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來源: williamsteng 2021-01-23 23:14:2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807 bytes)

美詩美文的世界2020-12-30 15:25:27

 

1951年9月,身在韶山的小木匠張有成家,迎來了一位貴客:毛澤東的堂兄毛宇居。

此次毛宇居到張家來,隻為告訴他一個消息:

準備跟我進京見主席!

進京見主席?張有成再三找毛宇居確認,才肯相信自己沒聽錯。

建國後,多少韶山人都想進北京城看一眼、去天安門照張相、去故宮走一圈。為此,很多村民托毛宇居寫信給主席,希望主席能同意。結果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對於這類要求,毛澤東基本都拒絕了。對此,鄉親們倒也能理解,國家百廢待興,主席自己都省吃儉用,又不能拿國家的錢招待鄉親們。

這個情況張有成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建國後他壓根兒就沒想過,有一天自己能去北京。欣喜之餘,張有成沒忘記問一下毛宇居此次一共有幾個人去。毛宇居的回答是:3個,包括他張有成。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圖:毛澤東和毛宇居一行人

那麽另外2位,是什麽人呢?

第一位,當然是“帶隊”的毛宇居老爺子。別看老爺子70歲了,卻精神得很。自從建國後,他就成了村裏的大忙人。韶山衝的鄉親們有什麽話要帶給主席,基本上都是通過他寫信來傳遞的。對於他,村裏人都很尊重。他是毛澤東的堂兄兼啟蒙恩師,要學問有學問、有威望有威望,他是村裏最有資格去北京的人。

第二位是文梅清,他是毛澤東的表兄。毛澤東小時候經常跟母親文七妹回外婆家,在那裏他跟幾位表兄關係非常要好。如今,毛澤東的親弟弟毛澤民、毛澤覃都殉國多年,文家的表兄就是他最親的人之一。所以接表兄文梅清進京,也是人之常情。

了解了這些,大家自然就明白為何張有成會對自己能進京,頗為驚訝了。他隻是一個普通的小木匠,他不姓毛、也不姓文,和主席不是親戚關係。

思來想去,張有成覺得自己能進京的理由應該隻有一個:難道主席還記得20多年前的那件小事?對此,張有成不確定。

幾天後,張有成就跟著毛宇居出發了,臨行前他翻箱倒櫃,找出了一套拿得出手的衣服。上首都,看天安門,要穿得幹淨點!不能一身木屑渣子。

9月23日下午,3人終於到達了北京。初秋的北京,已透著絲絲涼意,3人的心裏卻是暖的。下了火車,他們被接進了中南海。

一見到他們,毛澤東就笑著一一握手,張有成是走在最後的。毛澤東似乎看出了他的緊張,主動伸出手來,邊跟他握手,邊說了這樣一段話:

有成兄,一別20多年,想不到我們還是見了麵,這要感謝你。那一次若不是你膽大沉著,掩護了我,我差點命都沒了哩!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圖:毛澤東

聽到主席這樣說,張有成才確定了:多年前的那件“小事”,原來他一直記得。聽到主席這樣說,身旁的工作人員才知道,原來這次來的3個韶山人裏,居然還有一位是主席的救命恩人。怎麽之前從來沒聽人說過?

張有成的年紀比毛澤東稍大一些,以我們現在的話來說,他們曾經是發小。那時張有成家住在韶山通往湘鄉的山坳上,而毛澤東家住在上屋場,兩家挨得很近。張有成家一直都是做木匠活的,而毛澤東家則是種地的。

彼時,年紀較小的毛澤東總是叫張有成為“張四哥”,他們經常在一起放牛、砍柴、玩耍,形影不離。直到1910年毛澤東去湘鄉縣讀書,他們才分開了。此後,張有成很少聽到兄弟的消息,隻知道他在外麵搞革命,成了長沙城裏的大人物。對這些國家大事,他一個小木匠是不太懂的。

張四哥再見到毛澤東,是他落難時。那段時間,毛澤東一直在韶山一帶開展農民運動,他四處說服村民們不要再逆來順受了,要站起來反抗。當局自然容不下這樣的革命份子,於是派槍兵在韶山一帶追捕他。

毛澤東知道韶山已經不安全 了,於是一路奔湘鄉去。眼看就要被敵人追上時,他正好路過張四哥家。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跑了進去。他相信在這個關鍵時候,就算多年沒聯係,張四哥也不會見死不救。

見到略顯狼狽的毛澤東,張四哥沒想到,和哥們兒再見麵會在這樣的情況下,兩人甚至連寒暄幾句的時間都沒有。二話不說,他把毛澤東藏進了自家的木匠棚裏。

槍兵們很快就尋到了張家。接下來,張四哥的表現就完全可以用毛澤東說的“膽大沉著”4個字來形容了!

士兵們很蠻橫地拿槍指著他問道:“有沒有見過一個穿藍長衫、蓄西式頭的人?”張四哥毫不猶豫地說道:“看見了,他從山上往湘鄉跑了”。

因為張四哥把這話說得很肯定,所以槍兵們基本上是相信的。在他們看來,一個普通的農村木匠,難道還敢在他們的槍口下說謊不成,除非他們一家老小都不要命了。但他們還是照例問了一句:“你怎麽不抓住他?”

張有成知道敵人信了他的話,便很無辜地表示:“一個教書先生,我幹嘛要抓他呀”。這句話,其實就是根據毛澤東的穿著打扮來的。他的那身裝束,被人當成是教書先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臨時能想到這一點,張四哥果然聰明!

眼看要抓到人了,結果還是晚了一步,敵人氣得說:“他不是教書先生,是共產黨!” 張四哥裝作很吃驚的樣子,說了句:“額頭上沒寫字,我怎麽曉得他是共產黨呀”。敵人聽完他這段描述,隻能邊罵他邊悻悻得離去了。

這段對話,不知大家看完後會有什麽感受?是否會覺得很像諜戰劇裏,一個訓練有素的我軍地下黨正在和敵人周旋。但這的確是當年張有成,和拿著長槍的敵軍之間的對話。這段內容毛澤東記了20多年,所以他才會當著大家的麵說,如果不是四哥夠大膽夠沉著,自己就沒命了。

在那樣的烽火歲月裏,多少人選擇麻木地生活著。這些人裏,有一些是讀書人,他們奉行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似乎唯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這些人裏,也有普通的莊稼人,他們奉行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處事哲學,似乎唯有這樣才能過上太平日子。

張四哥的行為在這些看來,其實就是沒事找事。但在張四哥眼裏,他隻不過是順手幫了昔日的小兄弟一把。與這些麻木的人相比,他的心更“熱一點”。雖然那時候的他還想不到,自己的這一次出手相助,這一個善念,對風雨飄搖中的中國意味著什麽。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圖:毛澤東

槍兵走了後,張有成沒有讓毛澤東趕緊走,他還做了兩件令人欽佩的事:

第一件事,他掏遍了全身的口袋,摸出了幾塊大洋,一股腦兒全給了毛兄弟,讓他作盤纏用。對於這筆錢到底是三塊還是五塊,史料說法不一。畢竟事情過去太多年了,張四哥自己都記不清了,他隻知道當時是掏幹淨了身上的錢。這筆錢給出去,他就沒想過讓兄弟還。

第二件事,他找來了一台轎子,對外人稱轎子裏坐著一位郎中先生,然後讓人把轎子抬了出去。這個舉動,又一次給我們“上演了”諜戰劇裏的情節。

這兩件事,每一件都是他對兄弟的情份,他替兄弟事事都想周全了。中國有句老話叫“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聽上去有點兒俗氣和現實,但這往往就是事實。張有成在和毛澤東見麵的這很短的時間裏,完美地詮釋了“朋友”二字的涵義。

此後的20多年,張四哥雖然沒有再見過毛兄弟,但畢竟住在韶山,他多少知道一些對方的消息。每次聽到毛兄弟在外麵帶領千軍萬馬打鬼子時,他都慶幸那一年自己的選擇,幸虧那一年自己沒慫!

了解了這些,咱們就能明白,為什麽毛澤東會把張有成請進京來了。毛澤東是個有恩必報的人,20多年了,他一直都沒忘記這位救命恩人。

和大家一一握手後,毛澤東請大夥兒吃了頓飯,這是一場家宴。雖然菜不多,但毛澤東用心了,準備的都是湖南人愛吃的辣子菜。席間,毛澤東還把兩個女兒叫到跟前,讓她們喊張有成“伯父”。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圖:毛澤東

這一次,張有成一共在北京待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在這一個多月裏,他看了國慶閱兵,見到了天安門,也把北京城都轉了一圈,該見的世麵也都見過了,這些經曆成了他一生最美好的回憶。期間,日理萬機的毛澤東隻要得了空,就老愛來找他聊天。

為什麽偏偏愛找他?因為毛澤東發現這麽多年過去了,張四哥的性格一點都沒變,說話還像當年對槍兵說“額頭上沒寫字,我怎麽曉得他是共產黨呀”一樣,又直接又有意思。張四哥不是個讀書人,說不來漂亮話,每次說話有一說一,絕不含糊。張四哥是個手藝人,所以說話做事都不愛來虛的。

毛澤東從他嘴裏,總是能聽到自己想聽的大實話。農村現在和從前哪裏不一樣了,有哪裏還不如從前,毛澤東都想知道。

一個多月後,張有成要離京了。毛澤東給他準備了幾件很貼心的禮物:

一件呢子大衣、一雙皮鞋、一個皮箱

如果大家仔細分析毛澤東,送朋友禮物的習慣就會發現,他在這件事上是非常講究的。比如他為感謝恩師李漱清、羅元鯤等人的敦敦教誨時,總愛送上一本自己的詩選集,這是文化人之間的禮物。而送張有成的這幾件禮物,顯然就實用多了。毛澤東很清楚,這些東西很合適他。

禮物送完,毛澤東還特意派給張四哥一件“特殊的任務”,他叮囑道:

你每年要給我寫幾封信,不寫別的事,就寫家中事、村裏事、高興的事和惱火的事。

所謂“不寫別的事”,其實就是告訴張四哥,那些吹牛拍馬之類的事就不要說了,沒意義的。毛澤東想知道的就是農村實際情況,他要聽真事和真心話。

出發前,毛澤東也沒忘記和大夥兒合個影,於是就有了下麵這張珍貴的照片: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這張照片是毛澤東晚年最喜歡的照片之一,它拍攝於含和堂。照片中從左到右,分別是張有成、恩師毛宇居、毛澤東、表兄文梅清。

從這張照片來看,毛宇居和文梅清相對年紀要大一點,毛澤東個子最高。最左邊的張有成站得筆直,一看就是個憨厚的老實人。這長相很難讓人相信,當年他當著槍兵能說出那麽漂亮的“謊話”。

回到村裏後,張四哥就成了毛澤東的“情報員”。年輕時沒能跟著兄弟出去打過仗,這是他心裏的遺憾。沒想到臨老還能幹點“地下工作”,這可是大事,張四哥對這件“特殊任務”上心得很。他四處收集周圍村子裏的情況,大家有什麽心裏話、有什麽想不通的事、有什麽困難和牢騷,他通通都記下來。然後一五一十地寫信告訴遠在北京的兄弟,讓他了解大家的真實想法。

毛澤東相信張四哥,所以每次看這些信,他都是很嚴肅地對待,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地農村的情況做出處理。但有一封信例外,這封信是張四哥在1952年初夏時寫的。這是一封抱怨信,信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

糧食不夠,害得你四哥我都沒酒喝了!

給主席寫信抱怨沒酒喝,這事怕也就隻有張四哥想得出來了!

張四哥平時沒啥大的愛好,不講究吃穿,也從來沒有要求兄弟在生活上照顧自己什麽。至於求兄弟介紹個工作之類的,他更是想都沒想過。這也是毛澤東欣賞他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一個不會找他徇私的兄弟。這一點,很難得的,畢竟建國兩年多以來,他處理了太多求工作、求照顧的信件。

但四哥有個最大的愛好:平時沒事時,總愛喝上兩口。

農村喝的都是自己家用米釀的酒,本來也不值什麽錢,四哥平時酒是夠喝的。喝完了,也從來不會誤了正事。偏偏這兩年,韶山等農村出現了糧缺豬賤的情況。於是在這封信裏,張四哥在如實地把這個情況反映後,還和他的毛兄弟開了回玩笑。他說鄉政府為了節約糧食,就不再讓大家夥兒釀酒了,自己都好久沒有喝上一口了,快愁死了!

這就是張有成和毛澤東說話的方式。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其實是有“撒嬌”的嫌疑的,但他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對方知道農村真實的情況。毛兄弟不是說要聽“高興的事和惱火的事”嘛,一個“老酒鬼”都喝不上酒了,這就是他最惱火的事,由此可見當時糧食的問題確實是影響了大家的生活了。

對於張四哥的這次“撒嬌”,毛澤東回了這樣一封信:

有成兄:

前後來信都收到了,謝謝你。你於陰曆五月初一給我的信很好,使我曉得鄉間許多情形。糧虧豬賤,近月好些否?文家諸位給我的信均收到,便時請你告他們一聲,並問他們好。鄉裏禁酒是因缺糧,秋收後可能開禁,你們也可以喝一點了。

此複,順問

安好!

這封信的寫作時間是1952年7月7日。落款為:毛澤東。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圖:毛澤東

都說文如其人,其實信也正如其人,它最能體現寫信人的秉性。近期筆者在梳理毛澤東的書信時,常常會得出這樣一個感受:寫這些信的人是一個在生活上非常嚴肅、很難得輕鬆下來的人。

毛澤東的書信對象,大致可以分為3種情況:

第一類是為國事,比如寫給各部門同誌的公文信,往往是一絲不苟,用字是非常精準的。

第二類是寫給昔日的親朋好友的,這類信件往往是回信,寄信人通常都是有求於他,而他又不願意徇私。所以這類信件雖然言詞上很客氣,但內容上卻總是讓人頗為無奈的拒絕。這種無奈,在字裏行間我們都能感受得到。

第三類是寫給英烈家屬的。在這類信件裏,毛澤東在遣詞中總是對收信人表達了極大的尊重,對他們的合理要求基本上都會同意,但想起英烈的犧牲,字裏行間總透著一股傷感。

而給張四哥回信,卻不在這3種情況裏。在這封回信裏,筆者發現了一些不太一樣的東西。細細分析起來,這封短信的內容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

第一部分當然是重點,也就是信的前半部分,毛澤東在關心糧虧豬賤的事,希望這件事能有好轉。寫這部分內容時,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嚴肅。

第二部分,則是對張四哥很暖心的安慰了。毛澤東並不是很愛喝酒,這一點周總理很清楚,建國後他們一起參加一些外交活動時,周總理總愛貼心地給他擋擋酒。但他倒是很理解張四哥的愛喝酒,所以勸他寬心,告訴他們秋收後就能開禁了。對張四哥的“撒嬌”,這大概是最好的回複了。在這部分文字裏,毛澤東其實是放下了主席的一麵,更像是一位老友在安慰他的兄弟。這份難得的輕鬆,在主席的信裏很少見。

這封信字數不多,不像其它信件那麽講究遣詞用字,但其中濃濃的人情味恰恰是最令人動容的。四哥收到這封回信後,自然是倍覺安慰。沒過多久,正如毛澤東說的,糧食增產了,他又能釀點小酒喝了。

可惜,這年秋天剛過沒多久,張有成就因病離世了。從那以後 ,毛澤東每月的書信裏,就再也沒有來自四哥的喜怒哀樂了。那時候毛澤東還不知道怎麽回事,直到1953年8月,他收到張有成的親屬來信,才知道四哥已病故。

木匠張有成曾智救毛澤東,建國後寫信稱沒有酒喝,毛主席暖心安慰

圖:毛澤東

張家人之所以到半年多以後,才想起寫信告訴主席這個消息,原因無非是:他們一直不知道主席在和張有成通信,自然也就不知道主席一直關心著他。

低調,是張四哥一貫的作風。

就像對待20多年他冒險救過毛澤東這件事一樣。要不是建國後毛澤東請他去了趟北京,韶山還真沒多少人知道這件事。從北京回到韶山後,他也一直很低調,從不以“主席的救命恩人”自居。他替主席收集村裏的這些情況,也從來不四處炫耀,在他看來這都是順手就做了的事,無關名與利。

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給張家發了唁函,函上寫:

有成兄病逝,深為悼念。

在這個唁函上,毛澤東稱張四哥為“兄”,足見珍重。

現在很多人說起毛澤東的救命恩人時,總會這樣說:“韶山有個小木匠,曾憑一時的機智救過主席”。言下之意是,這個小木匠是運氣好正好遇上了這樣一件事,就成了主席的救命恩人,從此被世人記住。對於這種“一時的機智”說,筆者無法苟同。

張四哥雖然隻是一個普通的小木匠,但他的機智絕對不止體現在那天麵對槍兵的“靈光一現”。從他後麵贈錢給毛澤東當盤纏,讓毛澤東打扮成郎中安全離開來看,這是一個很沉著的人。同時,從他後來在韶山的為人處事之風,以及他借抱怨沒酒喝,來反應韶山的糧食問題來看,這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一個沉著、有大智慧的人,他當年救毛澤東就決不是一時的“靈光一現”。可以說,張四哥是一個真正活通透了的人。在那個烽火年代裏,多少人明明有大本事,卻逃避著曆史賦予他們的責任,渾渾噩噩地過了一生。而像張四哥這樣的普通人,談不上有什麽大本事,卻活得痛快!活得明白!就衝這一點,他就值得毛澤東惦記了他的恩情20多年。

本期是毛澤東書信的第9期。通過梳理這封他回給張四哥的信件,希望大家能對這段友情有更深的了解。書信中的一字一句,都詮釋著他們之間的情與義,謹以此文紀念毛主席和張有成先生。

所有跟帖: 

古時候俠客義士迎送,都互贈旅費以供吃喝開銷,也就是張四哥送毛澤東的盤纏。張四哥和毛澤東類似,也算是一方豪傑了,嗬嗬…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0:01:16

“毛澤東一直在韶山一帶開展農民運動,他四處說服村民們不要再逆來順受了,要站起來反抗”,你現在試試?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1:54:22

1949年以後,毛澤東還多次揚言要上井岡山打遊擊推翻政府,他能這樣說,你說說試試?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1:57:11

如果農民都是家裏有地,老婆孩子熱炕頭,誰還提著腦袋去造反?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XYZ9453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2:33:42

三年大饑荒,外出討飯都不準,你敢造反?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3:03:09

張有成救毛澤東,讓我聯想到阿慶嫂救胡傳魁,所不同的是,胡傳魁是因為抵抗入侵的日軍被日軍追捕,而毛澤東是因為推翻中國政府被政府追捕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2:51:44

遇皇軍追得我,暈頭轉向,多虧了阿慶嫂,她叫我水缸裏麵把身藏。她那裏提壺續水,麵不改色無事一樣,騙走了東洋兵,我才躲過大難一場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2:54:29

救人的方式、過程也類似 -競選- 給 競選 發送悄悄話 競選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3:01:17

看了這個戲的印象是:1 阿慶嫂很漂亮;2 日軍軍紀很嚴,沒動阿慶嫂一根毫毛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8:32:19

3 還是日軍軍紀很嚴,當然也很蠢,不擾民,連水缸也不去搜 -立竿見影-1- 給 立竿見影-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8:35:25

“皇軍” -技術員- 給 技術員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4/2021 postreply 08:35:00

忠義救國軍是抗日的隊伍,在滬凇戰役大部分在抗日戰場犧牲. 剩下的被新四軍消滅了 -行者陌言- 給 行者陌言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1/2021 postreply 14:46: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