澤東的名字。於是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好友劉天民。

劉天民早年就認識毛澤東和楊開慧,兩人商量之下,決定讓郭鹿賓的侄子郭仕奎跑一趟。他們寫了一封信,縫在郭仕奎的衣服上,讓他連夜趕到韶山通知毛澤東。

千鈞一發之際,毛澤東收到了這封救命的信,隻能想辦法趕緊離開韶山。毛澤東做的安排是自己和妻兒分兩批離開,這樣是最安全的。為了躲開敵人的耳目,他決定打扮成郎中模樣,心細的弟妹王淑蘭於是趕緊跑去給他租轎子。而後,她又想到毛澤東沒有盤纏,就跑到毛貽全家借錢。

毛貽全隻是個鄉裏的教書先生,又才工作沒多久,身上的錢自然不多。但他一聽說是給毛澤東用,二話不說把家裏翻了個遍,硬是找了13元,全部拿給了王淑蘭,這就有了毛澤東借錢的事。在鄉親們的安排下,毛澤東扮成郎中、坐著轎子安全地離開了韶山。不久,楊開慧和兒子們也順利離開。

此後多年裏,毛貽全一直在老家教書,也一直沒有機會再見到毛澤東。在老家的他生了兩女三男,兩個女兒出嫁後,就靠著他微薄的收入養活一家老小。

1949年2月份,毛貽全帶著對新中國的無限向往離世了。去世前,他非常自豪地告訴了妻兒自己跟著毛澤東在夜校工作的事,也提及了這13元錢盤纏的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毛李氏就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寫封信給主席。她知道自己不應該再提24年前借錢的事了,畢竟為了新中國毛主席一家確實付出了太多。但一家老小此時已經失去了唯一的收入來源,她家日子實在過得艱難,思來想去她還是讓孫子毛澤益給主席寫了一封信。

此後他們一家都在等待著回信。他們和毛岸英都不知道的是,其實毛澤東收到信後第一時間就回複了,而且還給他們寄了錢。但那時的通信條件我們也知道,直到毛岸英站在他們麵前,毛澤東的回信他們一家還沒有收到。於是這次見到毛岸英,毛李氏才會非常不好意思地又提及了這件事。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澤東和毛岸英

在這樣的時候提這樣一件事,在鄉親們看來,毛李氏確實做得有些過分。毛主席為了新中國,先後失去了摯愛楊開慧、親弟弟毛澤民和毛澤覃。毛岸英回到老家後,見到困難家庭都幫,但她毛李氏卻當著大夥兒的麵提25年前十幾元錢的事。大夥兒都覺得,這太不應該了。

但毛岸英聽毛李氏說完這些,卻十分感激。他向毛李氏深深地鞠了一躬,稱他們一家都是父親的恩人。同時他也向對方解釋自己現在暫時拿不出錢來了,隨後他當著眾人的麵向毛李氏保證:“我回京後一定告訴父親,把錢還上……”

幾天後,毛岸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韶山。臨行前,村裏老老少少都出來送他,讓他以後有空一定要多回來。那一天,毛岸英和來時一樣,是牽著馬離開的,直到走過了銀田寺他才騎馬而去。

回到了長沙後,對於父親欠毛貽全一家13元的事,毛岸英一直放在心上。他知道自己還要在長沙待上幾天見一些親友,生怕毛李氏一家等得著急,便想到了向省長王首道先借點錢。於是他給王首道寫了封信:

我原先不知,又沒有準備,現在我的錢已用完了,請借點錢解燃眉之急……

王首道收到這封信後,立馬安排人給毛李氏一家送去了100萬元舊幣(也就是100塊錢)。這下,毛岸英才安下心來。

而就在毛李氏收到這100塊錢不久,毛澤東的回信也送到了韶山。這封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澤益賢弟大鑒:

來信收到!貽全亡故,深致悼意。借款事我記不起了,大概是有的。茲寄上人民幣貳佰伍拾萬元,以應急需,收到時請告知為盼。此祝

合家清吉

這封信的書寫時間是1950年5月12日,落款是:毛澤東。

在信裏毛澤東提到“借款事我記不起了”,這並非是他的托詞,而是因為這錢不是毛澤東本人借的,是王淑蘭替他借的。

當時情況緊急,毛澤東不可能露麵自己去借錢。王淑蘭租了轎子、拿了這13元錢回來後,就和大家一起忙著幫他和楊開慧一家安排撤離的事,慌亂中忘了告訴毛澤東錢的來源問題。

而此後,毛貽全在韶山生活了多年,也從來沒有找過王淑蘭要這筆錢,這一點是非常值得人敬重的。在毛貽全看來,當初掏盡家底,把這13元錢拿出來,就是他為革命出的力。

後來毛家三兄弟都在外麵為百姓拚命,他自然也不可能跑到毛家找王淑蘭一個女子討錢回來,這樣的事他幹不出來。他之所以會在臨終前告訴家人這借錢的事,隻不過是在談及和毛澤東交往時,提到了一句而已。因為在他看來,借過錢給毛澤東當盤纏,是他平生最驕傲的事之一。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主席

至此,毛李氏就收到了毛岸英借來的100萬元,毛澤東給的250萬元,一共是350萬元。毛李氏看了這錢愣了很久,才對孩子們說:“當初你爹沒有跟錯人呐!”

事實上,毛澤東一直就是一個有恩必報的人,但凡是在危難時幫過他的人,他都銘記在心。1920年毛澤東也曾借過一筆金額較大的款項。那一年他在積極地籌備革命運動的同時,又要幫一部分同誌安排去歐洲學習的事,手上實在是沒錢了,就像在上海的進步人士章士釗借款。章士釗自己身上的錢不多,就憑著自己的威望在上海工商界幫他籌款,一共籌了兩萬銀元。

這件事毛澤東一直記在心裏,建國後他要還錢,但章士釗怎麽都肯不要,硬說這是當初籌集來的錢,不能算是他一個人的。但毛澤東還是堅持每年初二給章士釗匯去2000元,分10年還清了這筆巨款。不管是兩萬元的巨款,還是他不了解情況的13元錢,他最後都是用自己的稿費還的。

以上就是毛岸英回韶山的一些細節,通過梳理這些內容,我們不難發現毛澤東父子為人處事的原則。對於韶山的鄉親們,毛澤東是極為尊重的,所以才會交代毛岸英一定要步行、還讓他帶了一些錢接濟他們。

而毛岸英也沒有讓父親失望,他牢記父親的話,提前20裏就牽馬步行;到了韶山也沒有擺任何架子,寧可自己睡門板,也不打擾鄉親們的生活。而麵對鄉親提到的欠款問題,他也交上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就在毛岸英回到北京後不久,在長沙負責接待他的舅媽李崇德給楊開慧的堂妹楊開明,寫過這樣一封信:

岸英回,除請發了往返旅費外,餘沒有錢,他的裏褲稀爛,我替他做了一條。岸英說:我們沒有錢,父親也一樣。他學習得很好,見了令人生愛。

李崇德是此次毛岸英回韶山的親曆者,筆者相信通過這封信大家能對毛岸英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毛岸英離開韶山後,在長沙的外婆家住過幾天。也就是在這時作為舅媽的李崇德,才發現這孩子的褲子都穿爛了,她實在看不下去,就給做了一條新的。

這就是真實的毛岸英。

建國後毛岸英回韶山,一農民稱毛主席欠他家13元錢,到底咋回事

圖:毛岸英

幾個月後,朝鮮戰爭爆發,毛岸英告別父親、瞞著妻子,跨過了鴨綠江。1950年11月25日,他英勇犧牲,年僅28歲。

噩耗傳來,韶山的鄉親們無不痛心。毛澤東不想搞特殊,認為別人的孩子能葬在朝鮮,自己的孩子也該和他們一樣。所以後來湖南人隻能在在楊開慧的墓左側,為毛岸英立了一個衣冠塚。

如今這座衣冠塚前,每天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祭拜者,人們手捧鮮花紀念英雄。謹以此文紀念那一年,那條鄉間小路上,那個有馬不騎的年輕人。

所有跟帖: 

毛的黃金時期是文革以前的幾十年,在這幾十年裏,他還是比較民主的,依靠集體的力量打江山,治國。後來劉當主席後,他的心態失衡了。 -衡山老道- 給 衡山老道 發送悄悄話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15:42:55

毛是革命者、終身革命者。就是要打破一切那怕是自己設定的條條框框、為了達到革命目標。也就是這種不負任何的有形無形的條條框框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689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20:43:13

金讚!要好好細讀一下。-:)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16:26:05

這13元大概是銀元吧 -飯盛男- 給 飯盛男 發送悄悄話 飯盛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18:51:11

過了好多年,是應該多還一些 -楊別青- 給 楊別青 發送悄悄話 楊別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20:38:4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