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電示彭總:不殲美英軍四五萬,不能解決問題,速勝觀點有害

來源: williamsteng 2020-11-24 17:44:3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857 bytes)

浴血三八線188

作者:忘情

一段時期以來,坊間有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是主席從大局角度出發,不顧彭總反對,堅持讓誌願軍以疲憊之發起第三次戰役,待突破三八線後再行休整。這個觀點正確與否,其實隻要研讀一下當年北京與誌願軍總部間往來電報,便可以得出結論。

1950年12月8日,彭總發給北京及東北軍區的電報原文是:“下一戰役十六、七號開進完畢,十八、九號可開始攻擊,估計月底可結束。如能殲滅偽一、六兩個師、美二十四師、騎一殲或給以殲滅性打擊,我即將越過三八線,相機取得漢城。如上述敵人不能消滅,或給以殲滅性打擊時,即能越過三八線或取得漢城亦不宜做過遠南進。因過遠南進驅退敵人到大邱、大田一帶,增加以後作戰困難。故擬在三八線以北數十裏停止,讓敵占三八線,以便明年再戰殲滅敵主力。”

 

 

也就是說,彭總設想在三八線以北發起第三次戰役,如果進展順利,就越過三八線。但這個時候,美軍決策層已決心在朝北實施戰略總退卻,將兵力收縮到三八線以南。與此同時,美國在國內開始實施戰爭動員,大有誓死打到底的架勢。為爭取喘息時間,美國還在背後策動印度等國出麵,搞了一個戰爭各方就地停火的“十三國提案”。

這些重要情況,很快便被北京掌握,並於12月11日電告彭總。兩天之後,即12月13日主席發出那封被廣泛引用,被一些人錯誤地作為輕敵冒進依據的電報,其主要內容如下:

“彭,並告高:十二月八日十八時電悉。(一)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是很大的不利。(二)此次南進,希望在開城南北地區,即離漢城不遠的一帶地區,尋殲幾部分敵人。然後看情形,如果敵人以很大力量固守漢城,則我軍主力可退至開城一線及其以北地區休整,準備攻擊漢城條件,而以幾個師迫近漢中流北岸活動,支援人民軍越過漢江殲擊偽軍。如果敵人放棄漢城,則我西線六個軍在平壤漢城間休整一時期。(三)明年一月中旬補充一大批新兵極為重要,請高抓緊準備……”

從這些電報可以看出,主席和彭總均認為必須打第三次戰役,而且戰役結束後,必須讓誌願軍轉入休整。在戰役究竟是在三八線以北打,還是在三八線以南打的問題上,因為美偽軍仗著機械化優勢逃跑速度賊快,到12月13日已無任何選擇餘地了。

在這種情況下,彭總於15日回電:“決定以6個軍向開城、漣川、金化線攻擊前進,求得在漢城、原州線以北殲滅一部美偽軍,得手後再看情況而定。”從這封電報看,彭總對第三次戰役打過三八線,並不存在任何異議,而且當時蘇聯駐朝大使及朝方,也是這樣強烈要求的。換句話說,涉事的中、蘇、朝三方在這個問題上達成了高度一致。完全不存在彭總反對,但卻被主席“硬逼”勉為其難揮師南下之事。

12月22日,彭總上報了第三次戰役計劃,其中提到,“請人民軍第5軍團及第2軍團一部由楊口、麟蹄、陰陽裏、富平裏向東西偽1、2軍團接合部攻擊,得手後相機向洪川攻進。”對於這一部署,主席卻有著不同意見。他在12月24日的回電中稱:“目前偽軍及美軍一部在三八度至三七度站住腳跟,組成防線,對我軍各個殲滅該敵最為有利。目前偽軍集中於我有利,分散則於我不利。因此不但我軍於此次戰役後收兵休整可以向後撤退一步,使偽軍又能集中起來,構成防線,以利下一次攻擊,而且對原定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深入敵後分散敵人兵力的計劃,值得重新考慮。該兩兵團在此次戰役後暫時同誌願軍一同休整,不要南進,待下次戰役後再行南進,似較適宜,究應如何,請你斟酌。”

 

如果說這封電報還隻是商量的口吻的話,兩天後,即12月26日,主席在給彭總的電報裏,正式否決了彭總安排。其主要內容如下:

……

(二)在此次戰役結束後,全軍主力(包括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均應撤退至利於休整的適當地區,休整一個月至兩個月……為春季作戰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

(三)現在的形勢和十一月間的形勢〔相比〕已經改變了,十一月間決定派人民軍兩個軍團深入南部的計劃,現在應加改變。現在敵人在三十七度至三十八度之間構築防線,是有利於我軍各個殲擊的。美軍主力守漢城區域,其一部守浦項釜山區域,在這兩者中間,直至春川江陵之線則是偽軍九個師,這樣,就使我軍能夠不要走很遠的路便能找到偽軍及一部美軍作戰,而各個殲滅之。因此,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如果現在插入南部,威脅敵人後方,就有分散敵人,使敵人變更部署,不敢在三十七度以北地區建立防線的可能,而漢城美軍則有放棄漢城集結大田大邱一帶的可能,這樣,將使我軍作戰發生很大困難,不易各個殲滅。因此,不但人民軍二、五軍團現在不要深入南部,而且全軍主力(包括人民軍)在此次戰役後,應當後退幾十個公裏進行休整,使美李兩軍感覺安全,恢複其防線,以利我軍春季殲敵。此點要使朝中兩國各主要幹部充分明了。

(四)戰爭仍然要做長期打算,要估計到今後許多困難情況。要懂得不經過嚴重的鬥爭,不殲滅偽軍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殲滅美英軍至少四、五萬人,問題是不能解決的,速勝的觀點是有害的。”

這封電報充分說明,早在第三次戰役醞釀階段,主席就對戰爭的長期性及誌願軍所麵對的困難有著充分而又清醒的認識,絕非像一些說法說的那樣。

不過,彭總在12月28日給主席的電報中,卻認為:“如能殲滅偽軍兩三個師及美軍一部,估計敵人不僅不要三八線,還有可能棄守漢城,退守南漢江……在部隊中動員,強調越過三八線的意義,占領三八線後,又不要三八線還需一番解釋……從戰術角度而言,我應占據三八線和三七線之間有利地形,利於下次作戰。”

也就是說,主席認為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甚有必要,但戰役結束後,必須大踏步後撤休整相當長一個時期,是否繼續占據三八線以南的土地,是個無所謂的事情。但彭總卻認為,打過三八線再撤回來會影響部隊士氣,所以奪來的土地不應輕易放棄。

12月30日,也就是在第三次戰役發起頭一天,誌願軍6個軍和已經進入進攻出發位置了,主席複電同意了彭總的意見。

第三次戰役,無心戀戰的美偽軍一觸即潰,不僅丟掉了漢城,而且撤至三七線附近重新建立起了綿亙的防線。因為漢城易手,我方陣營一片歡呼,而敵方陣營爭吵加劇。但是,美軍利用國力和現代化後勤體係,迅速完成了部隊整補,在第三次戰役結束後不到20天,就對誌願軍發起了全線反撲。滯留在三八線與三七線之間的誌願軍被迫停止休整,打響了第四次戰役。此役的艱苦程度,尤其是西線50軍、38軍的艱苦程度是空前的。

如果像主席所主張的那樣,打過三八線後全軍再退回來,則不但可以利用三八線上的舊有工事,而且誌願軍後勤補給線也將至少縮短百餘公裏,這相較於誌願軍在三八線以南的無糧區背水作戰,情況當然會好上許多。

雖說曆史不能推倒重來,但“輕敵冒進”“壓製前線指揮員意見”之類的說法,無論如何也不能扣在主席頭上。

 

所有跟帖: 

好帖 -鴻浩- 給 鴻浩 發送悄悄話 鴻浩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4/2020 postreply 20:32:48

毛打過三八線是高明的策略,後來的和談證明了這一點。不打過三八線,不讓美韓軍害怕,美國就可能把停火線畫在三八線以北很遠的地方。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4/2020 postreply 21:54:30

這些愚蠢的誌願軍,不凍死幾萬,就不曉得毛主席用兵如神。 -longmarch- 給 longmarch 發送悄悄話 longmarch 的博客首頁 (56 bytes) () 11/24/2020 postreply 22:30:06

毛主席教導我們知識越多越反動。你用這麽多單字習主席都看不懂。你這個現成反革命分子。馬上打到 -ich- 給 ich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4/2020 postreply 23:04:46

關鍵的一點樓主沒講,就是第三次戰役誌願軍根本沒有能殲滅聯合國軍4,5萬,誌願軍第三次戰役是完全失敗的。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494 bytes) () 11/25/2020 postreply 00:26:38

誌願軍一直向南失敗而逃。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5/2020 postreply 05:09:06

在胡長官部隊的英勇奮戰下,共匪李德生胡必成倉狂逃離延安。國軍取得了收複延安的偉大的勝利。 -hkzs- 給 hkzs 發送悄悄話 hkzs 的博客首頁 (252 bytes) () 11/25/2020 postreply 05:17:37

這是關鍵,說的對,“因為他沒有意識到,誌願軍根本沒有能力殲滅美軍一個師,而是相反,” 統帥的大失誤。 -欲千北- 給 欲千北 發送悄悄話 欲千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5/2020 postreply 06:31:29

如果當時誌願軍有類似美軍的武器裝備,消滅美軍幾個師輕而易舉。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25/2020 postreply 19:22: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