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陳添裕曾冒險救過毛澤東,建國後毛主席特意請他進京,他沒去

來源: williamsteng 2020-12-26 04:55:2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614 bytes)

美詩美文的世界2020-12-26

1953年國慶前夕,身在福建省永定縣牛牯撲村的普通農民陳添裕接到了一份來自北京的專電邀請,邀請內容概括下來就是7個字:

請你來北京觀禮。

邀請人是毛澤東。

這件事,在牛牯撲、甚至在永定縣,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個種地的農民,為何能受到主席的親自邀請?

要知道,自建國以來,能上天安門觀禮台觀看國慶閱兵的各界人士並不多,這是屬於最高榮譽之一。要邀請哪些人觀禮,都是先由相關部門擬定出名單,然後交給國慶閱兵籌備會。經過他們再三討論,認為各方麵都很合適,才能獲批拿到邀請函。

一般來說,能受邀的嘉賓分為幾類:各行各業的勞動模範及先進人物、戰鬥英雄、知名海外愛國僑胞、級別較高的外國來賓等。對於這些事,毛澤東通常是不過問的。畢竟這是工作,不能徇私。

但也有一些非常特殊的人物,確實是毛主席親自請的。

比如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宋

慶齡女士,就是1949年他和周恩來一起寫信,並讓鄧穎超親自去上海請到北京來參加開國大典儀式的。

再比如著名愛國人士周震鱗,他是最早跟隨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人士,又是毛澤東恩師徐特立的老師,對新中國的成立勞苦功高。1951年國慶前夕,毛澤東也親自邀請他觀禮。

了解了這些,我們就完全能理解陳添裕的這份邀請函,是多麽有份量了。那麽他到底是什麽人呢?為什麽接到毛澤東的邀請後,他並沒有前去呢?本期筆者就帶大家了解毛澤東在閩西的一段死裏逃生的經曆,以及他和陳添裕的一段往事。

1929年6月份,對36歲的毛澤東來說,是人生的一段低穀。這個月紅四軍“七大”在福建龍岩召開,在會上他提出了很多很有想法的主張,可惜這些主張並沒有被同誌們接受,他也無法再繼續擔任紅四軍前委書記。

這件事,對毛澤東來說是不小的打擊。無奈之下,他隻能暫時離開紅四軍,到上杭蛟洋來指導閩西當地農民的土地革命工作。僅花了一個多月,毛澤東就成功地在閩西召開了中共閩西一大,讓當地的革命根據地得以發展壯大。

低穀時,有的人選擇逃避,有的人選擇不忘初心。那時候很多同誌都以為,毛澤東會選擇去蘇聯留學一段時間,但他沒有這麽做。在閩西苦苦堅守的他,雖然也有迷茫,但卻始終放不下心裏的那團“星星之火”。

但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縱你有千般豪情,它也可能在關鍵時候給你澆上一盆冷水。閩西一大召開後,毛澤東病倒了。他得的是瘧疾,民間把這種病叫打擺子,如果是在現在這種病真的不算什麽,但在當時這是會要命的病。

閩西當地特委的領導們一商量,決定讓毛澤東到安全的地方好好休養一段時間。為了他的安全,組織上還專門派了粟裕帶一個紅軍連當他的護衛。那時候的粟裕還不是“戰神”,他隻是紅四軍的一個小幹部,是三連的連長。也正是因為這次警衛工作,毛澤東後來才會對粟裕頗為倚重。

有了警衛,但休養的地方卻成了難題。大夥兒思來想去,找到了一個好去處:永定金豐大山天子崠牛牯撲村。

之所以選擇這裏,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方麵,這裏環境較好,對需要靜養的毛澤東來說很合適;另一方麵,這裏山多樹多,方便隱蔽。

也正是在這裏,陳添裕第一次見到了化名為“楊子任”的毛澤東。為了保護毛澤東的安全,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身份。那時候陳添裕還是個2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他是當地的一名普通赤衛隊員。組織上看他忠厚老實,又對當地地形十分了解,就讓毛澤東住在他家裏。對於這位比自己年長十幾歲的大哥,陳添裕完全不了解,但他明白組織上能派一個連保護的,這一定是個重要人物。

那時陳添裕家住的是祖上留下來的兩層土樓,他騰出了前間給毛澤東居住。耿直的陳添裕,每天把自己平時都舍不得吃的雞蛋都拿出來,給虛弱的“楊先生”當營養品。

在陳添裕家住了大概4天的樣子,毛澤東得到消息稱敵人最近在四周活動頻繁。陳添裕於是建議把“楊先生”轉移到離家裏約5公裏的天子崠山裏,那裏屬於深山,敵人一時半會兒發現不了。就這樣,毛澤東又轉到了天子崠的青山下。

但又有一個難題難住了大夥兒,山裏沒有房子,怎麽住人?這時候,陳添裕說了句:“那還不簡單!我們自己搭竹寮唄!”山裏人總有山裏人的辦法。三下兩除二的功夫,陳添裕就帶著村民們搭起了竹寮。

這是一間貨真價實竹房子,從牆麵到房梁、甚至連屋頂都是竹子做的。而床和食具,也都是山裏人用的竹製成品。毛澤東平時需要閱讀各種書籍,還一直有寫東西的習慣,陳添裕於是又給他現打了一張辦公桌。

等大夥兒把毛澤東接到住竹屋前時,他高興極了,他隨手找了一塊一尺多的杉木板,在上麵寫了4個大字:

饒豐書房

這是毛澤東近幾個月來,難得的開懷時刻。不隻是因為這裏環境清雅,更重要的是他在陳添裕等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初心。他明白了,這段時間帶病的堅持到底是為了什麽:不就是為了讓這些善良的農民過上好日子嗎?這些農民個個一貧如洗,但他們在任何時候都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總能用最大的熱情麵對逆境。一下子,他似乎全想通了。

所以,從住進竹寮開始,毛澤東就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經常通宵達旦地看書。就這樣,毛澤東在饒豐書房住了整整28天。這28天裏,陳添裕天天從5公裏外的家裏,帶“營養品”給毛澤東,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他村民們,也都盡力掩護著這位楊先生。

直到9月份,敵人終究還是發現了毛澤東的行蹤。9月17日,偽團總胡道南、林蔚民等人當時一共帶來了大埔縣保安團的600多人,他們兵分兩路,朝深山裏挺進。

當時粟裕全連共100人左右,還有一部分在山外活動,所以真正能對抗這600多人的,其實就50人左右。好在,還有村裏赤衛隊的一群同誌們。他們很熟悉山裏的地形,帶著粟裕等人邊走邊往山裏撤。但由於敵人數量太多,眼看赤衛隊的同誌們也頂不住了,大家在危急時刻隻能選擇把毛澤東送到10華裏外的雨頂坪村,在那裏會有更多的赤衛隊同誌來接應他。

10華裏的路程,又全是山路,陳添裕和另一名赤衛隊隊員,隻能架著虛弱的毛澤東一路奔波。眼看敵人越追越緊,毛澤東又硬是走不動了,陳添裕便提出:“楊先生,我背你走”。

毛澤東自然不願意,危急時刻他更希望大家先走,所以連連搖頭。這下可急壞了陳添裕,他直跺腳:“哎呀,敵人離這裏不遠,你就不要客氣了!”

說完這話,還沒等毛澤東反應過來,陳添裕就背上了他往前跑。為了更快到達目的地,陳添裕帶著毛澤東走了小路。

去過閩西山區的朋友們可能就會清楚,那裏的深山裏是個什麽樣的地形。就算是現在去參觀“饒豐書房”舊址,很多遊客仍然需要坐當地的一種人力竹架子,否則很難爬上去。但在當時還沒有修路的情況下,陳添裕卻背著身材魁梧的毛澤東,整整在樹林中跑了10華裏地。

在這10華裏的路途上,有兩個細節,是令人動容的:

第一個細節:陳添裕沒跑多久鞋子就掉了。當時是陰雨天氣,陳添裕的腳就泡在山上的黃泥水裏,荊棘全紮在他腳上,等到達雨頂坪村時,他的腳鮮血直流,可是一路上他卻絲毫沒有感覺到。這一點,其實是很多醫生都理解不了的。他們隻能認為,腳被紮麻木了後,就真的能讓人忘記了痛。

第二個細節:其實跑到一半時,毛澤東就覺得已經相對安全了,希望陳添裕能把他放下來。但陳添裕顧不上回答他的話,硬是停都沒停,直到衝進雨頂坪村。這期間毛澤東和他說過什麽,他幾乎全都沒聽到。

就這樣,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陳添裕一路狂奔。等到了雨頂坪村,陳添裕一下子昏倒在地。前一刻還能背著人在山路上飛奔,後一刻就倒在了地上。這很像現在跑馬拉鬆的選手,全程都在靠意誌力堅持,到達終點後身體的本能才出現。

現代很多年輕人不清楚,為何在抗戰時期會有送情報的戰士,在情報送達時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原因就是他們在路上就已經超越了生命的極限。意誌這種東西,或許真的不能用常理來判斷。

雨頂坪村的同誌們把陳添裕扶進屋裏,抬起他的腳一看,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找來縫衣服的大頭針,把那一根根刺都拔了出來。站在一旁的毛澤東也震驚了,他說了這樣一句話:

多虧了陳添裕同誌啊。

次日,永定縣的武裝人員來到了雨頂坪村,要接他去安全的地方。一起生活了這麽多天,毛澤東心裏十分不舍,此次分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臨行前,毛澤東做了一件讓大夥兒都沒想到的事:

他找同誌們借來一隻筆,一張白紙,寫下了一張3塊錢的欠條。

那時陳添裕還站不起來,毛澤東親手把這張欠條交給他,並囑咐他:“革命勝利後一定要來找我!”

3塊錢是什麽概念呢?筆者舉個例子,大家就能清楚了。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時,部隊裏師長的工資是5塊錢,連長的工資是3塊錢,這還是9年後的工資標準。所以對那時候的閩西深山裏的農民來說,3塊錢顯然是個不小的金額。

這是毛澤東生平第一次打欠條。第二次是在6年後,當時紅軍主力長征到達了陝甘寧邊區,寒冬季節戰士們溫飽都成問題,於是毛澤東找到了紅15軍團首長徐海東,寫下了一張2500塊錢的欠條。

借革命戰友2500塊打欠錢是正常的,那給陳添裕打這3塊錢欠錢又是何意呢?一方麵,這是作為這段時間吃、住的費用;另一方麵,毛澤東是希望這個欠條能成為一個憑證。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朝一日,待一切塵埃落定,陳添裕能拿著這個欠條來找自己,自己好報答這份恩情。

到那時他們能坐在一起好好地聊一聊,到那時他再告訴這個小兄弟自己到底是誰。他相信,會有那麽一天……

陳添裕拿著“楊先生”的這張3塊錢欠條,目送著他離去。此後的二十多年,陳添裕都沒有再見過“楊先生”。他也並不清楚,自己當初那次義舉,對風雨飄搖中的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麽。

頗有意思的是,就在毛澤東死裏逃生幾個月後,外界還一直都以為他已經在這次敵人的圍剿中喪生。共產國際甚至在《國際新聞通訊》上,發了一篇這樣的訃告:

中國共產黨的奠基者,中國遊擊隊的創立者和中國紅軍的締造者之一的毛澤東同誌,因長期患肺結核而在福建前線逝世……

為什麽會發這樣一則訃告,很大原因就是大家都不敢相信毛澤東在那樣的情況下,還能存活下來。所以以訛傳訛,一直傳到蘇聯去了。敵人600人,我軍警衛兵隻有幾十人,就算加上沒什麽武裝的赤衛隊,也不足百人。毛澤東那時候還是生病狀態,要不是閩西有許多像陳添裕這樣的仁義之士,誰能相信他能活下來?

幾個月後,12月28日,毛澤東參加了在上杭縣召開的第9次代表大會,也就是著名的古田會議。再見到毛澤東,同誌們都發現他雖然清瘦了,但卻更加堅定了。很多人並不知道過去幾個月裏,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事。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的想法終於被認可,他也重新擔任了紅四軍前委書記。

2000多年前,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經此一難,毛澤東開始在革命道路上無往不前。

而他的小兄弟陳添裕,則繼續在牛牯撲村裏生活。和從前一樣,赤衛隊有任務時,他就積極參加;沒有任務時,他就在山裏開荒種茶葉、種地。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村裏沒有報紙之類的信息來源,他也不知道“楊先生”後來怎麽樣了。而那張3塊錢的欠條,也早就不知遺落到哪裏去了。畢竟當初冒險救毛澤東,他就沒圖過什麽報答!

建國後,陳添裕才知道自己救的人是毛主席。心裏無比欣喜地他,並沒有聲張這件事,畢竟已經過去了20多年。毛主席是幹大事的人,陳添裕覺得他肯定把這件事忘記了,所以他從來沒有想過進京找對方。

直到這次國慶前夕,收到主席的專電邀請,陳添裕才知道這些年他一直記得這件事。他很想去北京,一直在農村生活的他還從來沒有見過天安門什麽樣子,隻是聽人說廣場很大,很氣派。

但此時他的愛人馬上就要生孩子了,40多歲老來得子,他真的走不開。這可怎麽辦才好?

想來想去,陳添裕想到了一個兩全之策,讓堂弟陳奎裕代替自己去看一看。在他看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一方麵,這樣做不至於駁了主席的邀請。在他看來,自己就是牛牯撲村的村代表。陳奎裕也是當初保護毛澤東的眾多村民中的一員,誰代表不都一樣嘛!

另一方麵,他不直接拒絕也確實是有小小的“私心”的。他想讓堂弟去見見毛主席,看一看天安門,到時候回來給大夥兒都講一講,畢竟村裏還沒人去過北京,沒人看過閱兵呢。

於是幾天後,堂弟陳奎裕就出現在了觀禮台上。毛澤東一見到他,就說了這樣一句話:

你不是背過我的陳添裕,你是看茶桶的。

這話把陳奎裕嚇得不敢說話了。他原以為自己替哥哥前來,隻是站在觀禮台的人群裏看一眼,而且又事隔24年了,主席肯定是發現不了他是“冒名頂替”的,沒想到卻一眼就被認出來了。更讓他想不到的是,主席還記得當年他在村裏是負責看茶桶的,這可如何是好?

毛澤東之所以能確定眼前的不是救命恩人陳添裕,原因是他弟弟陳奎裕個子比較小,如果當年是他背毛澤東,那毛澤東的腳都離不了地,更別說能背著他走10華裏的山路了。

雖然知道這是“冒名”前來,但毛澤東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走過去緊緊地握住了陳奎裕的手,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在牛牯撲的經曆是刻骨銘心的。我一直惦念著你們,沒有忘記你們,共和國也不會忘記你們。

有恩必報一直是毛澤東的作風。不管這個恩人是誰,是什麽身份,是文化名流也好,是普通農民也罷 ,他從來不會區別對待。對於幫過他的恩師王季範、李漱清等人,毛澤東是拿出自己的稿費出來,報答他們的恩情。

而提起牛牯撲村,他的感激之情並不隻是對陳添裕一個人,而是對所有的村民。事實上,當年離開他們時,毛澤東就拿了一個本子,把他們的名字一個個記了下來。在毛澤東看來,這些人救的不隻是他的命,而且是他的“心”。

村民們不知道的是,那次死裏逃生後,毛澤東曾寫了這樣一首詞:

《采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裏霜。

寫這首詞時,毛澤東的職位還沒有恢複,但他的精神氣已經完全恢複了。“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很多人讀到這首詞時,都感歎於毛澤東在逆境中的樂觀。卻不知,當初給了他這種精神力量的,正是閩西大山裏的這群村民。他們的質樸和善良,就是毛澤東心裏的那道燦爛春光。他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治愈了毛澤東的心傷。

如果說萬不得已下讓堂弟代替,也算是一種“拒絕”的話,那陳添裕就是唯一一個“拒絕”了毛澤東邀請的人。這確實是讓人覺得難以理解,但這卻讓人對他生出不少敬意來:

這第一重敬佩,是他的低調。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幾乎每天都在處理各類信件,有從韶山來的親朋好友的,也有其它省市來的老同學的。他們寫信來的目的,要不就是為了讓他以主席的名義來照顧他們的工作和生活,要不就是希望主席能讓他們進京來看看。

據《毛澤東年譜》做的不完全統計,從建國到1953年12月,毛澤東答複的這類信件共有170多封。對此,毛澤東基本上都是拒絕的,其中包括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從小與毛澤東一起長大的表哥文運昌。

但陳添裕,包括牛牯撲當時參與保護他的這些村民們,沒有一個提出這種要求。那場24年前的生死之劫,如果不是當事人毛澤東自己提及,或許不會有太多人知道。

第二重敬佩,是對陳添裕的重情重義。是去北京見主席重要,還是在家裏陪伴妻子生產重要,耿直的陳添裕選擇了後者。現代的年輕人,可能還不知道那時候能上一次北京,對於一個普通農民來說是多麽珍貴的體驗。他做這樣的選擇,是讓人沒想到的。

當初陳添裕能為毛澤東豁出性命,這是出於他的善良和仁義。在他看來,就算我不知道你是什麽人,但既然組織上把人送到了我家、交到了我手上,我就有責任保護他的安全。沒有那麽多大道理可講,這就是一份擔當。如今放棄揚名的機會,陪著妻子,這是他作為丈夫的責任,這是他作為男人的擔當。

在這個選擇題上,他交上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若非重情重義之人,他不會這麽選。就衝這兩點,他就值得毛澤東惦記他24年。謹以此文紀念毛主席和這些可愛的村民們。

 
 

 

 

 

 

 

 

所有跟帖: 

還有赫赫有名的柳直旬烈士的妻子李淑一,毛給她寫過詞,想通過毛上天安門觀禮,毛拒絕了。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26/2020 postreply 08:19:05

我大學化學老師(柳直菊)乃柳直荀的妹妹。有次大班上課,我偷偷的在講桌下看小說《嶽飛傳》,被老師發現了,下課後,被叫到辦公室, -Katrina2005- 給 Katrina2005 發送悄悄話 (62 bytes) () 12/26/2020 postreply 14:29:23

有情有義恩怨分明是毛澤東的性格特色。 -whalx- 給 whalx 發送悄悄話 whalx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6/2020 postreply 10:38: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